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80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种电荷教案资料Word下载.docx

不能.捋的次数越多反而越散.

构建新知

一、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说一下实验的做法:

【学生实验】 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师:

这两次实验现象相同吗?

生:

不同.

两次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

不摩擦时玻璃棒、塑料尺等不吸引碎纸屑,摩擦后吸引碎纸屑.

被摩擦过的物体为什么会吸引碎纸屑?

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

对!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

摩擦.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摩擦起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展开讨论后举例,观看课件展示.

1.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如图所示;

2.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如图所示;

3.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上一些灰尘,如图所示.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实际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的.

【拓展延伸】 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

1.摩擦起电:

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使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2.感应带电:

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3.接触带电:

一个不带电体跟另一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体也带上了电荷的方法.无论是哪种带电方式,都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的电荷进行重新分配.

[过渡语]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如图甲所示.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

分析总结: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学生实验】 如图所示,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几下头发,梳子为什么能吸引纸屑?

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带了电,能吸引轻小物体.

 [过渡语]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除了摩擦起电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使物体带电的例子?

二、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

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实验】 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否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

观察到橡胶棒乙也能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三、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 如图所示,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水平吊起,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说明两根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

 

【演示实验】

1.如图所示,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水平吊起,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

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两根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

2.如图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水平吊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

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同学们知道是怎样规定的吗?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

那么刚才我们所做的三种实验,你能得到电荷间有什么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拓展延伸】 丝绸同时摩擦两根玻璃棒,或毛皮同时摩擦两根橡胶棒,带上同种电荷后再相互靠近,会发生排斥现象,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后,会相互吸引.任意两个带电体,若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就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

[过渡语] 如果我们想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你能想到什么办法?

四、验电器

问题:

用摩擦过的物体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被吸引过来,能不能判断该物体带了电?

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

能;

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验电器来检验,展示验电器并介绍构造.

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

【演示实验】 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实验,看用验电器能否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先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

2.再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甲所示.

3.最后用力摩擦橡胶棒,再将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乙所示.

进行1,2步后: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总结:

可见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因此验电器的作用是: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荷?

金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

小组讨论:

带负电荷.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总结原理:

验电器就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最后老师演示第3步.

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角变化大.

从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大小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什么?

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我们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拓展延伸】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说明所带电荷越多.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带电的云所带的电荷约几十库.

[过渡语] 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带上了电荷、雷雨云也带上了电荷,那么电荷从哪里来?

学习完原子及其结构的内容你就明白了.

二、原子及其结构

阅读教材P33“原子及其结构”后请回答:

问题1:

什么叫元电荷?

其电荷量是多少?

回答1:

由实验测定的自然界存在的最小电荷量.最小电荷叫元电荷:

e=1.6×

10-19C.

问题2:

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有什么特点?

回答2:

都是e的整数倍.

问题3:

通常情况下,原子为什么是中性?

请看下面这个氧原子示意图,这个氧原子带电吗?

回答3:

正负电荷总数相等,不带电.

问题4:

摩擦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一下.

回答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

【拓展延伸】 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原子的体积是由核外电子决定的;

原子的质量是由原子核决定的.虽然原子是很小的粒子,但仍具有一定的质量.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非常麻烦,为了书写、记忆和使用方便,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比如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

10-26kg;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

三、导体和绝缘体

【演示实验】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

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回答:

验电器B的金属箔由于带电会张开.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

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你知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

【演示实验】 接着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如图所示,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验电器B的金属箔不会张开.说明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棒定向移动.

由于塑料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你知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常见的绝缘体有: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拓展延伸】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它们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很小,能够从导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个部分.而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个部分.

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

5.导体与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检测反馈

1.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

C.空气不带电D.空气带负电

解析:

由于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规律,蜜蜂带负电.故选A.

2.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

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也能出现吸引现象.所以该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用它去接触轻质小球A后,小球A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B球带    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它去接触轻质小球A后,小球A带上正电荷.球A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由图可知,A,B两球相互排斥,它们带同种电荷,由于A带正电,则B球带正电.

【答案】 正 正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    ,如图所示,小女孩用橡胶棒去摩擦动物的皮毛后,橡胶棒带上了    电. 

当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所以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小女孩用橡胶棒去摩擦动物的皮毛后,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

【答案】 分开 负

板书设计

2.两种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原子及其结构.

5.导体与绝缘体.

布置作业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3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3题

【选做题】

教材第3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2.电脑显示屏表面比它下面的电脑桌表面有更多的灰尘是因为(  )

A.显示屏是用具有吸附灰尘能力较强的材料制成的

B.房间里灰尘的自然堆积

C.显示屏工作时,显示屏表面温度较高

D.显示屏工作时,显示屏表面带电,容易吸附灰尘

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  )

A.正电荷B.负电荷

C.不带电D.无法确定

4.东汉《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指的是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象,这种吸引力是(  )

A.分子间引力B.电荷间引力

C.磁极间引力D.摩擦力

【能力提升】

5.用一根棒去接触已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增大,则这根棒可能是(  )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C.用毛皮摩擦过的金属棒

D.不带电的金属棒

6.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铁支架自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7.郝雷同学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偏离情况如图.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    ;

请你根据此图,提一个科学问题        ?

【拓展探究】

8.小芳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不小心把细小颗粒的胡椒粉撒在白糖上面,为了重新把它们分离,小芳动了动脑筋想了想,然后动手找来了小塑料汤勺在干布上搓了搓,接着拿摩擦过的小汤勺靠近混有胡椒粉的白糖,果然胡椒粉纷纷被吸在了汤勺上,而白糖依然留在原来容器里.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胡椒粉被纷纷吸在汤勺上,而白糖却没有被吸引上来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

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是可分的,A错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错误;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正确;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D错误.故选C.]

2.D[解析:

电脑显示器在工作时,产生了大量的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灰尘.故选D.]

3.A[解析: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因为缺少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为有多余电子带负电.故选A.]

4.B[解析:

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这种吸引力是电荷间的引力,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选B.]

5.B[解析: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当与物体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带的正电荷增多,该物体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不可能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错误;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了电子带正电,所以可能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正确;

用毛皮摩擦过的金属棒,因为金属是导体,很难带上电,所以不可能是用毛皮摩擦过的金属棒,C错误;

因为该物体带正电,所以不可能是不带电的金属棒,D错误.故选B.]

6.同种 绝缘体[解析:

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同种电荷;

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绝缘体.]

7.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解析:

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力造成的.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增大,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在减小,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

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或电荷间排斥力与悬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度有什么关系?

)]

8.汤勺与衣服摩擦起电,带电的汤勺吸引细小颗粒的胡椒粉,把比白糖质量更轻小的胡椒粉从白糖中分离,而白糖重力大于带电汤勺的引力仍留在原来容器里,所以胡椒粉和白糖被成功分离.[解析:

两个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教学反思

  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

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做探究实验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果学生明白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有时怕学生不明白,讲的较多较重复,没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这是课堂效果减分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电荷间作用规律和摩擦起电现象,既体验了成功,又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或者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学生手心出汗太多,会导致效果不理想,可以准备一个吹风机,随时吹干,增强实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