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20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的命题一般主要是从以下常见题型切入:

1、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

文学知识:

作家及其称号、代表作、国籍、出处

文体知识:

记叙文六要素、小说三要素、诗歌、散文、戏剧特点等

2、字词:

题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选出注音书写正确或有误的项

(2)解释词语含义。

(3)词语的表达作用及效果。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选出注音书写正确或有误的项

我省字词考察一般都不太生僻。

平日要勤积累,多动笔。

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及形近易错字。

除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所列生字词以外,文中一些常用字词也要高度重视起来。

[近年河北省中考字词举例:

废qǐn(寝)忘食、suǒ(琐)碎、缄默、擎、蓓蕾初zhàn(绽)、人头cuán(攒)动、不禁、膝盖、栖息、狭隘、恶劣、着陆、缓慢(05年)蒙混、畸变、清chè澈、bào抱怨(06年)攒动、目不暇接(07年)……]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侍(shì)候波澜(lán)屏(píng)障阴风怒号(háo)B.簇(cù)拥 痴(zhī)心赏赐(sì)繁花嫩叶(nèn)C.庇(bì)护 皱(zhòu)纹 间(jiàn)或 清荣峻(jùn)茂 D.喧(xuān)哗 潮汛(xùn)   惋(wǎn)惜 优劣(1iè)得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萧索 急躁 卖弄 隐天弊日   B.侥幸 鄙夷肯切温故知新   C.书籍 摇蓝 隔膜 无人问津   D.绝境 宽敞静默门庭若市(08年)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请帖(tiě)   心弦(xián)   看(kān)护妇     深恶(wù)痛绝B.纤(xiān)细  烙(1ào)印   卡(qiǎ)脖子      参差(cī)不齐C.调(diào)换   酣(hān)睡   畜(xù)牧业       刚劲(jìng)有力D.哄(hōng)笑  分(fēn)外   超负荷(hè)       捕(pū)风捉影(09年)]

(2)解释词语(或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

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文章中心内容及语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A、学会基本解词方法——词语互释、词素解凑,望文生义等。

(例:

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人或事情太多,应付接待不过来。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

揩油——占公家或别人便宜。

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B、联系语境、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还可以考虑修辞因素)。

例3:

09年吉林中考题《最忆母亲裹粽时》《父亲为我念书》18小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①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

(分析:

“垂涎欲滴”在这里指孩子们嘴馋、急切盼望吃到粽子的情态。

)②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痛,但又束手无策。

(分析:

“束手无策”在这里指父亲想为女儿分担病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

(3)词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答题技巧:

联系原文,解析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好处。

例1:

《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的窥视大地的情态,表现了小草的可爱。

“钻”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例3:

河北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22小题“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解答:

“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挂果的喜爱;(2分)“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1分

解析:

紧扣原文,体会情感。

例6:

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第19小题:

“请你说说⑦⑧两段中加点的“甩”和“抢”好在哪里。

(4分)(解答:

写出大哥对嫂子的不满,着急还钱的心情,对要钱的自责,表现大歌在本质上是善良的。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

答题技巧:

(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

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

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

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1:

《故乡》一课,可分为三部分,段意分别是:

(1)回故乡

(2)在故乡;(3)离故乡。

根据各部分段意可归纳为:

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乡后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乡时的复杂心情。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例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

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问题回答法。

这种方法就是自己设计几个问题,循着问题总结全文内容。

例如: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人?

发生了什么事情?

起因是什么?

结果怎样?

例2:

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父亲的眼神》第13小题:

简要概括:

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3分)(解答:

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教育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例3:

练习一下: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刘燕敏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

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

伊迪丝说:

“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州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

然而,这位母亲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

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

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

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

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

我问为什么?

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

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

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

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

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想像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

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

这项权利的列入是否起因于那位母亲的官司,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解析]从抓记叙的要素入手:

时间是1968年;地点美国内华达州;主要人物伊迪丝妈妈;起因是幼儿园教伊迪丝识字,而伊迪丝妈妈却认为女儿想像力受损;事情经过是伊迪丝妈妈状告劳拉三世幼儿园,并在辩护时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果胜诉后,伊迪丝妈妈的辩词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

主要内容了解了,回答这道题用简洁的语言,抓住事情最主要的部分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伊迪丝妈妈状告幼儿园教识字遏制了女儿想像力,胜诉后,伊迪丝妈妈的辩词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

(6)简洁概括法。

人+事+结果

例如:

0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3小题: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3分)(解答:

陆鹤自愿参加文艺汇演为学校争得荣誉。

审清题目,用单句表述。

4、梳理情节:

答题要领:

把握核心事件,逐段概括提炼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筛选有效信息,简练作答。

补全情节的题型,模仿示例句式。

例如:

《我的叔叔于勒》按照小说情节梳理为: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例1:

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第17小题(3分)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

大哥借车给汉子()()()大哥想要还钱(解答:

大哥盼还车、汉子还车、大哥要钱)

5、写出文章线索。

(1)以题目为线索。

例如:

《背影》、《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风筝》。

(2)以实物为线索。

例如:

《风筝》(以“风筝”为线索)、《唐家寺的雨伞》(以“雨伞”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例如:

《最后一课》以“我”(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孔乙己》中以“我”(小伙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为线索。

(4)以感情为线索。

例如:

《阿长与〈山海经〉》中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济南的冬天》中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

《藤野先生》中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以“我的见闻感受”为明线。

(5)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例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社戏》

(6)以行踪(游踪)为线索。

(游记多采用此方式)

例如:

《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说明:

对于文章行文线索的考查常常与分析题目或分析语句、语段结合起来。

6、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答题技巧:

记叙文常用的层次(部分)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按时空转移划分。

例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时空转移分两部分内容。

《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按地点转换分为三部分。

②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

例如:

《藤野先生》

(1)遇藤野前(在东京)

(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3)别后怀念藤野先生。

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

例如:

《范进中举》分为

(1)中举前

(2)中举后两部分。

④按画面变化划分。

(多用于散文)

例如:

《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

《济南的冬天》第一幅画面面:

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第二幅图画:

雪后秀美的山景;第三幅图画:

济南冬天的水。

⑤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

例如: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紫藤萝瀑布》赏花——忆花——悟花。

⑥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7、考察主旨(中心思想):

涉及两种题型:

(1)归纳主旨:

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例1: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2:

《变色龙》通过记叙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反动警察形象,揭露讽刺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

B.抓住文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

例如: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就可以作为总结中心的参照。

C.掌握公式:

 中心思想的表述是有规律可循的。

可记住这个公式:

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

〔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类〕

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

〔寓言、童话类〕

例1:

07年河北《江南陶公柳》23小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

表达了作者对陶公柳的赞颂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例2:

《皇帝的新装》本文通过皇帝出丑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昏庸愚蠢的皇帝形象,揭露并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昏庸、愚蠢、腐朽的本质,告诉人们应该无私无畏,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2)谈感悟及收获:

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新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

例如:

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8小题:

请简要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3分)(解答:

围绕文本,谈出感受。

示例一: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

示例二:

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8、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答题技巧:

(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

例1:

藤野先生,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1)修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这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等思想品质。

例2:

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7小题:

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个怎样的男孩?

至少答出三点(3分)(解答:

聪明、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

例3:

09年河南省中考《前方遭遇塌方》第10小题:

文中的司机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要点示例:

①沉稳果断:

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

②有责任感,勇于担当:

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

③富有行车经验:

路况好时开车“平稳”,路况险时“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

④普通但又勇敢:

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

⑤稳重,不张扬:

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好听”。

⑥能记着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

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我”一起唱歌。

(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一个方面2分,共4分)

例4:

09年山东省《你为什么拿这一个》第21小题:

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3分)(解答:

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

每个要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2)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例如:

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第12小题:

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

(3分)(见原文结尾处,筛选原文解答:

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3)分析对人物所做的具体描写(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9、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题型:

(1)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

(2)有什么作用?

(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

)(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

答题技法:

(1)明确塑造人物手法:

表现人物的角度有: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此外还有细节描写。

为了使人物性格鲜明,还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作用:

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等。

例1:

《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神态、语言及细节描写(军大衣)都充分展示了一个沙皇走狗趋炎附势、狡猾善变、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尤其是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活画出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沙皇警察形象。

例2:

《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表现出闰土贫穷、生活艰难。

尤其对手的描写“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能体现闰土的操劳与艰辛。

(故乡中通过闰土)

例3:

《孔乙己》“‘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典型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思想性格。

例4:

《范进中举》“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地,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

我愿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虚伪。

例5:

07年沈阳“只是一个普通人”第4小题“选文第9段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解答:

外貌描写。

突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

(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路:

突出主题,表达(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衬社会的……

例1:

《我的叔叔于勒》塑造若瑟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

反衬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例2:

《故乡》中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的作用?

解答:

杨二嫂是作为陪衬人物出现的,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贫困使杨二嫂也发生极大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主题:

说明农村经济破产的涉及面之广,连城镇市民也日趋贫困,反映当时农村经济衰败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

思路:

确定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生动、传神或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例1:

09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一双脚上的修养》21小题:

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

(4分)“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解答:

示例一:

“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的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

示例一:

“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带进门的举动作铺垫。

(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述1分,须通顺。

共4分)

例2:

0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4小题:

【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

(4分)

【甲段】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

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

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

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

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耗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

“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解答:

示例:

【甲】段,运用对比,天气的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寒气透骨和额头冒汗,表现陆鹤的认真刻苦。

【乙】段,对陆鹤表演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表现陆鹤演出非常卖力。

10、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其作用。

文章重点句子一般指这么几种:

 ①用做文章标题的句子

 ②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

有的句子有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句子的浅层意思或表层意思往往与句子的字面意思有关,句子的深层意思则是句子字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的含义,也就是作者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

而要明白说话人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就要从说话人的身份、性格、说话时的背景等来考虑,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不能凭空猜想、主观臆测。

③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

④过渡句

⑤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⑥景物描写句(见景物描写的作用)

⑦人物描写句(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作用)

基本技法:

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B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

C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D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

E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F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

G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H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主要指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

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

例1:

《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用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是说“我”在回北京的路上,实际是说“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探索、跋涉。

例2:

《孔乙己》中怎样理解结尾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

(解析:

理解这句话,必须抓住关键词“大约”和“的确”,孔乙己本来就“不会营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能力。

在那样残酷冷漠的社会,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所以说“的确”死了。

但是,孔乙己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没人关心他的命运,即使他“的确”死了,也没人了解确切情况。

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所以,作者又用了一个“大约”。

“大约”、“的确”表现了鲁迅先生深厚的、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

例3:

08年河北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第20题“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2分)”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

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解析:

这是人物描写句,体会上文分析母亲的心理。

解答:

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例4:

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5小题:

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分)(解答:

‘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

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六个同伴以长眠地下。

‘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

(2)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考虑。

通常内容上作用:

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结尾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或者:

表现了作者……态度(观点),抒发(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常结构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