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62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7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一、焦炭的介绍

Ø“碳”和“炭”

“碳”是一个与化学的"元素"密切相关的概念,是20世纪初西方近代化学传入我国创造出来并流行的,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

带碳字的各种词汇和用法----主要是从元素C的角度。

炭是概括的工业性名词,我国用炭这个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木炭,煤炭和焦炭等。

炭是化学成分不纯,随着原料及制备工艺和条件不同而形成的无恒定组成及性质的含碳物质。

Ø焦炭的特性

焦炭呈黑灰色块状,有光泽、燃烧时烟气少,具有不粘结、不结块、低硫、低灰、坚硬、耐磨、耐压、富于气孔性等特点。

主要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工艺的燃料,也可作制气和化工原料。

统计时包括各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全部焦炭,即机械化焦炉、简易焦炉、土焦炉、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焦炭和半焦炭。

焦炭按干焦计算,不包括水分。

Ø焦炭的生产过程

焦炭作为一种固体矿物燃料,属于二次能源,是将炼焦煤、肥煤、瘦煤经配比后置于无空气的炼焦炉中加热至1200℃~1400℃高温,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排除挥发成分后产生的一种多孔物,最终制成焦炭。

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

Ø焦炭的主要用途

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其次用于铸造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

为使高炉操作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冶炼用焦炭(冶金焦)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质。

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在冶炼工业,也有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

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

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

Ø焦炭的分布

从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

我国焦炭行业的资产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北、山东、云南、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我国六成的焦炭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贵州、云南。

Ø焦炭的分类

焦炭通常按用途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等)、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

由煤粉加压成形煤,在经炭化等后处理制成的新型焦炭称为型焦。

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

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

中国制定的冶金焦质量标准(GB/T1996-94)就是高炉质量标准。

气化焦是专用于生产煤气的焦炭。

主要用于固态排渣的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内,作为气化原料,生产以CO和H2为可燃成分的煤气。

因为产生CO和H2的过程均是吸热反应,需要的热量由焦炭的氧化、燃烧提供,因此气化焦也是气化过程的热源。

气化焦要求灰分低、灰熔点高、块度适当和均匀。

其一般要求如下:

固定炭>80%;灰分<15%;灰熔点>1250摄氏度;挥发分<3.0%;粒度15-35mm和35mm两级。

冶金焦虽可以用作气化焦,但由于受炼焦煤资源和价格等的限制,一般不用冶金焦制气。

以高挥发分粘结煤为原料生产的气煤焦,块度小、强度低,不适用于高炉冶炼,但它的气化反应性好,可取代气化焦用于制气。

电石用焦是在生产电石的电弧炉中作导电体和发热体用的焦炭。

电石用焦加入电弧炉中,在电弧热和电阻热的高温(1800-2200摄氏度)作用下,和石灰发生复杂的反应,生成熔融状态的炭化钙(电石)。

二、焦炭原料的具体分析

Ø炼焦煤分布

焦炭生产的最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用来进行炼焦生产的煤炭称为炼焦煤。

目前,在国内实施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

在该分类中,采用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为主要划分指标,将可能用于炼焦的煤种划分为8类,分别为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肥煤、1/3焦煤、气煤、1/2中粘煤,但1/2中粘煤的资源和产量均甚小。

焦炭是炼焦煤唯一下游产品,焦炭产量决定了炼焦煤的需求。

2010年,由于焦炭产量持续上涨,炼焦煤需求量也将快速上涨。

在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中,2003年底炼焦煤种占约27%,为2760亿吨。

炼焦煤种查明资源储量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分别占61.5%、16.3%。

山西省炼焦煤种资源储量最大,占全国资源储量的56.1%,第二到第六位是安徽、山东、贵州、黑龙江、河北,分别占8.5%、6.1%、3.6%、3.5%、3.3%,其它各省区合计占到不足20%。

截至2003年底,中国炼焦煤种探明可采储量为646亿吨。

中国炼焦煤种品种齐全,但分布不均匀。

气煤和1/3焦煤在炼焦煤种查明资源储量中占较大比例,达到45%以上;焦煤与肥煤是炼焦的主力煤种,占比例较小,其中焦煤仅占约24%,肥煤和气肥煤合计仅占约13%。

在中国炼焦煤种中,焦煤和肥煤是稀缺资源。

表一中国炼焦煤种分类资源储量分布

煤种

占煤炭查明资源储量

占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

瘦煤、贫瘦煤

4.17%

15.89%

焦煤

6.20%

23.61%

肥煤、气肥煤

3.36%

12.81%

气煤、1/3焦煤

12.00%

45.73%

未分类

0.51%

1.96%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Ø国内炼焦煤生产总量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共生产原煤30.50亿吨,同比增长率8.84%;炼焦煤原煤产量10.3299亿吨,同比增长1.58%。

目前,炼焦原煤入洗率约为42%,炼焦精煤的洗选产出率在64%左右,预计2009年炼焦精煤产量约66111万吨(不包括炼土焦用煤,下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国和消费国。

受国内外炼焦煤市场需求拉动,近几年中国炼焦煤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但增速低于煤炭增速。

炼焦煤原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由2001年的48.89%下降到2009年的33.87%。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近几年的煤炭产量增加主要集中于内蒙、陕西等动力煤产煤省;同时,炼焦煤主产区山西省政府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和安全生产治理整顿等因素影响,占炼焦煤资源储量和供应量2/3的地方及乡镇煤矿不能正常生产,从而导致炼焦煤产量低速增长。

表二2001-2009年中国炼焦煤原煤产量及其比重

单位:

亿吨

年份

煤炭产量

增长率

炼焦煤产量

增长率

占全国煤炭产量

2001

110559

10.65%

54050

13.97%

48.89%

2002

141531

28.01%

67970

18.97%

48.02%

2003

172787

22.08%

84156

19.24%

48.71%

2004

199735

15.60%

88428

4.75%

44.27%

2005

215132

7.71%

91246

5.96%

42.41%

2006

232527

8.09%

96107

5.33%

41.33%

2007

252342

8.22%

97967

1.94%

38.82%

2008

271583

7.63%

101693

3.80%

37.44%

2009

304989

8.84

103299

1.58%

33.87%

数据来源: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

2001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煤炭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稍有减缓至个位数。

炼焦煤的产量增长也紧跟煤炭的增长步伐,增长趋势整体上维持一致。

但由于炼焦煤资源的限制,以及其他煤种需求的拉大,炼焦煤的产量增速始终小于煤炭总量的涨幅,炼焦煤的产量比重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图一2001-2009年炼焦煤与煤炭产量

数据来源: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

Ø我国炼焦煤进出口情况分析

我国炼焦煤进口情况分析

2003年到2008年,中国炼焦煤进口量持续增加。

2009年,中国钢铁产量不仅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大幅上涨;同时,国内炼焦煤产量却增长有限,尤其是优质炼焦煤主产区的山西省产量下滑。

双重影响,2009年进口量大幅度攀升到3442万吨,同比增长401.8%。

表三2003-2009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及同比增长

单位:

万吨,%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炼焦煤进口量

260.4

676

719

466

622

686

3442

同比增长

918

159.6

6.4

-35.2

33.5

10.3

401.8

数据来源: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

图二2003-2009年炼焦煤进口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

我国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蒙古、加拿大、俄罗斯和印尼等国。

由于蒙古、澳大利亚、印尼等国有比较丰富的焦煤资源,且距离我国较近,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故成为我国焦煤的主要进口国。

从煤炭进口单价上看,2009年我国焦煤平均进口价为128美元/吨,比2008年稍有下降。

除了蒙古,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炼焦煤进口价在2009年都高于115美元/吨。

相对来说,蒙古的炼焦煤价格较低,由于蒙古与我国北部毗邻,运价和相关费用相对较低,同时煤矿开采成本较低,因此炼焦煤进口平均单价在60美元/吨左右。

澳大利亚和蒙古是中国最主要的炼焦煤进口国。

2008年,蒙古是中国进口煤最大来源国,当年共进口36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2.9%。

2009年,国际炼焦煤市场风云变化,主要经济体钢铁产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炼焦煤需求大幅度下降,同时中国需求持续攀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积极向中国出口炼焦煤,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表四2009年我国炼焦煤主要进口国家情况

单位:

万吨,万美元

进口数量

进口金额

澳大利亚

3442.36

441889.41

蒙古

2265.25

311109.24

加拿大

397.97

23508.83

俄罗斯联邦

326.00

46768.88

印度尼西亚

191.38

26147.45

美国

181.44

21341.22

新西兰

51.25

8827.88

马来西亚

24.32

3600.81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

 

图三2009年中国炼焦煤分国别进口比例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

我国炼焦煤出口情况分析

从炼焦煤出口总量来看,2003年以前,中国炼焦煤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

然而,从2004年开始,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的高速发展,炼焦煤需求增加,加之中国对炼焦煤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炼焦煤出口量逐年下降。

2009年,中国炼焦煤出口急剧萎缩,仅为64万吨,同比大降81.61%。

表五2003-2009年我国炼焦煤出口量及同比增长

单位:

万吨,%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炼焦煤出口量

1314

569

526

437

254

346

64

同比增长

-1.2

-56.7

-7.56

-16.92

-41.88

36.22

-81.61

数据来源: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

图四2003-2009年炼焦煤出口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

2003年以前,中国一直是炼焦煤净出口国,当年净出口额为1054万吨。

后来中国为了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进口,陆续出台政策:

炼焦煤进口零关税,增加出口关税到10%,且中国国内炼焦煤资源紧缺,到2008年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炼焦煤净进口国。

整体来看,中国炼焦煤净进口量呈现上涨趋势。

2009年,中国炼焦煤净进口达到3379万吨。

中国炼焦煤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韩国。

日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北部炼焦煤产地距离较近,且都有发达的钢铁工业。

2009年中国出口的64万吨炼焦煤中,出口到韩国达36.9万吨,占总量的57.7%。

表六2009年我国炼焦煤主要出口国家情况

单位:

万吨,万美元

出口数量

出口金额

韩国

36.91

5054.55

日本

18.39

3477.56

朝鲜

8.27

1279.92

越南

0.05

7.77

澳大利亚

0.001

0.07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

2009年中国共进口炼焦煤3442万吨,出口64万吨,净进口3378万吨。

2010年中国国内炼焦煤紧缺状况有所缓解,同时国际市场恢复,预计当年中国共进口炼焦煤1400万吨,出口100万吨,进口量减少主要是自澳大利亚。

到2015年,中国国内炼焦煤总体过剩,但由于处于品种调剂的原因,仍然将进口炼焦煤600万吨。

Ø我国炼焦煤价格变化分析

2009年,受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钢铁产量显著增加、政策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持续高位。

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政策刺激下复苏,拉动钢焦产量持续高位增长,也使得对煤焦的需求愈加旺盛。

但受到炼焦煤资源少、新增产能较少和炼焦煤主产地铁路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炼焦煤市场整体呈供不应求的局面。

炼焦煤资源性、政策性成本增加,推动其价格上涨。

2007年以来,涉及煤炭成本的全国性政策主要有三类共10项,这些政策的集中出台,使企业成本大幅度增加,炼焦煤吨煤增加成本150元-200元。

炼焦煤资源性、政策性成本上升,必然对炼焦煤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一方面需要煤炭企业内部消化,另一方面必然会传递给下游企业,从而影响炼焦煤价格。

山西等省资源整合,造成炼焦煤供给大幅短缺。

2009年,山西省屯兰矿难后,山西省政府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大量被关闭导致中国炼焦煤出现大量短缺。

2009年年初,受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钢铁产量显著增加、政策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持续高位。

炼焦煤价格在年初有过一定的涨幅之后,进入了比较平稳的时期。

而11月份过后,2009年11月,北方冰雪天气影响,交通被破坏,北方主要产煤大省无法将炼焦煤运输出省。

受交通运输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有小幅上扬,但上扬速度不明显。

12月份,炼焦煤下游产品焦炭价格不断攀升,导致炼焦煤价格也水涨船高。

 

图五2009年炼焦煤加权平均价以及库存周表现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整理

图六山西柳林主焦煤坑口不含税价趋势比较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整理

预计2010年下半年,趋向平衡,炼焦煤价格下调成必然。

预计2010年之后炼焦煤供求将达到平衡略松状态,但由于资源税和通胀因素影响,炼焦煤价格将维持在1000-1200元/吨左右。

炼焦煤历史价格走势如下图所示,图中三条直线显示价格运行区间,中间直线为价格运行长期趋势线,上下两根直线为价格运行上下限。

从图中观察得知2009年以来,价格围绕趋势线运行,预计2010价格继续围绕趋势线小幅波动。

 

图七柳林4#焦煤坑口不含税价历史价格趋势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整理

三、

四、我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

Ø国内焦炭生产能力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炼焦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一大批大型机焦炉,替代了土焦和一些落后的小焦炉。

目前,国内焦炭产能过剩,焦化企业集中度低,要继续推进焦化行业准入管理,加快调整炼焦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焦炉力度。

目前我国机焦炉年产能为4亿多吨,另外,无回收焦炉产能约为2000多万吨,半焦焦炉产能约为3000万吨,合计焦炭产能约为4.5亿多吨。

而现在钢铁企业的焦炉基本是满负荷生产,一些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开工率仅有30%。

今后焦炭产量要逐年减少,钢铁企业的焦炉不会减产,减产的都是独立焦化企业,一大批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将被迫关停。

2009年建设投产的焦炉有55座,产能3092万吨,虽然淘汰的焦炉能力约2000万吨,但还是增加了焦炉生产能力1000多万吨,这就加剧了焦炭产能的过剩。

Ø国内焦炭生产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快报数据,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焦炭企业累计生产焦炭34502万吨,同比增长10.5%。

2009年,预计全球生产焦炭5.75亿吨,比2008年的产量有提高。

2009年,我国焦炭产量占世界焦炭产量约60%,我国焦炭的产量仍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

从2009年焦炭行业的运行看,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焦炭企业均处于盈亏边缘,企业限产较多;随着钢铁行业的生产逐渐较快,钢材价格的阶段性起伏,焦化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才明显好转。

表七2001-2009年我国焦炭产量及占全球的比重

单位:

万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世界

34465

35800

39034

426770

47700

52700

54475

54503

57503

国内焦炭产量

13130

14280

17776

20873

23903

28284

32894

32359

34502

焦炭产量占全球比重

38.10%

39.89%

45.54%

49.41%

50.11%

53.67%

60.38%

59.37%

60%

数据来源: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相关资料搜集整理

2010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好转,以及钢铁行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预计焦炭行业的生产仍会仍稳定增长,产量增长8%-10%。

Ø国内焦炭生产结构

我国的焦炭生产企业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钢铁联合企业内部自有焦化生产厂,焦炭生产以供应企业炼铁生产为主;二是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焦炭全部作为商品外销。

独立焦化企业与钢铁联合企业中的焦化企业相比,钢铁联合企业中的焦化企业的产品消费稳定且具有排他性,钢铁联合企业的焦炭生产产能利用率高,市场需求减少时,钢铁企业将首先减少外部采购需求,保证对自有焦化企业的产品需求。

而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由于没有稳定的下游消费客户,在焦炭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此类独立焦炭生产企业。

根据中国炼焦工业协会数据,从企业生产结构看,2009年全国3.53亿吨、同比增长7.95%焦炭产量中,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约13405万吨,同比增长8.76%;其他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21959万吨,同比增长7.47%;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焦炭产量增幅高于独立焦化企业1.29个百分点。

钢铁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7.62%提高到2009年的37.9%,提高0.28个百分点。

Ø焦炭的区域性特征

焦炭属于二次能源,是重要的固体燃料,是钢铁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品,随着国民经济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增长,我国焦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全国焦炭行业中,仅有1/3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2/3为独立焦化厂。

大部分焦炭企业集中在山西、河北、内蒙等煤炭产区,除河北相对靠近客户外,其它均远离用户。

而钢铁生产和消费较多的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和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因煤炭资源较少而缺少焦炭,于是出现了“北炭南运”的局面。

我国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目前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

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占焦炭产量的80%左右,但只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焦化企业,目前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将主要通过发展化工产品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2006年3月22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钢铁企业焦炭产量占焦炭总产量的比例将由33%提高到50%以上,表明了国家焦化产业布局政策要向钢铁企业倾斜。

未来煤焦化产业的布局将呈现两种趋势:

一方面钢铁企业附属焦炭装置向钢铁工业的布局靠拢,另一方面独立焦化企业将进一步向炼焦煤资源产地聚集。

焦化企业至少要在资源和市场中占有一个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有焦炭企业842家,比2008年减少了11.55%,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市场因素造成的。

我国六成的焦炭企业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贵州、云南。

其中山西共有焦炭企业230家,占全国的1/4强;陕西有70家,河北有63家,山东、贵州厂商数量均超过50家。

焦炭生产规模最大的地区是山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量达7649.35万吨,占全国的22.17%,但由于产量受各因素影响下降,导致产量比重也有下滑。

另有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云南、江苏、四川8个地区产量超过1000万吨,产量合计为16448.96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1.03%。

从2009年各地区的焦炭产量增长速度看,产焦大省中河北、内蒙古和河南的产量增长较快,为全国的产量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山西省的产量虽然仍是第一大省,但产量出现小幅下滑;从各地区的生产发展趋势看,山西省仍会继续保持第一大省的地位,但其余炼焦煤资源丰富的地区产量会有较快增长。

 

2009年焦炭行业各省区焦炭产量情况

单位:

万吨,%

地区

产量

同比增长

山西

7649.35

-5.00

河北

4800.33

23.90

山东

3184.60

9.10

河南

2163.06

17.10

辽宁

1876.50

9.00

内蒙古

1834.39

33.80

云南

1371.98

9.50

江苏

1212.57

12.70

四川

1162.00

13.70

黑龙江

967.78

26.00

湖北

838.10

7.70

贵州

781.21

-4.00

新疆

774.06

32.40

安徽

772.94

3.40

上海

660.79

-6.40

江西

626.06

27.20

湖南

542.57

21.90

陕西

526.00

23.60

吉林

423.78

12.70

广西

360.17

16.20

天津

314.57

8.50

重庆

294.21

8.50

宁夏

273.87

136.20

甘肃

244.69

1.30

浙江

229.69

38.40

广东

190.93

40.20

北京

166.14

-2.50

青海

141.42

-1.90

福建

117.93

18.20

数据来源: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Ø我国炼焦技术发展分析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焦炭第一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

随着我国焦炭行业的飞速发展,炼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国焦炭行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焦化厂创造了条件。

顶装焦炉的大型化

炭化室加宽加高、提高单孔炭化室产焦量,即焦炉大型化是炼焦技术的发展方向。

焦炉的大型化是实现炼焦行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焦化技术的进步,走过的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