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00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50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文档格式.docx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朋友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

但如果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与白菜一样;

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

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一起。

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螃蟹。

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具有的。

稻草不应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

一辆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

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

你是否会恍然大悟:

哦,是这么回事!

审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放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是时候把我们的身段放低一点儿,把我们的要求降低一点儿了。

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请以“低配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经历。

请根据这句话,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错题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天练50 写作集训(能力提升篇)

1.【写作指导】 诗歌的前两句写庐山的美景: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庐山的美。

后两句写诗人的体会:

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的原因是因为诗人置身于庐山之中。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①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②从不同角度看风景(美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欣赏)。

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④远观才能看清事物全貌(真相)。

⑤深刻认识事物需要条件等。

【佳作赏读】 

视角不同,结果不同

公元前202年,经过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胜出,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

千年后,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有感项羽乌江自刎之事,作诗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人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男儿,如果项羽重整旗鼓,未必不能战胜刘邦。

诗句中充满了对项羽男儿本色的赞美和战败自刎的惋惜之情。

又过了几百年,宋代诗人、政治家王安石面对项羽乌江自刎之事也有感而发: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政治家眼光犀利,他认为项羽率领的士卒已经疲惫不堪,况且中原一战形势难回,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能有几人愿意追随项羽卷土重来?

诗人王安石的笔下充满了对项羽的责备。

几十年后,宋代诗人李清照面对乌江自刎的项羽,又写诗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在诗中高度赞扬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同样的一件事情、一个历史人物,为何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究其原因,恐怕跟看问题的视角有着极大的关系。

杜牧仕途坎坷,他从项羽的身上看到了卷土重来的希望。

王安石是著名的改革家,他是从朝代兴废更替的角度来看待项羽的失败的。

李清照身处金兵长驱直入的时候,而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鉴于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其正气不让须眉,凛然于天地之间。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面对绵密秋雨,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上句写曾经的美好,下句写如今的萧瑟冷落。

而王维看到如此的秋雨,却写道: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描写了一幅写意的山水画,一首传奇的田园诗。

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抒情主体,相同的秋雨因为不同的视角体现的是不同的诗句和情感。

宋代词人蒋捷《虞美人·

听雨》中说: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同样的雨,少年的视角下,是喧哗和气势;

中年的眼光里,是孤独和寂寞;

如今的视角下,是悲伤和凄凉。

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情感世界。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引用古代诗歌论证中心论点“视角不同,结果不同”。

开篇,用了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三人有关项羽的诗歌,证明对同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因为视角不同,看法也是不同的;

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列举了三位诗人的诗后,还着重分析了三位诗人写诗时的处境问题,更深刻地论证了视角不同的原因等。

然后列举了写秋雨的诗句,讨论面对秋雨时白居易、王维不同的情感表达。

最后用蒋捷的词再次论证“视角不同,结果不同”的观点。

2.【写作指导】 材料分为两层:

第一层,语段的前两句话。

第一句,写我们要适应环境;

第二句,写适应了命运的安排,但不能因此而歌颂丑恶,不能苟且偷生,不能嘲笑敢于反抗环境的人。

第二层,总结上面的内容:

人可以卑微但不能卑贱、扭曲。

从材料表达的内容可以看出,材料给出了面对生存局限、压力时应持有的生存方式、态度。

从第一层的角度立意,有:

①不随波逐流。

②穷则独善其身。

③坚守底线。

④心向(寻找)光明。

从第二层的角度立意,有:

①卑微但不扭曲;

②人可以卑微,但不可以卑贱;

③卑微与卑鄙。

因为卑微,所以绽放

曼德拉说:

卑微,似乎是人天生的标记:

面对浩荡的河海、高耸的大山,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渺小;

面对浩瀚的银河、深邃的星空,我们会感到自己很卑微。

在河海、高山、星空面前,我们就是沧海一粟,大地微尘。

卑微,似乎也是人的宿命:

人的一生,就如花开花落,一季芬芳,转瞬即逝;

人的一生,就如草木荣枯,一生葱绿,最终归于枯黄。

但人生的美妙也在于此:

明晓了卑微,才能追求高贵;

经历了卑微,才能知道绽放的美丽。

人生就是一卷美丽的童话,一路走来,有风霜雨雪,也有春暖花开;

有坎坷挫折,也有一马平川。

人生或许卑微,但决不能沉沦、卑贱。

生命或许脆弱,脆弱如暮春的花瓣,禁不住东风的吹拂;

但生命又如此的强大,如野火过后的大地,在初春又会萌生一层层新绿。

一如司马迁,卑微的一生中,追求的是高贵灵魂的永恒。

在中华文明的广袤大地上,耸入云霄的《史记》巍峨雄伟。

而成就《史记》的司马迁注定是中华文脉中一条主要支流的发源者,跟随着他,我们注定能够获得永不衰竭的营养之泉,注定能够融入云蒸霞蔚的大海。

卑微的生命之中,有着强大的精神追求。

王承福,身份卑微如尘埃。

这位韩愈笔下的泥瓦匠,不仅有安于卑位的平和心态,更有他忠于自己职业的行为和帮助别人的品格。

他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多出来的部分要还给雇主,还有剩余,就分给贫穷饥饿的人。

所以,韩愈称赞他说:

“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贫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

位卑未敢忘忧国。

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地位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但与高高在上的鲁庄公相比,也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人。

但其凭着非凡的智慧在《左传》中闪耀光芒。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话说出了自己拜见大王的具体原因。

因为卑微,所以要珍惜。

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地位卑微,身份、地位的卑微并不影响思想、精神的高贵;

不要过分强调环境的恶劣,环境的恶劣、道路的崎岖并不影响目标、理想的高远。

正如沟边的小花,不能因为没有被栽培在温室,就不在春天开放。

卑微,使人更能了解人生的浮沉荣辱,更能了解人世的沧桑变换。

我们要学会在荒凉中追求繁华,在卑微中追求高贵,唯其如此,才能从容涉过漫长的人生岁月,最终绽放生命的异彩。

因为卑微,所以更应该绽放。

【名师点评】 审题立意上,文章把曼德拉的话总结为“因为卑微,所以绽放”。

论证过程中,文章先解说人的卑微的具体原因,比如面对江河、高山、星空等,人会感觉卑微;

然后解说正是因为卑微,所以人往往会积极进取,追求高贵。

接下来列举了在卑微的处境下写《史记》的司马迁、地位卑微但行为高贵的王承福、不怕卑微敢于在鲁庄公面前表达思想的曹刿等的事例,来证明“因为卑微,所以绽放”的道理。

最后,文章通过理性分析,说明在卑微中绽放的重要性。

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3.【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之一是抓关键词句。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迈克尔逊,还是赵元任,他们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好玩儿”。

因此,我们可以从“好玩儿是促成成功的重要因素”切入来构思作文。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并挖掘“好玩儿”这个关键词的内涵呢?

“好玩儿”指有趣,能引起人的兴趣。

这是“好玩儿”的表层意思。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

一方面,“好玩儿”是一种态度,是对从事的工作专注、有热情,并能坚持;

另一方面,“好玩儿”是一种淡泊的状态,就是在做事情时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念头,是超脱世俗功利的纯粹的“玩儿”。

写作时要注意探讨“好玩儿”背后的含义,抓住其中一点进行论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好玩儿”是一种豁达的态度,不功利则事无不成;

②“好玩儿”能激发人的好奇心,使人更专注于事情本身;

③“好玩儿”能使人做事少些浮躁,多些幸福感。

让教育里多些兴趣

小孩子堆积木,堆了又塌,塌了再堆,往往堆上千百回,耗上大半天的时间,也不觉得疲倦。

在成人看来这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们却心神专注,玩得兴致勃勃,其中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兴趣使他们入神而已。

关于兴趣,古今中外有过许多精妙的论述。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癖者,因长期的习惯而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的偏好是也。

爱因斯坦和歌德说得更明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歌德则说,“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为什么古圣先贤如此推崇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源泉,自然也是获取成功的先决条件。

成就一件事情,固然需要智慧和才能,但是如果没有兴趣,毅力和信心得不到热情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轻易地放弃;

相反,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热情支持信心,信心产生勇气和毅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坚持,会克服。

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成就史家之绝唱,不也是源于对历史的热爱吗?

有人说,我曾经也有过许多兴趣啊,可是如今依然一事无成。

有道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兴趣需要培养,也需要维护和坚持。

晋时王献之练习书法,竟然用尽了十几缸的水,其坚韧精神可想而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轻易地形成一种兴趣,很快又消退了,淡化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此兴趣焉能收获成功?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教育陷入了急功近利的误区,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就是一切,哪里还管什么兴趣,哪里还会去培养学生的兴趣!

家长们似乎很关心孩子的“兴趣”,将孩子送进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其实孩子哪里会对这些感兴趣!

兴趣,本应是远离功利的,却被他们涂上了功利的色彩。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因为“好玩儿”。

好玩儿者,兴趣也,无功利色彩,非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或是想要一本万利。

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国人啊,让我们的教育里少点动利,多些兴趣吧!

【名师点评】 文章观点明确,论据丰富,语言亲切灵动,亮点频现。

亮点一,形象生动。

文章开头从小孩子堆积木引出“兴趣”这个话题,既形象生动,又不动声色地诠释了兴趣的重要性。

亮点二,论据丰富。

孔子、张潮、爱因斯坦、歌德等人的名言和司马迁忍受宫刑写《史记》、王献之练习书法的故事等信手拈来,有力地佐证了自己的观点。

亮点三,语言亲切灵动。

第四段开头作者借助“有人说,我曾经也有过许多兴趣啊,可是如今依然一事无成”树立反面典型,似在与人交谈;

最后一段,用“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国人啊,让我们的教育里少点功利,多些兴趣吧!

”呼吁号召,亲切灵动,很有说服力。

4.【写作指导】 材料介绍了“稻草定律”和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

“稻草定律”的内涵是人的价值有时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

但有人却不认同“稻草定律”,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的价值,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

从“稻草定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

①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②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

从稻草能够卖到螃蟹的价格但不具有螃蟹的价值的角度分析,立意有:

①看问题要看实质,②成功需要找对平台。

从“有人的看法”的角度分析,立意有:

①依附他人不可取,②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品质。

环境决定价值

“稻草定律”告诉我们:

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价值。

树苗生长于深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是环境成就其伟岸;

树苗生长于花盆,只能长成盆景,是环境造就其虬曲。

楚汉之争中,创建丰功伟绩的韩信,在项羽的手下只是小小差役,到了刘邦那里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被重用,但在萧何的推举之下,刘邦任命韩信为将军,从此以后,韩信驰骋疆场,为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信的人生证明了环境决定价值的道理:

在不被重用的环境中,韩信只是一个小兵;

在被重用的环境中,韩信就是大将军。

马云说:

成功需要找对平台。

无论你才华横溢,还是草根布衣,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你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

在商界如鱼得水的马云道出了环境决定人生价值的道理:

在适合自己的良好环境中,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明代著名文人宋濂,因为“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就“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这种寻找良好环境的做法,最终使宋濂成为才华出众的人。

龙树菩萨说:

“诸人依劣者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

”意思就是说:

亲近功德比自己低的人自己的道德水准就会退步,亲近佛学水平与自己差不多的人自己的佛学水平就停滞不前,亲近比自己修行功德高的人自己的修为就会提高。

“莲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馨香、芬芳的幽兰之室,能让人积极上进、永不言败;

腥臭、腐败的鲍鱼之肆,只能让人沉沦堕落、破罐破摔。

孟母之所以三迁其家,是因为她明白环境造就人的道理;

孟子告诉梁惠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告诫梁惠王教化的作用,也就是环境育人的作用。

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成就人生的价值。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陶渊明不过是一个迎来送往、在烦琐的公文中摸爬滚打的朝廷官员而已;

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陶渊明则变成了一位在山水田园中快乐生活的闲适诗人。

同一个人,但在官场、在乡间,却呈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

从蜀地仗剑而来,从江夏乘舟而来,李白用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间的烂漫,成就了彩虹满天的洒脱;

游历的环境,成就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成就了李白“诗仙”的盛名。

从渝州执笔而来,从江陵乘舟而来,杜甫用一双沧桑的慧眼看尽人间的炎凉,成就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流浪的环境,成就了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环境,造就人生的价值。

【名师点评】 ①立意准确,论证全面。

文章从“稻草定律”得出文章的论点:

环境决定价值。

在论证过程中,注重通过事例、事理来证明观点。

②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文章列举了自然、人生、社会等各方面的事例、事理来证明观点。

比如用韩信在项羽处被埋没在刘邦处却功业有成、宋濂到百里之外求师来证明环境的重要性等。

③注重对比,论证全面。

文章举韩信的事例时,注重韩信前后经历的对比,通过对韩信不被重用和被重用的对比,诠释环境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④首尾照应,论证深刻。

文章开篇从“稻草定律”写起,结尾以“环境,造就人生的价值”落笔,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使得论证更加全面、深刻。

5.【写作指导】 材料中描述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而以此为文很有现实意义。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眼界变高了,衣食住行都讲究上档次,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一味追求高档,过分追求奢华,互相攀比,却害人不浅,遗患无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一个人过分地追求奢华享受,贪欲便会无限膨胀,当正当收入不能满足贪欲的时候,必然会走歪门邪道,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追求奢华的人,往往也热衷于追求名声的显赫和表面的风光,好大喜功,摆阔气,抖威风得意忘形,而最终酿成人生的悲剧。

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实例并不鲜见。

再看那些注重事业、功绩卓著、硕果累累的成功人士,则多是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的人。

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学习、工作上,他们把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的奉献放在第一位,而不屑于追求生活的浮华和庸俗的张扬。

构思作文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踏实做事,低调做人,追求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②要坚持做人原则,拒绝奢靡浮华,抵制种种诱惑,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③真正的幸福在辛勤努力后的收获中,在默默奉献的体验里,在真心实意的交往间;

④人的幸福感与人的欲望有关,低俗、不当、过度的欲望最终都只能给人带来痛苦与不幸,高尚、正当、适度的欲望才能给人带来甜蜜幸福的生活。

低配人生

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是对低配人生的最初注解。

那么低配人生到底是什么含意呢?

所谓低配人生,并非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让你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欲望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取舍。

克制欲望是低配人生的核心。

有微博称: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房子总共近9000间,屋内陈设极其奢侈,珠宝琳琅满目,但皇帝住的地方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而已。

”为什么清朝历代皇帝都为之倾注大量心血呢?

屋子再大,睡觉只需一张床;

菜肴再多,吃饭也不过一张嘴。

如此铺张浪费,又能得到什么?

最后只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而汉文帝居陋室,饮粗茶,着布衣,却为汉朝的繁华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拒绝诱惑是低配人生的准则。

唐代的王毛仲因为辅助唐玄宗登基有功,而不断向玄宗伸手要官,最后要来的却是一道赐死的圣旨。

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只有不断拒绝诱惑才能避免灾难,更好地生活。

居里夫人简朴的客厅中椅子只有两把,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而不与媒体有过多交流。

钱钟书面对友人的见面请求,幽默地说: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之后,感觉很好,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他们,一个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一个是享有盛名的文坛巨匠,却都选择低配人生,拒绝物质的诱惑。

追求适度是低配人生的真谛。

有人说,不要总想着自己没有什么,要经常想想自己还有什么。

《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客叹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子却不以为然,反驳道: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诗仙李白,虽然被流放,得不到功名利禄,却仍有自然为伴,依旧洒脱豪爽。

有时候,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留给理想的空间就越少。

适当低配的人生,不仅会让我们克制欲望,更从容幸福地生活,也会让我们远离诱惑,更专注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在知足中寻得快乐的真谛。

【名师点评】 本文立论严密,切中时弊。

选取的论据涵盖古今中外,典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能产生对比鲜明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流畅富有气势,洋溢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6.【写作指导】 这句话表达出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我们总是要经历的,不管是不是会有结果;

二是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人生才是完整的、完美的。

由此,材料的立意可以有:

①重要的是经历。

②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③过程至关重要。

④过程重于结果(过程与结果)。

经历,至关重要

材料中说: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经历。

”是啊,人生中,经历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

经历了季节的更替,明白了春的妖娆、夏的狂热、秋的丰硕和冬的孕育。

即便在这一年中,我们可能没有到手的果实,但毕竟我们经历了一年的轮回,知道了叶是何时长、花是何时开、果是何时结,谁能说这不是收获,不是结果呢?

经历了气候的变化,明白了风的力量、霜的洁白、雨的洒脱、雪的飘逸。

即便在风霜雨雪中,我们没有得到物质的东西,但毕竟我们经历了大自然的变化,知道了风的摧枯拉朽、霜的来去无踪、雨的豪迈狂放、雪的梦幻玄妙,有谁能够说这种体验本身不是一种极好的收获?

经历了困境,明白了在艰难中要奋发图强,明白了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的道理;

经历了磨难,知道了在困苦中要坚忍不拔,知道了风雨过后是彩虹的道理。

经历,对于人生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哥伦布出海远航,美丽富饶的美洲大陆还会在世界版图中被潜藏;

也正是哥伦布的经历,使得这块富饶的土地华丽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人们感受到了在遥远的大海那面还有着肤色不同但却文化灿烂的世界。

如果没有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放飞的那只风筝,“电”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还会存在于自然之中,不能被人类发现;

也正是富兰克林的这种无畏的精神,才让后来的人们享受到了漆黑夜晚中的一片光明。

没有经历,就没有美洲大陆的被发现;

没有经历,就没有如今夜晚的一片光明。

赵奢,战国时期著名的八将之一,身经百战,战功卓著。

他的儿子赵括,聪慧过人,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熟读兵书战策。

于是,赵括自认为已经天下无敌。

但是,没有经历过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