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36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9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docx

3高考命题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各类术语要辨清

【知识导图】

把握解题通法——“四审题”“一注意”“三步骤”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无论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解题方法和步骤基本是一致的,在分类型讲解之前先整体把握本考点的解题通法。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考 卷

题干示例

2019·全国卷Ⅱ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2018·浙江卷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2017·天津卷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2017·浙江卷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2016·全国卷Ⅰ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6·全国卷Ⅱ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2016·山东卷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

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

要规范答题,需要“四审题”“一注意”“三步骤”:

(一)题目“四审”

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四审”,一审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二审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

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

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这是主要题型。

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诗歌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

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

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

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

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

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

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二)注意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

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

如“借代”与“借喻”、“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衬托”与“对比”等。

[边练边悟1] 准确判断所用表达技巧。

(6分)

(1)根据题干要求判断。

(审清鉴赏的角度和所答技巧的数量)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答案:

对偶、拟人。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根据题目中的“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判断)

(2)根据写作对象判断。

(写景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写事物要考虑正侧描写、烘托映衬,写人物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兼而有之则要从其关系上判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这首曲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

                                    

答案:

白描或意象组合。

(3)根据关系判断。

(景与情、物与志、人与己、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

                                    

答案:

以动衬静。

(4)根据层级判断。

(词、句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片、篇则优先考虑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是多句则要综合来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答:

                                    

答案:

正侧结合。

前两联正面描写,后两联侧面烘托,正侧结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5)根据位置判断。

(放在开头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则多为直抒胸臆、以景结情)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这首词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结构技巧?

答:

                                    

答案:

这两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结构技巧。

八字对结,只写景象和境界,悲凉而又雄阔,千古兴衰都在其中。

(6)根据技巧特征判断。

(借景抒情少不了景物,想象虚写总有“想、忆、梦”等词,对比要有两个内容存在,动静结合会有声音、动作描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

                                    

                                    

答案:

想象、衬托。

(三)规范表达“三步骤”

答题时主要根据具体问法来判断题型,也可以参考该题的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情况来判定。

一般来说,如果该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互关联,或者该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型,答题时只需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该题题干用语有“分析”“说明”,则可以确定为分析题型,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如果该题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题型,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边练边悟2]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审题:

明考型 局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小角度(修辞手法) 两种(数量) 分析型

解析:

这三句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是作者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表现出作者高昂的诗兴。

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壮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答案:

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白话诗歌】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

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

北风吹拂,把梅花都吹老了。

我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

我突发万丈诗情,想要与这飞舞的雪花争个高低,雪花与大风激战着,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

我朗声大笑了起来。

类型一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手法

1.白描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了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个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那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

请简要回答。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效 果

无抒情议

论,怎样

表现主题

原上田、山下荒、禾未秀、已修仓

白描

农人辛苦,官府压榨,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主题

[尝试答题]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农人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白话诗歌】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的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2.细节描写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绪,如何表现

怯梳头

又却休

细节

描写

不想梳头

欲梳又止

春天的到来勾起女主人公的情思,因而感到孤独忧伤

[尝试答题] ①下阕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

②这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

女主人公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

3.动静结合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三塔寺:

在溧阳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

这首词描写春色的手法多样,试简要赏析。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描写春色的手法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拟人

把东风、杨柳人格化

创设一种东风送行、春风拂面、闲适安逸的意境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江水辽阔为静景,沙鸥飞翔为动景

动静结合,使画面增添生气,有灵动之感

[尝试答题] 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春风杨柳:

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湖;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抚摸“我”的面庞。

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寓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②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寥廓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面交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

【白话诗歌】 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有三年了。

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

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4.虚实结合

[例4]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 意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中忆二女

高 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注】 了了:

了然,清楚。

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教你分析]

[尝试答题] 虚实结合。

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间眺望等候父亲归来、听到他们在计算父亲归期的情景。

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起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为我缝制衣服的情景。

【白话诗歌】 客 意

遇到这飞雪寒夜、贫屋青灯。

自己孤枕难眠,在半醒半梦中仿佛清清楚楚地见到了归家的路程。

远远看见了孩子们在门前眺望,盼望着爹爹的归来。

十月初旬,父亲能不能回到家里?

5.正侧结合

[例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 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他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

与人竞赛。

③花柳:

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上阕如

何表现

歌者技

赌博艺随身,斗尖新,高遏行云

正面

描写

具有多种歌舞技能,敢和人竞争;技艺新颖独创,不同流俗;声音嘹亮

歌者技艺高超

蜀锦缠

头无数

侧面

描写

博得赏赐无数

[尝试答题] 词的上阕既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者的高超技艺。

6.多种感觉结合(视听结合等)

[例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

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的今古感慨。

②范蠡:

辅佐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商圣”。

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 求

关键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中间两

联如何

绘景

鸟去鸟来山色里,

深秋帘幕千家雨

视觉

看见鸟出没山中,深秋密雨如帘

描绘了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

人歌人哭水声、笛风

听觉

歌声、哭声、水声随岁月流逝,笛声悠扬

[尝试答题] 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诗人抓住山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进行描写,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

【白话诗歌】 六朝的文物荒废杂草丛生,天高云淡千般景物古今相同。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歌声、哭声、水声随岁月流逝。

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二)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例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最后两句是怎样抒情的?

请加以鉴赏。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求

关键

词句

手法

释运用

效 果

最后两

句怎样

抒情

宁为

胜作

直接

抒情

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

表现了忠贞报国之心

[尝试答题]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国势强盛,举国上下尚武好战、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2.借景抒情

[例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龙吟 登瓜步江楼

徐之瑞①

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

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

江左夷吾④,风流顿尽,神州谁复?

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

伤心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

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

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 ①徐之瑞:

字兰生,浙江仁和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

②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

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

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阕。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求

关键词句

手 法

效 果

情景

关系

赏析

下阕

荒台、乱鸦、残木

哀景抒哀情、触景生情

营造凄凉氛围,勾起亡国之恨

春波犹绿

乐景衬哀情

春波犹绿,但故国不再,令人伤怀

滔滔逝水

寓情于景

抒发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之叹

[尝试答题] ①写哀景抒哀情。

以荒凉残破之景抒发凄凉孤寂之情,以沧桑巨变抒发亡国之痛。

②触景生情。

本想游赏,可眼前荒台、乱鸦、残木之景十分荒凉,让词人联想到南朝旧事,勾起亡国之恨。

③以乐景衬哀情。

春波犹绿,故国不再,令人伤怀。

④寓情于景。

年华蹉跎如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抒发词人对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救国乏术的愤懑悲痛之情。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例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ng):

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求

关键词句

手法

形 象

效 果

整体运

用什么

表现手

法、表

达怎样

的情感

朝饮醴泉鸣彻九州望八荒

托物

言志

性情高洁

心系苍生

表现自己志向高洁,心系苍生,但受排挤打击,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内心苦闷

羽翼摧藏处非位

怆悢心伤

受打击不

被重用

壮志难酬

[尝试答题]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性情高洁、心系苍生、没有同伴、没有共鸣的“凤凰”这个意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充分反映了他坚守高洁志向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白话诗歌】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凤凰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

凤凰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回来啊!

只遗憾凤凰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4.用典抒情

[例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 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注]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 刘辰翁:

南宋末年词人,入元不仕。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

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6分)

答:

                                    

[教你分析]

要求

关键词句

寻典故

效 果

典故

出处

及作

阴山

海上

窖群

“阴山”为匈奴世居之地,“北海”为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指羊群,此句出自《汉书·苏武传》

词人借用苏武的故事,表现了对苏武气节的敬仰;结合上句“乱山残烛雪和风”,词人说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苏武,襟怀之高令人感叹;“乱山”“残烛”“风雪”与“阴山”“海上”“窖群”一一对应,表现了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之思

[尝试答题] 词人引用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

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的内容,表现了词人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

类型二 修辞手法

(一)比喻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春 近

王 铚①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①作者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

枯寂无生气的样子。

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加以分析。

(6分)

答:

                                    

[教你分析]

关键词

修辞

释运用

效 果

山色银屏

比喻

山如银

色屏风

突出山的巍峨、雪景的明净

溪梅玉镜

比喻

溪如玉镜

突出溪水的清澈

[尝试答题] 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覆盖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

(二)比拟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③住。

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 ①丁未:

宋孝宗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