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77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

高一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落淬(cuŒ)火目眦噩(ˆ)梦旁稽博采

B.桀骜颓圮(p‹)訾詈窒(zhŒ)息陨身不恤

C.绯薄解剖(p?

o)苍茫执拗(ni”)短小精悍

D.叱骂游说(shuŒ)漫溯相勖(x”)绿草如荫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些老站名在消失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津沽的公交站牌。

对于老站名的回归,民俗学家认为,恢复________历史文化内涵、________历史文脉的老站名,可以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________,留住他们对城市的记忆。

A.凸显继承品位B.凸现传承品位

C.凸现继承回味D.凸显传承回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堰河——我的保姆》没有咄咄逼人之威,没有剑拔弩张之势,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叙述中,像是自然流淌着的感情的河。

B.男子把脸一横,不仅开始指点江山,还出口骂人,然后扬长而去。

C.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干涉了。

D.他的这番议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来是暗指我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

B.本次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前提是各级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要找准了、找具体了、找实在了。

C.《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D.天津版“摔跤吧爸爸”刘凤和自筹几十万元办起免费开放的摔跤馆,每天有接近30多个孩子来这里学习摔跤和跆拳道。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

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又可以充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夏衍的《包身工》。

C.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等,诗人、散文家。

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他作诗讲求“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D.巴金,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C.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D.《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这里的“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畏惧害怕的姿态。

7.对柏桦《家居》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家居

柏桦

三日细雨,二日晴朗

门前停云寂寞

院里飘满微凉

秋深了

家居的日子又临了

古朴的居室宽敞大方

祖父的像挂在壁上

帘子很旧,但干干净净

屋里屋外都已打扫

几把竹椅还摆在老地方

仿佛去年回家时的模样

父亲,家居的日子多快乐

再让我邀二三知己

酒约黄昏

纳着晚凉

闲话好时光

A.从全诗看,诗人的家在乡间,这首诗写了诗人离开家乡一年后回到乡间居住的一段日子的生活和心境。

B.诗歌第一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寂寞”“微凉”等词表达了诗人不敢回家的悲凉心境。

C.诗歌第二节直接写回家后的所见。

“古朴”两字,既是对自己的家的描绘,也打通了诗人笔下的故里与中国农耕社会的田园和家庭在时空上的阻隔。

D.诗歌第三节写出家居的恬淡,用一个“闲”字串起家居所有温馨的日子,寄至味于淡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尽显无遗。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暑假期间,我回到了久违的高中母校,熟悉的一草一木不禁让我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中。

B.刚刚杨教授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演讲可谓真知灼见,现在该轮到小王谈谈他的拙见了。

C.王强大学毕业后,偶然遇见多年没见的辅导员,激动地说:

“久仰了!

一切还好吧?

D.看了你新出的大作,欣喜之余内心又觉惶恐,本想写篇序文,可惜只有八斗之才,恐难胜任。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

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9.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或:

有的人

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飨:

犒劳

C.无内诸侯军内:

进入

D.会项伯欲活张良活:

使……活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失其所与,不知

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使工以药淬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宽待秦王。

到霸上接受秦王投降后,他没有听从将领杀死秦王的意见,而是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

B.沛公得到百姓的拥护。

沛公还军霸上后,与父老们约法三章并承诺不与侵害,没有收受秦人送来的牛羊酒食,深得民心。

C.沛公打算守关称王。

沛公听从他人意见,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关,打算称王关中,此举激怒了项羽。

D.沛公亲赴鸿门宴。

沛公得知项羽要发兵攻打他,亲自到鸿门向他道歉,脱身返回后立刻杀掉告密者曹无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4分)

三、(10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2分)

(2)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3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送别”一幕中,众宾客听到荆轲高吟后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暖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

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们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好啊。

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

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地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室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然而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

人不由得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写南国窗前的草地、水洼和蛙声,突出了自己对南国温馨亲切的独特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与怀念。

B.作者在羁旅北京时,对北国没有雨季感到遗憾。

他渴望北国的雨季,主要是想要看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C.“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反映出作者很希望有水洼子和天使般的小蛙。

D.作者在一个春夜,打开电脑时终于从窗外聆听到了一片蛙声,在他看来,那蛙声亲切、温馨,缕缕悦耳入心。

E.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不乏生动、形象,很是耐人寻味。

16.文章以《总有那一片蛙声》为题有何妙处?

(3分)

17.第②段文字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18.本文第⑤段写到居京的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

“我”为什么要在键盘上演绎一个个的“梦”?

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

请做探究。

(5分)

五、(9分)

19.对联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千家乐   耀眼红    十里欢

(1)春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

可以看出两人在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5分)

 

六、(50分)

21.现代诗人戴望舒曾经在一首《烦忧》的小诗里,写下这样的诗句: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以忘怀的“烦忧”?

或关乎父母,或关乎朋友,或关乎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或关乎自身成长的秘密。

请以“烦忧”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力求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24分,每小题3分)

1.A(B.殒身不恤;C.菲薄,解剖pōu;D.绿草如茵。

2.D(“显”重在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的显现,“现”重在由无到有的出现。

“继承”和“传承”所指的对象不同,“继承”的是头衔、志向等附带有责任的东西,“传承”的是精神、文化等思想方面的东西。

“品位”是名词,与个人修养和格调有关,“回味”是动词,是品评。

3.B(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应为“指指点点”。

A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C项,“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D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4.A(B项,两面对一面,“能否”两面对“找准了、找具体了、找实在了”一面,不对应;C项,“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接近”与“多”自相矛盾。

5.D

6.D(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7.B(用“寂寞”“微凉”并不是表达作者不敢回家的心情。

8.A(B项,拙见:

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

此处用于别人,谦敬欠当。

C项,久仰:

客套话,用于与人初次见面时。

此处用于多年不见的熟人,不得体。

D项,八斗之才:

比喻才高。

与“内心又觉惶恐”“恐难胜任”不符。

可改为谦辞“才疏学浅”。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9.C(内:

接纳。

10.C(C项意思都是“到”)

11.D

12.A(“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4分)

三、(10分)

13.

(1)秦王子婴乘着白色的车马,用丝带系着脖子(表示臣服)(“素车白马”1分,“系颈以组”1分,共2分。

(2)况且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还”“约束”译对各1分。

“还”意为“撤回”,“约束”意思是“规约、法令”。

共3分)

14.(5分)

(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四、(15分)

15.BD(B项,“主要是想要看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不合文意,应为主要是希望能“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聆听“一片蛙声”;D项,作者并没有聆听到窗外的一片蛙声,而是电脑敲击出的“怀想”。

16.①以“蛙声”代表乡音,“总有”意味着难以忘怀,(1分)表达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分)

②结构上总领全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都围绕着“蛙声”展开,使文章结构严谨。

(1分)

17.第②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景物以人的性情,把景物写得形象、生动、传神。

(1分)如:

说“夜”“安睡”了,写出了“夜”的静穆、安详;“月儿来到水洼子上”,写出了“皎月”好像是有意要与水洼子相映衬;“小蛙,欢快……端详……尽情……歌唱”,把小蛙的欢快、尽情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1分)

18.“我”长期羁旅北京,北京的春天没有雨季,尽管七八月有槐花雨,但也积不成水洼,引不来蛙声,即使月夜,也聆听不到蛙声。

于是,只好用键盘去描绘“一片蛙声”,去浮想“蛙声”,去演绎一个个能聆听“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的“梦”,去怀想那亲切、温馨、拂动春夜的暖风、缕缕入心的蛙声。

(2分)这表明了“我”对南国“蛙声”的一往情深。

而对南国“蛙声”的一往情深,归根结底就是拳拳的游子之意、浓浓的思乡之情。

(3分)

五、(9分)

19.(4分)

(1)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2)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20.青梅煮酒论英雄(1分);曹操: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1分)刘备:

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恐慌。

(1分)曹操特点:

目光远大、胆识过人、雄才大略。

(1分)刘备特点:

机警过人,随机应变,能屈能伸。

(1分)

六、(50分)

作文切入分:

38分。

21.作文参照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35分

18

一等(18-15)

二等(14-10)

三等(9-6)

四等(5-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17

一等(17-14)

二等(13-10)

三等(9-6)

四等(4-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5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形象丰满

(6)意境深远

(7)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文句有意蕴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特征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如观点有创新且言之成理,可适当提高发展等级,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

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

沛公说:

“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

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让部队退回来驻扎到霸上。

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被灭族,相聚谈话的要被处以死刑。

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

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

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

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

“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

”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

“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队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

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

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

“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

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就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

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沛公趁机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

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

“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

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