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36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docx

0长山大桥施工监控细则V10

 

珲乌高速公路工程松原至大安段

SD标段长山大桥

 

桥梁施工监控细则V1.0

 

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长山大桥项目桥梁施工监控小组

2010年3月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监控目标和方法2

2.1监控目标2

2.2监控方法2

3监控工作内容3

3.1结构计算3

3.1.1施工前期计算分析3

3.1.2施工过程仿真计算3

3.1.3立模标高的确定及调整4

3.2施工监测4

3.2.1主梁监测4

3.2.2基础监测6

3.2.3温度监测6

3.3合拢优化方案6

3.4施工技术安全复核6

4施工监测流程6

4.10号块施工阶段7

4.2循环悬臂浇筑阶段7

4.3合拢及合拢后阶段8

4.4提交监测成果形式9

5施工控制组织机构介绍9

5.1施工控制组织机构9

5.2桥梁建设参建单位在施工控制中的职责10

5.3桥梁建设参建单位在施工控制中的工作流程12

6现场实施组织及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12

6.1现场实施组织12

6.2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13

7施工控制数据表格及填写说明14

7.1施工监控样表14

7.2测量数据联系样表17

7.3测量数据联系单的填写说明21

1工程概况

珲乌高速公路工程松原至大安段工程SD标段长山大桥为三跨连续刚构,分左右两幅度,跨径组合为35m+55m+35m。

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墩顶位置梁高3.8m,跨中梁高1.8m。

箱梁内顶板厚度28~60cm,底板厚度25~85cm。

本连续刚构施工为对称逐段悬臂浇筑施工,先边跨合拢再中跨合拢,最终形成连续体系,存在结构体系的转换。

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的多项参数、线型与设计值有一定的差异,为此,需要通过施工控制来达到既要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可靠,又要保证连续梁成桥后的线型和结构受力满足运营要求,并符合设计期望值的基本目的。

2监控目标和方法

2.1监控目标

通过对桥梁施工中的结构标高进行跟踪测量,掌握施工中结构受力情况,对事故起到预警作用。

本监控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线形在各测点的误差均控制在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目标,按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D60—2004)要求,在施工中制定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①施工监测总目标是成桥后梁底曲线与设计值误差控制在±3.0cm以内;

②最大悬臂时合拢段两端高差控制在±2.0cm以内;

根据以上总目标,每个施工循环阶段分目标为:

①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1.0cm以内;

②预应力索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2.0cm,需经施工监控单位研究分析误差原因,以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③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标高,其调整方案也应经施工监控单位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2.2监控方法

本桥采用自适应控制思路。

当结构测量到的受力状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不相符时,通过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辩识算法中去调节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到的结果一致,得到了修正的计算模型参数后,重新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

这样,经过几个工况的反复辩识后,计算模型就基本上与实际结构相一致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状态进行更好的控制。

图2-1为本项目拟采用的施工控制框图

图2-1施工控制框图

3监控工作内容

本项目施工监测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1)施工前期计算分析;

2)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3)主梁立模标高的确定与调整;

4)变形监测;

3.1结构计算

3.1.1施工前期计算分析

在施工监测开始前,根据施工图及施工方案(考虑分阶段挂篮悬臂浇筑、预应力张拉、体系转换等工况),对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计算采用同济大学编写的桥梁计算专用程序桥梁博士进行,并用其他常用软件建模复核。

3.1.2施工过程仿真计算

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技术方案对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主要内容有:

①各梁段挂篮前移定位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②各梁段浇筑梁段混凝土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③各梁段张拉预应力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④合拢段临时连接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⑤合拢段浇筑混凝土后(假定为荷载)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⑥合拢段浇筑混凝土后(已成为结构)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⑦桥面铺装完成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3.1.3立模标高的确定及调整

定位标高按下式计算:

定位标高=设计竖曲线标高+本节段立模后所有工况的位移+1/2活载位移+挂篮变形

初始的几个节段立模标高按理论值确定,当理论值与实测值一致后按理论值及测量结果调整挂篮定位标高。

控制人员完成施工前期的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和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核算后,与设计单位在业主的安排下进行必要的沟通。

3.2施工监测

本项目桥梁施工监测主要内容为变形监测。

施工监测的具体内容有:

1主梁标高监测;

2基础沉降监测;

3桥梁轴线和横坡监测;

4温度监测;

本项目两幅桥的监测内容、目的、方法、测点制作埋设要求相同。

3.2.1主梁监测

1)测量控制网

监测人员进场后,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布置资料,监测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的各桥平面控制网,依托施工单位已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点,设立监控高程控制点。

在施工过程中,监测人员在下述情况下对高程控制的基准点进行复测:

a)结构体系转换前后;

b)基础发生较大的沉降变化时;

c)施工控制小组经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测时。

2)主梁标高

主梁每个节段上下游梁底各设一个测点,梁底测点供底板定位使用,在主梁浇筑完成后,将测点引至梁顶,梁顶测点采用φ20钢筋伸至入腹板内1.5m~2.0m,焊接在腹板内竖向钢筋上并伸出梁顶表面2.0cm左右,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保护。

以下工况的施工测量人员须对梁顶、底的全部标高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

1挂篮的定位;

2浇筑本节段混凝土后在梁顶预埋短钢筋,第二天日出前测量本节段的梁底标高和所有已浇筑梁段梁顶(预埋短钢筋头部)的标高;

3张拉本节段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浇筑梁段梁顶(预埋短钢筋头部)的标高。

a)测点布置:

每节段四个测点,见图3-1;

b)测量仪器:

精密水准仪,测量精度在±2.0mm以内;

c)测点制作:

采用Φ20钢筋,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漆,高出梁顶表面混凝土面约2.0cm。

图3-1标高测点布置示意图

3)横坡测量

图3-2主梁横坡、轴线记录测点布置示意图

a)测量目的:

检测各梁段施工完成后梁顶横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测点布设方法:

每个梁段同一断面的梁顶,距两侧翼缘边缘70cm处,梁中位置,共布置3个观测点,埋设位置见图3-2所示。

由施工单位按要求设置,混凝土凝固前在测点位置插入铁钉,并涂红油漆;

c)测量方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在±2mm以内,在各测点放置标尺,观测记录各观测点的高程。

4)轴线

在箱梁施工节段前端的横向中心位置设置测点,采用铁钉做标记。

每个梁段完成后,施工测量人员对所有轴线测点坐标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3.2.2基础监测

施工单位应布置测量控制网点,在每个梁段浇注完成时测量基础的变形情况,在其他工况时根据监控控制小组的要求,对基础变位进行测量。

3.2.3温度监测

施工单位在进行标高测量时应同时记录测量时的大气温度,以供计算分时用。

3.3合拢优化方案

监控人员根据理论分析,在前期计算过程中优化合拢压重顺序,在合拢前根据现场测量结果,对悬臂端的压重等措施进行现场调整,保证合拢段两端的高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3.4施工技术安全复核

1)施工单位提前制定出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给施工监控方,本单位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提出计算结果报告或分析结论。

2)积极参与现场的施工技术方案的讨论,包括以下几方面:

a)架设与拆除;

b)挂蓝的构造、安装与移动;

c)混凝土的浇注;

d)预应力的张拉。

3)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意外事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的参考方案。

4施工监测流程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以及设计院提供的施工流程图,并基于目前已经施工完成1号块的现状,对本项目桥梁进行施工监测的过程如下:

4.10号块施工阶段

1)在0#块上建立承台基础沉降测点的初始值;

2)施工单位提交挂篮设计方案和计算书,监控单位对其进行复核;

3)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施工监控小组提供挂篮预压试验变形结果,施工监控单位将其作为提供挂篮定位标高的依据之一;

4)在1号段建立测点并向监控控制小组反馈测量结果;

5)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施工监控单位提出2号块的立模标高,由于2号块已经绑扎钢筋,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其标高进行调整。

6)施工进入悬臂浇筑施工阶段。

4.2循环悬臂浇筑阶段

从挂篮的前移定位至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是连续梁桥施工的一个周期,在悬臂施工开始前,由监控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技术员进行监控配合工作的交底和培训,在每一梁段施工之前给出梁段定位预报和主要施工步骤描述。

在每一挂篮定位、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等主要工况施工结束时,总结通报上一工况的施工情况,随时跟踪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每个周期中有关施工监测的步骤如下:

1)按照预报的挂篮定位标高定位挂篮,测量定位后的挂篮标高及所有本悬臂T构已浇注完成梁段梁顶标高,测量须在日出前进行,同时记录温度;

2)立模板、绑扎钢筋;

3)浇筑混凝土前,复测挂篮定位标高,测量最近已浇注完成梁段顶测点标高;

4)施工监控小组分析测量结果,如需调整,给出调整后的标高;

5)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天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测点标高,测量本梁段端部梁底和预埋在梁顶的测点标高,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系;

6)按《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检查断面尺寸,提供给施工监控小组,并向施工监控小组提供梁段混凝土超重的情况;

7)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

8)施工单位将本施工周期的全套测量数据交监控小组;

9)施工监控小组分析测量结果,根据上一施工周期梁底标高测量值和应力、温度等测量结果计算、预报下一施工周期的挂篮定位标高;

10)如须进行压重,预报值经设计单位认可,与施工监控单位会签后交监理;

11)上述预报标指令交施工单位执行后,交监理单位复测,确保预报指令的落实。

测量工作内容及时间要求见表4.1。

循环悬臂浇筑施工阶段监测测量内容及时间表

编号

工况

测量内容

时间限制

备注

1

挂篮定位

挂篮底模定位测点及所有已浇筑梁段测点

0时至日出前

精度+1.0cm,上下游高差1.0cm

2

浇筑混凝土前

挂篮底模定位测点

3

混凝土完全浇筑后

所有已施工梁段测点

确定顶、底板测点高差

4

混凝土完全浇筑后

本节段箱梁顶面标高

5

预应力钢筋张拉后

所有测点

次日日出前

精度±2.0cm

6

预应力钢筋张拉后

墩顶水平位移

每4个节段一次

7

沉降观测

承台四个测点

每浇筑4个梁段以及桥面铺装和人行道、栏杆完成后

4.3合拢及合拢后阶段

1)悬臂浇筑完成后施工单位提交挂篮主梁合拢方案,监控小组根据实际施工参数对合拢方案进行核算;

2)拆除全部挂篮,同时现浇边跨现浇段;

3)测量全桥测点标高;

4)安装合拢吊架及模板,但不得与主梁紧固;

5)合拢段压重,必要时根据标高调整压重的重量;

6)标高调整完毕后,在低温时焊接合拢临时劲性骨架,紧固模板,张拉临时合拢预应力;

7)浇筑合拢段混凝土,同时卸载压重;

8)测量合拢点标高、未合拢跨悬臂端标高;

9)张拉边跨合拢段预应力钢筋;拆除合拢吊架;

10)测量合拢点标高、未合拢跨悬臂端标高;

11)按上述过程合拢另外几个合拢段;

12)全桥测点联测,按网格测量桥面标高;

13)将施工控制测点转移至桥梁两侧的防撞拦上;

14)施工控制小组协助提供桥面铺装标高;进行桥面铺装;

15)全桥测点联测;

16)桥面铺装后施工控制小组提交施工控制监测报告。

4.4提交监测成果形式

报告提交形式汇总表

序号

报告提交形式

说明

1

施工监控细则

根据施工监控方案的会审意见,组织方案修改和完善,并据此编制

2

施工监控全

过程仿真分析

建立施工监控计算分析模型,对施工设计图进行复核计算,弄清设计意图

3

施工监控预报

在安装挂蓝前、挂篮前移前提供

4

预警通知书

在出现数据不正常并可能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时,由监控小组分析原因后,及时向业主汇报情况并向施工和监理发出预警通知

5

监控月报

每浇注3到4个梁段,提交一份报告,详细说明与监控工作有关的所有情况,包括测量结果分析等

6

监控补充文件

如设计或施工方案有变化而导致监控方案的改变,在各方协商一致后提供

7

最终报告

在主桥合拢后一个月内完成

根据实际施工进程,监控单位按以上要求提交七大类报告,如表4.2所示。

5施工控制组织机构介绍

5.1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1)施工控制领导小组

a)由建设单位、施工控制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

包括建设单位、施工控制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领导同志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一人,其中建设单位领导任组长。

b)施工控制领导小组不定期开会,由组长召集,讨论施工控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

施工控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见图5-1。

图5-1施工控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2)施工控制工作小组

a)由施工控制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

包括:

1施工控制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一人;

2监理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一人,监理数人;

3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一人,测量员数人;

其中施工控制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任组长。

b)施工控制工作小组定期开会,由组长召集。

讨论施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

如碰到重大施工问题,或需要修改设计的,提交施工控制领导小组讨论。

施工控制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图见图5-2。

图5-2施工监控小组组织机构图

5.2桥梁建设参建单位在施工控制中的职责

1)建设单位

a)领导组织编写和会审施工控制方案,主持施工控制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并通过施工控制细则,确保施工控制细则的贯彻实施;

b)根据需要或施工控制单位建议召集施工控制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施工控制中的重大问题;

c)领导施工控制工作小组的工作;

d)主持施工控制月报会议,对施工控制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讲评总结;

e)在必要的情况下,协调施工控制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关系;

f)履行与施工控制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

2)施工控制单位

a)负责控制方案的编制,按批准的方案对施工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

b)在现场监控开始前,对设计施工图进行复核计算,根据设计施工图及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及资料,对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得出各施工节段的理论预报值;

c)提醒并监督施工单位对测试组件的预埋,以保证对控制截面的跟踪监测准确有效;

d)在各施工阶段,对主梁的控制标高、基础沉降、各控制截面挠度、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同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发现偏差较大、甚至超出强度安全控制指标等,应提请暂停施工,查明原因后提出纠偏措施,并给出修正后的对下阶段施工各预报值;

e)从施工角度优化设计方案,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及以往的经验,并根据理论计算对施工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f)对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分析;

g)每浇注3到4个梁段,向建设单位提交监控月报,在主桥竣工后一个月内向施工单位提交施工控制总报告;

h)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

3)监理单位

a)确保施工控制细则和施工领导小组的决议得到贯彻落实;

b)与施工单位同时签收施工预报指令,确保施工控制指令得到有效执行,并对施工单位反馈测量结果进行复测;

c)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4)施工单位

a)根据总监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各个工序更详细的计划安排和施工方案,并及时将施工进度情况通知控制单位到场以便监测,如变更原定施工方案应尽早提出;

b)提供龄期为7、28d的混凝土强度试验及其它规范规定或监理工程师认为需要的试验,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需重新进行试验;

c)提供各构件预制、现浇尺寸和混凝土数量,提供其它施工荷载的位置和数量,对桥面施工荷载进行控制;

d)为控制单位提供现场便利条件和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保护测量组件,发现损坏应及时报告;

f)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义务。

5.3桥梁建设参建单位在施工控制中的工作流程

1)施工控制数据传递:

a)施工控制文件发送路线:

施工控制方控制文件-→施工方执行-→监理方监督执行。

b)施工测量数据反馈路线:

施工方测量数据表-监理方复测→施工控制方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控制文件发送及数据传递过程各方签字,并应注明签字具体时间。

图5-3为施工控制工作流程图

图5-1施工控制工作流程图

6现场实施组织及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

6.1现场实施组织

1)在施工现场设立施工控制实施机构,主要监控人员在关键工序必须驻施工现场;

2)在工作之前,由控制单位再次对桥梁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一步审核,如有必要将提出书面意见给有关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的技术员进行控制配合工作的交底和培训,在每一工况施工之前给出施工指令和主要施工步骤描述;

3)在每次月报提交例会上,通报和总结上一阶段的施工情况,随时跟踪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应由施工召集紧急会议并及时提出处理办法;

5)参与现场有关技术会议。

6.2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

需要施工单位的协作事项:

1)提供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步骤对悬臂浇筑标高的预报起关键的作用,不同的步骤必须确定不同的预抛高,才能达到成桥状态的合理线形,因此,请施工单位提供具体的施工步骤安排计划,主要包括:

a)全桥的施工步骤;

b)每个节段施工循环的具体步骤;

c)每个步骤时的主要施工荷载数量及位置;

d)每个步骤的大致时间安排、合拢顺序等。

这些计划在悬臂施工开始后不应有大的变化,尤其是合拢顺序不得变化;

2)提供挂篮构造图

根据挂篮构造图,我们将计算挂篮的线形变形规律,结合挂篮预压试验结果确定每个施工节段的预拱度,务请施工单位在悬臂浇筑开始前提供,主要包括:

挂篮压重的重量、主要构件的尺寸、支撑位置等;

3)对施工现场的要求

a)主要施工机具的数量及位置应尽量与施工步骤安排所确定的相同;

b)备用施工机具及材料应集中堆放在0#、1#段范围内,以减少临时荷载对标高的影响;

c)节段重量的超重水平、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应保持一致,以保证立模标高预计的连续性;

d)确保对称施工,特别是大悬臂时的对称施工,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过大的不对称出现后很难纠正;

每一施工工况完成后,由有关方进行测试,确认测试结果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况的施工。

7施工控制数据表格及填写说明

7.1施工监控样表

长山大桥X幅N#墩主梁节段施工标高预报表

编号:

YB-A—00

梁段号

珲春侧

乌兰浩特侧

n#梁段

参考标高

挂篮变形

定位标高

参考标高

挂篮变形

定位标高

说明:

1.本表标高单位均以米计;

2.参考标高是指未考虑挂篮变形(未计入挂篮抛高)的绝对定位标高;

3.定位标高是指纵向本次浇筑梁段最前端底板的标高,即绝对定位标高,定位标高已经考虑挂篮变形;

4.挂篮定位前注意要紧固挂篮;

5.标高测点布置见下图所示,注意对测点钢筋头的保护;

6.本表需加盖监控单位公章方有效。

监控单位代表(签字):

监理单位代表(签字):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

(本指令一式四份,分送: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控制和建设单位各保留一份)

长山大桥N#墩监控确认单

编号:

B-00

施工状态

XX侧()#梁段完成

XX侧()#梁段完成

主梁

梁段号

梁底标高(m)

标高误差

(mm)

标高容许误差(mm)

轴线偏位

(mm)

轴线偏位

(mm)

上游测点

下游测点

沉降

承台顶(mm)

墩顶(mm)

墩顶水平位移

上游(mm)

下游(mm)

监控方建议

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未达到要求,□允许/□不允许,进行下个梁段挂篮前移操作。

监理方结论

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未达到要求,□允许/□不允许,进行下个梁段挂篮前移操作。

备注:

监控单位(签字):

测量人员(签字):

测量监理(签字):

监理代表(签字):

指令签发日期:

年月日

(本指令一式四份,分送: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控制和建设单位各保留一份)

长山大桥施工监控技术联系单

编号:

LXD-00

工程名称

珲乌高速松大段

SD01标段长山大桥

主送

北京新畅路桥有限公司

抄送

主题

监控代表:

日期:

年月日

监理代表

 

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本指令一式四份,分送: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控制和建设单位各保留一份)

7.2测量数据联系样表

《长山大桥N#墩主梁标高测量联系单》

编号:

XXXX#-BG000

测量信息

日期

时间

温度

天气

施工状态

每个循环工况测量四次

测点

梁顶

梁底

梁底平均

1

2

1’

2’

梁段号

标高(m)

标高(m)

标高(m)

标高(m)

标高(m)

6#梁段

5#梁段

4#梁段

3#梁段

2#梁段

1#梁段

n#墩

0#梁段

0#梁段

XX侧

1#梁段

2#梁段

3#梁段

4#梁段

5#梁段

6#梁段

备注

签名

测量

复核

监理

《长山大桥N#墩主梁梁顶、梁底测点高差记录表》

编号:

N#D-GC

测量信息

日期

时间

温度

天气

施工状态

梁段混凝土浇筑完成

测点

梁顶、梁底高差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