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470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

《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美术鉴赏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

用笔奔放,画时泼墨如云,旁观者骇,巨细曲折,各有条理,人皆为之叹服。

9.宋徽宗赵佶的审美趣味:

宋代皇帝对绘画重视“理”的关系,又重视“立意”的新奇巧妙。

在对画院画工进行业务指导时,常常以此为标准。

在前者,有“孔雀升高”先举左腿还是右腿、画月季花蕊叶有“日时”、“朝暮”的不同特点的实例,都是对“理”的正确的极端要求。

在后者则有以诗句为题作画的,如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得第一名的作品画一人乘一马,马后有数只蝴蝶追觅。

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画工多画空舟泊岸或在舟上画鹭、鸦。

但第一名画舟尾卧一舟人,表示不是舟中无人,乃是无渡人,深合诗意。

又出题“蝴蝶梦中家万里”第一名画苏武牧羊假寐,借苏武这个特定人物体现“万里”的含义。

这种考察和培训方法在客观上都推动了画院画家的文学修养,对院画的“文学”趣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10.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成立于1870年的一个进步艺术组织,代表人物克拉姆斯科伊、列宾、苏里科夫、希什金。

11.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现代派作品以静物画为重要代表,《静物》

12.《考工记》提出材美工巧

13.唐代是楷书的天下,但行书也颇有成就。

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杜牧。

颜真卿的《争座位贴》和《祭侄稿》,字体挺拔,笔势奔放,更为里带书家所称颂。

14.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书法特点:

宋代文人吧书法作为抒写灵性的工具。

苏轼的书法,笔画较粗,不拘偏锋、正锋,侧意取妍,笔圆而韵胜。

黄庭坚笔力雄健,气势开张,点画有波动感,放纵中合乎法度。

米芾为人倜傥不羁,书法潇散爽朗,气格雄健。

蔡襄长于行草,笔力劲,姿态楣,用笔细谨有余而豪放不足。

15.张旭书法特点: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16.1839年,法国政府向世界宣告了达戈尔的发明,摄影诞生。

17.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18.罗可可风格起源与法国。

名词解释:

1.模仿说:

人们最早探索艺术起源的学说,由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来:

“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都是(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那里学会了织布,从燕子那里学会了造房子,向啼唱婉转的天鹅和夜莺模仿唱歌。

2.黄金律:

古希腊时期,约公元前580-前500年,毕达哥加斯创立了他的学派,他们主要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哲学和美学问题。

他们把“数”、“和谐”、“秩序”的概念带进美学研究,着重探求事物形式上的比例关系,提出了“美在和谐”的观点,如认为最美的图形是圆球形,最美的线形为长与宽成一定比例的长方形,这就是“黄金律”。

3.美术的艺术语言:

是指各类美术所具有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它的重要作用是创造艺术形象。

同时,美术的艺术语言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所以,了解和熟悉美术的主要艺术语言,对于美术鉴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艺术风格:

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是艺术家作品成熟的标志。

艺术风格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是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

所以法国布丰在其《风格论》一书提出著名警句:

“风格即人”

5.现实主义美术:

广义指美术家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在作品中再现生活,是直接以真实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特征的美术。

狭义的现实主义美术,是指19世纪中期由画家库尔贝等人提倡而兴起的现实主义美术流派。

6.抽象艺术:

抽象,原指艺术创作中提炼取舍的一种手法,任何作品即使写实作品中都包含抽象因素。

这里所谓抽象,是指把一种形体有意分解、提炼,再重新组合成一幅完整作品,其目的是创造一种永恒的、稳定的形式美。

抽象派画家俄国康定斯基《哥萨克人》

7.蛋彩画:

使用的是水溶颜料,因为使用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而得名。

早在3000多年前就曾在埃及墓室壁画中使用,由罗马传至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最重要的绘画形式之一。

意大利画家G.乔托、达芬奇及提香等都用过蛋彩画技法创作过著名的壁画作品。

8.月份牌画:

这是二十世纪初兴起于上海的一种绘画,是将炭精擦笔画与水彩结合的画法,画面细致淡雅,有的类似照片,以表现仕女为主,深受群众欢迎。

因最初带有广告性质,并印有年历月份表,故习惯称作“月份牌画”

9.漫画:

漫画是一种带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他的表现范围很宽,从生活趣味到时事政治都有所触及,而且形式风格多样,即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整装饰的,还有连环性的漫画。

10.三彩:

唐三彩的简称,低温色釉陶器。

所谓三彩,并非指只有三种色彩。

实际上三彩是多彩的意思。

常见的色彩是以黄、绿、白为主,也有深绿、翠绿、褐色、棕色、蓝色等。

这类陶器盛行于唐代,故称这类釉陶为唐三彩,它主要用于随葬品

11.巴洛克:

巴洛克一词本与建筑无关。

18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用这个词来指称在1600年前后取代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那种风格,具有讽刺、贬斥之意。

完全突破了文艺复兴式严谨、和谐的法式,在审美趣味方面,标新立异、追求新奇

12.工业设计(工业艺术设计):

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它是专注对产品之有用性与美以及整体环境方面的设计活动,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融合、发展的学科,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相交叉的产物,是人——产品——环境的中介,是以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13.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14.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15.皮影:

皮影又称灯影,是一种“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傀儡艺术,是皮影道具与皮影表演的笼统称谓。

皮影道具一般用牛皮、驴皮雕刻而成,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表演时,以灯光照射的白色幕布为舞台,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道具,一边唱述故事,并配以器乐,曲调唱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16.“文人画”是士夫文人“独抒胸臆”的作品,是朋友之间或官场应酬时互相表露心声的“载体”,因此,是他们“诗画”和“书法”之余的继续和补充,也唯因此,诗书画三位一体是文人画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论述:

1.为什么说美术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反应?

由于美术创作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是客观现实对象在艺术家心中的审美物化,这样,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哲学思想和潮流、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以及各种习俗,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意图;

另一方面,艺术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不知不觉地反映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

因此,美术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广泛、非常密切的,绝不仅局限于上述古代巫术、宗教、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

2.如何理解美术的审美功用?

对美的憧憬是人类以及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本质特征,人们在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壮观景象的同时,唤起了人类一系列的内心感受,产生了抒发愿望,把美感变成听得见、看得到甚至摸得着的艺术形象的愿望。

人类可以发现美、理解美、体验美,甚至去创造美。

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的美,就是艺术美,犹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列举人自由的、有意识的生产与动物的不自由的本能的生产之间的一系列区别之后,得出的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结论。

因此,艺术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

艺术品既是审美创造的产物,又是人类意识形态性的审美对象:

“一件艺术品往往具有审美意义,无论其是否服务于某些实用目的,也无论它是好是坏,艺术品都要求被人们审美地感受。

3.如何理解(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

这里所指的“形式”是艺术的整体面貌。

英国美学家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

主张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感情和理智的内容,而在于线条、色彩或体积等要素所构成的纯关系。

这一命题把审美感情同社会生活割裂开来,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但它却给我们一个启发,不能用两分法把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简单化地分开,被李泽厚称为“贝尔那不食人间烟火的‘有意味的形式’,那高级精神贵族式的独特的‘审美情感’。

4.摄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纪实性二科学的认知与认证作用三光与影的合奏,真与美的统一四瞬间性与机缘性

5.如何理解民间艺术在审美上的根性?

民间艺术产生于生活,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深远而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要理解民间艺术在审美上的“根”性,就得首先从它与生活土壤的关系入手。

艺术之根是生活,这一点无须多说。

需要强调的是,民间艺术恰恰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础层次与生活最为贴近、最为直接地发生联系,因而也是最典型地体现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层次。

从生活的视角去审视民间美术不仅有益于我们探讨民间艺术自身的性质和特征,也有益于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艺术的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

鉴赏:

1.捣练图:

《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

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

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

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

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2.《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该作品绘于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食堂壁面,壁画题材取自于<

圣经>

中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最后一次共进晚餐的著名故事:

耶稣知道他已被门徒犹大出卖,在最后一次晚餐中他向门徒们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画面正描绘了这一情景,耶稣神情坦然,而众门徒有的惊愕,有的愤慨,有的表白,唯独心怀鬼胎的犹大手捂钱袋、紧张的注视着耶稣画面在看似平静、安详的氛围中集中表现出一种即将爆发的激烈对抗与冲突,并着力刻画了画中人物的关系也各自的神请。

在画面的处理上,耶稣的位置显得十分突出,神态从容不迫,各门徒分坐两侧,跟据个人的角色、身份与特定的关系分成若干组,既各自区分又互相呼应、姿态各异但又都最终向着中心处的耶稣。

画面打破了以往同类题材表现中的僵化、呆板的处理方式,既庄重、对称同时又富于变化,这一构图方法后来成为多样统一构图的典范。

3.《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浪漫派绘画的主将德拉克罗瓦德拉克罗瓦。

非常欣赏尼德兰画家彼得·

保罗·

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

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

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

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

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4.《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

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

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

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

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

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

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5.《梅杜萨之筏》:

19世纪初法国画家浪漫主义的先驱者席里柯,他的《梅杜萨之筏》,以其悲剧性力量、宏大而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动人的人物形象、森严沉抑的色调以及光影的强烈对比而震惊巴黎美术界。

1819年在沙龙中展出《梅杜萨之筏》,曾引起舆论界强烈论战。

这幅画题材来自现实生活,反映由于法国政府的过失,一艘帆船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海岸触礁沉没的事件。

该画取金字塔式的构图,右下角是已被浸泡得变色的尸体,左面是抱着儿子遗体,衰落得无法动弹的老水手,第三组人是坚持了14天的幸存者,他们发现了海平面上的一点帆影,正在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挥舞衣衫,那个高举红巾者代表着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对正义和幸福的未来的向往。

在美术史上,与以官方的学院派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注重个性,沉浸于幻想和夸张中,情绪激昂,喜用惊人事件作创作题材。

《梅杜萨之筏》就是籍里柯用浪漫主义演奏的一首航海史上的悲曲。

6.磨镰刀:

20世纪德国杰出的女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

《磨镰刀》是采用版画的表现形式,适度的夸张和变形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人物难以压抑的深仇大恨,以及体内蕴藏的即将爆发的反抗力量。

这里就出现了饱尝苦楚的女人,她的壮大粗糙的手,在用一块磨石,磨快大镰刀的刀锋,她那小小的两眼里,是充满着极顶的憎恶和愤怒。

只是通过农妇磨刀的局部细节就强烈表现出德国农民的仇恨与愤怒心情从而揭示出起义斗争的根源与动力。

作品体现了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美术形象的创造是通过个别的具体感性形式来体现出生活的本质和普遍真理。

创造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

7.拉斐尔《雅典学院》:

这幅《雅典学院》作于1510年,是他早期的壁画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收藏于梵蒂冈第一签署大厅。

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的七种自由艺术——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聚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

他们在自由地讨论,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神。

画面中,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中心透视点的巨大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他们似乎一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边向观众方向走来,其它的人如众星捧月一般围着他们,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总的看来,整幅壁画倾向人物的性格描绘异常明确,有说法认为《雅典学院》的建筑背景受到彼得大教堂建筑规划的影响。

它是所有文艺复兴时代纪念性建筑形象中完美的形象,是盛期文艺复兴精神最纯粹的表述。

8.《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鲁本斯的一件代表作。

天刚蒙蒙亮,两个正在睡梦中的少女就被两个壮汉抢掠而去……枣红马、腾空而起的灰白花斑烈马与两个黑红肤色的壮汉及两个粉红肉体的少女交织在一起;

迎风飘扬的斗篷,强烈而有力的斜线,近大远小的特写表现,以及色彩、质感、动势感的强烈对比与反衬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惊心动魄之感。

然而让人叫绝的是这丰满、拥挤的构图并没有使人感到憋闷、压抑,这紧张、动荡的暴行并没有使人感到忐忑不安。

有意压低的视平线使大面积的天空和清新的朝霞展现出来,不但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更进一步强化了这欢快爱情的主题。

作者在画中表现的是一幕带有戏剧性的远古时代的“抢婚”风俗。

从那有意强调的女性肉感,从那有意把少女中年化了的表现方式都可以反映出作者既是对大胆追求爱情的赞颂,又是对放纵生命力的赞赏,这新兴贵族的新的审美趣味,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延伸。

9.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精神上的虚弱。

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

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

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

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

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

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

笔触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10.晨(露特枫丹的回忆):

这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杰作之一。

摩特枫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有感于那片美丽的风光,这幅画是他对那里的回忆之作。

湖畔森林,晨雾初散,一片清新,一棵大树向四周伸展,前面一棵小树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画面平添了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画的最强音。

整个画面,显得细声细雨,和谐一致。

这是一幅似梦似幻的抒情风景画。

11.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雕刻。

当时希腊各城邦为马其顿帝国所灭,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帝以希腊为本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武功的辉煌胜利,激发了各地方征服者和统治者的野心。

雕像《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虽然头和手臂都已残缺,但仍不失为一尊显示着古代希腊雕刻家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

她那如薄纱般迎风飞扬的衣裙,她那腾空向上、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以及那高高飞扬着如鹰翅般雄健而硕大的羽翼,充分表现出优越者的雄姿和欢呼胜利的激情,并显示了雕刻家令人惊叹的艺术技。

12.乌东《伏尔泰坐像》:

法国近代著名肖像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是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创作的全身像。

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了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

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

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的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的斗士的聪明才智。

他身穿的古罗马式的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

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13.汉代霍去病墓石刻:

特点:

依石拟形霍去病英年早逝,24岁便撒手西归。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惋惜之余,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在 

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连山一带战无不胜,威震匈奴。

又在墓前布置了各种巨形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这在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是一个仅有的特例。

霍去病墓底部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18米,高约25米。

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

墓上广植林木,其间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开创了以墓像山的墓丘封土新形式。

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可辨认的石像有14件,其中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件,不同物像12件,即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短口鱼、长口鱼、獭蝠等。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

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这些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 

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

这些石雕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

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石像中最著名的是“马踏匈奴”主像,它艺术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

长1.9米,高1.68米,用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

石马是昂首站立,长尾拖地。

腹下雕有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蹙眉挣扎的匈奴人像。

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这组石雕都是用一块整石采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

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

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为注目前方,牛、羊则表现温驯,神态各异。

这些雕刻手法多样,构思精巧,寓意深刻。

14.刘开渠《胜利渡长江》(特点):

它通过人民解放军乘船抵达长江南岸、战士发起冲锋的那一瞬间,表现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浮雕最前面是南京临江的挹江门,说明南京已经在望;

前面的战士已经上岸,后面的战士还在涉水前进。

从构图上看,前面岸上的人较高,后面船上和涉水前进的人较低。

所有这些人群,在前面红旗的指引下,形成一股锐不可当的洪流。

后面帆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