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45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5 大小:1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5页
亲,该文档总共1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案3

第一板块汉语家园

 

板块教学分析:

本板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

三篇短文分别以朗朗上口的对子歌,名人触景生情作对联及民间流传的对联趣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板块内容时,要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汉语家园1-1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对子歌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结合学习实际,将符合对偶特点的词句找出来。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

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比如: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

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欣赏介绍,初读感知。

1、复习背诵以前学过的对子歌。

2、师适当对学生的背诵进行肯定并交待本节任务。

是的,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对子歌,我们是通过它来识字,并且以这种拍手歌的形式来朗读。

而今天我们学习对子歌要求却高了,我们要了解对子歌的特点,并且要有节奏、有韵律朗读它,并通过我们今天的了解,感受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今后,还要学会逐渐积累更多的对子。

3、出示本课对子歌,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节奏韵律。

并介绍对子歌对偶的特点。

4、采用多种读法,把对子读通顺。

如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等。

5、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重点几个特如:

象形字:

蓑形声字鸿钧理解字义并组词

6、师再指生读。

三、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自主学习,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句子理解,知道写了什么?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弄清楚。

仍不懂划问号“?

”。

2、全班的汇报并质疑。

在相互交流中解疑,理解重点词句。

教师适当点拔,引导学生理解对子所描写的对象、场景,理解一句对联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合用探究,发现特点

1、再次轻声自由读对,反复读,仔细品味,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对子歌有什么特点?

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仔细品对子歌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研究讨论对子歌的特点

3、全班汇报,共同研究发现,各抒己见。

4、教师相机结全具体诗句总结特点。

(三)掌握声韵规律,指导朗读出节奏、韵律。

(平仄格式、压韵规则)

1、指导学生结合韵律诗画停顿。

2、师示范、读出停顿、延长、语调。

再让学生练读。

3、熟读成诵、积累。

4、读一读这副对联,体会各种读法的不同情境。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二、应用拓展:

1、想一想,在学过的古诗词中,哪些诗句或问句符合对偶这一特点?

2、拓展《对子歌》其他节选。

指导读,发现并画出对偶词句

再指导背诵。

(也可课下)

3、写一写,尝试对对子

(简单的一字对、二字对)

溪对谷冰对峻岭

5、欣赏并了解对联的不同形式,广泛用途,开阔眼界介绍

4、了解对联分类:

按用途,及艺术形式。

三、总结升华

1、生说收获,师小结

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收集,积累,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汉语家园1-2郑板桥题联曾渔民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体会“半江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对联,就是写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的独特表达形式。

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质疑。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

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

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

“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

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

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二、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三、结束语:

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这么优美的对联,还认识了郑板桥这位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让我们最后读一读这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作业:

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大家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汉语家园1-3茶酒联趣

教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的妙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对子歌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结合学习实际,将符合对偶特点的词句找出来。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

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读准“悬”“赐”“吩咐”等词语。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自读;

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生竞读;点评。

三、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内先练习讲一讲,看看谁讲故事语言流畅,有条理。

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

(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

(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人?

(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

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

二、积累与背诵。

1.读课后“积累”中提供的对联,试着背诵。

2.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星”。

三、作业;继续搜集对联,并及时积累。

 

 

教学反思:

 

第二板块古诗四首

板块教材分析:

本版块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四首古诗组成。

这四首诗的作者分属唐宋两朝,且风格迥异,类型不同,特点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诗人王勃的代表作,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品,期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广为传颂。

脍炙人口的山水诗绝佳之作《滁州西涧》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

《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第二次赴京担任宰相途中所做,借景抒情,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因“绿”字经过多次修改,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色,构思新颖。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关于王勃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一、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

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

(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初读诗歌:

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四、识字、写字:

1、本课要认的生字有7个,其中“阙、宦、歧”较为生僻,要重点在诵读中强调读音,借助诗句理解意思。

2、本课要写的字,在教学时可以将音、形、义分开教学,在初读中掌握字音,在了解大意时掌握字义,在集中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五、作业布置:

熟读古诗,借助书下注释及其他的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走近古诗,感悟意境。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2、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

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4、分析其他三联

(1)我们来看一下首联。

它是在写景吗?

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

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

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

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

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二、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三、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四、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附、板书:

三秦(送别地点)

望并非远别

五津(上任地点)

同宦游(身份)

知己豁达、乐观、坦然

意心愿

比邻

无为共沾巾

 

教学反思:

 

 

2----2《滁州西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情景描述:

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黄鹂鸣叫

  师:

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初读诗歌:

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三、识字、写字:

1、本课要认的生字有2个,要重点在诵读中强调读音,借助诗句理解意思。

2、本课要写的字,在教学时可以将音、形、义分开教学,在初读中掌握字音,在了解大意时掌握字义,在集中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四、作业布置:

熟读古诗,借助书下注释及其他的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课时:

一、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悟诗情,师总结。

1、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

请发言。

2、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

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

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3、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背诵诗歌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教学反思:

 

2----3《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诗歌大意,并能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简介瓜洲: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

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看图。

(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

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

(“数人”、“数日”何意?

“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4)品评“绿”字

   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

(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

是啊!

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链接江南春图片)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

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

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

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

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

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

欣赏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1、测试:

    王安石,( )代人,曾推行(    ),功绩不裴。

其诗多以(  )、(  )竹为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      )之情。

   2、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

____________ 还:

_______________

全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测互测

   4、总结收获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

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