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14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新修订教材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复习提纲(四本)(按2013年9月新修订教材整理)

一、经济学基础理论

(ì1)含义: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社会劳动之间的交换,代表的是生产关系)1、商品ï(íì价值(社会属性、共同)ï2)基本属性î

íî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千差万别)〖知识拓展〗判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

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

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2、货币P5

(1)含义:

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

是一般等价物

ì(3)职能ïí基本职能ìí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一

把尺子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î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

品交换媒介的职能ï

î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ì

ï含义:

当今,是由国家

(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4)纸币ï

í优点: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ï

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商品和服务的数量ïX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î

发行量Þ)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A÷(1-B%)。

(4)价格变动的影响P15-16

①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

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

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

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

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4、市场经济(重中之重)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P79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间和范围B、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C、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D、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①交易方式: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消费类型②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正确的消费原则:

(重中之重)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第一:

避免盲目跟风;第二:

避免情绪化消费;第三:

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

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投资

(1)存款储蓄P45

①含义:

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

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②机构:

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③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④种类、特点ìí

活期储蓄(流动性强,

灵活方便,但收益低)î

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风险较低)

ì⑤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ï

存款业务Þ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í贷款业务Þ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

源ïî

结算业务Þ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2)股票P48

①含义:

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ì②收益ï股息和红利Þ来源于企业利润分配收

入í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Þ受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因素影响,ïî

股票价格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大,风险越大。

(3)债券P48

ìí

,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î

分类:

根据发行者的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注意三种债券的区别)(4)基金p56

ìí

含义:

对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即购买证券等投资基金,简称“基金”î特点:

是一种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5)商业保险

ì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

这不

ï

作用:

通过购买保险,

ï仅体现保险的保障功能,还显示出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ï

í

æ人身保险:

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对象。

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ï分类:

çïçè财产保险:

以财产及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

ïî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

则:

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3、劳动者(重点)P41

(1)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风,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2)劳动光荣:

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中,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受

到承认和尊重。

光荣属于劳动者。

(3)就业:

①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二: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第三: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第四:

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重中之重)

第一:

党和政府: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

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第二:

劳动者: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通过自主创业,树立创新意识,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4)劳动者的合法权利P44: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5)劳动者如何维权P44:

(重中之重)

①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

因此,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6)国家如何为劳动者维权:

(补充教材)(重中之重)

①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②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④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法用人行为;⑤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三、企业的经济生活P36-41

1、企业地位: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企业含义:

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注: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利润表

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3、企业的组织形式(三种)

(1)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

③公司制的优点:

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2)个人独资企业:

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3)合伙企业:

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的盈利性组织。

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39(联系教材拓展)(重中之重)

(1)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3)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些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

应等。

这些优势的取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由于企业采用了较好的经营策

略,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企业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立自主品牌。

(5)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特有的、长期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

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6)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特别是文化企业,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7)坚持兼并、联合之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

(8)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5、企业兼并、联合和破产P40-41

(1)企业兼并

(2)企业联合:

是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

一些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通常叫做“强

强联合”。

(3)企业破产

四、国家的经济生活

1、生产力问题P30

(1)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P30-31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注意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P31--35

ìïìì国有经济: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ïïïï范畴ï

í集体经济:

是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ïïïî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ïï

ï公有制为主体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ïí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ïï

ïïí

ï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ï

ï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ïïïî

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二、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ïïìì个体经济ïïï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ï范畴ï

íí私营经济ïï

ïî外资经济ïî

ïî地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我国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P35

①(必要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重要性)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

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

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我国的分配制度P66--68

ìïì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ïï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ïï

ïï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ïï

ïï

前提;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ïï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ï按劳分配为主体

ïíï作用:

实行按劳分配,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íïï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ïïï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ïï

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ïï意义:

按劳分配作为社

ïïî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ïï、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

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ìî

í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一,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4

P60~63(重中之重)

(1①

②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P60: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平均主义)

③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意义P60-61: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P65-66(重中之重)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稳定和谐。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6、我国的税收P68

(1)含义:

税和税的征收合称税收。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

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资本主义国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资)(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P69

①强制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③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4)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个基本特征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5)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20多种。

(6)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是: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7)税收作用:

①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

②增值税:

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③个人所得税: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8)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P71-72

①偷税:

伪造、涂改、销毁账簿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等,以达到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

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延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

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以及骗取税收减免)④抗税:

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目的是不缴税)

(9)纳税人意识P72:

①公民必须自觉诚信纳税;②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监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P86:

(1)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P86: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经济目标)②人民富裕程度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民生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目标);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政治目标)、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文化目标);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社会目标)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外交目标)(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重中之重)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经济)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民生)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环境)

注意: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全国各个地方的发展进程有快有慢)

8、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科学发展观(重中之重)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正面)②片面发展观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从反面)◎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及要求

成效。

动各方面积极性。

(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P88-90(重中之重)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五、经济全球化P91

1、经济全球化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

是指

ìí

含义:

是指在本国拥有

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î作用:

其全球化的经营

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4、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利: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

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弊: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

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5、世贸组织(作用、基本原则、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见教材P95--96)

(1)作用:

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6项原则)

(3)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利):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4)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弊):

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6、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P96-98(重中之重)

(1)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