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26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卷面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6分)

1.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长歌当(dāng)哭阿(ē)谀奉承陈词滥调惩前毙后

B.惩一儆(jìng)百饿殍(piǎo)遍地迭床架屋嗤之以鼻

C.度德量(1iáng)力咄咄(duō)逼人断章取义克敌致胜

D.矫(jiǎo)枉过正金蝉脱壳(qiào)竭泽而渔口蜜腹剑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东北、西北地区一百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B.“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闪亮的道德坐标,她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最朴素、珍贵的情感,应受到民众的顶礼膜拜。

C.“文房四宝”在岁月的斗转星移中,表现着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D.臣子为了变更不妥当的圣裁,哪怕是为了巩固皇权,也得再三权衡,然后诚惶诚恐地进谏。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讲话和写文章一般不宜把成语用得过多,否则就容易造成成语堆砌的状况,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B.话剧《狗儿爷涅槃》突破以往的话剧模式,尤其在舞美艺术上独辟蹊径,堪称新的经典。

C.新版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既增添了许多青春时尚的元素,又保留了“梁祝”爱情传说的古典凄美,一时口碑载道。

D.三年来,我跟四中耳鬓厮磨,一棵树,一片落叶,一间教室都凝聚着感情,都能引发我的情思。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侥幸)

B.族秦者秦也(灭族)

C.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

D.火尚足以明(照明)

5.下列加点词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错误)

④不出,火且尽(将要)

⑤舞幽壑之潜蛟(舞蹈)

⑥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

⑦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⑧迨诸父异爨(等到)

⑨何竟日默默在此(尽、整)

⑩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A.①③⑤⑥B.②④⑦⑧C.④⑥⑧⑩D.⑤⑦⑨⑩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被动)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为、是)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表凭借,用来)

D.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

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C.能以足音辨人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扣弦而歌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A.而今安在哉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三、默写(每空0.5分,共14分)

9.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2)_______,明月夜,_______。

(苏轼《江城子》)

(3)_______,谁怕?

_______。

(苏轼《定风波》)

(4)长恨此身非我有,_______。

(苏轼《临江仙》)

(5)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6)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8)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9)秦爱纷奢,_______。

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10)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多于周身之帛缕。

(杜牧《阿房宫赋》)

(1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12)_______,诵明月之诗,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3)白露横江,_______。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

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15)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16)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

(归有光《项脊轩志》)

第Ⅱ卷(50分)

四、课外文言文(共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①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④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

“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哺糟啜醨哺:

B.美恶之辨,战乎中辨:

区别

C.岁比不登登:

登高

D.齐桓公之遗烈烈:

功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以美恶横生B.求祸而辞福

以修补破败夏凉而冬温

C.自其内而观之D.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而忧乐出焉

12.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如果有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就都有值得快乐之处。

B.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

这是外物蒙蔽人呀!

C.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铲去墙上雕镂的花纹,蔽身于粗陋的屋舍里

D.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13.结合文章第④段,请指出苏轼“超然”的表现,并简要分析。

(4分)

14.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

(4分)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五、古诗词鉴赏(共1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①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

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⑤种树书。

【注】①锦襜突骑:

指锦衣快马。

②娖(chuà):

整顿,整饬。

③胡

(lù):

箭袋。

④金仆姑:

古代有名的箭。

⑤东家:

邻家。

15.请结合上片的具体词句,概括辛弃疾的形象特点。

(4分)

16.本词下片所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词句分条简析。

(6分)

六、现代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野姜花

刘墉

(1)童年时离家不过百米就有一条小河,我常趁母亲午睡的时候去河里抓鱼。

先一手拉着河边的野姜花,一手把竹畚箕伸到水里捞。

那些鱼都很小,最大的也不过三公分,藏在畚箕缝里不容易看到,我就把畚箕扣在草地上用力拍,把小鱼【甲】(A.震/B.振)出来,再一条条捡起带回家。

(2)小河是瑠公圳的支流,水势顺着晴雨变化,有时正捞鱼,突然水流变疾,从膝盖一下子淹到腰,幸亏身边有【乙】(A.坚固/B.强韧)的野姜花,我只要抓紧她们的茎叶就能平安。

据说曾有人在台风时落水顺流而下,也是靠着抓住岸边的野姜花,捡回一命。

(3)我常顺便采些姜花带回家,先把一块大石头上的坑洞加满水,再把小鱼放下去,用姜花点缀在四周。

小鱼过不了两个小时就一条条肚子翻白,被我扔进水沟。

手上洗不掉的腥味全靠姜花的馨香掩盖,才不被妈妈发现。

(4)跟父亲去新店溪边钓鱼,满山遍野的姜花,大概因为土壤肥沃,那里的姜花长得特别高壮,叶子薄薄宽宽又长长的,逆光看一片翠绿。

风吹来,呼噜呼噜加上摩挲的音响,还有一股幽香。

(5)她们整株都是香的,叶子带着生姜的香味,可以包粽子;块根与食用的生姜看起来一模一样,据说能做糕饼。

至于那白色,有点像蝴蝶的花瓣,既可以入菜,也可以泡荼。

(6)野姜花的香味很淡很幽,不像“含笑”那样馥郁,也没晚香玉的浓重,倒有着梅花的幽。

花少的时候似有似无,花多的时候也不令人【丙】(A.昏醉/B.沉醉)。

一直到今天,还有六七岁时睡在父亲怀里,在溪边钓鱼的记忆。

虽然闭着眼睛,睡着了,父亲怀抱的温度、姜花的阵阵幽香,和细细的沙沙的一波波溪水,都进入我的梦中。

(7)还有个记忆。

父亲的钓友常用姜花叶片把鱼串起来,只见他们抓住姜花叶子逆方向扯。

就能从茎上扯下一长条,再用那长条当绳子穿过鱼鳃,大概因为我感觉很残酷,所以印象深刻。

(8)所幸父亲钓到鱼,不是放到鱼篓就是先装进鱼网,再用块大石头压在浅水里,这样可以让鱼活着保鲜。

记得有一回我好奇,走到溪边看,提起鱼网的一角,两条鱼不知怎么就溜不见了。

我很紧张,觉得闯了大祸,怯生生地跟父亲说。

他居然一笑:

“跑了没关系!

再钓嘛!

(9)他这句话,我记一生。

(10)父亲死后,我再没去过新店溪边钓鱼,也在不久之后搬离童年的那个家,只有在郊游的时候偶尔看见野姜花。

但只要我去花市见有姜花,一定会买一把。

可惜的是大概为了运输方便,花市的姜花都把长长的花茎剪掉,只剩很少的叶子。

(11)到美国之后,就更没机会见到野姜花了。

只记得有一次去佛罗里达的迪士尼世界,在“动物王国”的水边见过一次。

原以为这辈子跟姜花的缘分结束了,没想到。

这两年我又拥有了姜花。

(12)那是因为我繁殖了许多君子兰,自己养不了,就拿去送给华埠的花店,没隔多久。

花店老板【丁】(A.居然/B.忽然)抬来三盆花送我。

一盆白兰花,一盆桂花,还有一盆姜花。

(13)我把姜花放在大花盆里,加上腐殖土,又模拟水边环境,在花盆下加个总是注满水的托盘,再把花放在向阳的南窗。

虽然不及童年水湄的茂盛,我的姜花也能长到一百六十公分以上。

而且就算冬天外面下雪,它们仍然常在屋里盛放。

(14)前年夏天姜花盛开,我在绢本上以工笔画了一幅野姜花。

花用青墨勾勒,再在绢的正反面以“胡粉”和淡淡的黄绿表现花瓣。

叶子很多,但我不用墨,也不勾轮廓.完全以不同的水绿表现层次。

叶子的尖端和叶鞘,加了一点赭石色,形容焦黄的细节。

因为在完美里加一点残破,更真实。

(有删改)

17.根据文意,为【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每空0.5分)

【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

18.概括下面两组语句的内容,回答问题。

(2分,每空1分)

第一组:

野姜花的香味很淡很幽

叶子薄薄宽宽又长长的

我的姜花也能长到一百六十公分以上

第二组:

我只要抓紧她们的茎叶就能平安

既可以入菜,也可以泡茶

父亲的钓友常用姜花叶片把鱼串起来

第一组写的都是野姜花的_________(填1个词语)

第二组写的都是野姜花的_________(填1个词语)

19.文章第(9)段说:

“他这句话,我记一生。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分)

20.作者与野姜花缘分匪浅。

纵观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与野姜花“缘分”的表现。

(6分)

七、微写作(共8分)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子曰:

“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②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③。

”(《论语·公冶长》)

【注】①桴:

木筏子。

②由:

仲由,字子路。

③无所取材:

意谓无可取之处。

21.【A】《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语录集,细细读来,可以想象他们的神情、语态,揣摩他们的情绪、心理。

请你阅读上面的语句,写一段文字描述对话情景。

要求:

想象合理,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不少于150字。

子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21.【B】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自己的才能,别人的了解,你更关注哪一个?

请结合阅读或生活体验,阐述之。

要求:

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50字。

八、抄写(共2分)

22.请将下面的文字抄写一遍。

①子曰: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述而》)

②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

③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附加题(3分)

【说明】本题非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23.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在后世深受推崇。

22题中三则《论语》表现了他的三种教育理念,请写出分别与之对应的成语。

第Ⅲ卷(50分)

九、写作(共50分)

际遇

席慕容

在馥郁的季节因花落

因寂寞因你的回眸

而使我含泪唱出的

不过是

一首无调的歌

却在突然之间因幕起

因灯亮因众人的

鼓掌才发现

我的歌竟然

是这一剧中的辉煌

24.上面这首小诗给你怎样的感悟?

请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起得好,就加2分),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6分)

1.DA长歌当(dàng)哭惩前毖后

B惩一儆(jǐng)百叠床架屋

C度德量(1iàng)力克敌制胜

2.B顶礼膜拜,多含贬义。

3.D耳鬓厮磨,指的是小儿女之间的爱情。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0分)

4.A幸:

(被)宠幸

5.C

6.③谬:

弄错⑤使动⑧竟

7.A均为取独

B其:

自己;表反问语气

C以:

凭借;而,表修饰

D而:

表修饰;表并列

8.B例句为状语后置。

B既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

A宾语前置C判断句D没有特殊句式

三、默写(每空0.5分,共14分)

9.

(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4)何时忘却营营;

(5)拣尽寒枝不肯栖;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烽火扬州路:

(8)尚能饭否;

(9)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10)多于在瘐之粟粒;瓦缝参差;

(1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2)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

(13)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

(14)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15)取之不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7)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四、课外文言文(共17分)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五、古诗词鉴赏(共10分)

15.

(1)“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的“拥万夫”表现了当年辛弃疾的军队的声势浩大(豪壮与有号召力),从“锦襜突骑渡江初”体现了一个英勇果断的将军的形象;

(2)“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中可以看出在这一场势均力敌的的战斗中,将军的勇猛善射,毫不示弱。

必须要有针对诗句的分析(1分)能写出2个特点给3分。

答1个特点给2分。

16.

(1)《鹧鸪天》下片中“春风不染白髭须”,表达了作者感叹青春已逝(1分);而《永遇乐》中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强调了自己虽然不再青春但依然壮志在胸,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

(1分)

(2)《鹧鸪天》最后两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意为要将曾经的收复中原之志和英勇抗战之策深埋心底,从此致力于居家生计,归隐田园(1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戎马的自嘲与伤感,对时局的无奈(1分),“却”字又隐含了作者的不甘(1分)。

《永遇乐》在回顾时局和批判朝政之后,最后则依然昂扬如旧,虽然年老,但如同历史上的廉颇,依然拥有渴望收拾旧山河的壮志,渴盼着朝廷的重用。

(1分)

六、现代文阅读(共14分)

17.【甲】A【乙】B【丙】A【丁】A

18.特性/特点;用途/功用。

19.①父亲宽容的品格不仅让犯错的作者如释重负,并影响、启迪其一生。

(2分)

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1分)

20.①野姜花帮助作者捕鱼、去除鱼腥味,甚至防其溺水捡回一命;(2分;野姜花的“实用”价值方面)

②野姜花不但能点缀“鱼缸”,其阵阵幽香也催化了父子亲情;(2分;野姜花的“精神”价值方面)

③旅居美国时,竟得到了花店老板馈赠的野姜花。

(1分)

④作者将盛开的野姜花绘诸笔端,以志深情。

(1分)

七、微写作(共8分)

21.略

八、抄写(共2分,附加题3分)

22.略

2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

九、作文(共50分)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