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79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docx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2.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

表示一定量淀粉液、37℃、pH为7.0时的实验结果;

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后的结果.

A.温度B.pH值C.淀粉溶液量D.唾液量

4.在酶的催化水解过程中,酶与底物会形成复合物,最终把底物水解,形成产物.已知酶催化水解的反应时间和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如图.那么,在反应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浓度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5.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6.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7.如图所示,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开始时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

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

C.甲先高于乙,乙后高于甲D.乙先高于甲,甲后高于乙

8.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

B.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时间,其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将减小

C.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D.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渗透作用依然进行

9.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的嗜热菌中提取了高温淀粉酶,有关高温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如下图所示.(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是80℃

C.曲线②各数据点的数据是在80℃时测得的

D.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不影响残余酶的活性

10.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B.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相同质量的脂肪和淀粉完全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相同,但释放的能量不同

11.实验操作不当一般情况下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但有的实验或调查若能及时调整也能完成.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发现滤液颜色太浅,可往滤液中再添加适量CaCO3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时,如发现试管中溶液pH为0.9时,可调至中性

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D.鉴定蛋清中蛋白质时,发现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可减少滴加斐林试剂乙液的量

12.将题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13.图甲中P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一致的浓度;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图丙表示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同种水稻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测得秧苗的干重和鲜重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但不能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可与图乙P点相对应的

C.图丙显示,用脱落酸为0.1mg/L处理后秧苗鲜重与0.5mg/L处理后秧苗干重有差异

D.图丙显示,用1.0mg/L的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能生长

14.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下列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培养液中

B.总数据表明GA3和IAA都能够促进生长但GA3的作用不明显

C.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隔绝空气

D.由C组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处理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倍

15.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

B.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C.正常南瓜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比赤霉素高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协同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6.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后绘出了如图所示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生长素,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

B.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的萌动起抑制作用

C.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促进作用

D.激素甲和激素乙在植物侧芽生长中起拮抗作用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7.植物光合作用受Na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下表1为假检草和结缕草在NaCl溶液影响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细胞间隙中CO2浓度变化的实验数据(不考虑盐浓度变化对两种植物吸水能力影响的差异).请回答:

表1

NaCl溶液

净光合速率

(umol•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细胞间CO2浓度

(ul•L﹣1)

假检草

结缕草

假检草

结缕草

假检草

结缕草

0.4%

6.0

6.1

42

42

100

100

0.6%

5.0

4.8

38

30

120

80

0.8%

2.2

2.6

25

10

160

50

注:

气孔导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对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

(1)NaCl溶液浓度过高,可导致根毛细胞的  和细胞壁发生分离.高浓度的NaCl溶液影响生物膜的形成,直接抑制植物光合作用  阶段,短期内细胞内C3含量相对会  .

(2)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的  比较上述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而不能通过测定CO2吸收量来比较,理由是  .

(3)据表分析你认为NaCl溶液的浓度从0.6%上升为0.8%时,对  植物影响较大.理由是:

①  ;②  .

(4)据下表2计算,当光强为3klx时,A与B两种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mg/100cm2叶•小时.

表2.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强(klx)

光饱和时的光强(kl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cm2叶•小时)

植物A

1

3

11

5.5

植物B

3

9

30

15

18.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G>VE=V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g/mL、0.1g/mL、0.3g/mL的蔗糖溶液.

(1)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2)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  

(3)该实验说明  

(4)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可见两装置中e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说明  .

 

高中生物总复习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

A、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

B、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错误;

C、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

D、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正确.

故选:

D.

 

2.【解答】解:

A、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B错误;

C、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对比,C正确;

D、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D错误.

故选:

C.

 

3.【解答】解:

AB、改变温度和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AB错误;

C、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量,C正确;

D、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D错误.

故选:

C.

 

4.【解答】解:

解法一,首先我们分析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变化,开始时相对于底物的数目酶的数目少,所以酶和底物刚一混合时,所有酶与底物迅速结合,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实际上就是酶的浓度,反应进行中由酶的特性可知,底物反应后酶又迅速与富余的底物结合,所以在一段时间内,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都与酶浓度相等,也即一个常数.从题干图中看出大约在第5分钟后,产物生成速率开始下降,原因是底物数目减少,底物数目开始低于酶的数目.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开始下降;20分钟后产物生产量不再增加,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由于底物的减少而接近于0结合选项分析,B、酶•底物复合物也在大约第5分钟时开始下降,20接近于0与分析相符,综上所述应选B.

解法二,在酶的催化水解过程中,曲线开始一个阶段(5min前)斜率不变,说明反应速率不变,底物充足.而在底物充足的这一时间段,当酶﹣底物复合物中的底物被反应掉之后,立刻有新的底物结合上来,因此酶﹣底物复合物浓度不变;随着底物逐渐被分解,当底物的量过低,部分酶分子接触结合底物的概率下降,形成的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当底物反应完毕,复合物量减少至0,最终把底物水解,形成产物,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也会为0.因此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会分为三段,成整体下降趋势,故而A、D错误,C在前5分钟由于底物充足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不会改变,所以B正确.

故选:

B.

 

5.【解答】解:

A、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能量,A错误;

B、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B正确;

C、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

D、乙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乙运出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D错误.

故选:

B.

 

6.【解答】解: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卵细胞的DNA含量减半,A错误;

B、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其余均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

C.

 

7.【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侧分别是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且质量浓度相同,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因此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大于乙,甲渗透压大于乙,因此甲液面升高,又知葡萄糖可以穿过半透膜而蔗糖不能,因此乙渗透压逐渐升高,甲渗透压下降,当乙渗透压大于甲时,乙液面升高,高于甲.

故选:

C.

 

8.【解答】解:

A、由图可知,马铃薯吸水能力要比物种A强,所以马铃薯更耐干旱,A错误;

B、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蔗糖酶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使浓度增大,马铃薯将失水,浓度变大,B错误;

C、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甲溶液属于马铃薯的等渗溶液,物种A会失去水分,所以不能正常生长,C正确;

D、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但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细胞有可能脱水死亡,D错误.

故选:

C.

 

9.【解答】解:

A、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可以测定酶的活性,A错误;

B、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但在曲线②中,温度超出70℃保存足够长的时间后,在最适宜温度下的酶活性会急剧下降,所以80℃不是该酶的最佳使用温度,B错误;

C、80摄氏度不是该高温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因为80摄氏度只是相对酶活性达到最大值,残余酶活性并没有达到最大值,只有两个都达到最大值,才是这个高温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因此最适温度在60~70摄氏度之间,C错误;

D、由于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所以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对于残余酶的活性影响不大,D正确.

故选:

D.

 

10.【解答】解:

A、蛋白质中有几条肽链就有几个氨基,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错误;

B、磷脂属于脂质,元素组成不一定含有N,B错误;

C、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含有多肽类激素,二氧化碳等,C错误;

D、相同质量的脂肪和淀粉,其元素组成是一样的,完全分解的产物是一样的,由于脂肪和糖类的含氧量是不一样的,所以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D正确.

故选:

D.

 

11.【解答】解:

A、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碳酸钙粉末过少,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往滤液中再添加不起作用,A错误;

B、试管中溶液pH为0.9时,过酸会使中酶已经失去活性,之后无论PH值为多少酶都没有活性了,B错误;

C、在调查某遗传病发病率时,调查群体要足够大,注意随机取样,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还能再用,C错误;

D、双缩脲试剂比斐林试剂的最大区别在于溶液混合顺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浓度低一些,D正确.

故选:

D

 

12.【解答】解:

A、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有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①增大,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④减小,A正确;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①增大,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③减小,B错误;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此时细胞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②、③保持不变,C正确;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氧气从细胞扩散到细胞外,④增大,二氧化碳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②减小,D正确.

故选:

B.

 

13.【解答】解:

A、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而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始终是促进生长的浓度,A正确;

B、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但是促进作用更明显,生长快,生长所需的时间应缩短,B错误;

C、据图可知,鲜重和干重的纵坐标不一样,因此用脱落酸为0.1mg/L处理后秧苗鲜重与0.5mg/L处理后秧苗干重有差异,C正确;

D、1.0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的干重比种子中有机物干重的多就能生长,少将不能生长,D正确.

故选:

B.

 

14.【解答】解:

A、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因此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A错误;

B、分析图2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的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实验中两种激素共同处理时,这种作用更为显著;A组中与空白对比可看出,GA3的作用很明显,B错误;

C、滤膜不能隔绝空气,茎芽生长需要氧气,C错误;

D、C组中,两种激素联合使用促进作用是GA3单独使用的

倍,D正确.

故选:

D.

 

15.【解答】解:

A、激素对南瓜突变体作用后,南瓜突变体茎没有明显改变,说明不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A错误;

B、看图可知: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南瓜茎的生长,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B正确;

C、对比柱状图,可得正常南瓜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比赤霉素高,C正确;

D、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即可以协同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D正确.

故选:

A.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6.【解答】解:

A、据图可知,去顶芽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所以图中去顶芽后浓度下降的激素是生长素,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萌动,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生长萌动,A正确;

B、据图可知:

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萌动,B正确;

C、据图可知: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萌动,C正确;

D、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萌动,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萌动,两种激素在植物侧芽生长中起拮抗作用,D正确.

故选:

ABCD.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7.【解答】解:

(1)NaCl溶液浓度过高,可导致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高浓度的NaCl溶液影响生物膜的形成,直接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量减少,短期内细胞内C3含量相对会上升.

(2)假检草细胞间CO2浓度在净光合速率下降时反而上升,故不能通过测定CO2吸收量来比较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的植物氧气释放量或干重增加量,来比较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3)据表分析NaCl溶液的浓度从0.6%上升为0.8%时,对假检草影响更大,理由是①净光合速率下降2.8umol•m﹣2s﹣1大于结缕草的2.2umol•m﹣2s﹣1,②细胞间CO2浓度增加40ul•L﹣1.

(4)当光强为3klx时,A与B两种植物固定的CO2量为其真正的光合强度,真正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A植物的真正的光合强度为11+5.5=16.5mg/100cm2叶•小时二氧化碳,B植物在光照强度为3klx时的光合强度为15mg/100cm2叶•小时,所以A与B两种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16.5﹣15=1.5mg/100cm2叶•小时.

故答案为:

(1)原生质层光反应上升

(2)植物氧气释放量(或干重增加量)假检草细胞间CO2浓度在净光合速率下降时反而上升

(3)假检草净光合速率下降2.8umol•m﹣2s﹣1大于结缕草的2.2umol•m﹣2s﹣1细胞间CO2浓度增加40ul•L﹣1(或:

假检草的气孔导度变化较小)

(4)1.5

 

18.【解答】解:

(1)根据题意,三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溶液丙>溶液甲>溶液乙,那么溶液水势高低顺序为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丙.对于E、F、G三个小袋来说,半透膜外侧溶液浓度都大于半透膜内侧溶液浓度,三个小袋都会通过渗透作用向外散失水分,因此,e、f、g三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都会下降.再比较F、G两个小袋,虽然二者内含溶液都是乙溶液,浓度大小相同,袋外溶液都是丙溶液,浓度也相同.但是,由于G小袋体积大于F小袋,所以在相同时间内G小袋向外散失水分更多一些,g玻管中液面下降更快,下降幅度比f玻管更大.因此,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现象是液面都下降,下降程度g管>f管>e管.

(2)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溶液浓度,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g/mL、0.1g/mL的蔗糖溶液.

(3)该实验说明了水分能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浓度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4)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由于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所以两装置中e玻璃管中的液面都下降,但放于37℃恒温箱中的较放于0℃恒温箱中的下降程度大.

故答案为:

(1)液面都下降,下降程度g管>f管>e管

(2)溶液浓度

(3)水分能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浓度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4)两装置中e玻璃管的液面都下降,放于37℃恒温箱中的较放于0℃恒温箱中的下降程度大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