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58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docx

抗旱救灾汇报材料1

尊敬的范副书记、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范副书记、各位领导不辞辛劳深入罗平检查指导工作,罗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对罗平发展工作的重视,使我们倍受鼓舞。

今年以来,罗平县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四次党代会和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愿景一致,同心同德,苦干实干,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1—8月,全县实现县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达5.73亿元,同比增48.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28亿元,同比增33.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12.37%,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49亿元,同比增1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分别增长%、%。

一、抗旱救灾工作情况

(一)旱情严重,损失巨大。

入夏以来,罗平气温异常偏高,全县范围内降水异常偏少,降水量仅有154.3mm,与历年同期偏少183.7mm,减少54.3%,全县库塘蓄水严重不足;6月月内平均气温22.4℃,较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1摄氏度;全县库塘蓄水为1830.03万m3,与去年同期蓄水2742.89万m3相比减少912.86万m3,减少50%,多处水源点枯竭,绝大部分蓄水设施干涸,大春作物生育期内所需水分条件严重不足,县内南部钟山等乡镇大春作物大部分失水萎蔫,甚至死亡,其余地方减产明显,人畜饮水严重困难,是自1961年以来旱情最严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损失最大、影响最远的夏秋连旱。

目前,全县7.15万人、3.14万大牲畜饮水困难,66万亩农作物受旱(轻度48万亩,重旱10.5万亩,干枯7.5万亩),其中玉米及杂粮受灾面积37万亩,水稻受灾面积9万亩,蔬菜及水产受灾面积7万亩,生姜受灾面积15万亩,中药材及花卉(万寿菊)受灾面积3万亩,大春粮食总产预计与上年相比减10195.5万公斤,减少39.9%;因供水不足,九龙瀑布群景区、多依河景区、鲁布革三峡景区水位下降,景观质量和经营效益严重下滑;全县小水电机组发电量锐减,供电形势异常严峻,全县所有的工矿企业都面临电力短缺停产。

综合统计,干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5亿元。

(二)千方百计抗旱、全力以赴救灾。

1、强化领导,突出组织保证。

旱情来临之际,县委、县政府不观望、不依赖、不等待,率先召开了全县抗旱救灾动员大会,对抗旱救灾工作提前安排部署。

成立了全县抗大旱保民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级相关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对全县抗旱工作的总体指挥、协调和检查督促。

各乡(镇)相应成立由党委书记、乡(镇)长负总责,各部门协调联动、合力攻坚的组织机构,具体抓实抗旱救灾工作,为抗旱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强化责任,形成抗旱合力。

一是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责任制。

县级四班子领导深入联系乡(镇)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调研和安排部署,督促分管联系部门深入基层抗旱救灾,协调解决乡(镇)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实行单位帮扶责任制。

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确定1名副职到挂钩村带班指导抗旱,2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一线,帮助和指导群众做好找拉水、田间作物管理、晚秋种植、冬季农业开发、畜牧养殖、旱损水利工程修复、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做到旱情不解除、人员不撤回。

三是实行乡(镇)干部包保责任制。

各乡(镇)明确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副职包村、一般干部包户包人的抗旱包保责任制,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负责。

截至9月12日,全县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4万人,投入抗旱经费635万元。

3、强化措施,增强工作时效性。

一是摸清水源底数,算清水帐,制定科学可用供水方案。

水务部门与各乡(镇)紧密配合,对辖区内的水源分布及存量进行了摸底调查,对水源点可供水时间进行了精心测算。

坚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工业,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以城镇和村组为单位、以2012年5月底为期限倒排供用水计划,编制供用水方案,建立了旱情及人畜饮水困难台账,做到一库一策、一村一案,具体到户,有针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计划及后续饮水方案。

二是充分发掘水源点,增加可用水水量。

按照抗大旱、长抗旱的要求,在山区、半山区对山谷、箐沟进行堵截拦水蓄水,动员群众通过引、挑、拉、运等形式将所有小水窖全部补充装满,县委、政府认真落实市级蓄水奖励补助政策(库塘蓄水每增蓄1立方米市级奖励0.0l元,农户每灌满一个小水池、小水窖市级补助10元),并从县级财政安排400万元作为蓄水奖励补助资金,目前灌满小水窖(小水池)11000个,总蓄水量27.5万立方米,拦坝11个,拦蓄水量5.2万立方米,提引运水量总合计42.6万立方米,并实行定时、定量供水;在坝区和具有地下水的地方,加派技术人维护好现有机井、确保发挥作用的同时,组织技术力量,选点勘测,计划年内新打机井11口、人工井102口以上,已投入机电井4眼;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有利天气及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三是强化水资源调度管理,优先保障民生用水。

立足管好、用好现有水资源,切实加强管理和调控,统筹安排好城乡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行分片、定时、限量供水,坚决关停高耗水企业,实行阶梯式水价,推行中水回用等循环用水;抓好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把供水损失降到最低;每个乡镇配置了一辆5吨以上专用运水车,具体负责该辖区内学校、医院、留守儿童妇女、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用水安全;由消防大队、县建设局征集县内全部水车,对学校、医院、敬老院、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统筹运送供水。

四是加强水质监管。

由县卫生局、县防疫站分片包干,做好饮用水消毒净化工作,同时对水质安全进行经常性检测,加大对水源污染的防治和打击力度。

五是抓好今冬明春以水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建设。

深入实施“兴水强县”战略,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做实前期工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争取重点水源工程尽快开工,组织实施好节水改造、中低产田(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五小”水利、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力争今冬明春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达13191.02万元。

六是加大对涉水纠纷的调处,确保灾年稳定。

紧紧围绕抗大旱保民生抓安全促发展各项工作,把领导干部下基层抗旱救灾活动与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和落实了“三级联动”、“三调对接”等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切实排查调处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难点问题,有效防止因旱灾争水资源、争抗旱物资设备和因人畜饮水困难等引发群体性事件,确保大旱之年社会稳定。

4、强化损失挽回,突出抓好农业生产。

坚持“大春损失晚秋补、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务农损失务工经商补、农业损失非农补”的工作思路,抓实农业生产,最大限度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力争实现“重旱地区少减产,轻旱地区保稳产,无旱地区多增产”。

一是着力抓好大春田间管理。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加强中耕管理,通过蓄、引、抽、提、拉、截等措施,全力增灌保苗,缓解旱情,最大限度减少大春损失。

二是扎实抓好晚秋生产。

紧紧围绕水资源的分布和水量,科学调整晚秋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做到宜粮种粮、宜菜种菜、宜草种草,将晚秋生产任务落实到户、到地块,计划晚秋作物播种面积扩大到25万亩,力争粮食产量达136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1.4亿元以上,弥补大春损失;对已绝收的地块,指导农民进行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和改种,扩大秋马铃薯、秋荞、秋玉米、秋豆类、秋红薯、秋蔬菜、黄白萝卜、绿肥种植;及早筹措发展晚秋生产所需资金,县财政已安排就位320万元种植业抗旱物资保障经费,及时调运供应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晚秋生产所需物资;大力推广技术措施,实行良田、良种、良法三配套,由县农业局举办一片千亩以上晚秋生产高产示范样板,每个乡(镇)举办一片百亩以上的晚秋生产高产示范样板,以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

三是及早谋划落实今冬明春冬季农业开发和小春粮食生产播种计划,力争将全县冬播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到93万亩,产值突破6亿元,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经济及兼用型作物扩大到81万亩。

四是全力抓好畜牧业生产。

全力实施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猪三百”工程,引导养殖户调整优化畜群结构,保母畜、种公畜,淘汰杂劣种畜,适时出栏和补栏;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努力实现大灾之年畜牧业稳产增产。

五是切实抓好林业工作。

根据旱情、水资源情况,科学调整冬季造林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中低产林改造、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力争全年完成6万亩中低产林改造和6万亩核桃、5万亩速生丰产林种植任务。

六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工作。

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抓紧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和“阳光工程”,通过组织招聘会、亲友带、协会帮和有组织输出等方式,力争全年新增转移就业人员1万人。

5、强化督查,严格责任追究。

县乡两级纪检监察部门成立督查组,及时督促各地抗旱救灾措施落实情况及资金拨付使用情况,保证了政令畅通、资金安全;县委督查室对各地抗旱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督促检查,对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部门及单位,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二、烤烟收购基本情况

2011年罗平全县烤烟种植面积21.21万亩,计划收购任务58万担,截止9月12日,全县累计收购烟叶30.4万担,完成计划任务的52.47%,收购均价18.61元/公斤,上等烟比例68.77%,按照当前工作进度,预计全县烤烟计划收购任务将于9月底10月初全面完成。

今年烤烟收购工作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收购秩序平稳。

从收购启动以来,全县平均日收购量均突破50万公斤,每天完成收购总量的3%以上;二是烟叶质量高。

虽然全县遭受灾害影响较大,但烤烟收购部门和各乡(镇)严格按照收购标准,严把烟叶质量关,截止9月12日,全县烟叶收购均价达18.61元/公斤,为历年最高;三是执法有力。

烤烟收购启动以来,全县各堵卡点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烟叶过境和私收行为,全县未发生金额较大的烟叶外流案件。

(一)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收购任务圆满实现。

严格按照“四严禁、四不许”工作纪律,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面落实“一把手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烟叶收购工作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格考核。

若对辖区内收购动态掌握不准、实际问题解决不好,引发突发性事件和形成热点难点问题,导致收购任务不能完成的,将对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确保烟叶收购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落实科技措施,突出抓好大田中后期管理及成熟采烤。

牢固树立“向管理要产量、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在抓好烤烟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科技措施落实,切实加强烤烟中后期管理,珍惜每一片烟、管好每一片烟、烤好每一片烟,不断提高烟叶产质量。

一是积极组织烟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烟花、烟杈等植株残体和地膜、农药袋等杂物,确保田间卫生清洁。

二是组织包村干部、预检专业队、烤烟技术服务协会会员深入田间地块、烘烤工厂及农户家中,加强烘烤技术服务指导,指导烟农科学把握烟叶田间成熟度,杜绝抢青采烤的情况出现。

三是针对今年烟叶含水量少,内含物质少,难烘烤等情况,调配专业队伍,加强分类指导,帮助烟农解决烘烤技术问题,同时合理调配烤房,提高烤房利用率,尽最大可能减少烘烤损失,增加烟农收益。

(三)防患于未然,切实抓好救灾减灾工作。

牢固树立灾害防范意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不断加强灾害预警,认真落实防灾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各类灾害的发生。

一是加强预测预报,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充分发挥增雨防雹网络功能,在开展正常防雹作业的同时,进行人工增雨抗旱作业。

二是主动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积极组织烟农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对灾害发生地,由烟草部门积极协调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并及时组织农户清理田间地头,迅速开展秋播秋种,尽最大努力挽回因灾损失。

(四)严格工作程序,确保收购工作平稳有序。

强化收购流程管理,实行等级质量问责制,建立烟叶收购过程控制及预警提示机制,对部位、结构比例及总量分析实时过程控制及预警。

加大对收购时间超时、特殊收购点、特殊人群等非常态的动态分析和监控力度。

严格执行“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加强对“入户预检、批量交售、集中运输、验证入点、密码收购”等流程的管理和考核,始终保持平稳收购,避免大起大落,切实维护好“政府、企业、烟农、市场”四者利益。

(五)加大执法力度,全力维护收购秩序。

紧紧围绕“绝不让一片烟叶外流或无序流动”目标,加大执纪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烟叶收购及调拨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烟叶收购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一是公安、司法、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建立烟叶收购联合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烤烟收购期间实施拉网式专卖管理,积极开展涉烟违法犯罪活动情报线索的收集,严厉打击一切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对扰乱、违反烟叶收购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坚决从快从严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加大烤烟堵截力度。

全县共设44个路堵路查卡点,各卡点均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严防死守。

三是在周边交界地开展联合清理整治行动,有效地遏止住不法烟贩、烟霸活动。

坚定信心抗大旱、保民生、抓安全、促发展是罗平县委、政府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无论旱情有多严重、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大灾之年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市委、市政府及各位领导对罗平的关心、支持,努力为“十二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再次对范副书记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给予罗平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