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54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章末检测一

章末检测

(一)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14年底,印度人口大约有12.48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15.3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完成1~2题。

1.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无法确定

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说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

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和人们生育意愿较高会影响出生率,导致出生率较高。

印度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2017·安徽亳州质检)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第四次婴儿潮的推迟是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以及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和现在社会抚养成本的增加,所以D正确。

第4题,第四次婴儿潮后的几年,社会对家政服务、幼儿教师等相关岗位需求人数会增加,所以D正确。

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1970年B.1985年

C.2005年D.2013年

6.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人口迁移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D.鼓励生育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人口数量停止增长。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1985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零,故此前人口数量一直增加,至1985年达到最高值;1985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第6题,目前该国人口为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应该鼓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

(2017·辽宁铁岭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下图是“我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

读图完成7~8题。

7.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8.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  )

A.2020年B.2045年

C.2060年D.2075年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A正确。

第8题,老龄化程度指的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图中看代表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曲线相交于2045年,之后城市人口老龄化曲线高于农村,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2045年,B正确。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9~10题。

9.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0.“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由题干材料可知,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房和荒地现象,该现象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主要是由城市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于农村造成的。

城市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自然环境不如乡村好;农村面积大,人均居住面积一般较城市大;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城市高一些。

第10题,由上题解析可知农村空心化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

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造成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和农业发展水平下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会造成农村住宅用地和耕地等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1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人口迁移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

第12题,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从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育龄人口)相关性最明显。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13.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A.矿产资源丰富B.科技发展水平高

C.气候条件优越D.生活消费水平低

14.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

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D.科技水平

答案 13.B 14.C

解析 第13题,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生活消费水平很高,按理说环境人口容量应该很小,但是由于重视发展科技,科技发展水平高,所以单位面积上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

日本气候条件虽然优越,但气候不是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14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高,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资源(土地、水等)往往会成为环境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

(2017·浙江金华期末)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

据此完成15~16题。

地区

面积(万km2)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

12.6

38

133.5

427

11.5

486

250

4

15.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甲B.乙

C.丙D.丁

16.造成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

C.面积D.水源

答案 15.B 16.B

解析 第15题,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最大的应该是热带,其次应该是中亚热带、北温带,最小的是青藏地区。

第16题,造成热带、青藏地区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量。

(2017·湖南常德月考)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

A.aB.bC.cD.d

18.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答案 17.C 18.C

解析 第17题,如果不受人口迁移影响,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的各年龄段的比重(正常情况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少)以及男女性别比重相差不会太明显,而a、b城市中20岁人口比重、d城市中20~50岁的男性人口比重都很不协调,故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大,所以正确答案为C。

第18题,a城市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故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b城市中20岁左右人口比重非常大,说明其文化教育占主要地位;d城市中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偏大,而女性比重较小,故需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就业比例。

而c城市青少年儿童比重较大,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太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故不正确的是C。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

结合图甲、图乙,回答19~20题。

19.“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0.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①点B.②点

C.③点D.④点

答案 19.D 20.A

解析 第19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转变为现代型。

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社会负担加重。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主要是针对老龄化提出的解决方案。

第20题,先在图甲中读取2010年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然后在图乙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点即可。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面积(104km2)

人口数(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均GDP

(美元)

≥65岁人口所占比重

1995年

2005年

A

28

3000

2500

2.3

0.8

1000

6%

B

1.6

1500

2000

0.9

1.1

5000

11%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其死亡率比A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B.经济

C.家庭婚姻D.求学

(3)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___________地。

(4)简述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 

(1)-0.2 现代型 老年人口比重大

(2)B (3)A

(4)有利: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流入;③推动城市化发展。

不利:

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解析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计算出B地的增长率,再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原因,经济原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多子多福”观念较深的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材料一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材料二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省

第1位人口流出地

第2位人口流出地

第3位人口流出地

第4位人口流出地

第5位人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的实施(  )

A.阻碍劳动力向珠三角迁移

B.造成城乡、地区之间差距扩大

C.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有利于配置服务设施

D.避免城市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3)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

(4)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答案 

(1)C 

(2)B (3)C

(4)有利方面: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等。

不利方面:

造成劳动力与人才队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一可知,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会促进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欠发达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迁移,同时会造成迁入区资源、环境负担加重。

(2)(3)题,由表可知,四川省人口流入量居全国第5位,同时也有大量人口流出。

依据M省人口流入来源可确定为山东省。

第(4)题,注意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23.(2016·河北石家庄月考)下图示意我国中部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1)概括该省人口抚养比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示省份人口抚养比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影响。

(3)有人建议该省完全放开生育政策,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答案 

(1)人口总抚养比较高,且逐渐增长;其中,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增加,少年人口抚养比在2016年后开始增加。

(2)部分劳动力人口进入老龄化人口序列,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人口数量增加;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生育率降低,造成少年人口增长缓慢;因为经济原因导致劳动人口迁移等,造成该地人口抚养比增加。

影响:

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数量减少等。

(3)赞同。

该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影响部分产业发展;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等。

或不赞同。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压力大,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可能造成人口短期内快速增长;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等。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读图,根据曲线判断,该省人口总抚养比较高,且逐渐增长。

其中,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增加,少年人口抚养比变化较小,在2016年后开始增加。

(2)该地人口抚养比变化的原因,包括部分劳动力人口进入老龄化人口序列,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人口数量增加。

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生育率降低,造成少年人口增长缓慢。

该省位于中部地区,因为经济原因导致劳动人口迁出,造成该地人口抚养比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数量减少等。

(3)读图,该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影响部分产业发展。

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等。

所以赞同放开生育政策。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压力大,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可能造成人口短期内快速增长,但不能改变劳动力人口下降问题。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等,从长期看对中部地区压力大。

所以不赞同。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并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沪、苏、津、粤。

 原因:

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2)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势:

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不断加剧。

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

(3)变小 原因: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解析 第

(1)题,可从图中读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这些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有关,也与本地经济发达,医疗条件、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有关。

(2)题,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东部地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比西部优越,因此人口稠密,而且今后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加剧的趋势。

第(3)题,云、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较小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降低其人口承载量,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