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42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历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纲要与考题分布Word文件下载.docx

16、促进学习化社会产生并带来教育观念变革的“终身教育”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

07年

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08年

17、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36、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答:

①阶段性②道德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无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考试要点

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发展各阶段有关教育名家及其教育思想。

2、理解教育学建立与变革的标志。

3、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撰写的(B)。

06年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本主义与教育》

1、《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C)。

A.《大学》B.《中庸》C.《春秋》D.《论语》

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C)07年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

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C)08年

A、全面调查B、个案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

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08年

A、杜威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布鲁姆

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D)08年

A、赫尔巴特B、卢梭C、柏拉图D、杜威

17、卢梭是启蒙时期的法国思想家、教育家。

在其作品《爱弥尔》中,他大力宣扬自然主义的教育理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06年

18、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19、教育实验法是教育学研究的常用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18、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被是近代最早的一教育学专著。

(三)简答题(无)

(四)论述题(无)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识记并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认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2、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分析各种教育现象。

4、在校园文化的多种表现形态中,核心是(C)。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环境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D.校园的组织制度文化

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D)06年

A家庭教育B社区教育C发明创造D学校教育

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教育具有(D)07年

A政治效益B技术效益C文化效益D经济效益

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D)08年

A、生产力B、意识形态C、执政党D、政治经济制度

19、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它不但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1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教育仍然具有相对独立性。

20、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宣传思想和促进社会民主化。

19、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可分为四大类:

(1)知道是什么,

(2)知道为什么,(3)知道怎么做,(4)知道谁有知识。

20、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受制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同时它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36、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答:

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②同伴群体的影响;

③师生的交互作用;

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为;

⑤社区的影响。

3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

 

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识记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3、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普通中学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5、“揠苗助长”教育方式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不平衡性规律C互补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

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C)07年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B)07年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21、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20、成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的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2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关于个体发展的动因,有人认为它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观点被称为内发论;

而有人认为它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这种观点被称为外铄论。

24、教育目的的制定既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还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2、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1、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外铄论。

25、青少年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其发展具有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教育的引导至关重要。

37、遗传对个体发展有何意义?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第五章教育目的

1、识记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概念。

2、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运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分析有关教育现象。

6、确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D.中国具体实际

8、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有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C)07年

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标

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08年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22、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它的制约。

2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国家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而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所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教育目标。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37、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07

①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性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鉴赏性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

③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

④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

42、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各方面都优秀的“全才”,而“全才”在目前社会条件下是很难有的,因而素质教育无法贯彻实施。

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以上观点是错误的,是对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错误理解。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1、识记学生的基本权利。

2、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教师职业和劳动特点、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3、运用师生关系原理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8、在学生具有的权利中,最主要的权利是(D)。

A.人身权B.名誉权C.隐私权D.受教育权

7、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D)。

A.权利平等B.义务平等C.知识平等D.人格平等

9、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C)07年

A、人格平等B、主导地位C、自主发展D、自由发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为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B)07年

A、人身自由权B、身心健康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7、孔子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D)08年

A、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

35、在交往中,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的交往类型是按交往双方的数量的多少的不同来区分的;

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类型是按交往双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来区分的。

23、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负担,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权的侵害。

17、“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

这说明教师工具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25、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6、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相互作用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

38、简述学生应承担的主要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8、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43、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一的传与受的关系,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儿童中心主义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正确地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06年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

具体地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2、有位教育家曾指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请你说明教师人格特征的内涵,并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具体包括:

①优良的个性品质a、积极乐观的情绪b、豁达开朗的心胸c、坚忍不拔的毅力②积极的创新品质a、创新教育观念b、创新教育能力。

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

一、考试要点

1、识记课程的相关概念及类型(结构),课程实施的结构。

2、理解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趋势。

3、运用课程评价理论进行课程评价。

二、已考知识点

11、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具有(A)。

A.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B.强制性、普及性、民主性

C.强制性、阶段性、基础性D.强制性、开放性、针对性

10、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依据的是(C)。

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功能D课程组织核心

3、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D)07年

A、结构课程理论B、教育与发展理论

C、从做中学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

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A)07年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

28、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7、三个层次的课程文件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6、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面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6、课程评价主要有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和决策功能。

27、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社会、学科的要求,也要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了课程设计要符合发展性的基本要求。

28、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38、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①产生新的课程方案;

②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

③合目的性;

④合科学性;

⑤合发展性。

39、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

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②教师的特征③学校的特点④校外环境

第八章教学理论与方法

1、识记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2、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结构、原则和方法。

3、运用教学的规律与原则、方法,分析有关教学现象。

13、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应选择(B)。

A讲授法B.谈话法C.启发法D.练习法

12、“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D)07年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9、赫尔巴特指出: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C)08年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都是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31、与人类的认识过程相比,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0、“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这句话说的是教学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9、教学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7、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交往性。

28、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新的问题情境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29、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

40、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分析的教学任务通常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所要掌握的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

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3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①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③学生特点;

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2、有人说:

“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

“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

”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

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08年

①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②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a.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c.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

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

1、识记教学的几种组织形式、课的类型、课的结构、班级授课制等基本概念。

2、理解教学工作的几个基本程序以及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结合所学专业设计课时计划(教案),并能运用一堂好课的标准评价一节课的优劣。

14、内容型教学策略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指(A)。

06年A.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B.结构化策略和生活化策略C问题化策略和全面化策略D.生活化策略和全面化策略

12、在学生认识发展的下列阶段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3、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B)07年

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自我评价法

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08年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设计教学法

11、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B)08年

A、克伯屈B、伯克赫斯特C、道尔顿D、布鲁纳

33、在教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等。

32、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9、综合课大体上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环节组成。

3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30、课的结构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综合课大体由五个环节构成: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31、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40、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要求?

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气氛热烈

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

1、识记德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和途径。

2、理解德育的规律、原则、方法。

3、运用德育的有关原理分析与开展学校德育实践活动。

9、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D)。

A“知”是关键期B“情”是关键

C“意”是关键D“行”是关键

1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07年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B)08年

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25、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24、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积极因素方面转化,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1、学校德育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矛盾运动,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3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既是受教的客体,又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

32、在我国中学常用的教育方法中,通过创设良好情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称为情感陶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