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49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docx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

  摘要:

高等学校传授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服务社会,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力量。

农业院校为农业、农村培养技术人才,承担着引领农村文化的重要使命。

因而,农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化引领功能的培养,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农村文化的功能,提高农村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农业院校;引领;农村文化;功能

  Agriculturaluniversitiesshouldgivefullscopetoleadruralculture

  XinDe-jian,FangLiang,WenYong-feng

  Abstract:

Universitiesarethegreatpowerinsocialandculturaldevelopmentbyteachingculture,creatingculture,servingthesociety,anddiffusingculture.Agriculturaluniversitiescultivatetechnologytalentsforagricultureandruralareaandundertakethehistoricalmissionofleadingruralculture.Therefore,intheprocessofcultivatingtalents,agriculturaluniversitiesshouldattachimportancetotheculture-leadingfunctionandinserving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theyshouldgivegullscopetoleadruralcultureandimprovethe“softpower”ofruralculture.

  Keywords:

Agriculturaluniversities;Lead;Ruralculture;Functions

  

  在社会组织中,高等学校的特殊职能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在传播人类文化,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的独特作用。

农业院校是专门为农业、农村培养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它利用培养的人才和技术服务,在引领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而,在现代条件下,农业院校要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做引领农村文化的开拓者。

  一、引领农村文化是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

  为了传承人类创造的文化,学校这一社会组织便应运而生。

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1]。

高等学校自诞生以来,就通过传授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一千多年中,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坚守人与传承者,曾经改变了它所在的社会,甚至成为变革中的巨大力量[2]。

”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自然而然地成为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

在我们探讨高等学校的功能时,常常把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而对引领文化这一个使命往往认识和重视不够。

  高等学校虽然是伴随着生产和生活而诞生,但并不是被动地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更多是在继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以创造先进的文化去改变和影响生产和生活。

这种主动、积极的改变和影响生产和生活就是一种文化引领。

当然,社会发展也会对高等学校的文化引领作用提出要求,比如在社会转型、政治变革、生产力跃升时,需要用适应社会转型、政治变革的文化来改变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因而,高等学校要发挥其前瞻作用,顺应时代的要求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文化。

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顺利实现转型,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高等学校作为创新文化的孵化基地,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才能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高等学校要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就必须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因为文化要发挥其功能,就不能禁锢在学校的围墙里,必须与社会鱼水交融才能发挥作用。

高等学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引领社会文化,促进文化的创新,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

因而,高等学校要主动发现社会发展中的需求,主动地满足其需要;发现影响和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对社会的最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刻的思考”,并探索解决的路径和措施,从而创新文化,引领社会发展。

如今的高等学校,作为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机构,自然从一种社会边缘机构演变成一种社会轴心机构,成为“人类社会的动力站”[3]。

高等学校作为创造并培育新文化的社会中心机构,必然要承担引领社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使命。

  高等学校在文化引领上,还体现在进行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以科学理性和批判精神不断地进行学术研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

在积极吸收各种有益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新文化进行培育、重构,创造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

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思想库”,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也只有不断创新文化,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库”。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根据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提高农村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因而,引领农村文化,高等农业院校责无旁贷。

据国家2008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人口13280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135万人,占总人口的54.3%。

也就是说,我国人口的一半多在农村。

我们应当看到,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信息闭塞,物质技术条件落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较弱。

因而,引领农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赋予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农村文化的重要使命,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此高等农业院校应自觉地承担起引领农村文化这一责任,努力成为现代农村和农业体系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二、山西农业大学引领农村文化的实践

  山西农业大学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其前身是铭贤学校。

1907年,孔祥熙创办了铭贤学校,按照“培养博爱济公,服务社会的人”的办学宗旨,“以培育服务精神,教授生产技术,养成德智体兼全之人才,从事乡村事业,而谋求国家建设。

”不论是铭贤学校,还是后来的铭贤农工专科学校、铭贤学院,以至今天的山西农业大学,在百年办学的历程中,始终坚持学以事人,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

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传授着农业科技,也在悄悄改变着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态,引领着农村文化的发展。

  1917年,山西推行“六政”,即养蚕、植树、水利、天足、剪辫、戒烟六方面,铭贤学校积极响应,在寒暑假期里,师生们深入农村,向农民宣传、讲解“六政”。

上世纪20年代铭贤学校面向农业开展科学研究,培育优良品种,开发农业机械,推广技术,服务农民,“以期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1921年,欧柏林学院的志愿者穆懿尔(R.T.Moyer)来到铭贤学校,引进“金皇后”玉米,产量比当地品种高出一倍,他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作,育成小麦“铭贤169号”品种,亩产比本地品种增产30%。

1934年,山西省建设厅与铭贤学校合作,在全省推广“169”小麦良种。

“金皇后”玉米和“169”小麦深受农民欢迎,为山西粮食增产作出巨大贡献。

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早上‘金皇后’,中午‘169’,孩子老婆热炕头。

”也就是说,早上能吃上“金皇后”玉米面蒸的窝窝头、中午吃上“169”小麦面粉做成的面条,就是一种很幸福得生活了。

  1934年,铭贤学校成立了乡村服务部,把为农村、农民服务纳入正常化轨道。

乡村服务部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开展文化教育。

对凡年龄在13~26岁的男女青少年,每天在指定地点接受学校式教育1~2小时;凡年龄在27岁以上的男子每日或隔日到指定地点接受社会式教育1个小时。

课程设有公民常识、卫生常识、农业常识、重要新闻及识字。

  第二,发展农村经济。

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提倡合作,在农村举办了合作社讲习会,讲述合作概论、合作原理、合作经营、合作法规等,并成立了信用合作社,为农民发放小额贷款,举办农产品展览会,推广良种优畜,对推广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指导农村卫生工作。

设立卫生培训班,为农民讲授卫生常识,提倡民众卫生,并施以简易疾病之治疗。

在十七个村庄设有沐浴室一所,村中小学男女学生,每周分别各沐浴一次。

  第四,开展农村娱乐活动。

为适应农民需要,开辟民众俱乐部、儿童游艺室等,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第五,倡办拒毒工作。

与村公所成立拒毒会,附设戒毒所,凡沾染毒品嗜好者,不论男女,一律强迫入所戒除,并定有程序,每日早操、讲话、上课,对于贩买毒品者,指定明暗稽查,严加搜索,务期肃清而后已。

  第六,社会调查工作。

邀请燕京大学社会服务系刘志博来主持乡村调查,在刘志博和本校教师武寿铭的主持下,完成太谷县20个村的概况调查。

  铭贤学校将“提倡教育,振兴实业”作为办学的基本目标,学校教育与社会密切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增强学生改变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利用寒暑假为农民服务,用进步的文化教育农民,革除落后的生活方式,倡导新生活,在引领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三农”服务,是山西农业大学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

近年来,利用暑期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百村法治宣传活动等。

特别是2006年暑期,开展了“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进万村科技信息化工程”,学校组织6000余名师生,深入到11个市27202个行政村,向农民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培训农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学习农业科学技术。

帮助各村委会建立门户网站,宣传各地特色,推销土特产品,为批发商提供商品信息,大大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引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农业院校引领农村文化的实现途径

  农业院校引领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

用先进文化塑造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

科技服务也是农业院校引领文化的重要途径,专业技术人员在传授科学技术中将人类优秀文化渗透其中,有形无形之中对农村文化起到引领作用,从而使农业院校引领农村文化发展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农业院校还要密切联系农村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领农村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培养和造就大量优秀人才是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瑞典隆德大学校长赫根认为,大学良好的生态环境之所以能够引领社会文化,首先是因为具有学术自由的宽容环境和科学民主的大学制度,保障了文化的创新;其次是因为大学汇聚了各学科专家,他们和年轻的学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直接创造着形成新文化的种子;同时还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经过多年大学文化熏陶、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带着理想信念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农业院校通过继承、创造和传播优秀文化,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启迪受教育者的智慧,涵育受教育者的素养,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引领者。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贯穿着教育者的理念,也就是说,传递什么文化、怎样传播文化,这些都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着。

当前,为了培养大量合格人才,农业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克服重科学文化而轻人文文化、重技能教育而轻道德教育的倾向。

高等农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造就专家、学者,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传承人和引领者。

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要摈弃那种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简单目标,要注重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传承文化、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和文化引领者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思想、文化、科技素质合格的人才。

他们在学校接受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教育,受到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熏陶,智慧得到了启迪,素养得到了涵育。

受过文化熏陶的学生,带着理想和信念,源源不断地走向社会,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积极地影响和改变社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2.在为“三农”服务中引领农村文化。

在科技服务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仅传授科学技术,而且在传授科学技术中将人类优秀文化渗透其中,有形无形之中对农村文化起到引领作用。

农业院校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下乡、农民培训等活动中,要有较强的文化引领意识,把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在传授科学技术的同时自觉传授人文文化,从而使高等农业院校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3.面向“三农”开展研究,做引领农村文化的开拓者。

农业院校是引领农村文化的有生力量,服务“三农”应当更重视农村“社会所需”。

中共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每年要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

历年来围绕“三农”工作提出诸多重点建设任务,如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

农业院校必须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开展研究。

要实现其引领文化的功能,首先要成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倡导者、先行者和引领者。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农村文化研究,不断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创造力,从而在引领文化中真正升华自己。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上海教育,2006.11

  [2][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刘新芝译.大学的功用[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29

  [3][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徐辉、顾建新译.大学的理想[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

2010-0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