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20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 将等质量的钠投入到水、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然后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B项生成氢气最多。

4.(2017·

湖南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

B.Na2O2与CO2反应生成0.1molO2时转移电子0.4mol

C.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及气泡产生

D.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2gNa2O2,充分反应完后,溶液中c(Na+)不变

解析 Na2O2遇湿润的石蕊试纸时,它最终能氧化石蕊使其褪色,A项错误;

由2Na2O2+2CO2===2Na2CO3+O2及Na2O2中氧为-1价知,每生成1molO2时会转移2mol电子,B项错误;

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Na2O2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O2,NaOH再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沉淀,C项正确;

Na2O2与水反应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NaOH溶解度增大,导致溶液中c(Na+)增大,D项错误。

答案 C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操作

A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C

证明Na2O2与CO2是放热反应

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

D

检验Na2CO3溶液与K2CO3溶液

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

解析 应将钠表面的煤油用滤纸吸干且烧杯中不能装满水(否则会迸溅出液体),A错误;

B项都有白色沉淀产生,错误;

Na2O2与CO2反应生成氧气,如果棉花燃烧说明达到了着火点,能证明是放热反应,C正确;

观察钾的焰色反应应该透过蓝色钴玻璃,D错误。

6.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OH-+CO

+2H+===HCO

+H2O

B.2OH-+CO

+3H+===HCO

+2H2O

C.2OH-+CO

+4H+===CO2↑+3H2O

D.OH-+CO

+3H+===CO2↑+2H2O

解析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H+先与OH-反应,再与CO

反应,即首先是NaOH

NaCl,然后是Na2CO3

NaHCO3,最后是NaHCO3

CO2,C项错误。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

A.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证明Cl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探究钠与Cl2反应

解析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A项设计错误;

B项中脱脂棉燃烧,能表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项中气球变大,Cl2能被NaOH溶液吸收;

D项能进行Na与Cl2反应。

答案 A

8.(2017·

河南十校联考)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组合中不符合该关系的是(  )

X

HCl

Na2O2

Na2CO3

SO2

Y

FeCl2

NaOH

CO2

Na2SO3

Z

Cl2

CaCO3

H2SO4

W

FeCl3

NaHCO3

Ca(HCO3)2

NaHSO3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X能转化为Y和Z,Y和Z能发生反应生成W,B项中NaOH和Na2CO3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9.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C.等质量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一样多

解析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解答此类题目用归“1”法,

A项,假设二者都是1g,则n(NaHCO3)=n(CO2)=

mol,n(Na2CO3)=n(CO2)=

mol,故A正确;

B项,假设二者均为1mol,则消耗的盐酸Na2CO3为2mol,NaHCO3为1mol,故B正确;

C项,假设二者均为1g,Na2CO3需盐酸为2×

mol=

mol,NaHCO3需盐酸

mol,故C错。

10.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

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

图像Ⅱ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正确;

图像Ⅲ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③不正确;

图像Ⅳ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④不正确。

11.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C.既含有Na+,又含有K+

D.可能含有Na+,可能还含有K+

解析 Na元素的焰色为黄色,而K元素的焰色为紫色,而且黄色会干扰紫色,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含有K元素。

12.(2017·

襄阳模拟)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除W0外)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

测量数据

滴定法

将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10mL,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

消耗盐酸

的体积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

增重

重量法

样品放入烧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

减轻的

质量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

排水体积

解析 测量碱石灰增重的方法是重量法而不是量气法,B错误;

C项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烧瓶内物质的质量增加而不是减轻,C错误;

D项中因部分CO2能溶解到水里,且与水反应生成H2CO3,故排出水的体积并不是生成的CO2的全部体积,D错误。

二、填空题

13.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

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NaHCO3受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CO2经浓硫酸干燥后,与双球干燥管中Na2O2发生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淡黄色的Na2O2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由于O2的产生,使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若换为Na2O,则只发生反应CO2+Na2O===Na2CO3,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答案 

(1)2NaHCO3

Na2CO3+H2O+CO2↑

(2)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5)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14.有一含NaCl、Na2CO3·

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的质量和U形管D的质量。

(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NaHCO3的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m2g,则混合物中Na2CO3·

10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1)①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由于装置中存在CO2和水蒸气,应先除去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

④由物质的性质可知,在加热时该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

Na2CO3+H2O↑+CO2↑、Na2CO3·

10H2O

Na2CO3+10H2O↑。

(2)①加热后有部分CO2和水蒸气会残留在装置中,必须鼓入空气使其完全被吸收,若不鼓入空气,则测得的NaHCO3和Na2CO3·

10H2O的质量分数偏小,NaCl的质量偏大。

②装置E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故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如果没有该装置,会使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偏大。

③由题目信息知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m2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

Na2CO3+H2O↑+CO2↑,可计算出该反应中产生的水的质量为

g,从而计算出Na2CO3·

10H2O分解产生水的质量为

g,再根据Na2CO3·

Na2CO3+10H2O↑,计算出Na2CO3·

10H2O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混合物中Na2CO3·

10H2O的质量分数。

答案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④2NaHCO3

Na2CO3+H2O↑+CO2↑

Na2CO3·

Na2CO3+10H2O↑

(2)①Na2CO3·

10H2O和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小,NaCl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大

②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测定结果 偏大 ③

×

100%

15.向浓度相等、体积均为50mL的A、B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稀释到100mL。

(1)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在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1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最大体积是________mL(标准状况)。

②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分析图中曲线和各个量的关系,A中先加入的25mL盐酸,含有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L-1×

0.025L=0.0025mol,此时发生的反应为CO

+H+===HCO

,所以可知溶液中含有的CO

的物质的量为0.0025mol,后加的50mL盐酸和HCO

反应生成CO2,因为后加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050L=0.005mol,所以CO2的体积为0.005mol×

22.4L·

mol-1×

1000mL·

L-1=112mL。

在B中先加入的60mL盐酸都没有气体生成,又加入15mL盐酸CO2完全放出,也就是说n(HCO

)=0.1mol·

0.015L=0.0015mol,则原溶液中只有0.0015molCO

,含有0.006mol-0.0015mol=0.0045mol的OH-,即原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根据钠原子守恒,可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1)①NaOH、Na2CO3 ②Na2CO3 ③Na2CO3、NaHCO3 ④NaHCO3

(2)①112 ②NaOH、Na2CO3 ③0.150mol·

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