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00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1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人物描写一组

2

1.会认1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骆驼祥子的外貌描写,选取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两茎灯草的典型事例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的细节,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过程,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刷子李

2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1

巩固通过选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外貌、周围人的反应等,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习作例文

1

学会综合运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选取典型事例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习作

2

选择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13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会认“墩、搂、绊”等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

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嘎、绊、揪”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2.教师小结: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去感受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人物描写一组)

3.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我们将要学习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

4.今天我们要在这一组课文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古典名著中特点鲜明的人物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阅读

1.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分别选自哪本小说?

作者是谁?

《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选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骆驼祥子,选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选自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2.谈一谈你对《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了解。

《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骆驼祥子》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儒林外史》中作家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3.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身体健壮、挺拔,充满生机;《两茎灯草》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4.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小嘎子下冷绊子揪住扳不动脚腕子

铸成颧骨伤疤监生侄子吐痰揩揩眼泪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挠”和“喉”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6.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用三个片段分别向我们展现了三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又能让老师掌握学情,以学定教。

此环节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

(学生边浏览边画线)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

(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

4.教师小结:

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

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的心理,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

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5.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学生自由交流)

6.教师小结: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自学成果。

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第1题设计的。

板块四精读片段,感受形象

1.谈话导入。

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指名学生说)

2.教师引导:

作者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3.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

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4.教师范读片段《两茎灯草》,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

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圆,望着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6.教师引导:

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7.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语句后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学生边读边画)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变化。

(学生自由讨论)

9.全班交流汇报:

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

(学生自由交流)

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10.请大家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学生自由猜测)

11.教师小结:

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呀!

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指名学生说)

1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学生练习读片段)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片段。

14.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读得好的同学上台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学习表达

1.谈话导入。

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人物个性化的标志。

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

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

(《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

4.教师小结:

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个小朋友鲜活的性格特点:

小胖墩儿憨厚老实,小嘎子活泼、调皮,爱耍小聪明。

5.《摔跤》这个片段,作者除了用动作描写以外,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6.教师小结:

《摔跤》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7.朗读《摔跤》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

8.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9.指名小演员上台表演。

表演完后,其他同学评价,小演员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摔跤》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二自主交流,体会表达

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人物形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

3.教师小结: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外貌的细致刻画和动词的合理运用,塑造了祥子老实、生命力旺盛、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特点。

4.朗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祥子的外貌特征。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三交流学习,体会表达

1.《两茎灯草》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

《两茎灯草》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两茎灯草》。

(《两茎灯草》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3.教师小结:

《两茎灯草》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恰当运用,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朗读《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终时的情形。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两茎灯草》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四比较阅读,感悟写法

1.快速浏览这三个片段,比较一下三个片段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三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三个片段的不同之处是:

《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还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描写。

2.教师小结:

《人物描写一组》都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3.为了初步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1)有这么一个男孩,胖胖的圆脸,又浓又粗的眉毛,小眼睛翘嘴巴,黑而短的头发。

最可爱的是他有一个圆鼓鼓的肚子,这体形还真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

猜猜他是谁?

(2)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

他仔细地把一大摞语文作业本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

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帮唐老师把作业本送到五年级老师的办公室。

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地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着。

猜猜他是谁?

4.教师总结:

《人物描写一组》为我们刻画了几个呼之欲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有争强好胜、聪明机敏的小嘎子,有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祥子,有视财如命的严监生。

人物性格的灵动,得益于作者合理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它还告诉我们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比较三个片段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并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指导学生活学活用,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教材为载体,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概括、归纳、提炼写作方法,以课文为范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感悟人物性格品质而阅读文章。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要有理有据,要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来分析,还要思考这样的描写方法表达的效果。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是从作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提炼出来的。

以课后习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通过朗读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谈谈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训练

《菜根谭》

(一)

国学片段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我是小助手

势利:

指权势和利欲,

  纷华:

指繁华的景色。

不近:

不去接近。

洁:

品格高尚。

不染:

不受感染。

智械机巧:

运用心计权谋。

高:

品格高尚。

逆耳:

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

  拂心:

不顺心。

砥石:

指磨刀石。

鸩毒:

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

我是小翻译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考考你的智慧

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一句总结为。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

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

弘扬传统文化

品行高洁——屈原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

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

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

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

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

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

可没过多少日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

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

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

“唉!

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

”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

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

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

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

(二)

国学片段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我是小助手

宠利:

恩宠与利禄。

毋:

不要。

德业:

德行、事业。

分外:

不在本分之内。

修为:

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

分中:

分内。

  处世:

与世人相处交往。

  张本: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我是小翻译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

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待人接物能够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便利别人是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话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B.对比C.类比

2.下列对本选段的理解。

对的打“√”,错的打“×”。

(1)对自己的个人得失一定要计算清楚。

()

(2)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

()

(3)方便别人是在为方便自己打基础。

()

3.你觉得我们的为人处世应该怎样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让一让,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

张英阅罢,认为事情简单,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诗之后,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

两家礼让之举亦被传为美谈。

(三)

国学片段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我是小助手

好色:

美景。

  时和:

天气和顺。

啭:

鸟的叫声。

头角:

比喻才华出众,即“崭露头角”。

兢业:

即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的意思。

  潇洒:

形容行劝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

收敛约束。

秋杀:

与春生相对,气象凛冽、毫无生机。

我是小翻译

春天来临的时候,天气和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却不思考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长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是()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2.士君子应该,。

3.读过选文第二段,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

弘扬传统文化

王冕学画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

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四)

国学片段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居缺不处完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我是小助手

欹器:

倾斜易覆之器。

扑满:

用来存钱用的陶罐,有入口无出口,满则需打破取出。

名根:

功利的思想。

  千乘:

一车四马谓一乘。

一瓢:

瓢,用葫芦做的盛水器。

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客气:

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

剩:

多余。

技:

伎俩之意。

我是小翻译

倾斜的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倾覆,存钱罐因为空无一钱才得以保全。

所以正人君子宁可无所作为而不愿有所争夺,宁可有些欠缺而不会十全十美。

一个人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从内心彻底拔除,即使他表面上轻视世间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到头来仍然摆脱不了世俗名利的诱惑;一个人受外力的影响若不能被自身的正气所化解,虽然他恩泽世上所有的人,并为后世开创利益,终究也只是多余的伎俩。

考考你的智慧

1.文中的“轻”是以动用法,和它用法相同的一字是:

2.翻译下列语句。

(1)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2)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3.文中的客气与我们平日里熟悉的“客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