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94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3月质量监测

(二)

文综历史试题

1.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应对使臣时,往往“须称《诗》以喻其志”。

据统计,《左传》中累计引用《诗经》69次。

这些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

由此可见,《诗经》

A.突出了承载宣扬教化的社会功能

B.奠定了诗歌叙述中国历史的基础

C.开创了记录社会底层状态的先河

D.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可知,材料意在强调《诗经》的社会功能,故选A。

材料并未提及以诗歌叙述历史的情境,排除B项;C、D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A.民间资本的经营较为落后

B.民营经济缺乏必要的资本

C.国家强化对经济进行控制

D.传统的农业模式面临转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导致民间资本只能被迫大量转移向农业,C正确。

民间资本自负盈亏,其经营往往比官营更加出色,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所说“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排除;小农经济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排除D项。

3.宋朝时,居民如果售卖“田宅产业”,需先咨询族人,然后是四邻,他们不买方可另行出售,并须及时向官府办理手续;居民有义务留意宗族和邻家的人口等情况变化,并向官府报告。

这些规定旨在

A.维护宗法制度

B.强化社会管理

C.抑制土地兼并

D.传播儒家伦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官府企图通过提升程序的繁琐来达到控制人口流动,以此达到强化社会管理的目的,故选B项。

材料既有族人,又有四邻,无法体现对宗法制的维护,A项排除;土地问题仅是材料的第一个部分,对人口流动的管理不涉及土地兼并,C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对儒家伦理的传播,D项错。

4.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提到了一个“吉零国”。

而《明史》记载,巴剌西遣使入贡,因“去中国绝远”,舟行四年半,遇风飘至“吉零国”。

这些记载说明

A.《明史》作为官修史书记载更为可信

B.文学作品记载多为虚构不可作为史料

C.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记载提供佐证

D.明代小说从侧面反映了国人的世界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初刻拍案惊奇》和《明史》在结论上是一致的,无从比较谁的更为可靠,A项错误;文学作品多为虚构,但其创作来源于生活,因此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B项错误;《初刻拍案惊奇》与《明史》结论上的一致,两者可相互佐证,C项正确;材料与国人的世界观无关,排除D项。

5.1882年,沪上富商张叔和在上海购得地,将其命名为“张园”。

张叔和仿照西洋园林风格筑园,并在园内设茶室、戏台,设题诗壁供文人雅士舞文弄墨。

不久,张园成为了上海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

这说明张园

A.促进了上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体现了西方文化已占据主流地位

C.满足了晚清上海社会生活的需要

D.导致了近代中西合璧的风俗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张园成为了上海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关联,A项排除;B项与材料“园内设茶室、戏台,设题诗壁供文人雅士舞文弄墨”相冲突,排除;张园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迎合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需要,故而才会成为各界集体场所,C项正确;张园一地推动近代中西合璧的风俗变化,显然过于牵强,D项排除。

6.民国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但其内容大多是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术荒废”,且无助于民生,从而引发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

这说明当时

A.传媒业发展超出社会需求

B.有识之士已开始理性反思

C.政治思想大多不符合国情

D.学术研究已经陷入了困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报纸内容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导致了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说明有识之士已经开始理性反思,故选B。

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因果关系。

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展开政治、社会、经济的全方位抵抗,形成了摇摇欲坠却又坚持不倒的微弱平衡。

形成这种状态的关键原因是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C.党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

D.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衰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其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敌后抗日根据地之所以还能形成全方位抵抗,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灵活的斗争策略,故选C。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A错误;因为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导致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开始消极抗日,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非关键因素,故B错误;日本在敌后战场增加了投入,从局部上看力量反而有所增强,D项排除。

8.下图是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据此

A.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

B.国内外经济环境决定经济运行增速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观察曲线图可知,从1979年—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高有低,但都是正向增长,故A正确。

国内外经济环境可以影响经济运行速度,但不能决定,排除B;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仅从GDP的变化中无法推断C和D的结论,排除。

9.亚里士多德说:

“在古代希腊,技工和匠师在有些国家(城邦)是不能参与政治的。

直到出现了极端的民主政体,他们才获得了公民权。

”“在迪比斯有这样的条件,凡是曾经从事商业的人,必须经过十年不到市场上做买卖才能担任公职。

”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

A.手工业者不允许担任政府公职

B.商人阶层没有机会获得公民权

C.在经济上对商人予以严厉打击

D.对商人在政治参与上实行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技工在出现了极端的民主政体后获得了公民权,即可担任政府公职,A排除;商人只需要十年不到市场上做买卖即可担任公职,即享有公民权,B排除;材料说的是在政治上打击,而非经济上的打击,C排除;古希腊城邦害怕商人利用巨大的财富破坏民主政治,故对商人在政治上实行了限制,D正确。

10.一直到18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主要是神学的附属和部分社会上层人士的爱好和特长。

19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工程和应用类科技的研究人员广泛增加。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

A.人文主义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B.近代自然科学源于宗教神学

C.应用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文主义产生于古希腊时期,但却没有催生自然科学,A排除;近代自然科学是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B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这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才会广泛增加,所以选D。

11.1923年秋,苏联经济陷入了低谷,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

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应该加强经济计划以同资产阶级的破坏做斗争。

这一主张

A.反映了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

B.折射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C.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苏联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市场和货币关系指导经济发展。

但在1923年却有人认为应该加强经济计划以同资产阶级的破坏做斗争,这样的反复过程体现了曲折性,故选B。

只是有些人认为,无法反映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此时加强经济计划并不能促进政权的巩固和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C、D两项。

12.下图是一幅名为《撕裂》的漫画。

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国家难以决定自身命运

B.美苏两极处于势均力敌状态

C.欧洲联合抗衡美苏武力胁迫

D.两大阵营对峙危及世界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漫画的主体分别是美国、苏联和欧洲,再结合漫画的标题,可知欧洲出于两极对峙格局之下难以决定自身命运,故选A项。

B、C、D均不符合漫画主题。

【点睛】漫画题一定要借助文字信息予以判断。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

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

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

【答案】

(1)特点:

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形成全国性交网络;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海外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

意义:

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

(2)原因:

近代和新中国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民族独立的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解析】

【详解】

(1)特点:

从先秦时期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可以得出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从道路的开辟、河渠的开凿、邮驿和馆舍的完善可以得出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从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到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可以得出形成全国性交网络;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汉到明交通设施的完善都以政府为主导;从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再到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可以推出海外交通发展;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可知整体水平较高。

积极影响:

由多种交通方式可知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由“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由“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可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可知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由“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可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由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加强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控制,可知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

(2)原因:

由材料“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可知近代和新中国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由近代交通落后局面的未能改变到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说明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政府的重视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

启示:

结合材料和上问的原因看分值作答。

材料

启示

原因

启示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民族独立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各项应税财产而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它最早由18世纪末的英国提出、实行,目的是为了缓解拿破仑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

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战争后被废除。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又逐渐完善了个人所得税体制。

该税制不仅增加了国家税收,也减轻了中下层民众的负担。

美国内战时期,北方联邦议会也制定了个人所得税法,但因与宪法不符未生效。

20世纪初以来,美国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渐确立了个人所得税税制。

1911年,清政府起草了《所得税章程》,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但因为清政府的垮台而夭折。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资本主义国家税制,颁布相应条例,建立、推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但后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其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于1959年废止。

1980年,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94年,国务院整合了相应法规,发布了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条例。

1994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已五次调整和提高免征额。

——摘编自郭家宏《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政政策》、徐波《中外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个人所得税”这主题,提炼论点,并予以说明,(要求:

论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

(1)观点明确,表述完整且合乎逻辑,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多角度分析,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清楚,结论正确,首尾呼应,认识有升华。

(2)观点较明确,表述相对完整,部分运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有一定层次,表述清楚。

结论正确,首尾呼应,有一定的认识提升。

(3)观点不明确,表述模糊,缺乏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混乱,缺少认识提升。

【解析】

【详解】步骤1:

亮明观点。

如我认为……正确或错误,然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不可用辩证法左右摇摆。

步骤2: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注意多角度分析。

如分析原因可从内因、外因分析,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步骤3:

结论。

结合你拟定的题目,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行升华。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从军机处分出部分人员组建了总理衙门。

设立之初,官制仿照军机处。

自成立以来,改革呼声不断,尤其是粤督陶模在1901年提出政府要设十部,外务部位居第二;袁世凯也号召政府将礼仪性外交活动制度化。

清末“新政”时期,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设立外务部,作为中国第一个常设的近代性质的外交机构,且“班列六部之前”。

外务部参考西方外交体制,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并对职员选用、工作、晋升做了专业规划和规范。

改革之后,官员大部分“都在国外学习或在驻外使馆工作过”。

外务部完成了外交礼仪的近代化、制度化,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

——摘编自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特点和积极意义。

【答案】

(1)半殖民地的程度加深;洋务运动等因素使对外交往的需要增加;社会和政府部分高官的推动;西方外交工作的影响。

(2)特点:

渐进性;受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内容比较全面。

意义:

顺应了社会需要和历史潮流;有利于外交工作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并尽可能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

【详解】第

(1)问依据材料“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粤督陶模在1901年提出政府要设十部,外务部位居第二;袁世凯也号召政府将礼仪性外交活动制度化”“在列强的压力下”“外务部参考西方外交体制”进行概括分析。

(2)问第一小问特点可从原因、过程、内容等方面提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改革之后,官员大部分‘都在国外学习或在驻外使馆工作过’”可得出与国际接轨,维护国家利益;“外务部完成了外交礼仪的近代化、制度化,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可得出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结合所学可得出顺应了世界潮流。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945年至1950年6月以前,国际上从来没有人对台湾回归中国这个问题提出异议。

1949年12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给其驻外使节的关于台湾的政策宣示写明:

“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来看,它是中国的一部分”。

然而,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后仅两天,尽管中国当时并非交战一方,杜鲁门却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同时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1950年7月31日,杜鲁门政府与蒋介石集团商定,美军与蒋军,“共同防守”台湾。

8月28日,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演说中露骨地说,美国必须控制台湾,以便美国“用空军控制自海参崴至新加坡的每一亚洲的海港”。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1950年侵占中国台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1950年对中国台湾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严重危害。

【答案】

(1)朝鲜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势力被逐出中国大陆;两大阵营和美苏冷战加剧;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企图构建对中苏的海上军事包围圈。

(2)变化:

从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

危害:

践踏了《开罗宣言》等国际法;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台湾问题此后长期成为中美改善关系的主要障碍;低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中国被迫出兵朝鮮,朝鲜战争成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解析】

【详解】第

(1)问依据材料“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后仅两天……杜鲁门却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必须控制台湾,以便美国‘用空军控制自海参崴至新加坡的每一亚洲的海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际环境“美苏冷战开始”的变化导出背景。

(2)问的第

(1)小问从1949年到1950年两则美国对外发表的关于台湾政策的宣示总结变化;第

(2)小问分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分别是过去的《开罗宣言》、现在的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未来的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孟宪彝(1864—1924),在1908至1915年间担任长春府知府,署理长春内政和对外交涉。

孟宪彝到任后,开始大力经营商埠地规划,进行市政建设,在与绅商商议后以集股形式开创一营利的兴业公司。

时文记载,长春“戏园以外,茶饭庄、说书场、杂技场星罗棋布。

”孟宪彝任用一批富有学识经验或者留学人员直接主持或参与相关事务的管理或实施。

孟宪彝主持的以中医为主的医学研究所及西医业逐渐在长春兴起。

孟宪彝还经常到长春各中小学堂参观学生上课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演讲、训导,教以“业精于勤”、“学以致用”等道理。

经孟宪彝审核后的《长春日报》于1909年正式发行。

清末民初,日俄两国在长春激烈争夺,孟宪彝从维护本国权利出发办理对外交涉,却因为“国势衰弱又当变乱之秋,而我之军警人民程度太低,事事不能见重于外人”,深感“交涉处处为难,可为浩叹!

”。

——据《孟宪彝日记》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孟宪彝在长春主政期间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孟宪彝主政期间对于近代长春发展的意义。

【答案】

(1)进行商埠和市政建设;创办近代企业;重用人才;重视教育文化,鼓励创办报纸;建立起近代卫生机构;与国外交涉,维护主权。

(2)推动长春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医疗近代化的兴起;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长春教育文化出版业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了维护国家主权。

【解析】

【详解】第

(1)问由材料“开始大力经营商埠地规划,进行市政建设”“开创一营利的兴业公司”“任用一批富有学识经验或者留学人员”“孟宪彝主持的以中医为主的医学研究所及西医业逐渐在长春兴起”“经常到长春各中小学堂参观”“经孟宪彝审核后的《长春日报》于1909年正式发行”“孟宪彝从维护本国权利出发办理对外交涉”,将人物活动细分为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教育活动、外交活动等。

(2)问在第

(1)问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推论即可,如“市政建设,创办了近代企业等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重视教育文化,鼓励创办报纸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建立近代卫生机构推动了医疗的近代化;与国外交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