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66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2课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区分晨昏线。

2.理解地方时和区时并进行计算。

3.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规律。

知识导引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线平行照射,地球不停地在自转。

(2)分界线:

面向太阳的昼半球与背向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界线——晨昏线。

(3)周期及意义: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地方时

(1)成因: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2)计算:

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区时

(1)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区时的换算:

时区相隔1个,区时相差1小时。

(4)国际日界线:

“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大致与180°经线相吻合。

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在数值上等于120°E的地方时。

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经度(约116°E)的时间,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表现: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探究点一 昼夜交替

[核心归纳]

1.昼夜交替现象

成因

周期

意义

昼夜

交替

①昼夜现象(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方有昼有夜)是基础;②地球自转是根源

1个太阳日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又叫晨昏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的。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如下面各光照图中晨线和昏线的判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①晨昏圈把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因而是一个大圆(圈);

②晨昏圈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晨昏圈永远与赤道相互平分,晨昏圈一般把纬线圈分为两部分;④晨昏圈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不断向西移动,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⑤晨昏圈只有在二分日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圈相交;⑥晨昏圈只有在二分日与所有纬线圈垂直,其他时间与纬线圈相交、相离或相切(相切只能出现在极圈及其以内各纬线)

[应用体验]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1~2题。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图中(  )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D.BN是晨线

解析:

本题组考查昼夜成因及晨昏线的判读。

第1题,昼夜形成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背着太阳的一面为夜。

第2题,根据图示判断,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太阳方位,AN为晨线,BN为昏线。

答案:

1.D 2.C

3.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MN为晨线的是(  )

解析: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顺地球自转方向,晨线是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换的交界线。

图中A、B、D自转方向错误,C图中MN为晨线。

答案:

C

探究点二 时差

[核心归纳]

1.地方时及其计算

(1)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它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导致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即东早西晚,并且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两地经度差。

注:

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法,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法。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

已知点和所求点在0°经线的同侧将两地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两地在0°经线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是指在同一地点的两个时刻的比较,数值越小,时间越早,如6时比7时早。

而地方时计算中所讨论的时间早晚,是指在同一时刻两个不同地点之间的比较,从地理位置上看,地点越靠东,时间越早;从数值上看,数值越大,时间越早,如甲地为6时,乙地为7时,则乙地时间比甲地早。

2.时区的划分及区时的计算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全球的时区划分如图所示:

(2)区时的计算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①中央经线的经度数=已知时区数×15°,是东时区即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②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已知某地经度+7.5°)÷15°=取商的整数,余数舍去。

已知的是东经度,求出的为东时区,反之,西经度为西时区。

如计算北京(116°E)所在的时区=(116°E+7.5°)÷15°=8…2,取整数8,余数2舍去,可知为东八区。

③已知一个区时求另一个区时。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时区差。

时区差就是已知区时的时区和所求区时的时区间所跨的时区数。

 区时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①区时的计算可求出已知经度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数,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②中央经线的经度数=时区数×15°。

③北京时间≠北京地点的时间,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位于116°E,其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其所在地的区时为北京时间。

3.日界线

(1)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两侧的日期不同,如下表所示:

日界线西侧

日界线东侧

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经度

东经度

西经度

时刻

相同

相同

日期

今天

昨天

日期变更

见图

见图

地球自转方向

(2)除国际日界线以外,还有一条日期的分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此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恰好与日界线相反,即0时经线以东日期早,以西日期晚。

(如图)

随着地球自转,0时经线是不断向西移动的。

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全球处在同一日期内,随后,0时经线不断西移,新一天的范围不断扩大,旧一天的范围不断缩小。

 

(1)越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发生变化,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而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即日界线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这样虽然越过180°经线,但不一定越过日界线,因此日期就不一定会发生变化。

(2)当180°经线地方时为n时的时候,“今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昨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为

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24时)的时候,全球处于同一天。

 

[应用体验]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65°的地方时是(  )

A.20时B.8时

C.10时D.22时

2.图中时刻,北京时间是(  )

A.8时20分B.20时20分

C.9时40分D.2l时40分

解析:

据地球自转方向及图中所给的经度的变化情况可判断出所给经线为西经,与65°W相邻的西侧经线为95°W,顺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出95°W为昏线,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故其地方时为18时,其与65°W相差30°,有2小时的时差,又因65°W在95°W的东边,故65°W的地方时为20时。

同上可知北京时间为8时20分。

答案:

1.A 2.A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

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

4.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

解析:

第3题,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B点所在的经线是180°经线,C点所在的经线是0时经线,A点比0时经线早6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计算,A点的地方时是7月8日6时。

第4题,根据题干及图中所给经线可推知0时经线为90°W,运用“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7月8日14时。

答案:

3.C 4.B

探究点三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核心归纳]

1.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能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2.偏转规律

 

特别提醒

左右手判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北半球:

伸出右手,大拇指与四指呈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运动方向。

(如图)

南半球:

伸出左手,大拇指与四指呈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运动方向。

(如图)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

[应用体验]

1.如图中横线是0°纬线,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箭头是其偏转方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

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

2.如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平直河道两侧出现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解析:

河流由西向东流,而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从而使河流南岸侵蚀,北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答案:

B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丁>乙>丙B.甲=乙>丁>丙

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12点

B.乙地为150°W

C.丙地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D.图中四地昼夜交替的周期不同

解析:

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

图中丙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乙纬度最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甲、丁纬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相等,D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此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丙地的地方时是18点,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时间相差2小时,东加西减,所以甲地的地方时为10点;乙地位于180°经线西侧,为150°E;丙地位于赤道,赤道地区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此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周期均为24小时。

答案:

1.D 2.C

3.某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11月1日17时由上海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历时14小时,到达旧金山。

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  )

A.11月1日3时B.11月1日15时

C.11月2日15时D.11月2日3时

解析:

从东八区向西到西八区,两地相差16个时区,即相差16个小时,又因为飞机途中飞行了14个小时,要加上14小时,所以到达旧金山时当地的时间为(11月1日17时-16小时)+14小时=11月1日15时。

答案:

B

4.北京(116°E)一天中旗杆日影最短时,巴西里约热内卢(43°W)的地方时是(  )

A.1时B.1时24分

C.22时D.22时36分

解析:

北京一天中旗杆日影最短时,北京的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是12时;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时是43°W的地方时。

它们的经度差为159°,时差为4分钟/1°×159°=10小时36分钟,里约热内卢在北京的西面,所以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时是12时-10小时36分钟=1时24分。

答案:

B

5.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时,全世界(  )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B.少于一半地方是10月2日

C.少于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于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解析:

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人为划定的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两天的切换点(旧一天的24时,新一天的0时)所在的经线。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当东八区区时是8时时,中时区的区时为10月1日0时,所以0°经线的地方时是10月1日0时。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此时0°经线和180°经线为9月30日和10月1日的分界线。

所以全球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答案:

A

如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回答6~7题。

6.该段河流位于(  )

A.南半球B.北半球

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

解析:

读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

答案:

B

7.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

A.东岸河堤B.南岸河堤

C.西岸河堤D.北岸河堤

解析:

由于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

答案:

D

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

B.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总是与纬线垂直

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点。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与纬线垂直。

晨昏线经过地心,永远与赤道相互平分。

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相对地面不断西移。

答案:

C

9.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

随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据此可判断①~⑥依次为晨线、昏线、晨线、昏线、晨线、昏线。

答案:

B

[教材活动点拨]

1.教材P17(下) 活动·实践

提示:

是地球自转产生的;5秒钟。

2.教材P18 活动·实践

提示:

活动1.请按照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特别要思考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明确其中的科学道理。

活动2.日常生活中,如果各地都使用同一地方时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会造成工作、休息的不便。

3.教材P19(上) 活动·探究

提示:

活动1.一般认为,最好的时区划分方案就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方案。

根据这一方案,表格可以这样填写:

时区名称

中时区

东(西)一区

东(西)二区

东西十二区

中央经线

东(西)经15°

东(西)经30°

180°

活动2.时区数=经度数÷15。

余数≥7.5,时区数为商+1;余数<7.5,时区数为商。

4.教材P19(下) 活动·探究

提示:

活动1.如果两个时间相加超过24小时,则为第2天的去掉24小时的时刻,如7月5日30时,即为7月6日的6时。

不够减时,须从前一天借入24小时。

活动2.本活动题设计比较复杂,很难理解和表达。

我们进行改编后以甲地北京(116°E)和乙地纽约(约73°W)为例来说明本活动想说明的问题。

首先根据两地的经度算得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如图所示),设定北京为2008年8月1日8时。

按照乙地在甲地东边计算,向东每过1个时区加1个小时,因此经过了11个时区,加上11个小时,其中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减去一天,也就是24小时,得到纽约的时间为7月31日19时;按照甲地在乙地东边计算,向西一个时区减1个小时,其中经过了13个时区,减去13个小时,计算结果同样是7月31日19时。

计算结果告诉我们,在区时换算中向东走和向西走的区别是一个经过日界线,一个没有经过日界线,但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活动3.编者设计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说明如果没有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上的日期就会出现混乱,所以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应注意日期的变更。

5.教材P20 活动·探究

提示:

活动1.请参考“探究点二”中的3.日界线。

活动2.有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的时区中就有了一个特殊的时区——东西十二区。

因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

 

 课时作业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交替 ②1个太阳日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④地方时的差异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B.当地时间6时日出

C.位于昏线上D.当地时间8时日出

解析:

第1题,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交替和地方时的差异。

地球仪靠人为转动,其自转速度无规律性,故该实验不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

第2题,读图可知,P地位于晨线上,赤道上6时(地方时)日出,P地位于南半球,所以,此时P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一定在6时以前。

答案:

1.D 2.A

北京时间2018年2月26日1时44分,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纬6.19度,东经142.77度)发生7.5级地震。

据此回答3~4题。

3.地震发生时,当地区时为(  )

A.2月26日3时44分B.2月25日3时44分

C.2月26日23时44分D.2月25日23时44分

4.地震发生时,地球上处于2月26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3B.3/4

C.1/4D.1/5

解析:

第3题,震中位于东经142.77度,位于东十区,东十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因此,地震发生时,当地区时=2月26日1时44分+2小时=2月26日3时44分。

第4题,地震发生时东十二区区时为2月26日5时44分,因此约有6个时区在新的一天(26日),约占全球的1/4。

答案:

3.A 4.C

如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

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F点的地方时为(  )

A.7日21时B.6日9时

C.6日21时D.7日9时

6.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S线为晨线

B.BC所在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解析:

第5题,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左侧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所在经线,从而判断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BC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D点的地方时为18时。

F点所在经线位于D点所在经线以东,这两条经线经度相差45°,所以F点的地方时为21时。

又因F点位于0时所在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6日,所以F点地方时为6日21时。

第6题,图中B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位于BC所在经线以西,为135°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赤道上西半球白昼范围总共65个经度,东半球上的白昼范围是45°E~160°E,故115个经度,所以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115°65°=2313。

答案:

5.C 6.D

7.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

两图中河口的小岛因泥沙不断沉积而扩大,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A.甲、丙B.乙、丙

C.乙、丁D.甲、丁

解析:

根据纬度的变化可判断出,左图中的河流位于南半球,右图中的河流位于北半球。

按照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向左偏,即左岸侵蚀、右岸沉积,结合河流流向可判断左图中泥沙在甲岸沉积;北半球向右偏,即右岸侵蚀、左岸沉积,结合河流流向可判断右图中泥沙在丁岸沉积。

最终小岛将分别与河流的甲、丁岸相连。

答案:

D

读图,回答8~9题。

8.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地方时为(  )

A.3月21日6时B.6月22日6时

C.9月23日18时D.12月22日6时

9.若D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12月22日的范围可能是(  )

A.20°W向东至160°EB.0°向东至180°

C.160°W向东至20°ED.0°向东至160°E

解析:

第8题,若AB为昏线,此日为6月22日,H点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故选B。

第9题,若DF为晨线,则DE为昏线,0°经线地方时为0时,故属于12月22日的范围是从0°向东至180°经线,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从0°向东到160°E经线,故选D。

【答案】 8.B 9.D

二、非选择题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或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B点即将进入________(填昼或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

00的点是________,比B点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图中各点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换算等知识。

(1)

(2)(3)题,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晨(昏)线。

图中A、B、C三点的连线为晨(昏)线,由太阳光照射的方向及地球自转方向可知,A、B、C三点的连线为晨线,其左侧为夜半球。

B点即将进入昼半球。

第(4)题,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2:

00。

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相差30°,即时间相差2小时,比B点晚2小时的点是F、H。

第(5)题,从赤道到两极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

(1)图略(A、B、C三点连线的左边区域)。

(2)晨 垂直

(3)昼

(4)C、D F、H

(5)B=H>D=E=F>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