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99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①B.②C.③D.④

11.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D.出湖河水量增大

[2015四川文综卷,9—10,8分]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

和P

的浓度数据表。

读表回答12—13题。

河流

N

(μmol/dm3)

P

32.9

0.6

78.5

1.6

17.5

0.2

121.0

0.4

12.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13.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

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

C.N

减少P

增加D.N

增加P

减少

[2014浙江文综卷,5—6,8分]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14—15题。

人均GDP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4.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5.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014四川文综卷,7—8,8分]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7.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

荒地>

林地B.耕地>

林地>

荒地

C.荒地>

草地>

耕地D.林地>

耕地>

草地

18.[2015山东文综卷,36

(1)

(2)(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

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4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8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

19.[2014天津文综卷,13,20分]读图,回答问题。

图2 气候统计图

(1)图1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2分) 

(2)据图2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9分)

(3)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20.[2014江苏地理卷,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

图1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

图2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示意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图1            图2

月份

1

2

3

4

5

6

7

平均气温/℃

-7.4

-3.9

1.9

8.1

12.4

15.3

17.3

降水量/mm

1.2

2.2

7.0

19.0

43.0

59.2

88.2

8

9

10

11

12

全年

16.6

12.3

6.6

-0.3

-5.7

6.1

74.0

54.4

20.5

3.9

373.8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                                    。

(3分)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            ,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    。

(4分)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

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    。

(填写字母)(2分) 

A.飞越唐古拉山口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21.[2014海南地理卷,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

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22.[2013浙江文综卷,36

(2)(3),2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下图为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

48'

N)

乙(36°

54'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0分)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题组2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016浙江文综卷,2,4分]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23.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4.[2014广东文综卷,10,4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

25.[2014山东文综卷,7,4分]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2014江苏地理卷,9—10,4分]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

2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

乙>

丙>

丁B.甲>

丁>

乙C.乙>

甲D.乙>

甲>

[2014福建文综卷,1—2,8分]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28—29题。

28.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29.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湖北邯郸摸底,6—8]“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

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

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1—3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

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

2.建造“地坑院”的自然条件是(  )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3.图示“地坑院”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为(  )

A.黄梅戏B.沪剧C.闽剧D.秦腔

[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4—6]下图中的穿越路线因“山水形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的穿越路线主要经过(  )

A.山谷B.山脊C.鞍部D.山坡

5.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路线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  )

A.2月B.7月C.9月D.12月

6.徒步旅行者常从南坡攀登主峰太白山,沿途可能看到(  )

①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 ②成群的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又密又高的针叶林带 ④终年积雪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9—11]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报道:

2016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从年初的不到5万个增长到年底的15万个。

据此完成7—9题。

7.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节能减排B.改善能源结构C.防止全球变暖D.消除臭氧空间

8.公共充电桩选址应接近(  )

A.中心商务区B.高速公路路口C.停车场D.居民生活区

9.车主通过手机APP查找附近的汽车充电桩,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

[2017江西宜春四校联考,19—20]“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

右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

A.该海域风浪小B.近海河沙丰富C.位于浅海区域D.距离陆岸较近

11.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圈定填海范围B.抵御海浪侵蚀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12.[2018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36,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5—34米,树叶呈扇形,宽2米,长可达7米,被称为“树中之象”。

海椰树约生长20年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千克,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

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000多棵海椰树,这里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

  海椰树周身是宝。

树叶可用来编制席子、篮筐、帽子等日常用品;

椰壳质硬有光泽,可加工成盘、杯等容器,还可雕刻上花纹,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

果汁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

果肉可做汤料并具有药用功效。

下图为普拉兰岛及库瑞岛位置示意图。

(1)推测普拉兰岛的气候特征及降水类型。

(2)试解释普拉兰岛海椰树难以向岛外自然传播的原因。

(3)分析当地海椰子加工业不发达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试说明提出此主张的理由。

13.[2017河北衡水中学摸底,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旅游团春季到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

该日沿途观看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

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说明主干道路沿线植被差异产生的原因。

(2)说出M、N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分析原因。

(12分)

(3)分析该日旅游团沿主干道路观看不到落日景观的原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斑点湖(49.1°

N,119.5°

W)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附近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湖面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白、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

湖水中富含硫酸镁、钙等矿物质。

下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斑点湖所处地区(  )

A.地壳运动活跃,故矿物质种类多样

B.夏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

C.地势低洼,大量雨水汇集

D.喀斯特作用强烈,钙化作用沉积

2.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底微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

B.湖底高低起伏,水体温度不同

C.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

D.湖水矿物质种类多,含量不同

  下图为候鸟在某岛国迁徙路线及方向(如图中点线及箭头)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该岛国可大规模发展的产业有(  )

①海产品加工业 ②矿泉水开采 ③旅游业 ④现代造船业

4.从图中信息判断,此时(  )

A.北半球为夏季B.太原白昼最短

C.悉尼昼长夜短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5.鸟类经过该岛的原因很可能是(  )

①补充食物和淡水 ②筑巢繁殖 ③暂时休息,恢复体力④该岛环保政策好

  萤火虫被赋予了浪漫色彩,网上“活体萤火虫”生意越来越火爆。

萤火虫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在城市放飞的长途运输来的野外萤火虫存活率不高。

据此回答6—8题。

6.购买萤火虫的地区以大城市为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商业级别高低B.交通线路形态

C.消费行为差异D.网络技术水平

7.在城市放飞的萤火虫存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当运输B.空气干燥C.噪声污染D.雨岛效应

8.网购活体萤火虫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大量捕捉会影响野外萤火虫的生存和繁殖 ②大量放飞活体萤火虫,晚上可能造成光污染 ③可能会促进萤火虫养殖业及养殖技术的发展 ④放飞的萤火虫如果生存下来,会明显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③

  数百年前印加帝国时代,小部落的乌鲁斯人利用的的喀喀湖岸边的芦苇、香蒲草建成湖面上的一座座浮岛,并居住在岛上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一直至今。

下图示意的的喀喀湖位置及浮岛景观。

读图完成9—11题。

9.推测数百年前乌鲁斯人选择在湖中浮岛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方便捕鱼B.逃避战乱纷争

C.充分利用草料D.发展浮岛旅游业

10.乌鲁斯人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是因为岛上(  )

A.土地资源缺乏B.气候条件恶劣

C.种植技术落后D.蔬菜大量外销

11.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乌鲁斯人离岛上岸居住,其主要目的是(  )

A.便于社会统一管理B.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C.改善湖泊水质和生态条件D.鼓励与岸上居民通婚联姻

二、非选择题(共38分)

1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

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湾中聚集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

在漆黑的夜晚,荧光清晰可见,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

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

下图示意B岛地理位置。

(1)说明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

(6分)

(2)分析B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

请根据天文和天气条件判断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日期

3月28日

3月29日

3月30日

气温状况

20—26℃

21—27℃

22—26℃

阴晴状况

晴,夜间有小雨

1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

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

隆宝湿地是黑颈鹤的高原繁殖地,每年秋季黑颈鹤克服重重障碍飞往纳帕海越冬,次年春季又返回隆宝湿地,两地间往返时间约1个月。

(1)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答案

1.D “刀耕火种”是一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

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2.A 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

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之一,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

3.B 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4.C 奇松的形成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关系较小;

怪石的形成与岩石类型及外力的长期作用有关,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关系较小;

对于某一瀑布而言,水量大小与瀑布的壮观程度紧密相关,而下盘飞瀑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因此下盘飞瀑景观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的影响;

“中秋挂月”景观的形成与月相的变化及观赏角度有关。

5.D 据图可知,①处冰川和图中湖泊属于不同的流域,故①处冰川融化不影响湖泊面积;

②处有陡崖,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

③处地形平坦,但水库宜建在有落差的地方,平原上不适合修建水库;

④处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

6.C 图中比例尺基于现有信息无法确定;

我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的高山山顶附近,故图中冰川不一定位于新疆;

该河流为外流河,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处于季风区,主要为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患;

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港口数量多。

7.C 由图可知,夏季该地区在中午前后气温最高,子夜前后气温最低。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值,即为气温日较差。

由图及选项可知,7月当地气温日较差最大。

8.C 图示地区全年的日出、日落时间均分别为6时和18时,说明该山地位于赤道地区。

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山地的基带为热带雨林;

赤道附近由于地转偏向力小,没有台风;

赤道地区的山脚下一般温度超过20℃,而图中山顶气温低,故该山地海拔较高。

9.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湖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湖面多风浪。

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泊北部河流的泥沙淤积较明显,湖床较高,湖水较浅;

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较低,湖水较深。

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湖水会结冰。

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水盐度较高,不宜用于灌溉。

10.D 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11.C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灌溉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小,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