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327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docx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39年,王洛宾在兰州遇见一位维吾尔族司机,从他嘴里听到一首很新鲜的曲调,便上前和他攀谈。

维吾尔族司机说,开车跑长途,为了不打瞌睡,自己就瞎编乱唱,反正戈壁滩上除了石头没人会笑话他。

王洛宾说:

“你就把我当成戈壁滩上的石头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果然,维吾尔族司机________地唱了起来。

王洛宾一边跟着哼唱,一边迅速地记谱。

遗憾的是,由于语言交流困难,王洛宾只记下了几句歌词——新疆有个达坂城,姑娘长得美,我想娶她做老婆,再带上她的妹妹和嫁妆。

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         )。

他就凭借自己的想象,填写了生动、俏皮的歌词。

从此,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________。

王洛宾的歌,是民歌,又不像民歌。

他已把民间歌曲和艺术歌曲,融合到一种________的境界。

曾有人问过王洛宾,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说:

“如果你的歌是从1000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它肯定是精华。

”________,厚积薄发,这是王洛宾恪守的创作原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自已  不翼而飞  浑然一体  举一反三

B.情不自禁  不胫而走  浑然一体  融会贯通

C.情不自禁  不翼而飞  天衣无缝  举一反三

D.不能自已  不胫而走  天衣无缝  融会贯通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洛宾提炼、筛选这些原始乐句,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B.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组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C.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D.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组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那时候,他还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更没到过新疆

B.可那时候,达坂城的姑娘还没见过,新疆更没到过

C.可那时候,他还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

D.可那时候,新疆他还没到过,达坂城的姑娘更没见过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③①⑤②④B.③②①⑤④

C.④①⑤②③D.④③⑤②①

5.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

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校团委会通知)

B.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

我是导游,大家可以称呼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

(解说词)

C.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广播稿)

D.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

(招领启事)

6.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天山网讯(记者朱凯莉黄新生摄影报道) 他被誉为“西部歌王”,是首位在联合国高唱民歌的中国人,也是首位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的华人音乐家,他就是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

3月21日,纪念王洛宾百年诞辰之际,新疆著名艺术家、书画家和群众演员400余人云集一堂,参加人民音乐家王洛宾百年诞辰公益纪念活动。

活动现场,从《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到《青春舞曲》《咿呀阿热罗》,在一首首经久传唱、耳熟能详的乐曲中,人们被带回了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

答:

                                    

                                    

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

不超过20个字。

                                    

                                    。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

一是“深刻”,二是“深邃”。

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

“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

“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

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二、课文内容理解

8.下列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不消逝的歌声》可以分为三部分,文章的第1~3段是引子部分,用灵堂不奏哀乐,反而响起《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不寻常现象,引出了介绍对象王洛宾。

B.《永不消逝的歌声》主体部分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叙述了王洛宾的创作过程,分别点出了创作过程中的典型阶段:

人生转折——《眼泪花儿》(4~7段)、创作原则——《达坂城的姑娘》(8~10段)、创作的艰辛和生命的顽强——《撒阿黛》(11~16段)。

C.《永不消逝的歌声》主体部分的第二层次主要介绍了王洛宾的人格魅力(17~23段),王洛宾之所以富有人格魅力,仅仅是因为他是“西部歌王”。

D.《永不消逝的歌声》结尾部分(25~30段)写了王洛宾对中国乃至世界歌坛的影响以及有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①记者肖英:

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

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

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

“我该学武艺了吧?

”师傅说:

“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

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

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

“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

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

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

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

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

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

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

我是这样写的:

“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9.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10.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以及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B.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以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

11.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

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答: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不能自已:

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翼而飞:

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浑然一体:

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天衣无缝:

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融会贯通:

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举一反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答案 C

解析 “提炼、筛选”语序不当,应改为“筛选、提炼”。

3、答案 C

解析 联系上下文,强调的是“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他”,所以应该为“他还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

4、答案 A

解析 ④中“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应该是呼应含有诗文的②⑤。

②中“亦有”二字说明②应在⑤后,据此可排定⑤②④。

①中“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

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

因此选A项。

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体特征,选文为广播稿,也涉及得体的知识,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

6、答案 纪念音乐家王洛宾百年诞辰,新疆再响《青春舞曲》。

7、答案 (示例)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

8、答案 C

解析 C项“仅仅是因为他是‘西部歌王’”错。

还包括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传歌者”的评价“恰如其分”。

9、答案 B

解析 记者问“您想过拥有辉煌吗”,这个故事是其回答,可见是阐述关于“辉煌”的话题的。

讲完这个故事,王洛宾又说“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意思就是辉煌需要长期不断努力。

10、答案 C

解析 C项文章先说“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但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才来到西北。

11、答案 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解析 本题考查“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着眼于考查设问的技巧。

解答时直接分析记者提问的文字“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就非常容易得出答案来。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教师版】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39年,王洛宾在兰州遇见一位维吾尔族司机,从他嘴里听到一首很新鲜的曲调,便上前和他攀谈。

维吾尔族司机说,开车跑长途,为了不打瞌睡,自己就瞎编乱唱,反正戈壁滩上除了石头没人会笑话他。

王洛宾说:

“你就把我当成戈壁滩上的石头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果然,维吾尔族司机________地唱了起来。

王洛宾一边跟着哼唱,一边迅速地记谱。

遗憾的是,由于语言交流困难,王洛宾只记下了几句歌词——新疆有个达坂城,姑娘长得美,我想娶她做老婆,再带上她的妹妹和嫁妆。

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         )。

他就凭借自己的想象,填写了生动、俏皮的歌词。

从此,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________。

王洛宾的歌,是民歌,又不像民歌。

他已把民间歌曲和艺术歌曲,融合到一种________的境界。

曾有人问过王洛宾,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说:

“如果你的歌是从1000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它肯定是精华。

”________,厚积薄发,这是王洛宾恪守的创作原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自已  不翼而飞  浑然一体  举一反三

B.情不自禁  不胫而走  浑然一体  融会贯通

C.情不自禁  不翼而飞  天衣无缝  举一反三

D.不能自已  不胫而走  天衣无缝  融会贯通

1、答案 B

解析 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不能自已:

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翼而飞:

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浑然一体:

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天衣无缝:

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融会贯通:

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举一反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洛宾提炼、筛选这些原始乐句,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B.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组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C.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D.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组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2、答案 C

解析 “提炼、筛选”语序不当,应改为“筛选、提炼”。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那时候,他还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更没到过新疆

B.可那时候,达坂城的姑娘还没见过,新疆更没到过

C.可那时候,他还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

D.可那时候,新疆他还没到过,达坂城的姑娘更没见过

3、答案 C

解析 联系上下文,强调的是“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他”,所以应该为“他还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③①⑤②④B.③②①⑤④

C.④①⑤②③D.④③⑤②①

4、答案 A

解析 ④中“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应该是呼应含有诗文的②⑤。

②中“亦有”二字说明②应在⑤后,据此可排定⑤②④。

①中“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

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

因此选A项。

5.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

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校团委会通知)

B.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

我是导游,大家可以称呼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

(解说词)

C.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广播稿)

D.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

(招领启事)

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体特征,选文为广播稿,也涉及得体的知识,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

6.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天山网讯(记者朱凯莉黄新生摄影报道) 他被誉为“西部歌王”,是首位在联合国高唱民歌的中国人,也是首位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的华人音乐家,他就是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

3月21日,纪念王洛宾百年诞辰之际,新疆著名艺术家、书画家和群众演员400余人云集一堂,参加人民音乐家王洛宾百年诞辰公益纪念活动。

活动现场,从《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到《青春舞曲》《咿呀阿热罗》,在一首首经久传唱、耳熟能详的乐曲中,人们被带回了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

答:

                                    

                                    

6、答案 纪念音乐家王洛宾百年诞辰,新疆再响《青春舞曲》。

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

不超过20个字。

                                    

                                    。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

一是“深刻”,二是“深邃”。

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

“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

“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

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7、答案 (示例)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

二、课文内容理解

8.下列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不消逝的歌声》可以分为三部分,文章的第1~3段是引子部分,用灵堂不奏哀乐,反而响起《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不寻常现象,引出了介绍对象王洛宾。

B.《永不消逝的歌声》主体部分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叙述了王洛宾的创作过程,分别点出了创作过程中的典型阶段:

人生转折——《眼泪花儿》(4~7段)、创作原则——《达坂城的姑娘》(8~10段)、创作的艰辛和生命的顽强——《撒阿黛》(11~16段)。

C.《永不消逝的歌声》主体部分的第二层次主要介绍了王洛宾的人格魅力(17~23段),王洛宾之所以富有人格魅力,仅仅是因为他是“西部歌王”。

D.《永不消逝的歌声》结尾部分(25~30段)写了王洛宾对中国乃至世界歌坛的影响以及有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

8、答案 C

解析 C项“仅仅是因为他是‘西部歌王’”错。

还包括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传歌者”的评价“恰如其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①记者肖英:

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

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

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

“我该学武艺了吧?

”师傅说:

“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

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

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

“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

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

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

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

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

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

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

我是这样写的:

“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9.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9、答案 B

解析 记者问“您想过拥有辉煌吗”,这个故事是其回答,可见是阐述关于“辉煌”的话题的。

讲完这个故事,王洛宾又说“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意思就是辉煌需要长期不断努力。

10.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以及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B.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以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

10、答案 C

解析 C项文章先说“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但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才来到西北。

11.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

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答:

                                    

                                    

11、答案 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解析 本题考查“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