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06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3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鉴赏全套教学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x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亦即古代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

(2)两汉散文;

(3)唐宋散文;

(4)明清散文;

(5)现代散文。

知识链接先秦散文:

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墨子、孟子等。

两汉散文:

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等。

唐宋散文:

韩愈师说、柳宗元黔之驴、欧阳修醉翁亭记等。

明清散文:

钟惺浣花溪记、张岱西湖七月半等。

现代散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冰心樱花赞、茅盾白杨礼赞等,3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4戏剧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一)中国文学发展史,

(二)西方文学发展史,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2希伯来文学3基督教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古典文学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在主义文学,四、文学的作用,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经提出过的一个非常朴实的问题:

“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文学能顶什么用呢?

”单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汉代的杨雄认为辞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春秋时的大教育家孔子说:

“小子!

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国时魏国君主曹丕说:

“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他们都把文学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学尽管不能满足人们的饥饿需要,但当整个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空虚、世风日下的时候,文学却可以当作人们的精神食粮;

当整个社会朝气蓬勃、意气奋发、蒸蒸日上的时候,文学又成为人们鼓舞斗志、分享辉煌的精神蛋糕。

在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家全国代表大会上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口号: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1.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文学有“兴、观、群、怨”的说法是文学作用最为具体的表述。

“兴”可以理解为文学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观”就是文学具有认识现实社会尤其是了解民心民情、反映政治得失的作用;

“群”就是教育团结社会成员的作用;

“怨”就是讽刺、批判、揭露、讨伐社会黑恶势力的作用。

2.文学对个人的作用首先,文学修养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没有文学修养或者文学修养差了,就无法去领略优秀文学作品的甘芳,人类所创造的这一类精神文明对他就起不了作用,或者作用甚小。

其次,爱好文学也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鉴赏能力。

二是有了爱好文学的素质,就可以进而形成创作能力,五、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不属于文学范畴的属于非文学。

1文学与文章的区别2文与学的区别3文学与艺术的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文学是建立在非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然是发展起来的,就说明现在人们所认为的文学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淘汰转变成为非文学,现在所说的非文学在以前也曾仅是那代人心目中的文学,即文学与非文学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无穷无尽、浩瀚无边的思想。

第二节文学欣赏,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

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郭沫若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

一、文学欣赏的特点,文学欣赏活动是由文学欣赏者与文学欣赏对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文学欣赏的特点就产生于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主要特点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主观性2.共鸣性3.再创造,二、文学鉴赏的意义,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的接受鉴赏也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所以,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应当是其自身最为内在的、基本的价值所在。

文学欣赏的过程正是对这种精神价值的追寻。

文学鉴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基础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是文学创作的积极反馈。

它也是促进文学创作发展的有利因素,是文学活动进行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读者艺术休养和思想情操。

三.文学欣赏的基本途径,文学欣赏的基本途径包括:

感受、体验与分析、阐释。

欣赏的过程,就是读者将语言解码编辑,根据作品的蓝图,调用自己的生活储备(包括语词记忆、表象记忆、情绪记忆),在自己心中重构审美意象,并进行二度审美体验,将作品变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从而感受、释放与作家同构的情感的过程。

四、文学作品赏析能力,文学作品赏析能力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对文学作品意境的领悟能力

(二)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把握能力(三)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挖掘能力(四)对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及其关系的认识能力(五)对于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区别能力(六)对于文学作品风格和流派的辨识能力,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文学欣赏的相关知识做一些简单的阐释,我们首先梳理了文学的相关知识,即:

文学的定义与发展,文学的作用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其次,我们介绍了一些文学欣赏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和方法的介绍,探究文学欣赏所要具备的相关素养和能力。

第二章诗歌鉴赏,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定义、分类、特点、表现方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并能独立欣赏诗歌。

要想更好地鉴赏诗歌,必须了解诗歌,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了解诗歌的特点、诗歌的表现手法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优秀诗歌赏析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一节诗歌概述,诗是至上的幸福,至善的精神,至佳而且至高的瞬间幸福的记录。

雪莱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在文学发展史上,诗歌是较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诗歌的起源,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

“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二、诗歌的分类,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按内容来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二)现代诗歌的分类叙事诗和抒情诗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三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2.立意新颖3.饱含真情4.联想自然5.跳跃自如,6.节奏和谐7.凝练集中8.虚实相生9.形象生动10.意境优美,四、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指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第二节诗歌鉴赏,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

华兹华斯,一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衬托手法、对比手法、赋比兴手法、用典、虚写与实写、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二诗歌欣赏技巧,1.联系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进行分析。

了解一些常见作者的风格,例如,苏轼的豁达、豪放;

杜甫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拙;

陆游、辛弃疾的爱国之情、激愤之情;

柳永,李清照的婉约;

李白的夸张和想象;

王维的禅味等。

2.注意利用注解,有时注解会帮助我们了解相关的知识。

3.从诗歌的类别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旨。

例如:

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等离愁别绪。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了解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如菊暗喻隐逸,高洁;

梅花暗喻坚强,不屈不扰;

松树暗喻坚挺,傲岸,坚强;

柳暗喻送别,留恋,伤感。

诗歌鉴赏的误区:

重字字落实,不重整体把握在诗歌鉴赏教学指导中,很多同学习惯于当文言文来读,一词一义去理去顺,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见一叶,不见森林。

特别是遇到不熟悉的词或典故,或者句式词序颠倒,则思维方寸全乱,根本不知道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更有甚者,在理解某些词句的意思时,常常只从字面上作简单的附会性理解,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对策:

围绕题材,做好情感归纳其实,在读诗歌时,完全不必拘泥于字词句的理解。

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最要紧的是抓住诗歌文题,明确题材归类,做好诗歌情感归纳。

题材即诗词写的是什么。

主要有:

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梁甫吟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我辈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欲。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拔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父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

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

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开头两句: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

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

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

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

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

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

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

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

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

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

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

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

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

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

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

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

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

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

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

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

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

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

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

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

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

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

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

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

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

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

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三、鉴赏实例李白梁甫吟赏析,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

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

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

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

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

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推荐赏析,诗经秦风蒹葭屈原九歌山鬼杜甫丽人行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乌夜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陆游关山月徐志摩再别康桥艾青我爱这土地舒婷致橡树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章小结,本章从诗歌的起源、发展说起,再到诗歌的功用,从不同侧面对诗歌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此外,在介绍一些诗歌欣赏的技巧的同时融合大量古今中外优秀诗歌作品的介绍以及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力图客观、明确的把握诗歌的内涵。

第三章散文鉴赏,学习目标,了解散文的定义,分类,特点掌握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培养欣赏散文,写作散文的兴趣和能力。

核心知识散文散文的发展散文的分类散文的特点散文鉴赏,第一节散文概述,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

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

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笛卡尔阅读意味着借债;

在阅读总有所创见就是偿还了欠债。

里希滕贝格,、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它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二、散文的发展,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1)先秦散文: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

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及唐宋散文: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清散文: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二、散文的发展,2.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

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

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

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三.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四、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华兹华斯,一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衬托手法、对比手法、赋比兴手法、用典、虚写与实写、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

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