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40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择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

选择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A易6.(k42,P87-88,中难题)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难7.(k43,P88-89,中难题,2013届江苏模拟)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

这启示我们要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外资引进力度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④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该排除。

 

易8.(K42,P87,基础题,2013届无锡模拟)“十二五”绿

色发展的目标是: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A.核心B.基本要求C.根本方法D.第一要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k43,P88-89)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5年4考〕

易9.(k43,P88-89,基础题,2013届泰州模拟),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A.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B.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答案:

C。

难10

.(k43,P88-89,中难题,2013届镇江模拟)读漫画《组合拳》,国家要打好组合拳的目的是

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使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④不断降低物价水平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

答案:

B。

解析:

③④的说法是错误的。

易11.(K43,P89,基础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主要是由于()

A农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B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C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D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难2014届命题预测,K42,P87,较难题)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天津的做法都是使人生活得更好,①入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讲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材料并未涉及此,故排

除②;天津的做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故③④入选.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易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A)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

易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C)

①经

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B级

中4.(2009年南京模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要求有( B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②覆盖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④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中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到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一目标和任务体现了( D )

①国家要通过政策和措施,化解由制度和市场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中的矛盾 ②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阶段国情的要求 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

 

易1.“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了10大改善民生计划,这体现科学发展观(B)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易(2010·天津·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

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C)

①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

D.②③④

 

易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明(  )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

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些

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1.解析:

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决定了小康社会的建设必然也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项的说法错误;A、C两项本身正确,但不是题目要揭示的意思。

答案:

D

易2.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关系到(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②构建和谐社会 ③农村社会的稳定 ④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解析: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

D

易3.(2012·揭阳模拟)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要求农民必须建设别墅式新农村。

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

“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

”该镇政府的做法(  )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 ②超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④找到了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解析:

材料中某镇政府的要求和农民的抱怨都表明该镇政府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①③符合题意;④“找到了”说法错误;②“超越了”说法不符合实际。

答案:

A

中4.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实现这一目标,对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要(  )

A.着眼于GDP的增长,发展得更快些

B.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C.着眼于消除“三大差别”,缩小贫富差距

D.更快发展,率先发展

4.解析:

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只着眼于GDP的增长,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奋起直追,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D两项说法不符合实际。

答案:

B

中5.近日,国务院要求重庆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子。

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看,努力探索这一新路子是为了(  )

A.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B.增强发展协调性,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C.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一番

D.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析:

A项不能全面体现探索这一新路子的目的;C项错在“翻一番”,应为“翻两番”;D项与材料不符合。

答案:

B

易6.下边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说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做到(  )

①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 ④建立企业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漫画强调了要重视人的发展,增加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与漫画寓意不符。

答案:

D

易7.中国是稀土出口大国,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90%以上,但由于我国处于产业链低端,加上无序竞争,稀土出口价格极低。

以下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建议中,合理的是(  )

A.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同行竞争

B.提高销售价格,减少国际需求

C.运用行政手段,严格禁止出口

D.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解析:

造成我国稀土出口价格极低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产业链低端和无序竞争,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使我国在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应选D项。

A项中“防止同行竞争”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要求;B项错误,国际需求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C项中“严格禁止出口”违背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

D

中8.经历了“好”与“快”的博弈、“进”与“退”的抉择,“速度深圳”选择了割舍,不再以GDP论英雄,注重民生净福利,注重公民的文化权利,“速度深圳”矢志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演变。

为推动上述演变需要政府(  )

①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②更加重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③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④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解析:

③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故排除③即可。

答案:

D

易9.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的公益事业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表明国家正致力于(  )

A.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9.解析:

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中10.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地区形成新的蔗糖产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事例表明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0.解析:

材料体现了我国蔗糖业东西部互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没涉及东部帮带西部农业产业化,工业占主导地位,故排除②③。

答案:

C

中11.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将加快立法进程,研究起草循环经济法,并抓紧制定相关专项法规。

我国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

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举措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④有利于不断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1.解析:

②④与材料主旨无关。

答案:

D

易12.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1年居全国沿海省首位。

但是,盲目扩张、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

为此应当(  )

①严禁使用海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海洋开发模式 ③完善扶持政策,推进人与海洋和谐共处 ④壮大人才队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该题以广东本土资源为背景,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

①中“严禁使用”表述错误,应该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易1.[2012·宿州模拟]“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提高就业和再就业水平

1.A [解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A正确。

易2.[2012·潍坊质检]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A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易3.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6%。

要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  )

A.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C.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D.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A [解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降低能耗,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故答案为A。

降低能耗要促进高能耗产业的转变,而不是禁止发展,排除B。

优化产业结构在于调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而不是限制第二产业,排除C。

节能减排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排除D。

中4.[2011·潍坊模拟]2011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外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  )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4.C [解析]支持中原地区发展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体现,排除①,②正确。

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故③④正确。

 

中5.[2012·东城模拟]我国主导完成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成为耀眼明星,印度、日本、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宣布将采用TD-LTE技术建设4G商用络。

4G技术的发展,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 ④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A [解析]4G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故①②③正确。

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并不一定能够降低恩格尔系数,故排除④。

 

中6.[2012·南京质检]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

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6.B [解析]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比是落后的。

这是不全面的体现,故选B。

易7.[2012·沈阳质检]辽宁省加大沿海经济开发,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等沿黄海、渤海的5个区域,包括6个沿海城市。

辽宁省的做法体现了(  )

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

C.优化经济结构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B [解析]此题考查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以大连沿海工业区为重点,带动周围地市的发展,平衡了区域差距,故选B。

易8.[2012·福州模拟]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  )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④

8.C [解析]此题考查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贫困地区为了发展而引入污染企业,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有兼顾长远利益,从而导致对环境的破坏,故答案为C。

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①材料无体现。

单纯市场调节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故②不合题意。

中9.[2012·长沙模拟]下图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

在我国,图中的拐点出现,必须(  )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③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④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C [解析]材料强调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所以必须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故①③正确。

降低能耗,并不一定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排除②。

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与能耗高低无关,排除④。

中10.[2012·福州模拟]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列措施中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  )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经济较快增长 ③创新发展理念 ④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D [解析]②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有误,混淆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易11.[2012·大连模拟]漫画《增长方式》启示我们,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  )

A.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B.处理好增长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

C.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总值

D.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总量

11.B [解析]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故正确选项为B。

 

易12.[2012·宁波模拟]《2011中国绿色发展指数》2011年10月1日在北京发布。

这份研究报告,对我国30个省(区、市)和34个大中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名。

绿色发展指数的公布有利于(  )

①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④推动城乡的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A [解析]绿色指数主要强调对经济发展中环境的保护,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故答案为A。

此题与城乡协调发展无关,故排除④。

 

易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3年中国GDP增速目标设定为7.5%,继2012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5%之后,2013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再次低于8%。

对政府调低GDP增速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 ②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政府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④政府发挥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职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中3.下表显示的是我国几项经济指标占世界的比重。

从经济学角度看,说明我国(  )

经济指标

煤炭消耗

钢材消耗

水泥消耗

经济总量

占世界比重

31%

27%

40%

10%

①经济发展保持了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②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物质消耗过高 ③必须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④必须正确处理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 D

中4.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这需要河南(  )

①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③建立以农促工、以乡带城长效机制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易2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在省委全会的小组讨论中讲了个造桥的故事,“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这样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但是真正形成财富的就是那一笔”。

这说明(  )

①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真正有效的经济增长 ②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 ③单纯的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方式 ④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材料说明了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单纯GDP指标在衡量经济方面的缺陷,①③符合题意。

难4 2011年度广东相关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

对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①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 ④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A.①②④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表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阶段,要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前半句对,后半句有问题,不能仅仅

是发展高科技产业;②正确,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合题意;④正确,符合题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难1.2012年8月16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家企业被纳入试点范围。

企业如不能完成减排目标,则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不足部分的配额来履行减排责任。

同样,企业如通过努力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其剩余配额,从而获得一定收益。

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D

易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我国(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人民享有完全的民主自由权利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我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完全”表述不正确,③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