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93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docx

《医学影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影像学.docx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1自然对比:

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

2人工对比: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

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4流空效应:

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质子弛豫增强效应:

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

6骨质疏松: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的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7骨质软化: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

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

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

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骨膜增生:

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

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

11骨质坏死:

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12骨痂:

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骨膜三角:

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

14骺离骨折:

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

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

16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7骨肉瘤:

是起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18肺门影:

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19肺叶:

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分为上、下两个肺叶。

20肺纹理:

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由肺动、静脉及淋巴管组成,称为~

21肺野: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透亮的区域,称为

22支气管气像:

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的影像中可见到含气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

23空洞:

肺内病变坏死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透亮区域。

24空腔:

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

25三均匀: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x线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

粟粒大小为1~2mm,边缘清晰。

粟粒影像表现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26卫星灶:

继发型肺结核中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生性病灶。

27结节与肿块:

当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病理形态时,其中直径<=2厘米者称结节,>2厘米者称肿块。

28蝶翼状阴影:

实质性肺水肿时,x线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边缘模糊的斑状影,重者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

29急腹症:

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疾病的统称,涉及到消化,泌尿,生殖及循环等系统的多种疾病。

30游离气腹:

某种病因导致腹膜腔内积气且随体位改变而游动,该气体称之。

31气液面:

单纯性小肠梗阻时,X线平片、超声、CT均可显示出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面。

32充盈缺损:

由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常见于肿瘤、

33龛影:

由钡剂涂布的轮廓局限性外突的影像,切线位易显示,轴位呈钡斑;常见于溃疡。

34憩室:

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壁管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装影像

35穿透性溃疡:

慢性溃疡深达浆膜层时,称为~

36急性穿孔:

慢性溃疡时,如浆膜层被穿破且穿入游离腹腔者,称为~

37胼胝性溃疡:

溃疡周围具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称为胼胝性溃疡

38复合性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

39激惹症:

球部溃疡时,可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

40半月综合征:

龛影多见于溃疡型胃癌,形状不规则,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裂隙征;龛影位于胃轮廓线之内;龛影周围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

其中常见到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被称为。

41早期胃癌:

指癌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论其大小及有无转移。

42双管征:

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或胰头癌引起胆管扩张,同时还可引起胰管扩张,出现所谓的“双管征”。

43WES征(三合征):

胆结石的超声表现的三大特征:

“囊壁—结石—声影”称为

44环中环征:

肝脓肿超声检查,脓腔的无回声、脓肿壁的强回声和周围的低回声形成了所谓。

45环征:

肝脓肿CT检查,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

46彗星尾征:

肝脓肿超声检查,如脓肿内出现气体,则在气体后方出现狭长带状强回声即“彗星尾征”

47抱球征:

肝海绵状血管瘤时肝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呈弧形移位,出现抱球征。

48早出晚归:

肝海绵状血管瘤时,CT平扫表现为:

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斑状或结节状增强灶;门静脉期,增强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可使整个肿瘤增强。

整个对比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

49灯泡征:

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T2WI表现,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越来越高的信号灶,似电灯泡,随着功率瓦数的增加,亮度也加大,即所谓。

50牛眼征:

转移性肝癌CT检查对比增强扫描,少数肿瘤中央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

51小肝癌:

小于3cm的单发肝癌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癌结节为。

52占位效应:

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53脑膜尾征:

脑膜瘤MRI检查中,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化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

54星形细胞肿瘤:

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是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类型,也是颅内常见肿瘤,成人多发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55脂-液分层:

囊性畸胎瘤超声表现液性无回声区内有明显强光点或光团,有时可见“脂-液”分层表现。

56介入放射学:

以影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剌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57血管介入技术:

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剌针、导管、导丝等器械经血管途径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技术。

一、X线

1特性及其作用

①穿透性;--成像基础。

②荧光效应:

用于透视。

--透视基础。

③感光效应:

--摄影基础。

④电离效应:

生物效应,---放射治疗、防护。

2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②被穿透的组织应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③剩余有差别的X线

3X线检查技术:

普通检查-荧光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软线摄影、体层摄影、放大摄影、荧光摄影;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直接引入、间接引入。

对比剂:

高密度(钡剂、碘剂)低密度(空气)

二、CT检查技术:

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水的CT值:

0Hu骨皮质的CT值:

1000Hu空气的CT值:

-1000Hu

三、超声

超声:

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物理性质:

1指向性2反射、折射与散射3衰减与吸收4多普勒效应

四、几种正常组织在T1WI和T2WI上的信号强度与影像灰度

脑白质脑灰质水脂肪骨皮质骨髓

T1WI信号强度较高中等低高低高

影像灰度白灰灰黑白黑白

T2WI信号强度中等较高高较高低中等

影像灰度灰白灰白白灰黑灰

五、骨基本病变表现

一)、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X线表现:

骨密度减低。

1)长骨可见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

2)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形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

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而椎间隙增宽,呈梭形,致椎体呈鱼脊椎状。

3)疏松的骨骼易发生骨折。

椎体有时可压缩呈楔状

二)、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组织学上显示骨样组织钙化不足,常见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而外面围以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

X线表现:

主要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起的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

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由于骨质软化,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

此外,还可见假骨折线。

三)、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

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X线表现:

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骨皮质破坏,在早期发生于哈氏管周围,X线上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

四)、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X线表现:

是骨质密度的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

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

明显者,则难于分清骨皮质与骨松质。

发生于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六、化脓性骨髓炎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

细菌可经①血行感染;②附近软组织或关节直接延伸;③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其中以血行感染最多,好发于儿童和少年,男性较多。

长骨中以胫骨、股骨、肱骨和桡骨多见。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表现①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②患肢活动障碍和深部疼痛;③局部红肿和压痛。

X线表现:

①软组织肿胀:

肌间隙及皮下组织间隙模糊。

②骨质破坏:

局限骨质疏松,密度减低

③死骨:

为小片或长条状高密影,破坏周围骨质疏松,内骨小梁模糊消失

④骨膜增生或骨膜反应:

随病变发展渐厚浓。

CT检查:

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囊肿、骨髓内的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

MRI检查:

在确定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髓腔侵犯和软组织感染方面,MRI优于常规X线和CT。

①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②在T2WI上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呈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可出现明显强化。

七、脊椎结核:

以腰椎最多,病变好累及相邻的两个椎体,附件较少受累。

X线:

椎体骨质破坏,变形,钙化,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脊椎后突、椎旁脓肿

MRI:

对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和椎管内侵犯的显示优于平片和CT。

脊椎结核的骨破坏区及周围骨髓因反应性水肿,均在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

八、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

恶性

生长情况

生长缓慢,无移位

生长迅速,可有转移

局部骨变化

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

骨膜增生

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无Codman三角。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并可见Codman三角

周围软组织变化

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多无软组织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

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形成骨外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九、骨肉瘤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X线表现:

平片上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骨破坏和瘤骨形成,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坏,软组织肿块,骨破坏区和软组织中的肿瘤骨形成等。

肿瘤骨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状和板块致密影。

根据骨破坏和骨增生的多少,以X线表现为基础,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

⑴成骨型骨肉瘤:

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

骨膜增生较明显。

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生成。

肿瘤骨X线所见无骨小梁结构。

溶骨型骨肉瘤:

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生成。

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

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形成Codman三角,软组织中无肿瘤骨形成。

⑶混合型骨肉瘤:

骨质增生和破坏程度大致相同。

MRI检查:

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显示较好,表现低信号影。

其形态与CT所见相似,但MRI显示细小、淡薄的骨化或钙化的能力远不及CT。

大多数骨肉瘤在T1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

十、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

当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时;

中量积液:

积液的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

大量积液:

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十一、周围型肺癌X线及CT表现:

早期周围型肺癌:

瘤体直径≦3cm,且无远处转移者,

X线表现:

肺内结节影;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

CT表现:

同上,较X线敏感

中晚期周围型肺癌:

X线表现:

1肺内球形肿块;2分叶:

生长不均或邻近支架组织限制;3短细毛刺:

沿血管及间质浸润;4胸膜凹陷征:

肿瘤的成纤维反应;5癌性空洞:

肿瘤大而生长快,内缘不规则或结节状

CT表现:

较平片更全面

十二、中央型肺癌X线及CT表现:

早期中央型肺癌:

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周围肺实质未被累及,且无远处转移的肿瘤。

X线:

无异常,偶有局限性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炎

CT表现:

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X线:

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形,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CT表现:

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杯口状截断;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十三、肺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又名原发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

肺近胸膜处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呈局限性斑片影②淋巴管炎症:

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形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表现为肺门增大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并突向肺野。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的类型及其X表现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主要特点是三均匀,即:

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的粟粒状阴影,一般1-2mm大小,边缘清晰。

X线表现:

双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

②亚急性或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

主要特点:

三不均,即分布不均匀,大小不均匀,密度不均匀的斑片状阴影。

主要分布在上中肺野,肺尖部及锁骨下可存在硬结、钙化及纤维化,其余病灶呈增生性渗出和渗出性改变。

此型肺结核好转时,病灶可吸收和发生硬结或钙化。

病灶进展时可扩大和形成空洞,发展为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十四、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及相应X线表现

病理变化分为:

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及消散期。

X线:

1充血期:

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减低。

2红色及灰色实变期:

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影。

实变影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3消散期:

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右上叶大叶性肺炎:

1右上叶密度增高、均匀、下缘清晰2体积无缩小3可见空气支气管征4消散期为斑片影,吸收快。

十五、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的空洞比较:

肺脓肿肺结核肺癌

壁厚薄厚

内外壁光滑较光滑高低不平

周围炎性渗出卫星、纤维干净

十六、急腹症基本病变表现

(1)腹腔积气若因某种病因导致腹内积气且随体位改变而游动,该气体则称游离气腹。

立位透视,气体可上浮到膈与肝或胃之间,显示为透明新月形气影

(2)腹腔积液症与外伤均可导致腹腔积液。

腹液在腹腔内坠集于低处。

大量腹液时,胀气的肠曲浮游于腹中部。

(3)实质器官增大

(4)空腔器官积气、积液并管腔扩大 胃肠腔内积气、积液和管腔扩大表现最常见于梗阻性病变。

十二指肠降段梗阻,其近侧的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明显胀气扩大,表现出“双泡征”。

(5)腹内肿块影肿块在相邻充气肠曲对比下可以显示,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块影,有较清晰的边界。

假性肿块又称“假肿瘤”征。

是两端闭锁的绞窄肠段,即闭袢内充满大量液体的表现。

(6)腹内高密度影 主要为阳性结石、钙斑和异物

(7)腹壁异常炎症或外伤使脂肪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坏死和出血等,致使腹脂线增宽、透明度下降,甚至消失

(8)下胸部异常急腹症时,胸膜、肺底、膈及下胸壁软组织可发生改变。

十七、肠梗阻:

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所致的急腹症,一般分为机械性(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动力性和血运性。

气液面见名解。

十八、食管癌之中段癌

侵润型:

食管中段局限性狭窄,表面不规则,粘膜皱襞中断、破坏;

增生癌:

肿块向腔内突起造成充盈缺损,且表面不规则;

溃疡型:

在突向腔内肿块基础上可见一个与食管纵轴平行的长条形不规则的龛影。

十九、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胃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

多见于小弯,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

底部平整或稍不平。

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依其范围而有不同的表现:

①粘膜线②项圈征③狭颈征

胃溃疡特殊表现:

①穿透性溃疡②穿孔性溃疡③胼胝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绝大部分发生在球部,表现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其边缘大都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粘膜皱襞纠集。

可以是单个或多个。

龛影通常使用加压法或双重造影法才能显示。

球部溃疡的其他表现:

①激惹征:

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

③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及蠕动方面的改变④球部有固定压痛。

二十、进展期胃癌多见于胃窦、小弯和贲门区

分型蕈伞型,浸润型、溃疡型。

x线:

X线与形态有关,但不能截然分开。

1充盈缺损:

形状不规则,见于蕈伞型;

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

见于浸润型或蕈伞型;

3龛影:

见于溃疡型,龛影形状不规则,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裂隙征;龛影位于胃轮廓线之内;龛影周围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

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痕状充盈缺损(指压痕),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所有以上表现统称为半月综合征。

4粘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

5癌瘤区蠕动消失。

CT:

检查时要用对比剂或清水将胃充分扩张,可直接观察肿瘤大体形态、肿瘤侵犯胃壁、周围浸润、远处转移。

二十一、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X线鉴别诊断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突出于胃轮廓外

位于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

粘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

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口

可见指压痕、裂隙征,有不规则环提,皱襞中断、破坏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二十二、结肠癌影像学表现: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表现如下:

1)肠腔内可见肿块,其轮廓不规则,该处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2)管腔狭窄,常只累及一小段肠管,形成环状狭窄,轮廓可以光滑整齐或不规则;

3)较大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周围常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

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二十三、肝脓肿:

超声:

可见单发或多发的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

脓腔的无回声、脓肿壁的强回声和周围的低回声形成“环中环征”;脓肿内如出现气体,则在气体后方出现狭长带状强回声即“彗星尾征”。

CT:

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早期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环征”,环征和脓肿内的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二十四、肝海绵状血管瘤:

X线:

肝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呈弧形移位,出现抱球征。

B超:

肿瘤表现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境界清楚,边缘可见裂开征、血管进入或血管通贯征。

肿瘤多表现强回声,少数为低回声,或呈高低混杂的不均匀回声。

巨大肿瘤,扫查中用探头压迫肿瘤部位,可见肿瘤受压变形。

CT:

①平描表现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②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扩大,强化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③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形成等密度。

MRI:

在T1WI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均匀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越来越高的信号灶,为“灯泡征”。

二十五、原发性肝癌

X线:

1供血的肝动脉分支扩张;2可见排列紊乱、极为丰富的肿瘤血管团。

3肿瘤染色,勾画出肿瘤的大小。

超声检查:

显示肝实质内多发或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团块,多数呈膨胀性生长,局部干表面隆起。

肿块内部表现均匀或不均匀的弱回声,强回声和混合回声。

肿瘤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低回声包膜,在侧后方形成侧后声影。

少数肿瘤周围血管受压,在肿瘤周围产生窄暗带环回声。

CT检查:

1动脉期:

主要为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还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

2门静脉期:

正常肝实质对比增强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对比增强密度迅速下降

3平衡期:

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内又表现低密度状态

4全部对比增强过程是呈”快进快出”现象。

二十六、CT表现

肝脓肿血管征肝癌

平扫低密度低密度低密度

增强A期环状强化周边结节状高密度

门脉期+↓向中心低密度

延迟+↓等高低密度

二十七、急性胰腺炎

定义:

胰蛋白酶原溢出被激活成胰蛋白酶,引发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

超声:

首选。

胰腺增大增厚,边界常不清楚。

内部回声稀少,回声强度减低。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者胰腺明显肿大,边缘模糊不清,回声强弱不均伴暗区。

CT:

典型表现是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稍减低,胰腺周围常有炎性渗出,邻近肾前筋膜增厚。

水肿型胰腺炎时,上述表现程度较轻;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胰腺明显肿大,上述改变更显著,密度不均,坏死呈低密度,出血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坏死区不强化。

二十八、脑膜瘤

CT检查:

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重度水肿;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MRI检查: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

临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二十九、脑外伤

1、脑挫伤病理为脑内散在出血灶,静脉淤血和脑肿胀;如伴有脑膜、脑和血管撕裂则为脑裂伤,二者常合并,为脑挫裂伤。

CT:

低密度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伴占位效应。

MRI:

脑水肿T1WI呈等或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