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58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XX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单元测试35: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如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

  c.纸最早是用于绘制地图的

  D.纸最早是在我国的边疆地区发明的

  解析:

抓住图片下方文字中的关键词“西汉”。

而A项中的“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故可排除,而c、D两项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

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为这一转变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蔡伦B.沈括c.董仲舒D.毕升

  解析:

抓住材料中“树肤、麻头……鱼网”等信息,可判断东汉时,蔡伦使用上述材料改进了造纸术。

  答案:

A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篇章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

其中步的纸张制作让人想起了中国古代纸的发明。

那么,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最古老的纸出现于

  A.东汉B.西汉c.先秦D.魏晋

  解析: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我国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早期,“蔡侯纸”并不是最早的纸。

  答案:

B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解析:

造纸术是东汉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中期平民毕昇发明,时间与题干不符,予以排除,而指南针、火药与火器主要是宋代以后外传的。

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造纸术传播到阿拉伯。

  答案:

A

  .在某中学进行的学生制作模型比赛中,有一位同学展示了右面模型,这一模型的主要作用是

  A.观测天象

  B.指引方向

  c.烹饪烧烤

  D.察看风水

  解析:

该图片应是司南,司南的主要作用是指引方向。

  答案:

B

  .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

  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②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

  ③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针奠定了基础 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司南是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所以①②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告别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

抓住材料中“凭针盘而行”等信息可知这是对指南针的描述。

指南针传到欧洲,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大作用,故选c。

  答案:

c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场景:

在“三千弟子”诵读之时,中央的巨幅画卷中间,开始出现了立体活字印刷体,方版汉字交替呈现,整个活字印刷版如水波涌动,充满着无限动感,场面十分震撼。

有些观众在观看后发表了以下评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水平

  B.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就已出现,所以有了流传广泛的唐诗

  c.没有活字印刷术就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

  D.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就是活字印刷的珍品

  解析:

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因而B、D两项表述错误;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化的进步,但仅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完全主导欧洲文化的发展,c项错误。

  答案:

A

  .现在的火箭与中国早期的火箭虽然相去甚远,但原理却是一样。

如果你要查找火箭作为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翻阅

  A.《史记》B.《三国志》

  c.《旧唐书》D.《明史纪事本末》

  解析:

火药武器出现在唐末,故应翻阅《旧唐书》。

  答案:

c

  0.《从历史上看不发达的问题》一书说道:

“欧洲在技术方面确实曾大大得益于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科学,工业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13世纪时,向外传播而使后来欧洲得益于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有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是在8世纪的唐代开始西传的,其他都是在13世纪的宋元时期,故选D。

  答案:

D

  1.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有

  ①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②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③注重实验科学 ④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解析:

①②正确。

③错误,注重实验是近代科学的特点;④错误,中国古代科学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答案:

A

  .中国在汉朝时主要是向外传播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手工艺品,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北宋及以后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说明了

  ①汉朝时我国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 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③唐朝时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儒家思想 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③错误,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思想不仅仅是儒家思想。

可排除含③的A、c、D三项,故选B。

  答案:

B

  3.西欧有一句名谚: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解析:

中国人的头指的是A项,阿拉伯人的口指的是D项,法兰西人的手是指c项。

B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发展,故应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比欧洲古代科技成就高。

  答案:

B

  .在课堂上,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这一话题畅所欲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经验总结,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强调实用技术的倾向

  B.《老子》强调的无为,体现了要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c.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

  D.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的核心是听天由命

  解析: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的核心是人定胜天而不是听天由命。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XX年9月25日,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身着中国制造的宇航服,首次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而神舟七号的成功返航,除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唤醒了中国人1000多年前就曾拥有的科学精神。

  材料二 “李约瑟难题”的准确表述应该是: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文化发展历程》

  请回答:

  000多年前,中国人曾拥有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造成这种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问需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第问考查对古代科技发展进程的认识,明清时期开始落后,落后的原因主要有科举制的束缚、封建专制的阻碍、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传统自然经济的制约等。

第问谈认识,可从两方面作答,一认识其进步性和先进性,二分析其局限性和不足。

  答案:

科学精神:

勤劳智慧、实践创新、勇于探索。

  特点:

①经验性和实用性,如天文历法主要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造纸术、印刷术等都反映了这一特点。

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③科技发展不受重视,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如“重农抑商”的思想、“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

原因:

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削弱了开发新科技的驱动力。

②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制约了科技的发展。

③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④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思想不重视科技发展,缺乏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中国科技在农业文明社会一度领先,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体系和必要的社会

  环境,很难获得新的发展,近代中国的落后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一定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永葆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阅读下列图表:

  材料一

  年 代科技发明

  中 国世界其他国家

  数件数

  公元1~

  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

  ~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

  ~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

  ~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

  请回答:

  依据材料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处理表格信息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问,应结合材料一、二抓住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时间段,是在公元1600年前后,即处于明朝中后期;第问,应结合中外科技发展的表现,归纳概括出现变化和转折的原因。

  答案:

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①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封建经济繁荣;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交流密切,民族融合加强。

②明朝中后期以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主义钳制了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理性主义确立,促进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