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64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6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

***+6民政局

项目建设地点:

***+6**10岭林场

建设性质:

新建

总投资:

344.40。

1.2编制依据

受***+6民政局委托,我公司对本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

2、《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3、《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4、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6年修订)

5、**100140***+6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6、《抚州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7、建设单位委托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

8、***+6民政局提供的相关资料。

1.3工作范围

**100**1001投资有限公司受***+6民政局的委托,完成***+6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依据国家关于工程项目控制指标和技术要求;工作范围主要是在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基础上提出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投资、资金筹措等初步方案,对项目工程方案、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及施工组织、环境保护、节能及工程项目招投标提出方案意见;对项目进行投资概算编制,为项目的申报、设计、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保证项目按管理程序完成前期工作并尽快实施。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

**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

乙级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5主要研究内容

(1)提出建设本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2)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内容;

(3)确定工程方案;

(4)进行工程投资概算,并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1.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为***+6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及绿化工程等。

该项目占地面积2748.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5%。

详细内容如下:

房屋建筑:

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其中库房543平方米、生产辅助用房77平方米(包括加工用房、清洗消毒用房合建)、管理用房95平方米(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监控室、警卫室等合建;档案室、值班宿舍)、附属用房85平方米(包括车库、水泵房;浴室、卫生间合建),全部房屋建筑均为1层。

专用堆场:

专用堆场162平方米:

包括室外货场、观察场和晾晒场。

室外工程:

道路及停车场工程962平方米、绿化工程687平方米、围墙148米及大门、给排水工程以及室外供电工程。

表1.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指标

编号

细目

分项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建筑工程

平方米

800

1

库房

平方米

543

2

生产辅助用房

平方米

77

3

管理用房

平方米

95

4

附属用房

平方米

85

专用堆场

平方米

162

室外工程

平方米

1

道路及停车场工程

平方米

962

2

绿化工程

平方米

687

3

围墙

198

技术指标

1

用地面积

平方米

2748.55

2

建筑密度

%

35

3

容积率

0.291

4

绿化率

%

25

1.7建设工期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量、施工条件、施工难度、以及资金筹措等,初步拟定本项目实施期为12个月,即2017年5月初开始工程施工,2017年12月底全部竣工。

为不影响工程进度,2017年1-4月初需完成项目前期报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征地等工作。

1.8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344.40万元,其中:

工程费271.2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6.75万元,预备费16.40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344.40万元,其中70%(241.08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拨款,剩余103.32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1.9结论

***+6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是***+6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与***+6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要服务于***+6区域重大灾情,辐射临县区的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储备专门用于紧急抢险、转移安置灾民和安排灾民生活的各种救助物资,将救灾物资及时、准确地运达灾情发生地,使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和服务。

项目的建设标志着***+6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强化抗灾救灾载体支撑、健全救灾物资保障长效机制、有效应对重大灾情和公共突发事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6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的选址在***+6**10岭林场,建设的供电、供水、通信、交通等配套设施条件良好,完全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承办单位概况

本项目由***+6民政局提出建设并承担运营。

该事业单位职员7名;职工5名,全局现有退休干部9人,其中享受副县级待遇2名。

设有人秘股、优抚股、军离办、“双拥”办、救灾股、地名区划股、老龄办、农保所、低保办、社会事务股(民间组织管理办)、救助站共9个股室办。

救灾股负责贯彻国家救灾和社会救济的方针政策,研究拟定***+6救灾和社会救济工作的办法、措施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救灾工作,指导灾区开展生产自救;统一上报、发布灾情,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核查灾情、慰问灾民;组织和指导救灾捐赠活动,接收分配和管理捐赠款物。

拟定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功,指导全区社会救济工作。

在***+6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6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立足市情,面对市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按照打牢基础,常规工作抓落实;巩固成果,重点难点工作抓突破;发挥优势,特色工作抓创新的工作思路,有力推动了民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升了民政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极大地发挥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扶贫帮困活动中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创造了就业再就业的良好环境,打造了为社会服务的平台。

三是认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保持社会稳定构筑了最后一道防线。

四是围绕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升了为军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整体水平。

五是数字化地名工作的研制和开发,扩大了***+6的知名度,推动了***+6的经济发展。

六是滚动扶贫工作的创新发展,创出了具有***+6特色的扶贫帮困品牌工程。

七是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婚姻登记和殡葬管理工作,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土葬回潮、乱埋滥葬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加大了软环境的治理,擦亮了民政部门为民服务的窗口。

八是多形式、多渠道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各项民政工作的扎实开展,较好地树立了“开放民政”、“文化民政”、“务实民政”、“行善民政”、“阳光民政”、“执法民政”新形象,推动了民政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防灾减灾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在***+6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救灾工作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救灾工作的重心前移,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大力开展减灾工作,并在减灾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灾害预警、预测、减灾工程建设、灾害应急处置体系、资金投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全面增强了综合减灾能力,为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6已初步形成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系统。

对暴雨、暴雪、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道路结冰、火险等灾害性天气都有较为系统、规范的预警预报方法,气象、地质、森林、地震等部门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预警预测的准确率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为***+6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2项目建设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6的高温干旱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问长、受灾损失大都超过了往年。

与此同时,在局部地区发生的强阵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次数明显增加,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大,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是巨大的。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今日我们不得不面对深重的灾难,泥石流、海啸、地震、沙尘暴等在多个国家、多个地区间上演,这使得人类在生命、财产方面遭受重创。

灾难的频发使得人们开始对应对灾害的措施有了警觉。

近年来,我国对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力度,全国各地不断进行物资储备库建设,覆盖我国所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

目前这种建设力度还在不断加大。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的制定,要求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

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风险加剧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

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灾害风险分布和发生规律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强台风将更加活跃,暴雨洪涝灾害增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增多;北方地区出现极端低温、特大雪灾的可能性加大;降雨季节性分配将更不均衡,北方持续性干旱程度加重、南方出现高温热浪和重大旱灾的可能性加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几率增加;北方地区沙漠化趋势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范围可能扩大;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可能性加大。

面对严峻的灾害风险,《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3%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

建立并完善多灾种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显著提高。

建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一、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备灾救灾工作中就是要把受灾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保障灾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对救灾物资储备工作高度重视,不断提出新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

根据《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自然灾害确定为主要的突发公共事件,要求确实做好物资保障,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

因此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正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的举措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救灾救济管理体制是这一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

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

建立县、乡(镇)二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本项目拟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在经过充分的必要性、选址和规模的论证下,拟在***+6**10岭林场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

本项目的建设,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着眼点,本着节约资源能源,是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

三、本项目的建设是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要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是触目惊心的,不仅包括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

因此,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为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建设适度规模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是一个必要性的选择。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800㎡,建设位置选址符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规定。

本项目的建设将为***+6政府在救灾备灾工作中提供强力的保障,将大大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维护灾区正常秩序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本项目的建设将为***+6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保障

只有在和谐与稳定的环境才能讲发展,中国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局势及国内大好发展形势。

而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不断,从南方到北方许多地区都经历了重大的灾难,受灾人数上亿。

根据近10年来全县发生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条件相关分析,依据《**100140省***+6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全县划分为2个崩滑流灾害高易发区、1个崩滑流灾害中易发区、1个崩滑流灾害低易发区,如下:

万坊镇双港村——麻姑山——睦安中低山及高丘陵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浔溪——龙湖——洪门中低山及高丘陵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徐家乡黎家源——上唐高丘陵及低丘岗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万坊——里塔低丘岗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排查统计,我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1处(市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其中建昌镇3处,万坊镇8处,株良镇10处,里塔镇4处,新丰街镇5处,天井源乡4处,上唐镇6处,沙洲镇4处,徐家乡4处,浔溪乡7处,**103处,龙湖镇3处,涉及12个乡镇。

政府必须及时提供救灾物资。

由于***+6经济相对落后,运输较弱,致使救灾物资不能及时送达进而加重损失。

因此,救灾物资储备的建筑及设施的健全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针对***+6救灾物资储备库严重缺乏及自身特殊情况而建设。

本项目的建设将更好地满足***+6及时应急救灾的需求,从而对于稳定民心起到更好的作用。

人民生活的稳定将对灾后重建及经济发展有着先决性作用。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心态适应当前的生活与发展,在灾难来临时不会因缺乏救助物资而落于恐慌,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1工程技术上可行

从工程设计角度讲,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省、市、县各级设计部门对该工程进行了充分研讨、论证,为指导下一步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2.4.2工程施工上可行

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砂石、钢材等均可从本地区和周边地区购进;其他成品材料可根据价格直接到产地购置,木材根据价格可在本地购置或到产地购置。

2.4.3资金来源和筹措上可行

此工程的社会效益显著,资金上级会给予一定补助,国家、省、市在资金、政策上都具有很大倾斜,有力地支撑了项目建设。

第3章项目区域概况及城市规划

3.1区域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6经济区位

**100140地处**100140东部,在**100140市90分钟交通圈、经济圈以内,是**100140市经济发展的近缘城市;同时,**100140又是**100140省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福银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昌厦一级公路、206国道、向莆铁路、鹰汕铁路汇集**100140);在**100140省2020年城镇体系规划中将**100140定位抚州市副中心城市;**100140是中国交通运输大县。

日趋强大的区域交通,使**100140站在了**100140省实施中部崛起、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前沿。

***+6作为海西经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处**100140省最东端,无疑成为**100140省对接海西经济区核心板块的前沿阵地。

3.1.3行政划分

3.1.4人口状况

2015年末***+6常住人口31.87万人,人口出生率13.55‰,死亡率6.16‰,自然增长率7.23‰。

其中城镇人口16.26万人,占***+6人口的51.02%。

3.1.5经济概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的一年。

***+6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580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649万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2919万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7446万元,同比增长12.3%。

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6.0:

:

48.9:

35.1调整为14.9:

46.6:

38.5。

2016年1-9月***+6经济运行平稳增长,全县生产总值741649万元,同比增长8.7%。

财政总收入121886万元,同比增长11.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491万元,增长11.2%,税收收入91450万元,增长2.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666万元,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1176846万元,同比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0308万元,同比增长12.2%。

***+6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城镇化率达50.79%,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3.1.6自然资源

**100140资源丰富。

***+6有耕地面积30万亩、林地面积170万亩、水域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5%。

是**100140省第一个“吨粮田”县、果业大县和水产“十强县”、江南汽车运输大县。

有洞天福地兼而有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麻姑山、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麻源之谷、**100140千岛湖醉仙岩等。

3.2城市规划

《**100140省***+6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年)》。

该规划本着实事求是、高标准、高起点的宗旨,贯彻区域观点,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动态发展原则,以经济发展为目的,对***+6进行了规划。

3.2.1***+6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布局特点,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紧凑和分散布局相结合。

规划期末形成“一核两轴两区八组团”。

“一核”即依托老城区向外拓展形成的**100140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

“两轴”:

依托城市主干路形成的东西、南北向“十字形”发展轴线;

“两区”:

指行政办公区和依托向莆铁路、206国道形成的商贸物流区;

“八组团”指老城组团、城北工业组团、站前组团、城南居住组团、城东组团、滨江居住组团、天井源工业组团和城东南组团。

规划远景形成“一轴两带,一主三副”格局:

一轴:

从万坊、建昌到株良,**100140中心城区受地形影响形成南北向带状发展轴线。

两带:

即中心城区东西两面由发达的交通干线形成的两条交通发展带。

一主:

即建昌核心区,即依托老城区向外拓展。

是**100140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

城中空间发展主要沿建昌大道、沿江大道展开,形成依山临水的带状发展格局,沿盱江河两岸做滨江路,发展一江两岸。

沿江带为生活、商业区。

三副:

即北部万坊居住组团(包括旅游开发用地)、天井源城市综合组团,南部株良工业组团。

北部万坊组团(优先发展备用地):

依托廖坊水库建设,开发居住、研发和旅游休闲设施。

天井源综合组团:

依托二条河流之间的谷地与对外交通优势,打造新城综合组团,改道后的206国道以北为城市新城商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以南为工业园区,以生态绿地隔离居住区与工业园区,远景可拓展跨黎滩河至洪门一带。

南部株良组团:

依托206国道、向莆铁路及其站场建设,作为城市远景工业发展备用地。

同时东北面的用地保留农业,作为生态效益农业用地,作为规划弹性用地。

3.2.2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防灾救灾

一、消防

规划用地范围内建筑耐火等级以一、二级为主,控制三级,严格限制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重点建筑物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计。

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消防安全任务由园区周边消防站承担。

沿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与给水管道同步实施,间距不大于120米,作为消防用水的主要水源。

消防道路宽度单车道不小于3.5米,双车道不小于7米。

消防通道间距应小于160米。

二、人防

主要疏散干道应符合人防战术技术要求。

规划主要广场若干处以及大面积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成为群众隐蔽、疏散和救护的有利场所。

供水、供电、通信、燃气等主要管线应建于地下。

应尽量避开重度和中度破坏区,同时要拟订防护措施和抢修方案,防止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基地建设的控制和管理。

三、抗震

交通系统:

城市主要公路、铁路、桥梁、油库、加油站等均按标准设防。

对新建、改建的城市干道的设计、施工标准严格把关。

强化交通指挥和管理,保证救灾指挥用车。

供水、供电、通讯、燃气系统设施应按标准设防,供水管网采用环网,并采用抗震柔性接口。

在震灾期间,应确保政府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及要害部门的电话畅通。

一般建筑物均按当地标准设防。

新建工程必须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

防止次生灾害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应急相结合的方针,做到小震安全,中震不严重,大震有控制措施。

 

第4章项目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4.1选址依据

按照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政委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并满足以下要求:

1、地势较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2、市政条件较好;

3、远离火源、易燃易爆厂房和库房等;

4、交通运输便利,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宜临近铁路货站或高速公路入口;

5、地势较为平坦,视野相对开阔,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址应便于紧急情况下直升飞机起降。

4.2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按照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经方案比选,多方讨论研究,本项目选址在***+6**10岭林场,该址距S327省道15米左右,距G35济广高速路口10公里,20公里内有铁路货站。

项目拟用地面积2748.55㎡。

 

4.3建设条件

4.3.1县情概况

***+6位于**100140省东部,抚州市东南部,居盱江下游,地处东经116。

24“至116。

57“,北纬27。

18“至于27。

47“。

建县于是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今**100140省十八古县之一和抚州市第一个县治,历代为军、路、府所在地。

全县现有国土面积1697.97平方公里,可分为丘陵、山地、河谷平原三种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面积约131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7%。

全县辖12个乡镇,20个居委会,150个村委会,包括建昌、株良、上唐、里塔、万坊(原岳口乡)、洪门、沙洲、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