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16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docx

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

届高三新课标化学一轮复习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知识体系:

2、物质的量与其它量之间的换算恒等式:

①溶液稀释定律:

溶质的量不变,m(浓)·w(浓)=m(稀)·w(稀);c(浓)·V(浓)=c(稀)·V(稀)

4、溶液浓度换算式:

②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换算式:

③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④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主要仪器:

量筒、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溶液的配配制: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

识差分析:

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

一、物质的量浓度

  浓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用cB表示,

(2)表达式:

CB单位常用mol/L或mol/m3,注意:

①单位体积为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必须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概念中的单位体积一般指1升,溶质B指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单质或化合物,如c(Cl2)=0.1mol/L,c(NaCl)=2.5mol/L;也可以指离子或其它特定组合,如c(Fe2+)=0.5mol/L,c(SO42-)=0.01mol/L等。

二、浓度的计算与换算

  1、溶液稀释定律⑴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

即:

m(浓)·w(浓)=m(稀)·w(稀)⑵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

即:

c(浓)·V(浓)=c(稀)·V(稀)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换算(ρ为溶液的密度)

  c(mol·L-1)=

  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的换算w=

  4、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其中ρ的单位为:

g/mL。

  

5、气体的溶解:

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某气体V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

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种不同的规格,一般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mL

等几种。

2、步骤:

①计算:

计算所需固体溶质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③溶解:

将溶质加入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④移液洗涤:

将已溶解而且冷却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再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

⑤定容:

缓缓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容量瓶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M(混)=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M(混)=22.4ρ(混)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的倍数:

4、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M(混)=Ma×A%+Mb×B%+Mc×C%+--

典型高考题汇编

1.密度为0.91克/厘米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

2.在10mL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A.1.34mL   B.2.240mL   C.0.672mL    D.0mL

3.300毫升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克溶质。

现欲配制1摩/升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4.将标准状况下的a升氯化氢气体溶于100克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克/毫升,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是

a

1000ab

ab

ab

22.4

2240+36.5a

22400+36.5a

22400

                        

  

6.在100mL0.10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mol/L

7.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2ω1=ω2B.2ω2=ω1C.ω2>2ω1D.ω1<ω2<2ω1

1.C2.D3.A4.D5.D6.B7.C

近三年典型联考题汇编

1.(山东省临沭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6分)图表示往某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CO2的过程:

⑴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写出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⑶若某Na2CO3溶液中含mmoLNa2CO3,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

溶液中Cl-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则滴入的盐酸中HCl的

物质的量等于moL(用m表示)。

答案⑴Na2CO3+HCl=NaCl+Na2CO3

⑵HCO3-+H+=H2O+CO2

⑶4m/3(每个2分共6分)

2.(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联考)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铝合金抽检合格率约为90%。

已知国家行业标准中铸造铝合金的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Si-4.5%~5.5%,Cu-1.0%~1.5%,Mg-0.4%~0.6%,其余为Al。

现对某品牌的铸造铝合金中所含的四种成分作如下的实验检测:

①称取18.0g铸造铝合金样品,分成等质量的A、B两份。

向A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B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已知:

Si+2NaOH+H2O=Na2SiO3+2H2↑)

②待两份反应物都充分反应之后,称得滤渣质量相差0.512g,收集得到的两份气体的体积相差851.2mL(标准状况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样品中Si和Mg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⑵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的铸造铝合金是否为合格产品(一项不达标即为不合格产品)

答案⑴设9g样品中所含Si的物质的量为x,Mg的物质的量为y。

28x-24y=0.512

2x-y=

解得:

x=0.02mol,y=0.002mol

⑵因为合金中Si的百分含量为:

0.02mol×28g/mol÷9g×100%=6.2%,超过国家标准,故该铸造铝合金属于不合格产品。

3.(北京市宣武区2007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常温下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40mL,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0.1mol/LNa2CO3溶液中C(Na+):

C(CO32-)2(填“﹤”或“﹥”或“=”)。

其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有何关系?

(用等式表示)。

(2)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粉末3.328×10-7g时开始产生沉淀X,则

KSP(X)=。

(3)当加入盐酸使溶液PH值为10时,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离子有哪些?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4)随着盐酸的加入,HCO3-离子的浓度变化趋势是;请写出OAB段的离子方程式和BC段的离子方程式。

(5)当混合液的PH=时,开始放出CO2气体。

答案

(1)﹥;C(Na+)+C(H+)=2C(CO32-)+C(HCO3-)+C(OH-)

(2)8.0×10-9

(3)CO32-和HCO3-1:

1

(4)先增大后又减小CO32-+H+=HCO3-HCO3-+H+=CO2↑+H2O或HCO3-+H+=H2CO3

(5)6

4.(山东省苍山荀子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质检)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I]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加入过量盐酸;(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VmL。

问题:

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会(偏高、偏低、无影响)

[方案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用cmol/L盐酸VmL(过量)溶解样品;(3)取溶解后的溶液

mL,用C′mol/L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1:

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2后再用NaOH滴定(填选项编号)。

A.需要B.不需要C.均可

问题2:

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方案Ⅲ]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高温(1000℃)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问题:

为什么要煅烧至1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方案IV]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加入足量Cmol/L盐酸VmL使之完全溶解;(3)过滤并取滤液;(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Na2CO3溶液V′mL;(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1:

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填选项编号)。

A.C、VB.C′、V′C.M′D.M

问题2:

为减少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Na2CO3溶液体积V′mL

B.精确配制浓度C′mol/LNa2CO3溶液

C.将步骤(3)所得滤渣洗涤,洗涤液也应并入(4)中

D.将步骤(3)所得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M′′g备用

综上所述,你认为4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其它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IV:

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

方案;。

答案方案Ⅰ:

偏低方案Ⅱ:

①B

方案Ⅲ:

保证CaCO3完全分解方案Ⅳ:

①A、B②C方案Ⅱ(1分)方案Ⅰ:

气体体积难以准确测量方案Ⅲ:

实验室难以提供1000℃的高温

5、(山东省聊城一中08—0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综合测试)由10克含杂质的碳酸钙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标况下2.24升CO2,试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

 A.碳酸镁和碳酸氢钾    B.碳酸镁和二氧化硅

C.碳酸钾和二氧化硅      D.碳酸氢钾和二氧化硅

答案B

6、(白云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B.根据表中数据能计算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g时盐酸过量

D.15.7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答案D.

7、(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白云石化学式为CaCO3·xMgCO3。

以它为原料,可制取耐火材料MgO等。

称取27.6g白云石样品,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收集到CO2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

B.x=2

C.该样品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4.4g

D.该样品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中MgO的质量是4.0g

答案AC

8、(桐乡高级中学高三化学10月考试卷)由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

了0.1molCO2,试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

①KHCO3和MgCO3②K2CO3和SiO2③MgCO3和SiO2④Na2CO3和NaHCO3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典例解析

例1.下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35g食盐溶于100g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31.6%

C.60℃时,200g水中溶解80g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g硫酸铜晶体

D.30℃时,将35g硝酸钾和35g食盐同时溶于100g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

例3.用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

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A.3.56mol/LB.5.23mol/LC.4.33mol/LD.5.00mol/L

解析:

设溶剂的质量为1kg,则硫酸的体积为(5mol×98g·mol–1+1000g)÷1.2894g/cm3×10–3L·mL–1≈1.155L,故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5mol/1.155L≈4.33mol/L,所以答案为C。

例4.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500体积NH3后,所得氨水密度为0.9g·cm–3,求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解析:

设标准状况下,1L水溶解500NH3,则:

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ω=m(NH3)/[m(NH3)+m(H2O)]×100%=(17g·mol–1×500L/

22.4L·mol–1)/(17g·mol–1×500L/22.4L·mol–1+1g·mL–1×1000mL)×100%=27.5%;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ρg·mL–1×1000mL·L–1×ω/Mg·mol–1=0.9g·mL–1×1000mL·L–1×27.5%/17g·mol–1=14.6mol·L–1。

例5.求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mL)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取浓H2SO4溶液的体积1L。

m[H2SO4(aq)]=ρ•V=1.84g/mL×1000mL=1840g

m(H2SO4)=m[H2SO4(aq)]•ω%=1840g×98%

n(H2SO4)=

=18.4mol。

c(H2SO4)=

=18.4mol/L。

例6.如何用98%浓H2SO4(密度为1.84g/mL)来配制1.84mol/L的稀H2SO4溶液450mL?

解析:

(1)计算:

所需浓H2SO4的体积。

C(浓)V(浓)=c(稀)V(稀)

18.4mol/L×V(浓)=1.84mol/L×0.5L

V(浓)=0.05L=50mL.

例7.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mL,溶液密度为dg·cm-3,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这是一道只给出抽象符号的有关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的问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在准确把握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从未知求问的概念出发,进行概念分析,抓好相关概念的相互联系,便可顺利完成这种用符号表示的相互换算。

答案:

(1)S=

×100g

(2)c=1000mL·L-1×

×

=

mol·L-1

(3)c=

=0.25dwmol·L-1

(4)w%=

例8.相对于氢气密度为4.25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17g充分燃烧后,将产物全部依次通过足量的Na2O2和足量的氢硫酸溶液,溶液中淡黄色沉淀,假设气体全部参加反应,求:

(1)Na2O2增加的质量;

(2)生成的沉淀是什么?

质量是多少?

解析:

2H2+O2=2H2O,2CO+O2=2CO2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H2S+O2=2S↓+2H2O

(1)由以上反应可知,H2、CO混合气体燃烧耗O2量与产物通过足量Na2O2后生成O2的相同。

因此Na2O2增加的质量即为H2、CO混合气的质量为17g  

(2)由于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5×2=8.5

H2、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7g/8.5g·mol-1=2mol

由2(H2、CO)~O2

  2mol1mol

可知通过Na2O2后产生的O2为1mol

由2H2S+O2= 2S+2H2O

 1mol2mol

因此生成的沉淀为S,质量为2mol×32g/mol=64g。

例9、在25℃101kPa下,将15L0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_____L,V(H2)=_____L。

(2)若剩余气体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

V(H2)=__________。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解析:

由反应原理2CO+O2=2CO2①

在同温、同压下CO和H2的混合气体

2H2+O2=2H2O②

完全燃烧耗O2的体积为混合气体的1/2,即[V(CO)+V(H2)]=2V(O2)

(1)当V(CO)+V(H2)=10L时,要使其完全燃烧,必须有V(O2)≥5L。

已知V(O2)=15L,则O2过量10L。

又因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在25℃、101KPa条件下,水的状态为液体,则剩余气体为CO2和O2的混合气。

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V(CO2)=5L,则由反应原理①得:

V(CO)=5L,V(H2)=10-V(CO)=5L。

(2)由题

(1)可以推理得:

V(CO2)=(a-10)L;依反应原理①有V(CO)=(a-10)L;V(H2)=10L-(a-10)L=(20-a)L。

则V(CO):

V(H2)=(a-10):

(20-a)。

(3)由题

(2)结论有:

(a-10):

(20-a)>0;即(a-10)>0,20-a>0,所以10

专题预测与训练

一、选择题

1、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

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有1个氧原子B.有2个氧原子C.有1个A原子D.有2个A原子

2、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C、分子总数D、质量

3、、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1B、1:

2C、1:

3D、1:

4

4、某元素一种同位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5、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铝D、镁

6、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3(气)和Cl2(气)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N2(气)和NH4Cl(固),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于

A、1:

11B、11:

1C、7:

11D、11:

7

7、在4mol·L-1的硫酸和2mol·L-1的硝酸混合溶液10mL中,加入0.96g铜粉,

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A.89.6mLB.112mLC.168mLD.224mL

8、t℃时,某NaCl溶液中蒸发掉ag水或加入bgNaCl均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

NaCl的溶解度是()

 A、

g   B、

g   C、

g  D、无法计算

9、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而SO2-4的浓度是0.7mol·L-1,则溶液中K+的浓度是               ()

A.0.215mol·L-1B.0.2mol·L-1C.0.15mol·L-1D.0.1mol·L-1

10、密度为0.910g/cm3氨水,质量分数为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3.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

11、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g,取

Vml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释后溶液中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B.

mol/LC.

mol/LD.

mol/L

12、要把12mol/L的盐酸(密度1.19g/cm3)50mL稀释成6mol/L的盐酸(密度1.10g/cm3),需加水()

A.50mLB.50.5mLC.55mLD.59.5mL   

13、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15g,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得标准状况下的H211.2L,则下列各组金属不可能的是()

A.Mg和ZnB.Zn和FeC.Al和NaD.Al和Mg

14.将3.72g由金属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的混合气体,将该气体由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

2:

1B.4:

2:

1C.2:

1:

1D.1:

1:

1

15.向某容器里通入VLCO2气体,并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容器内气体体积为WL,则被吸收的CO2气体的体积为()

  A.(V-W)LB.2WLC.2(V-W)LD.VL

16.在70%的硝酸(d=1.4g/cm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稀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35%B.<35%C.>35%D.≤30%

17、.向等体积的KI、Na2S、FeBr2三种溶液中分别通入氯气并充分反应,若消耗的氯气质量相同,则KI、Na2S、FeBr2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B.6∶3∶2C.3∶2∶1D.2∶3∶6

18.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1,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