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594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宋朝时期形成理学:

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

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6)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从而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7)明末清初遭批判:

明清时期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的虚伪。

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8)维新变法时期出“新意”: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发表《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否定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9)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

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思想文化还没有进行彻底批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动摇

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拓展提升]

时期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魏晋

唐宋

宋明

明清

特征

创立

完善

重创

正统

冲击

三教合一

发展

衰落

二、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要点一览表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哲学思想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先秦

分封制、

宗法制

铁骑牛耕、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百家争鸣、儒学兴起

司南、数学、天文

《诗经》“楚辞”

秦汉

中央集权制建立

丝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造纸术、

《黄帝内经》

汉赋

魏晋

三省格局

形成

《齐民要术》

祖冲之

王羲之、顾恺之

隋唐

三省六部制完善

曲辕犁、丝织业、城市

儒学复兴

雕版印刷、

火药

唐诗

宋元

中央集权制加强、行省制

商业活跃、制瓷业发展

程朱理学、

陆九渊的心学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宋词、

元曲

明清

君主专制的顶峰

资本主义萌芽

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京剧、

小说

[拓展提升]全面理解社会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上,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思想上,儒家思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实思想;

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这样的环境决定了中国的传统科技:

(1)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2)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则是很薄弱的

(3)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主要是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整理。

(4)总之,科技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科技文化。

【名师精讲】

一、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背景:

首先,社会大变革带来思想大解放。

其次,王室的衰微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再次,大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

最后,讲学风气的盛行,私学的兴起,使文化典籍广为传播,各种学说广为流传,形成了争鸣氛围。

②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

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扩充军事力量,向外发展(如边境不宁,需北击匈奴;

汉初的王国问题需要解决;

土地兼并严重等),巩固国家统一,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受到青睐。

③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儒学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

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④明清时期产生思想批判的背景:

经济上,当时正处于农业文明发展的高峰,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江南城镇兴盛,出现了一批新的市民阶层,他们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要求。

政治上,明代专制制度高度发展,特别是中后期,统治腐朽,社会危机严重。

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激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这些引起了一批有责任感学者的思考和反思。

文化上,清朝建立后,停止残酷镇压汉人的政策,为笼络士人,采取了对汉族知识分子笼络的政策。

思想上,程朱理学自身僵化,禁锢士人的思想,同时,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科学,由此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迫使他们对理学进行批判或修正,倡导经世致用。

二、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②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华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④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⑤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⑥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热点考向】

考向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典例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C

解析:

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天理,而“忠孝节义”等封建纲常伦理就是天理。

考向二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

【典例2】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A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三大发明在东西方所起不同作用的原因以及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理解运用。

C项明显错误;

D项“停滞倒退”的叙述不确切,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但封建经济却继续发展;

B项是外因。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国家不幸诗家兴”。

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

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D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唯物思想,但更多的是如老子等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家,所以不能认为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

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

B

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

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A项是孔子的言论,B项是荀子的言论,D项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

4.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5.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

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

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汉代儒家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认为,君主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6.“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解答本题主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

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看出③④不属于明清之际出现的新现象。

7.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

8.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D.经世致用思想

材料反映的是王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主张“性本善”。

9.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

解答本题要注意“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的含义。

在儒家学说创立一千多年后的南宋时期,朱熹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扬光大,元朝曾将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10.黄宗羲认为: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由人治转向法治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黄宗羲的主张中,不可能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因为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排除C、D两项;

黄宗羲批判的矛头指向的是君主专制,而非整个封建制度,排除B项。

11.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12.(2009广东单科,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13.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版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

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14.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做了一个命题,你觉得哪个最不适宜(  )

A.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但不是必要条件,只是推动力量。

因此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说法是错误的。

1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宗教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平民化

中国文学在各个时期有一定的特点,小说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

16.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的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

C项指的是草书。

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17.西方学者查尔斯·

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

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项顾恺之是魏晋时期的画家,B项吴道子是唐朝时期的画家,C项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画家,D项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画家,故B项正确。

18.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项字体为小篆。

而A项为甲骨文;

B项为草书;

C项为楷书,都不正确。

19.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

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

文人画是集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

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而说、学、逗、唱是相声的手段。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完成: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9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9分)

(1)问和第

(2)问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具有开放性,三段材料,三种不同的结论。

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第(3)问首先要清楚,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实际就是儒家思想。

三个时期的变化实际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表现。

(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②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如:

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

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

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

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2.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范浚《五代论》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

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1)范浚的话揭示了当时的什么实质问题?

北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材料二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南宋《梦粱录》载: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陆游在《杂赋》中提到: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

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

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两朝居多。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4分)

(3)国内外许多史学家也指出,诞生于宋代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的发明。

(6分)

(4)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

(至少3例)(6分)

本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全面考查宋代的历史。

回答问题时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组织答案,也要注意对教材知识的灵活运用。

(1)问题:

兵权在五代政权更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

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导致地方困弱。

(2)突破坊市界限;

打破时间限制;

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海外贸易兴盛。

(3)指南针、印刷术和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