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44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 新人教版.docx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9新人教版

2012-2013学年语文半期检测学能训练试题及答案9

A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7每题3分,第8题每空1分)

1、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袖手旁观 断章取义强聒不舍与日具增

B、怒不可遏  世外桃园  盛气凌人  重蹈复辙

C、格物致知  直接了当  相提并论  不言而喻

D、一抔黄土化为乌有豁然开朗廓然无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刻骨铭心míng心无旁骛wù强聒不舍guō气吞斗牛dǒu

B、弥留之际mí媚上欺下mèi黎民百姓lí一抔黄土póu

C、恼羞成怒nǎo恪尽职守kè方枘圆凿ruì怒不可遏è

D、廓然无累kuò重蹈覆辙zhé涕泗横流tìsì舐犊之情tiǎn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到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C

.“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旧诗体,如《木兰诗》。

 

D.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

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①⑤③②④ D、③⑤①④②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

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C、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云:

“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

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

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

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7、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8、根据原文填空(9分)

⑴温庭筠的《望江南》中体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的句子是。

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词人志节高尚,虽历尽艰辛,沦落至极,依然香气如故的句子是,。

⑶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守卫边疆、杀敌为国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⑷《陈涉世家》中陈涉石破天惊的一声质问最能表现他的反抗精神,这句话是:

⑸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感叹道: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里化用了杜甫《登高》中的诗句“,”,这两句诗也被傅雷在写给儿子的信《傅雷家书两则》中引用过。

二、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小题。

(7分)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

但是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

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

不愿做逃得了吗?

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8、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1分)

9、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1分)

10、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2分)

                                                                            

                                                                           

11、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3分)

                                                                           

                                                                          

(二)阅读文段,完成12—15小题。

(8分,每小题2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

闰土哥,——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

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

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

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

还是照

旧:

迅哥儿。

”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

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

我问问他的情况。

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2、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

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14、下面对“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

,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

找不到别的出路

15、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______,这是用的________修辞。

(三)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4分)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

三、作文(40分)

 20、海子说: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请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班级姓名考号

-----------------------------------------------------------装订线-------------------------------------------------------------------------------------------------

500字

600

B卷(50分)

四、古诗欣赏(10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

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22、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3分)

   

2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说一说。

(3分)

24、这首词

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沉船——为邓世昌而作

高洪波

    ①39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

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有成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

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遮住、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你知道自己已不再属于自己,也许,这就是死吧?

你费力地想道。

    ②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成且腥的水。

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海水吞没了你,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上游过,它游动的尾鳍惊动了你的睫毛,你努力想

再一次看一眼这生活过39个春伙的世界,可是一切已然远去,小鱼受惊般倏然游走,如一支离弦的羽箭,海水又涌了上来。

  

    ③一座海是一座坟。

    ④惟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

一个舰长的不屈

的灵魂,一个19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

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

    ⑤以你的游泳技能,加上在你身旁拼命游动的伙伴、爱犬,你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生存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

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号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

你恨狡黠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撞”志未酬呵,弹尽后的最后一次攻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鱼雷无情地阻隔了,否则舰与舰相撞的霎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另一种景象。

    ⑥邓大人就这样走了。

    ⑦致远号巡洋舰也这样沉没了。

    ⑧人类与海洋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

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第六册,内中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

    ⑨“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

邓死焉

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日:

‘吾

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

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

’于是众意渐定。

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

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

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⑩不知道邓世昌在战场上最后作的“动员”是怎样传出来的?

按《辞海》解释,“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当无一人生还。

可是《清稗类钞》所载又绘声绘色,所以我判定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否则朝廷赐“壮节”的谥号毫无道理。

⑾甲午海战中,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幸存者之一,可见邓世昌完全有可能游回岸上的。

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地凛然豪壮!

谁说千古艰难惟一死,

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12)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一直想救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当他们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自己主人必死的决心,它便以身殉主了。

这只小狗没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13)致远号巡洋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