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67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docx

发动机新结构实习指导书

关于编写实训(含实验、实习)指导书的有关规定(试行)

实训指导书是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每个专业都要有相应的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须详细说明实训要求及完成实训大纲规定的办法,含实训日程安排、内容、考核办法、成绩评定等内容。

为了加强对实训指导书编写工作的指导,特制定本规定。

一、编写实训指导书的要求

1、凡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训(含实验、实习)课程(不论是否独立设置),须由课程所属系负责编写独立的实训指导书。

实训指导书的编写须采用统一的格式。

2、实训指导书的编制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从培养目标出发,体现创新教育观念、改革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专业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注重各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3、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工作具体由系部(教研室)组织实施。

实训指导书须经教研室主任初审,系(部)主任审核,报教务处审定,经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签署后下发执行。

4、实训指导书由教务处统一印制。

二、实训指导书的内容

具体参见实训指导书格式(见附件)

 

武威职业学院教务处

                                                                             2007年8月14日

附件:

实训指导书格式

武威职业学院

(2号黑体)

专业

实习实训指导书

(50号华文行楷)

工程系机械教研室编写

(小3号黑体)

2008年4月

(小3号黑体)

实习实训指导书目录(3号黑体)

一、《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小4号黑体)-----------页码

二、《》课程(小4号黑体)-------页码

……….

《发动机新结构》课程实习实训指导书

一、实习实训基本知识

二、实习实训基本操作方法

三、实习实训项目及方案

(一)、实习项目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

课时

必开或选开

1

空气供给系统的认识

2

必开

2

电控空气供给系统主要传感器元件的检测

2

必开

3

怠控制机构的检测

2

必开

4

电控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

2

必开

5

电控点火系统的认识与检测

2

必开

6

进气控制系统的认识

2

必开

7

排放控制系统的认识

2

必开

8

电控点火系统的认识与检测

2

必开

9

10

11

*

*

*

(二)、实习方案

 

实习实训项目一

空气供给系统的认识

一、实习实训目的

1、了解空气供给系的组成部分;

2、熟悉每一部分的安装位置;

3、掌握每部分的原理与作用;

4、区分该系统属于:

L型或D型;单点或多点喷射。

二、实习实训内容

空气供给系统的类型及组成

a)

b)

a)L型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b)D型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图1空气供给系统原理图

如图所示:

在L型EFI系统中,采用装在空气滤清器后的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传感器)直接测量发动机发动机吸入的进气量。

其测量的准确度高于D型EFI系统,可以精确的控制空燃比。

“L”是德文“空气”的第一个字母。

D型EFI系统是根据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

由于进气管内的空气压力在波动,所以控制的测量精度稍微差些。

“D”是德文“压力”的第一个字母。

节气门总成包括控制进气量的节气门通道和怠速运行的空气旁通道。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与节气门轴相连接,用来检测节气门的开度。

D型实例:

丰田花冠CELICA骄车4S-FE发动机(实验室具体发动机一台)

 

图2丰田花冠CELICA骄车4S-FE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原理图

L型实例:

宝马525i骄车M50发动机(实验室具体发动机一台)

1空气滤清器10凸轮轴位置传19发动机ECU

2高压燃油泵11催化转换器上游

传感器20CAN总线接

3可变气门正时总成12废气再循环阀21故障指示灯

4点火线圈和火花塞13喷油器22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5热膜式空气流量计14爆燃传感器23燃油箱

6节气门体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24内直燃油泵

7进气岐管压力传感器16催化转换器

8燃油压力传感器17催化转换器下游

传感器

9高压燃油轨18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图3宝马525i骄车M50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原理图

对于空气流量计和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两种传感器,电控系统一般是不会同时使用,但有些车型两种都采用,还是属于L型空气供给系统

三、实习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⑴电控发动机模型和实车

⑵常用维修工具

四、实习实训步骤

1、对照课本熟悉空气供给系统的类型及组成

2、在实验室,在指导老师得带领下在汽车模型或发动机上完成认识

五、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安全,以免高温部件烫伤,运转时机械压伤。

2、发动机在无负荷的情况下,高速运转(3500r/min以上)不能超过3秒,以免引起不可恢复性机械故障。

3、严格遵守拆装规程,避免人为损坏零部件及电器插接件。

4、启动发动机时,一旦着车,应立即松开点火开关,以免起动机损坏;

六、作业题

1、区分该系统属于:

L型或D型;单点或多点喷射

七、考核内容、办法及标准

5、了解空气供给系的组成部分;(20分)

6、熟悉每一部分的安装位置;(20分)

7、掌握每部分的原理与作用;(30分)

8、区分该系统属于:

L型或D型;单点或多点喷射。

(30分)

八、实习实训总结或填写实习实训报告

 

 

实习实训项目二

电控空气供给系统主要传感器元件的检测

一、实习实训目的

1、熟悉检测传感器的基本要领,能够判断传感器的好坏。

2、正确检测进气岐管绝对压力或空气流量、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二、实习实训内容

1、热膜式/热线式空气流量的检测

2、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4、进气温度传感器

三、实习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1、数字万用表

2、连接线

四、实习实训步骤

1、热膜式/热线式空气流量的检测

1)空气流量计的认识

实验室内:

宝马525iM50发动机采用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VOLVO960发动机采用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2)检测方法:

以宝马525iM50发动机为例

图4宝马525iM50发动机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电路原理图

第一步:

MAF供电电压检测,应为电瓶电压。

图5测量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电源电压

第二步:

电脑内部搭铁检测

图6测量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电脑内部搭铁检测

第三步:

MAF检测,取下,提供电源并搭铁,用吹风机模拟进行检测,观察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

信号电压应随进气量的增加而变高。

图7热膜式空气流量计信号电压检测

2、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

1)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认识

实验室内:

TOYOTA4S—FE发动机采用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TOYOTA5A—FE发动机采用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AudiV6发动机采用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HONDAF22B发动机采用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2)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

以丰田4S-FE发动机为例

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特征:

当进气岐管压力升高时,信号电压(PIM)增加。

图7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特征

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信号端子为PIM,传感器通过VC接收来自ECU的电源电压5V,经过E2端子通过ECU搭铁。

图8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第一步:

拔下MAP传感器的插头,打开点火开关,测量插头端子VC与E2之间的电压,该电压是否=4-6伏?

OK进入第二步,NO,进入第三步。

 

图9测量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端子VC与E2之间的电压

第二步:

取下MAP传感器的真空软管,打开点火开关,测量ECU端子PIM与E2之间的电压。

测量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时,PIM电压;

测量在连接真空加装设备时,在各种真空压力下的PIM电压,算出电压下降值,与表对照。

表1在测试过程中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电压变化数据

这张表提供了进气岐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在测试过程中,信号电压下降情况。

信号电压下降量=VC电源电压-PIM电压。

 

图10测量在各种压力下的PIM信号电压

第三步:

打开点火开关,测量ECU端子VC与E2之间的电压,是否=4-6伏,NO,更换ECU。

 

图11测量ECU端子VC与E2之间的电压

第四步:

测量ECU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连线。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认识

实验室内:

4S-FE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综合式4线

5A-FE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开关式

F22B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线性电位计式

M50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线性电位计式

V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综合式5线

BMW525iM50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线性电位计式

VOLVO960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线性电位计式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以丰田4S-FE发动机为例

图12综合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综合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查时取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线束插头,用万用表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接线插座处进行检查,如图13所示。

查看仪表,端子E—VC间电阻应符合规定,如阻值无穷大,表明电位计有断路之处。

图1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查看仪表,端子E—VTA间的电阻应随节气门的开度的增大而呈现性增加。

否则,表明滑动触点接触不良,或电位计有故障。

使节气门处于全关位置,端子E—IDL间应导通,否则,表明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故障。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安装调整:

对于有安装螺钉槽孔和垫片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需要安装调整。

15°100°

第一步:

取下节气门体。

图14取下节气门体

第二步:

拧松传感器的两个定位螺钉。

图15拧松传感器的两个定位螺钉

第三步:

在节气门限位螺钉与定位杆之间插入一个0.70mm厚的测隙规;

将万用表打到欧姆档,表笔与传感器的IDL与E1连接;

顺时针方向逐渐转动传感器,直到欧姆表显示;

将两个螺钉锁紧固定。

图1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过程

第四步:

重新检查端子IDL与E2之间的导通情况。

表2端子IDL与E2之间导通情况

定位杆与限位螺钉之间的间隙(mm)

导通情况

0.50

导通

0.90

不导通

4、进气温度传感器

在装有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D型电控燃油喷射的发动机上,进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进气管上,而在装有空气流量计的L型电控燃油喷射的发动机上,进气温度传感器就是空气流量计的一部分。

进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冷起动时进气道空气温度,电控单元这时对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进行对比,如果两者都在8℃内,电控单元就确定发动机处于冷起动工况。

这对于发动机是否进行闭环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等提供了判断依据。

检查时可采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如图17所示。

在正常情况下,当冷却液为20℃时阻值为2~3

;60℃时,阻值为0.4~0.7

.如果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应更换传感器。

当安装在空气流量计内的进气温度传感器损坏时,应更换空气流量计。

图17进气温度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图19进气温度传感器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信号特征:

当冷却液温度上升,传感器电阻值和信号电压下降。

注意在温度达到最大时,传感器电阻值变化很小。

图20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图21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在电控发动机中,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用来将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并提供给发动机,作为控制系统修正喷油量、点火时刻及其它控制参数的主要依据。

当混合气过浓或过稀时,应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检查时,可拆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将其置于盛水的烧杯中加热,用万用表电阻档在连接线处测量不同水温时的电阻,如图22所示,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应符合特性曲线相应温度下的电阻值(车行不通时,测试结果会有一些差别)。

一般情况下,在水温20℃时,其阻值应为2~3

,80℃应为0.2~0.4

图2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做好发动机的基本检查,发动机运转或点火开关ON时禁止拆电插头,禁止刮火。

2、不准用指针式万用表或电瓶正极直接接到电脑上。

3、万用表在电阻档时不准测量电压,应关闭点火开关(即切断电源)。

六、作业题

反复练习各电气元件得检测步骤。

七、考核内容办法及标准

1、熟悉检测传感器的基本要领,能够判断传感器的好坏。

(30分)

2、正确检测进气岐管绝对压力或空气流量、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70分)

八、实习实训总结或填写实习实训报告

 

实习实训项目三

怠控制机构的检测

一、实习实训目的

1、对各种怠速控制阀的认识

2、熟悉检测怠速控制阀的基本要领,能够判断怠速控制阀的好坏;

3、能够正确检测各车系发动机怠速控制阀控制系统电路检测;

4、对怠速调整的初步认识。

二、实习实训内容

1、怠控制机构的认识

2、怠速控制机构的检测

三、实习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1、数字万用表

2、连接线。

四、实习实训步骤

1、怠控制机构的认识

HONDA怠速控制阀为占空比式,2线;

Audi怠速控制阀为步进电机式,4线;

BMW525iM50怠速控制阀为旋转电磁法式,3线;

TOYOTA4S—FE怠速控制阀为旋转电磁法式,3线;

VOLVO960怠速控制阀为旋转电磁法式,3线

TOYOTA5A—FE怠速控制阀为开关式,2线;

2、怠速控制机构的检测

以步进电机6线为例

图23步进电机型怠速控制阀的电路原理图

控制阀的检修:

(1)在检修步进电动机型怠速控制阀时应注意

1)不要用手推或拉控制阀,以免损坏丝杠机构的螺纹。

2)不要将控制阀浸泡在任何清洗液中,以免步进电动机损坏。

3)安装时厂检查密封圈不应有任何损伤,并在密封圈上涂少量润滑油。

(2)检修步进电动机型怠速控制阀的方法

1)拆开怠速控制阀线束连接器,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但不起动发动机,在线束侧分别测量B1和B2端子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均应为蓄电池电压(9~14V),否则说明怠速控制阀电源电路有故障。

2)发动机起动后再熄火时,2~3s内怠速控制阀附近应能听到内部发出的“嗡嗡”的声音,否则应进一步检查怠速控制法、控制电路及ECU。

3)拆开怠速控制阀线束连接器,在控制阀侧分别测量端子B1与S1和S3,B2与S2和S4之间的电阻,阻值均应为10~30

,否则应更换怠速控制阀。

4)如图所示,拆下怠速控制阀后,将蓄电池正极接至Bl和B2端子,负极按顺序依次接通S1—S2—S3—S4端子时,随步进电动机的旋转,控制阀应向外伸出;蓄电池负极按相反顺序依次接通S4—S3—S2—S时,则控制阀应向内缩回。

若工作情况不符合上述要求,应更换怠速控制阀。

图24步进电机型怠速控制阀工作情况检查

五、注意事项

1、做好发动机的基本检查,发动机运转或点火开关ON时禁止拆电插头,禁止刮火。

2、不准用指针式万用表或电瓶正极直接接到电脑上。

3、发动后禁用试灯串在怠速控制阀插头两脚上试火。

六、作业题

1、在怠速控制阀工作情况检查应注意得问题有那些

七、考核内容办法及标准

1、对各种怠速控制阀的认识(20分)

2、熟悉检测怠速控制阀的基本要领,能够判断怠速控制阀的好坏;(40分)

3、能够正确检测各车系发动机怠速控制阀控制系统电路检测;(40分)

八、实习实训总结

 

实习实训项目四

电控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燃油压力检测、燃油泵不工作故障诊断。

2、学会使用数字万用表、燃油压力表。

3、熟练掌握线路短路、断路、开路的监测方法;继电器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数字万用表

2、短接线

3、燃油压力表

三、试验内容

以丰田4S-FE为例

图25丰田4S-FE燃油泵控制电路图

1、燃油泵的就车检查

1)用专用导线将诊断座上的燃油泵测试端子跨接到12V电源上,如:

丰田车系诊断座上有电源端子“+B”,将其与燃油泵测试端子“FP”跨接即可。

也可以拆开电动燃油泵的线束连接器,直接用蓄电池给燃油泵通电。

2)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但不要起动发动机。

3)旋开油箱盖应能听到燃油泵工作的声音,或用手捏进油软管应感觉有压力。

4)若听不到燃油泵工作声音或进油管无压力,应检修或更换燃油泵。

5)若有燃油泵不工作故障,但按上述方法检查正常,应检查燃油泵电路导线、继电器、易熔线和熔丝有无断路。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动燃油泵,通常在点火开关关闭10s以上再打开时(不起动发动机),或关闭点火开关使发动机熄火时,都会提前或延长工作2~3s若燃油泵及其电路无故障,在此情况下,在油箱处仔细听察,均能听到电动燃油泵工作的声音。

2、燃油压力检测

1)燃油系统的压力释放:

起动发动机,维持怠速运转;

在发动机运转时,拔下油泵继电器或电动燃油泵电源接线,使发动机自行熄火;

再使发动机起动2~3次,即可完全释放燃油系统压力;

关闭点火开关,装上油泵继电器或电动燃油泵电源接线。

2)燃油压力表的连接:

取下蓄电池的负极接线;

断开冷起动喷油器的接线,断开连接油管,取下冷起动喷油器;

在断开油管处接上燃油压力表;

重新接好蓄电池负极接线。

3)燃油压力的标准:

三种情况:

(a)发动机起步;

(b)当发动机迅速从怠转速升到5000rpm;

(c)发动机怠速。

在a、b两种情况下,燃油压力为2.7~3.1kg/cm

(38~44psi,265~304kPa),即未经调节的压力;

在c情况下,燃油压力为2.3~2.6kg/cm

(33~37psi,226~265kPa),即调节后的压力。

4)燃油压力故障现象:

(1)发动机起步,燃油压力为0

(2)发动机起动后燃油压力逐渐下降

(3)燃油压力高于3.1kg/cm

(44psi,304kPa)

(4)当发动机突然加速至5000rpm时,燃油压力低于2.7kg/cm

(37psi,265kPa)

(5)当发动机怠速时,燃油压力高于2.6kg/cm

四、实验步骤

 

 

 

故障现象(4)

检测下面项目:

(a)燃油滤清器和燃油管路是否堵塞;

(b)如果(a)项没问题,在下列情况检查燃油压力:

捏紧回油软管,起动发动机,如果燃油压力高于2.7kg/cm

,则更换燃油压力调节器;如果燃油压力低于2.7kg/cm

则更换燃油泵。

故障现象(5)

(a)发动机怠速;

(b)在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真空软管连接和断开两种情况下,测量燃油压力,符合下列条件的燃油压力调节器才是好的。

表3燃油压力表

软管

燃油压力kg/cm

(psi,kPa)

连接

2.3-2.6(33-37,226-265)

断开

2.7-3.1(38-44,265-304)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检查喷油器的喷射情况时,在工作场地周围严禁吸烟、火花或使用明火:

2、在安装密封圈时,切勿使用机油、齿轮油或刹车油,可用锭子油或汽油润滑:

3、在作业过程中要先卸油压,要脱开燃油管时,要慢慢松开接头,以卸残余油压。

六、作业题

1、如何执行燃油压力释放程序?

七、考核内容办法及标准

1、掌握燃油压力检测、燃油泵不工作故障诊断。

(30分)

2、学会使用数字万用表、燃油压力表。

(30分)

3、熟练掌握线路短路、断路、开路的监测方法;继电器的检测方法。

(40分)

八、实习实训总结

实习实训项目五

电控点火系统的认识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控点火系统组成部分;

2、熟悉每一部分的安装位置、掌握每部分的原理与作用;

3、认识该系统属于:

有分电器点火型、无分电器同时点火型、无分电器直接点火型;

4、点火系统传感器的检测。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数字万用表

2、短接线

3、常用的工量具、塑料厚薄规、火花塞套筒、汽车专用示波器、发动机正时枪。

三、试验内容

1、认识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安装位置空气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轴转速传感器;凸轮轴传感器;电脑(ECU);点火模块;分电器(分火头、分火盖);高压线;火化塞。

2、系统分类:

有分电器点火型、无分电器同时点火型、无分电器直接点火型;

四、试验步骤

1、点火系统器件的检测:

(1)ECU输出点火信号检测:

①脱开两点火器与ECU之间的插头,点火开关置ON位;

②检测插头上的IGTl和IGT2接脚与搭铁之间电压,应为0V。

IGFl或IGF2接脚与搭铁之间电压,应为4.5~5.5V。

若电压值不正常,应检测ECU;

③起动发动机,再检测插头上IGTl和IGT2接脚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在0.5~1V之间。

否则,应检查点火器与ECU之间的线路、ECU本身以及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2)点火器检测:

①若上述检查均正常,插回两点火器插头,点火开关置ON位;

②检测IGFl和IGF2接脚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为1V。

转动曲轴时,该电压应在0.5~1V间。

否则,说明点火器有故障。

(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转速传感器检测:

用塞尺测量传感器信号转子与感应线圈凸起部分之间的间隙,标准为0.2~0.4mm。

传感器的阻值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传感器阻值要求

    传感器

    电阻/Ω

    传感器

    电阻/Ω

1、2号凸轮轴传感器

冷态835~1400

热态1060~1645

曲轴转速传感器

 冷态835~1400

热态1060~1645

注:

冷态指从—l0ºC到50ºC,热态指从50℃到100℃。

(4)点火线圈检测:

两个点火线圈的阻值应满足下表要求。

点火线圈阻值要求

    初级绕组电阻/Ω

    次级绕组电阻/KΩ

    冷态0.36~0.55

    热态0.45~0.65

    冷态9.0~15.4

    热态11.4~18.1

(5)点火正时的检查与调整

(1)基本点火正时的检查与调整:

点火开关置OFF位,变速杆推入N位,将发动机故障诊断插座中的TEl脚与El脚短接,然后起动发动机,使其转速保持在1000~1500r/min运转5s,然后降至怠速650r/min运转。

用点火正时枪检测此时点火提前角度,应为10º。

否则,可转动分电器壳体进行调整。

(2)点火提前正时检查与调整:

将短接线取下,发动机怠速运转,此时,点火系有点火提前功能,怠速时,点火提前角应在5º~15º之间,否则,点火提前功能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