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94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docx

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学士论文

引言

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篇,孟子讲到不动心的修养方法:

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做到两者,就能达到至高的道德修养。

何谓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是一种由道义之举日积月累而来的正义之气。

如果违背道义,则会损耗。

对于这种气,孟子反对人为地干预,要顺应内心去培养。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人皆具有四心:

仁义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人心本具仁义礼智,只有不违本心,除去蒙蔽,才能涵养浩然之气。

古往今来,诸多学者都曾致力于对孟子浩然之气的解读。

对于浩然之气内涵的不同见解,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一种观点认为,浩然之气是一种主观精神的修养,只要通过后天正义行为的不断积淀,就能形成充满正义的浩然之气;一种观点认为浩然之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状态,人的愚昧无知使其阻塞不通,只有摒除外欲污染,才能重新恢复浩然之气的本然状态;还有观点认为浩然之气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主义范畴,它的产生及修养都不可捉摸。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浩然之气本于化生宇宙万物的物质之气,此气先天地客观存在,与内心的道义原则不断作用,形成浩然之气。

人只有提升自我修养,存道义之心,行正义之举,才能达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文站在最后一种观点的立场,试图深入分析孟子浩然之气的科学内涵,阐释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即其现实意义。

对于浩然之气的修养,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美的角度,看到的是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正义之气,阳刚敦厚的气质之美;从善的角度,看到的是主体的道义之心,人格修养;从文艺创作的角度,看到的是一种绝世独立,豪放洒脱的风格;从享受生活,乐天知命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一种与人为善的高尚情操。

本文力图从多个角度阐述孟子的浩然之气,以期能让读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愉悦生活,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魅力。

一、孟子浩然之气的来源

孟子人性论修养的目标是要达到“不动心”。

不动心指不因个人处境、待遇、遭遇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操守。

要达到这种修养境界,有两个环节,一是知言,使人不迷惑;一是培养浩然之气,使人意志坚定。

知言则不惑,气盛则意志坚定,从而实现不动心,使人成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大丈夫。

(一)存夜气

存夜气是养浩然之气的前提。

孟子说: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孟子的“平旦之气”,指天地运行于此时所产生的自然界之气与人生理之气。

“夜气”主要包含人的生理之气与良知善念。

孟子认为从夜半至天亮是人自我修养的最好时间,这时天地间充满纯真清明的自然之气,应当保存住此间顺应自然而生的夜气。

如果不存夜气,天亮之后人们被七情六欲所干扰,人的良善本性消耗殆尽,就会如同本来是土地肥沃,生产良好木材的牛山,因为邻近大国,伐木的人无时停息,大批牛羊在那裏放牧,所以树给砍光,草给吃尽,牛山变成濯濯,草木不生了。

(二)知言的涵义

养浩然之气,首先要知言。

孟子认为,单存夜气,不足以养浩气。

还需要拥有较高的知识理性,即“知言”。

“敝词知其所弊,淫词知其所陷,邪词知其所离,遁词知其所穷”。

偏颇的言论,知道它在哪一方面被蒙蔽而不明事理;过分的言论,知道它沉溺于哪种观点而无法自拔;歪曲的言论,知道它偏离事实而乖张不正,敷衍搪塞的言辞知道它因何陷入理屈词穷的境地。

言辞生于内心,害于其政,言论的过失是由于内心的思想认识不正产生的,会危害政治;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如果把错误的思想用于具体的政令措施,则会危害具体工作。

儒家认为,人事中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就是政治,政治工作的好坏关系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稳。

大学强调修身也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政治工作包含了个人安危得失,也体现了个人修养。

言论反映思想,思想指导行动,利害关系可见一斑。

一旦发现言论有误,就要从内心去寻求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改变思想,从而修正思想,防止行动错误。

所以孟子说,“不得于言,务求于心”不可。

那么“不得于心,务求于气”可,是何原因?

心中有所不安,不必从感情意气上找原因。

因为人的感情意气随时变化,只会影响人的情绪,不会影响人思考。

“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理智管理着情感,就像法官一样负责评判,人根据它的指令而行动。

然而感情与理智是互相影响的,“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

思想专一,则调动人的感情意气跟随行动;情感专一,则影响人的思想意志。

有句话说,冲动就是魔鬼,感情一旦失去理智的控制,则会带动人做出疯狂的举动。

而现实中几乎所有正常人,都是理智的人,能够控制情绪感情。

理智就像一个围场,情感都在它划定的藩篱以内;理智又像塔楼的国王,情感只是佣兵。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在遭遇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和情感创伤后,会变得精神失常了,因为理智薄弱,情绪激动,理智失去了正常的统帅作用,而被意气牵动的缘故。

(三)浩然之气的内涵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内心以道义为标准,在内心道德原则的指导之下,行道义之举。

浩然之气是心中道义与正义之举日积月累而成。

它强调内外合一,不人为地刻意助长它,否则就像揠苗助长,无济于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违背了修养它的自然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不能忽视它,不然人的内心会因为行不由衷而日渐堕落。

只有不违四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才能成就正义之举,修养道义之心,才能练就浩然之气。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惟能”,恒心即是不论外在如何改变依旧坚持大道的理想人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外在环境持一种豁达的态度,坚持自我的追求。

这种不流于世俗,坚持自我的人格即是“不动心”。

孟子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性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通过艰难困苦的考验,依旧不动心,练就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反映到个体身上就是浩然之气。

二、浩然之气的理论

(一)唯物之气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始基物质,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宇宙生成,人的精神现象都是由气的变化生成的。

此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自然游离,化生万物。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通天下一气耳。

”《管子》精气说记载,“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气是人的形体和精神产生的基础。

万物因气聚合而生,物体毁灭以后,又归于气。

此种观点认为,气是天地间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气,气化生万物,此中呈现出的生生不已的条理即是道,气因而具有善的正义属性。

人禀此正气而生,此气在人身上则为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原本就存在的,“浩然之气,需见是一个物”。

它是与天地万物同化之气。

人是天地之气依道化生,此气因具有道的属性,即为正气。

如果人的行为举止符合正义,存在于人身上的正气就得到了涵养,就会体现出浩然的气象。

人内在的精神风度会显现在人的形体容貌上,内在禀赋仁义礼智之性,在外就体现出君子的风度即浩然之气。

由于人的自私愚钝,偏离正道,内在的正气就会被损耗。

只有回复本心,坚持正义的操守,不断地做正义之事,才能去除蒙蔽,使正气得到恢复,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正气就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充塞宇宙。

此种观点虽然能够阐释气充塞宇宙的宏伟气象,却无法阐释为何孟子论述,此气是经过人长期修养而来。

(二)唯心之气

儒家一般对宇宙人生的起源问题搁置不谈,当学生问道鬼神之事,孔子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儒家学说专注于人伦社会,认为只有按照人的本性作为现实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对于孟子浩然之气的解读,也就直接从孟子的性善论开始。

此种观点认为,气是一种道德属性,精神状态。

从孟子性善论着眼,理应为一种主观的精神气概。

浩然之气本于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志之端也。

”人最基本的四种道德品质是由具备这四种天赋的心发出的,仁义礼智,是人内心本具的,它仅仅存在于心中;发之于外则为气,符合内心道义的行动日积月累,就养成了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精神心志之气,是长期的正义积累和道德践履进程培养成的气概。

浩然之气既为集义所生,那么,就不能说浩然之气是先天具有的人格,而是通过后天涵养得到的一种气质。

浩然之气源自内心的正义原则,没有任何的外在根据,它是主体修养而来的。

孟子说浩然之气充塞宇宙,至大至刚,形容至大的浩然之气,是对个人形体渺小的超越;而形容至刚的浩然之气则是对个人意志薄弱的超越。

充塞宇宙的浩然之气,其实是个人精神符合天道自然的从而由自信而生的磅礴气概。

此种观点将孟子充塞宇宙之气表述为主观精神气概,难以服众。

宇宙之博大,个体之渺小,如何能修养得充塞宇宙之浩然正气?

(三)唯物与唯心统一之气

本文认为气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气,此气化生天地万物。

庄子云,“化生天地,统一气尔”。

人与天地万物一样由气化生。

化生天地万物的气,遵循一定的条理,此理即为道。

由气化生的人也具有这道,道在人心中,则体现为善。

外在之气包括天地万物,它作用于人,人通过内心的道义原则审慎行动,从人的思考到人的行动这一符合正义的过程,即是浩然之气的形成过程。

外在之气与人的内心相互作用,经过主体道德涵养,呈现出的道义精神,便是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

因其是气化而生,故能充塞宇宙;因其通过人的内心涵养,故需日积月累,不违本心。

孟子强调对于浩然之气的修养,要具备道义之心,做正义之事。

修养而来的浩然之气,因其符合天地万物形成之道,所以至大至刚,可以充塞宇宙。

浩然之气的修养,要持志守气。

持志就是不动心。

不动心,首先是能够智慧地分辨各种言论,对于流言蜚语,要知其产生的根源,不被言论左右;其次是坚持内心的道义原则。

不论何种困境,何种诱惑,都要不违本心。

在义与利有冲突之时,果断地去利存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也即浩然之气的补充说明。

修养浩然之气,在内要不违本心,做正义之事,在外要自觉地符合天道自然,肩负起个人对宇宙人生的责任,这样才能达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

具体来说养气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对于宇宙万物,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切莫主观地牵强附会,实事求是探求其中之道;另一种是在宇宙间承担人应尽的道德义务,依道而行,与自然和谐相处。

集合两种方法,身负道义,积极作为,浩然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

浩然之气大行不加,穷居不损,充塞天地,至大至刚,是一种大勇的气概。

三、浩然之气的修养

(一)勇

浩然之气乃集义所生,养气即养勇。

“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

故古文勇从心。

”孟子的勇是一种舍生取义的道德人格。

孟子对勇作出了划分:

北宫黝之养勇,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能忍受半点侮辱,上至君子,下至小人;孟施舍之养勇,指挥作战总是把不能取胜的形式看成可以取胜,不怕失败和困境,迎难而上;曾子之勇,通过内心自省,然后依道义而行,即使是千军万马,只要心中充满正义,他也可以做到勇往直前。

孟子认为,北宫黝之勇,不能忍受任何侮辱,只是匹夫之勇;梦施舍之勇,仅内心无惧,是小勇;曾子之勇反观自身,符合道义,才是大勇。

孟子提倡的勇,超脱了个人功利,而与道义相符,其目的超越了个人荣辱,个人生死,而与天下国家相连,与人民的福利相连。

当内心之勇化成了正义的理想人格,便焕发出浩然之气。

勇不是鲁莽,也不是懦弱,而是见义就为的勇敢。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勇之人,因为人皆具四心,只要不违本心,由义而行,就是勇敢。

如何养勇?

持志守气。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志,即思想意志;气,即感情意气。

养勇,即内心坚定对正义的信念,同时控制好自己的感情意气,第一阶段是自制。

个人情绪出了问题,不责备内心的感情;言语行动出了问题,就要反观内心,所以要自我反省,自我控制。

第二阶段,勇气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来自于日积月累的惯性。

当内心能按照正义行动的时候,感情意气受意志统领,充满义理,这种正义之气反过来影响内心,使正义之举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成为了主体的惯性,不再需要时刻自制。

主体内外一体,均充满正义,因而成为孟子所倡导的大勇之人。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我反省,如果背离正义,即使是贫贱之人,我也不侮辱;自我反省,若符合大道,就算千军万马,我也敢前往。

勇即大丈夫的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三阶段,养勇需率性而为,不助长,不忽视。

对于内心的正义之气,不能对它不理不睬,不去修养它;也不能故意而为,妄图助长它。

如果想通过短期速成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思想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思想落后于行动,内外不一,必然损害内心的正义之气。

(二)直

浩然之气,要用直来培养。

从儒家孔子开始到孟子,他们的直都有两个意思,真诚而正直,没有真诚就谈不上正直,所以真诚是基础,孔子说过“人之生也直,惘之生也幸而免”。

就是说人活在世界上,本来应该好好真诚的过日子,如果你没有真诚,还能活下去的话,这是靠侥幸,才能够免于灾难。

你没有真诚,你还能活着,只是凭借运气好。

因为你不真诚,你怎么会走上正路呢?

相反如果你真诚的话,人性向善,力量由内而发,自然会走上正路。

培养浩然之气了,首先用真诚跟正直的态度来培养这样的气。

做任何事都真诚,说任何话都真诚,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力量,即为浩然之气。

(三)义

“道”是人类应该共同遵循的大道,“义”是个人应该践行的正义。

道统摄义,指导人行走在道德之路上面。

什么时候践行道呢?

“义则,宜也”,宜就是适宜的“宜”,就是做事要具有正当性。

孟子浩然之气的修养秘诀,“直、义、道”。

按照这样的准则去行动,就越来越发现自己问心无愧,觉得内心有一种力量,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变成浩然之气,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

所以孔子也说过,“言中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我说话真诚而守信,做事认真而负责,到蛮貊之邦没有开花的地方,照样走得通。

因为具备浩然之气,做的是中信跟笃敬,言跟行都没有问题,以至于可以通达天地的任何地方。

之所以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因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因此正义之气的积聚,便可广交天下豪杰。

(四)美

浩然之气是一种气质美。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充塞宇宙,与天相配。

这种天人一体的境界彰显的正义之气,充满全身,使人散发出和谐一体的气质美。

而每一个具备正义之心的个体,都能拥有这种阳刚敦厚的气质。

人的内在涵养,会表现为外在气度,因内心正义刚强,个人则体现出端庄恭谨的气质,从而使个体受人尊敬,显得不可侵犯。

浩然之气是一种言辞美。

浩然之气提出的前提是“不动心”,孟子的不动心即是知言,孟子重视言论,而分清言论之是非善恶真实虚妄,对于个人的人生选择和内心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知言,方能使人不惑。

重视言论的影响作用,是修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手段。

主体的浩然之气,体现在为人处世中,则是恰当得体的言论美,会让周围与之交流之人如沐春风。

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则是洒脱豪放的风格美。

充塞宇宙的浩然之气令人心胸开阔,放眼宇宙人生,尽收眼底,历史人物,山河壮丽,可尽皆咏叹之。

浩然之气是一种道德美。

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是由正义日积月累涵养而成;“无是,馁也”,如果违背正义,浩然之气就会被损耗,人的精神受此影响,也会疲软。

它根源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四心,内心的正义原则影响人的思想意志,人的思想意志决定外在的行动,从高贵的精神到正义的行动形成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浩然之气是一种性情美。

它要求人不违本心,对它的奉行,会塑造出不矫揉造作,不虚妄浮夸的个性,培养出率真地实现自己的追求,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在社会自然之中温文尔雅的君子。

它要求人为人处世要符合道义,它指导人要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从而使个人养成宽容大度的性情,达到不断陶冶个人情操的目的。

它使人感受到和谐一体的氛围,以及物我相融的魅力。

存养浩然之气,使人享受生活,乐天知命。

四、浩然之气的历史传承

对于孟子浩然之气的传承,多见于历代志士仁人的舍生取义的壮举中。

有正义歌为例: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

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天地之间有正气存在,它赋予万物从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式态。

在地上有江河山岳,在天上有日月繁星,在人身上则表现为具备伦理道德的浩然之气,它充塞宇宙。

浩然之气即是坚持人间正道,对于臣子来说,就是忠君爱国,对于文天祥来说,就是除尽胡寇报效朝廷。

在国难当头彰显出的个人气节因其符合正义,鼓舞人心,都是青史留名。

磅礴的浩然之气,让历史上的有志之士名扬后世。

内心具备浩然之气从而使他们坚守正义,坚定信念,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地靠正气立,天靠正气尊,人伦靠正义维持,道义以正义为根本。

浩然之气使正义积聚一身,让人显出崇高的气度。

文天祥一首正气歌,将从古至今时穷节仍不变的志士仁人一一颂扬,这些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都是存养浩然之气之人。

文天祥入狱两载,依旧坚持操守,决不投降,对故国的坚持,对亡君的忠贞,这种操守,令人敬佩。

这种气节,让人不禁想问,他是如何办到的?

天地间有正义之气,它化生天地万物,在人身上则体现为浩然之气,它的气概可以充塞宇宙。

浩然之气这种高贵的气节,要在困厄中才能体现出来。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浩然之气的体现,道义是浩然之气的根本。

存养浩然之气,才能坚持正义之道。

五、浩然之气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

具备浩然之气的个体,在自然之中,则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则会指导个人坚持道义,坚定信仰,肩负责任,与人为善。

修养浩然之气,对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主义的实证思潮,席卷而至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指导方针,让人类过度地掘取自然资源,令自然不堪重负。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以及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不断威胁人类生存。

人类的生存家园——地球早已满目疮痍。

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自然四时运转,万物生生不息。

地球本有良好的生态系统,而人类的自我膨胀,把整个地球生物的生存家园,置入面临毁灭的危机。

修养浩然之气,要求个体积极履行对自然社会的义务,肩负自己的责任,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摆脱人类的生存危机。

当科学摧毁了上帝的地盘,建立了物质的崇高地位后,人类否定对生命永恒价值的信仰,否定互助仁爱的原则,只关注自身,关注现世的价值,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盛行,厌世情绪与颓废思想与日俱增,造成了人类严重的精神危机。

具体表现为信仰缺失、精神焦虑、人生危机及意义失落等问题。

浩然之气的修养是对正义的信奉,对道义的坚持,促使个人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积极履行个人的道德责任,唤醒人的良知和对信仰的坚持,使分裂的个体连接为一个同呼吸共命运,有责任有担当的整体。

修养浩然之气是解决人类精神危机的重要途径。

结语

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它要求内心以道义为标准,然后在内心道德原则的指导之下,行正义之举。

浩然之气是遵从心中道义而做出的正义之举日积月累形成的正义气概。

它强调内外合一,不人为地刻意助长它,也不故意忽视它;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违背了修养它的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如果忽视浩然之气的修养,人的内心正义会因为行不由衷而日渐堕落,道德原则被践踏,浩然之气则会亏损。

只有不违四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才能行正义之举,才能练就浩然之气。

对于浩然之气的解读,有四种说法,唯物之气,唯心之气,唯物与唯心统一之气,神秘主义。

因为神秘主义难以解说,本文着重分析前两点,阐释第三种观点。

唯物说,从气化万物立论,人既然气化而成,那么浩然之气就应该是人内心本具的气概,对于浩然之气的修养,只需遵从道,除去蒙蔽,此类观点难以解释孟子的存养说;唯心说,对人的化生避而不谈,从孟子人性论的修养入手,既然人皆有仁义礼智,那么浩然之气就是一种主观修养,一种精神气概,此种观点难以解释为何浩然之气可以充塞宇宙。

本文主张唯物与唯心统一之气,按照传统中国哲学的气论,万物皆气化,人也即气聚而生,此化生万物的条理即是道。

人也具有这道,外在的气与人内在的道交互作用,因其具有道的原则,成为人的道德精神。

外在之气只要符合内心的道,就能化生成人自己的道德精神,从而彰显出充塞宇宙的宏大气象。

浩然之气是一种勇敢的气概,他会让人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克服困厄的处境,在艰难中挑战自己,实现自己。

浩然之气还是一种美好的修养,让人淡泊宁静,不忧不惧,乐天知命,享受生活;它指导人与人为善,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生命本生的美。

浩然之气不只在志士仁人的身上才看得见,不在彼岸世界,只可远观,它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跟随自己内心的道德原则,不违本心,不断积累,就可以存养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也是医治人类自我膨胀,自我颓废的精神良药,存养浩然之气对于解决当代社会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