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08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docx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志(1979-1998)

执笔人:

刘庆洲、刘增安

1998年11月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概述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是石家庄市所属,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远距离教学的开放型成人高校,其主要任务以举办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专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

自1979年创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以及上级电大业务指导下,主动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方向,截止到1998年,累计招生19届41302名(其中大专28974,中专12328名),年招生量大部在千名以上,在校生规模最高达7000余名,最低年份也在3000名以上;累计毕业全科生33914名(其中大专26478名,中专7436名),各种非学历教育累计结业23738名;燎原教育,接受林果栽培、大棚蔬菜种植、庭院经济等农村实用技术电视培训,十几个县(市),数百万农民。

学历教育,先后开设理工、经济、文法、农医等不同学科的专业,大专层次的65个,中专层次的25个。

学校坚持“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远教系统办学,截止1998年下属21个区县工作站,15个基层教学点,200余个基层教学班,总计在校生6176名,其中普通大专全脱生331名,成人业余大专生1503名,与高等自考联合“两沟通“大专生1773名,各类中专生2569名。

二十年来,学校经历与电视中专合并、地市电大合并及市属高校调整合并,校址也由长征街1号,胜利南街61号等几经迁移,截止到1998年已拥有占地310亩,建筑面积达72700平方米的新旧校区两处。

新校区坐落在西郊长兴路12号,建筑设计面积11万平方米。

学校的机构设置、教职工队伍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两块牌子,较好地体现了集中人财物,资源共享的发展优势。

第一章发展概况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79年,当时为管理型的电大工作站。

石家庄市电大工作站,设在市教育局内,与工农教育科合署办公,只有3名专职人员,由一名副科长主管。

1981年9月工作站迁至长征街1号,随着办学任务的增加,人员逐步由几名、十几名到二十几名,开始独立办公。

1984年9月站址又迁至胜利北街9号(现胜利南街61号),经费开始独立核算,人员已增到40名。

1984年10月31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84)91号文批准工作站转为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大学。

1986年1月市政府决定市电大与市电视中专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统一设置了一室两处一部(办公室、教务处、后勤处、中专部)的中层机构,充实了教师队伍,组建起理工、文经两个教师组,教职工总数达到79名。

办学条件初步改善,校址共计占地4700平方米,有教学楼、办公楼各一栋,专用教室9个,此后又陆续建起了图书馆、资料室、基础实验室、电教室和卫星地面接收系统。

石家庄地区电大工作站,建立初同样设在地区教育局内,与工农教育科合署办公,有专职工作人员两名。

1984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冀政(84)69号文批准转为河北电大石家庄地区分校,校址迁至石铜路石家庄地区矿山管理公司院内,共有教职工20人,在校生2168人。

1986年10月经地委、行署决定,与石家庄地区教育学院合并,实行“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两支队伍,分别列编”(后又改为“一支队伍,统一使用”)。

当时电大定编43人,校址搬迁至谈固西街31号(现槐中路172号)。

工作站阶段尽管办学人员较少,办学条件较差,但从招生规模和专业开设上呈上升趋势,可谓电大办学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原市电大1979年首届招生只有机械、电子两个专业,录取新生2357名(其中全科1305名,单科1052名),1982年招生增加了中文专业,1983年又开设了经济类的八个专业,报名考生达6591名,录取2824名(其中正式生1925名,自学视听生899名)。

1984年理工科的招生专业由原来的两个,增设了电气、化工、土建和管理工程类,另外还招收了党政管理干部专修科。

1985年文科专业又增开了新闻、法律和图书等。

总之,这一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迫切,生源充足,因此年招生量均在千名以上,在校生仅大专最高(1984年)达到5千名以上。

而且录取的学生基本为“文革”时期失去高考机会的一代青年,多数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不少学员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尽管工作。

家务负担较重,但入学后如鱼得水,学习自觉刻苦,加之办学单位的支持和重视,在教学和管理上都能按照自学、音像、辅导等环节落实教学计划和要求,因此在培养质量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1986年以后至1991年期间,当文化革命造成的人才断层得以缓解,各大企事业单位不再热心办电大的情况下,招生规模一度进入低谷,大专学历教育年招生量降至千人以下。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广大知识青年为求职而学习的需要,以及成人生源分散等新情况,于1986年招收了两个普通专科班,从普通高考中录取市区全脱走读生,学校开始有了校部直属班。

1989年又招收了成人业余直属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在大中专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并于1991年增设了中层机构培训处,1992年又根据新开计算机专业和培训项目的需要,建起了计算机室和10个教室的闭路电视播课系统。

为了进一步开拓办学渠道,于1992年承担了全市中学教师学历达标培训任务,招收“三沟通”学员1200名,1994年又招收大学基础教育学生1192名,电大办学又出现了第二个“春天”。

1992-1996年学校规模达到开办以来最高峰,年在校生均在5000名以上,其中1994年大中专学历教育在校生超过7000名(大专4516名,中专2521名),校部直属班达到31个,有学生千余名,仅普专住校生就达百余名。

学校挤出了办公室作为学生宿舍,并建起了简易食堂。

1995年始又与高等自学考试联合招收了“两沟通”学生,租用校外办学基地两处。

为了改善市属高校办学条件和高校调整的需要,199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广播电视大学、原地区电大分校与原石家庄大学合并,投资1.3亿元,在西郊组建占地300亩的新型市属高校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新校址自1995年11月开始筹建,1996年3月奠基开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于199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从此办学条件得到了飞跃式的改善。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一节办学思想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坚持把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提高的需要作为自己办学指导思想。

首先,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办学形式上主动适应。

比如在办学初期,针对本市改革开放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急需和因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层状况,招生时由各大厂矿、企事业单位按照自己的职工培训计划选送职工报考,并采取单位办、系统办或联合办的方式组织基层教学班,进行对口培养。

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大批量少品种逐渐变为多品种、多规格时,为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仅及时开设多类新专业,而且采取举办校部直属班的办法,以满足分散考生的求学需要。

其次,把保证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发展。

办学初期由于专职人员少,办学条件差等客观情况,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抓了两点:

一是集中抓好各基层教学班辅导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是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开好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辅导课质量,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工作站把全市各办班单位的专兼职教师统一组成7个中心学科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有计划地组织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

同时,借助科研单位、普通高校及对口大厂实验、实习条件,统一规划全市电大实验、实习基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校的职能部门多次进行了调整,但每次调整无不是为了适应加强教学管理,改善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此外,自建立教学实体以来每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以及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其内容涉及教学工作占居最大比例。

第二节领导班子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班子与学校历史沿革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工作站转为电视大学、学校合并的变化历程。

石家庄市电大工作站与市教育局工农教育科合署办公时,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三名(刘庆洲、吴炳申、刘国臣),由副科长马舒俊同志分管。

独立建站后,于1982年6月任命张力行为站长,马舒俊为副站长。

1986年1月与市电视中专合并,任命张玉衡为市电大校长(1986年1月-1989年10月),马舒俊(1986年1月-1994年4月)、李瑞庭(1986年1月-1989年1月)为副校长,马舒俊兼党支部书记。

李逢惠为第二任校长,随后建立党委兼任党委书记(1989年10月-1997年5月)常万和1991年11月调入任副校长。

(1991年11月-1997年5月)。

1984年地区电大工作站转为电大分校后,李士欣(1984年7月-1986年10月)为党支部书记,魏广西(1984年7月-1986年10月)、赵志斌(1984年9月-1986年10月)担任副校长。

1986年10月与地区教育学院合并后领导班子沿革如下表:

校长

任职时间

副校长

任职时间

书记

任职时间

副书记

任职时间

徐文璞

1987.5-1992.10

王惠琴

1987.5-1996.12

李国香

1987.10-1997.5

李士欣

1987.5-1995.12

张兵云

1992.10-1997.5

赵志斌

1987.5-1990.7

彭秉谦

1996.8-1997.5

贾化明

1988.5-1990.7

李如田

1991.5-1997.5

刘书平

1995.5-1997.5

电大与原石家庄大学合并,建立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新任领导班子为:

党委书记:

李逢惠

校长、副书记:

高凤歧

副校长、党委委员:

常万和(主管职业教育)

副校长:

李如田(主管电大教育)

副校长、党委委员:

赖友光(主管学生工作)

副校长、党委委员:

赵秀辉(主管后勤工作)

 

第三节机构设置

原市电大机构设置与沿革

机构

年度

1986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87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88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89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0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1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2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3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4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5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7年前与教务处合署办公

与教务处合署办公

1996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7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1998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设置

 

各中层机构历任处长(主任)名录

机构名称

职务

姓名

任期

备注

主任

谢春祥

1984年11月-1988年11月

王清华

1993年6月-1995年6月

1991年1月-1993年4月为副主任

赵彩云

1995年6月-1998年9月

1993年6月-1995年6月为副主任

处长

顾虹

1986年-1988年11月

刘庆洲

1993年4月-1997年1月

1990年4月-1993年4月为副处长主持工作

李世珍

1997年1月-1998年9月

1993年4月-1997年1月为副处长

主任

齐书平

1986年-1992年

王采柱

1993年4月-1996年7月

1992年10月-1993年4月为副主任

胡三太

1996年7月-1998年9月

后勤处

主任

金殿臣

1993年6月-1998年9月

1995年1月兼任保卫处处长

培训处

处长

朱福海

1991年12月-1993年3月

胡三太

1993年4月-1994年3月

1992年10月-1993年4月为副处长

科研处

处长

朱福海

1993年3月-1998年9月

学生处

处长

胡三太

1994年3月-1996年7月

远研室

主任

刘庆洲

1995年9月-1998年

1998年以前与教务处合署办公为兼任

直属部

主任

王采柱

1996年7月-1998年

电教处

处长

李世珍

1995年9月-1998年

办公室

副主任

石若峰

1995年6月-1998年

教务处

副处长

张志恒

1986年7月-1992年4月

刘跃发

1995年6月-1998年

赵利民

1995年6月-1998年

中专部

副主任

张志恒

1992年4月-

吴丙申

1993年6月-1998年

申虹

1995年6月-1998年

后勤处

副主任

吴丙申

1988年3月-1992年4月

培训处

副处长

吴丙申

1992年4月-1993年4月

丁荣珍

1994年7月-1998年

学生处

副处长

张晓菊

1995年6月-1996年7月

直属部

副主任

张晓菊

1996年7月-1998年

财务处

副处长

孙德江

1995年6月-1998年

原地区电大分校机构设置与沿革

1983年前工作站时期,没有设置中层机构。

1984年建分校后设置了综合办公室、文科教研组、经济教研组、理工教研组四个机构。

1986年,与原地区教育学院合并后,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设置了7个行政处室,7个系,一个公共教研室。

1998年市属高校调整合并时,原地区电大分校、教育学院一分为二,有30名原地区电大分校职工合并到现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来,其中梁瑞敏(教务处)、梁杏允(培训处)、张露棠(中文系)、李茂竹(物理系)、刘增安(纪委)、庞荣申(政教处)、温宜民(保卫处)在原校分别任中层正职,陈新华(学生处)、耿彦法(保卫处)、崔俊英(数学系)、赵建芳(电教)、李洪涛(财务处)分别任中层副职。

第四节管理

学校自转为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实体后,建党委前实行校长负责制,建党委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多年来一直沿袭正校长除主持全面工作外,分工办公室(包括人事)和后勤财务工作,一名副校长分管大专教育教学,另一名副校长分管中专及培训。

学校日常业务决策,由主管职能部门提出初步方案,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职能部门分别实施。

党群工作,在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前,基于各中层机构人员组成不同,校党委下设的五个支部,除大专教务、中专支部(包括教师)和退休党员支部较固定外,其他支部均为部门联合支部,支部成员均为兼职。

工会组织亦大体如此,工会干部均为兼职。

 

第三章教学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二十年来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建校之初就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电大教学规律,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创立了大专学历教育、中专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体系。

各类教育的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少到多,不断扩大,现已开设大专学历教育65个专业,中专学历教育25个专业,实施非学历教育项目41项;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形式适应电大远距离多媒体开放性的办学特点和成人教育规律,灵活多样;教学管理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逐步形成了适应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充分体现电大远距离教学特点,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第一节历年专业设置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含地区分校)大专学历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央、省广播电视大学已开设的专业中,选择或组合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专业教学计划。

创办二十年来,已开办理工、经济、文法、农医等四大科类18个类别65个专业,课设课程达260余门,其中80%以上为中央电大统设课程。

在历年专业设置的发展沿革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9-1982年初创时期。

1979、1980年仅有理工科机械、电子两个专业,1981年未招生,1982年增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阶段由于电大刚刚创立,专业设置处于探索时期。

1983-1989年专业设置全面展开时期。

1983年中央电大开设经济管理科,石家庄市招收了经营管理、会计统计、财政金融等经济类的8个专业。

1984年以理工科专业为主,招收机械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无机化工、管理工程等6个专业外,还招了文科类党政干部专修科,共计7个专业;1985年以文科类专业为主,共计招收汉语言文学、新闻、图书、法律等6个专业;1986-1989年,各专业开始连续招生,1986年总计开设理工科、经济管理科、文科三个科类15个专业;1987年由于出现招生低谷,招生专业缩减到7个,1988年有所回升,招生14个专业并首次招生农学专业。

至此,中央电大已开设的4个科类专业全部开通,1989年共招生21个专业。

1990-1998年,专业设置稳定稳固时期,本时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形成了计算机应用、财会、法律等“拳头”专业,实现了连续招生,保证了大专学历教育稳步发展。

中专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自1985-1998年先后开设文科类、理工科、医士类专业共25个,累计招生12328人,毕业7436人,现有在校生2569人。

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自1979-1998年共举办单科、培训、专业证书培训、资格培训、适应性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项目40余个,累计培训23738人次;其中各类单科层次培训达4577人次;专业证书培训达1453人次,适应培训达6431人次,继续教育培训653人次,其它各类短期培训10624人次。

第二节教学内容

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学上实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主讲、考试五统一。

鉴于上述教学管理体系,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伴随电大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工作站时期。

由于广播电视大学是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筹建仓促,好多工作都是“先上马,后备鞍”。

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属于不完备的教学计划,中央电大只规定必修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部分由各办学单位根据对口培养的原则自行开设,自编大纲,自选教材,自行命题,然后逐级上报审批实施。

另外这一阶段使用的教材多选用北大、清华等本科院校现有教材,基础理论知识占较大比重。

加之由于当时的生源大部属于已有一定工作经历,因文化革命失去高考机会的一代青年,有的已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因此通过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已有实践经验相结合后,如虎添翼,在上产工作中很快立竿见影、开花结果,涌现出一大批获得各级各类应用研究和技术改革成果奖的电大毕业生,电大办学的信誉也随之得到社会的首肯。

(二)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大办学的逐步发展,这一阶段电大系统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完备,同时规定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求。

我市电大在落实教学计划中实行市校指导选修,按照上级电大的选修原则,提出选修要求,由各教学班按照各自行业需要自行确定选修课程,然后逐级报批。

已经选定即为必修,但允许多选,结业时,只要满足规定毕业学分,允许同类课程的互相顶替。

这一阶段中央电大开始有计划地逐步换用电大系统自行编写的专科教材。

总之,无论从教学计划结构上还是从教材的使用上,电大教学内容,开始从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向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过度。

(三)进入90年代,为落实国家教委各级各类大专学历教育“同层次,同规格,同要求”的意见,于1992年开始实施新一轮教学计划。

新教学计划最大的特点首先是适应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其教学内容加大了专业课与实践环节的比重,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结构比例呈腰鼓型。

其次,统一设置了政治课,要求各个专业均必须开设两门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

这一阶段市电大针对各基层办学单位由原来的系统办、单位办变为多为社会力量办,学生也由行业自行组班变为教学点按专业和学生工作、居住地域组班,选修课计划由以教学班为单位选,改为市电大统选,全市同类专业教学班选用统一选修课,以有利于加强课程管理和考试的组织。

中专学历教育的教学计划,属省统设专业的由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统一制定,属市电大自开专业的,由市电视中专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按照培养初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每个专业教学内容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为主。

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

非学历教育项目教学内容一般根据培训项目需要安排,呈现单一、集中的特点。

第三节教学形式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学工作中充分体现电大“统筹划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及远距离、多媒体、开放性的办学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套区别于传统教育形式,有着鲜明特色的教学组织体系。

(一)教学组织

办学初期,市区内全脱产学习占有较大比例,在教学组织上,主要按系统和专业固定组班教学,每班配备专职班主任负责教学班日常管理工作;少数边远山区学院少而分散,采取就近组织自学小组,以自学为主,定期上站收听、收看音像课,辅之以阶段性集体面授辅导的函授式教学。

1985年后,学习形式基本以业余为主、且多为社会分散招生,市区学生采取以基层办学单位为单位就近组班;市外区(如矿区、郊区)、县学生以县区电大工作站为单位组班。

对录取人数较少的专业的市内学生,则由市(地)电大统一组成校部直属班。

全脱产教学班,主要以普通专科班学员为主,按要求直接由校部办。

中专学历教育的教学组织由中专部(电视中等专科学校)负责,一般根据生源情况组成成人业余教学班和全脱产职业中专班两种形式,教学工作以县区电大工作站和基层办学点组织。

(二)理论教学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理论教学坚持音像课、面授辅导和学员自学三结合的形式进行。

办学初期音像课以教学班为单位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央电大主讲课,1987年卫星电视频道开通后,音像主讲课由省市校接受复录后,下发录像带,由各教学班组织播放。

面授辅导课从课时分配上掌握占音像课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范围;辅导课的内容:

一是讲教材体系,讲学习方法;二是答疑解难,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由辅导教师统一布置预习和复习章节及课外作业,由学生课外完成。

这一教学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

但随着学生素质的改变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突起,这一教学形式的逐步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卫星频道开通,音像课变为播放录像带后,有些音像教材质量不佳,收视效果较差,学生到课率也越来越低,加之某些办学单位考虑办学效益,学生工学矛盾突出等原因,致使音像课开设逐步有所缩减,面授辅导课时逐步加大,甚至有些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