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61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docx

北京市西城区月抽样测试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4月抽样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YCY说明:

1.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本卷作答,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框内,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戏谑     削价     血战     空穴来      B.筵席    咽喉     赝品    偃旗息鼓

   C.窥伺     揆度     傀儡     岿然不动    D.旌旗     痉挛    菁华    疾风劲草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洽谈     厮杀     方枘圆凿     多行不义必自毙

   B.讫今     睿智     骨鲠在喉     不敢跃雷池一步

   C.商榷     通宵     鞭辟入理      置之死地而后生

   D.膨胀     喋血    和衷共计       初生牛犊不怕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为了把幼儿园办成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乐园,她把全部心血都           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了。

(2)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多了。

(3)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         显得太单薄了!

   A.贯注     淡薄      未免            B.贯注     淡泊     不免

   C.灌注     淡泊      不免            D.灌注     淡薄     未免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B.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C.多数学生表示,老师处理学生问题应该作到公平公正,丁是丁卯是卯,不能有偏有向。

   D.今天的主题讨论,各组角度不同,因而侧重各异,如此南辕北辙,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除了向这个地区的农民们学习、访问和进行实地考察之外,还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和文学史资料。

   B.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应该如何处理突发社会事件以及商界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C.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D.《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强调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分配。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

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

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武曰:

“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

”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

及武为刺史,行部②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

圣曰:

“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

”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

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

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

自是后,圣惭服。

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③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④,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

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

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

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

“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

”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

“刺史古之方伯⑤,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

”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

岁中,庐江太守举之。

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

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清托。

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

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

    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

③学官,学舍,学校。

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

  ⑤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泛指地方长官。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欲以吏事中商        中:

中伤。

     B.得,系庐江      系:

拘囚。

   C.寿兄子适在长安      适:

前往。

     D.然疾朋党        疾:

憎恨。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县数负其课

而公子亲数存之

B.

毁武于朝廷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C.

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

项伯即入见沛公

D.

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平心决之,(圣子)卒得不死。

   B.酒酣,(武)见其兄子。

   C.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刺史)乃当召见。

   D.及(武)为公卿,荐之朝廷。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何武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       )

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

②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③自是后,圣惭服。

④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

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

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武的弟弟何显因不按规定交赋税而受到小官吏求商查处,何武制止了何显要报复求商的作法。

   B.九江太守戴圣仗自己名气曾经轻视何武,何武查得其罪,他自请免官;后来他又诽谤何武,何武仍然公正处理他儿子犯法的事。

   C.何寿有恩于何武,且身为高官,想让何武提拔他兄长的儿子,何武虽然召见了何寿兄长的儿子,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

   D.何武能够推荐选拔人才,在用人上坚持严格标准;想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文以杜绝谋私行为。

 

第Ⅱ卷(共120分)

三、(18分)

11.把下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孟子曰: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之

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

恶,此之谓不知类(类,指同类事物的主次轻重)也。

”(《孟子·告子上》)

(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3分)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2分)

         

         

1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3)题。

(7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传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③吹取三山④去。

注:

①星河,天河。

②谩,广泛。

③蓬舟,蓬草似的轻舟。

④三山,蓬莱,方丈和瀛洲。

(1)下面对这首宋词中一些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B.“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

  界。

  C.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

  D.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2)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

  B.“报路长”和“嗟日暮”,表明作者自身处境的困顿以及内心感受的苦闷。

  C.作者借对想象中天帝所发之问的回答,来表明自己精神的寄托所在。

  D.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

(3)“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中的典故出自《逍遥游》“鹏之徙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从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一句的作用。

(3分)

                                                                          

                                                                          

                                                                           

13.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任选三道小题,限作三道)(6分)

(1)               ,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画图难足。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月)》)

(4)                      ,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前赤壁赋》)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12分)

科学始终具有强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促进社会进步,给人类带来幸福。

但一项科学技术如果被视为可以解决人类根本苦难,就会有神话的感觉。

就拿转基因农作物的培育来说,如果要把这项可以使粮食增产的技术提高到消灭贫困和解决饥饿问题的高度就有点夸大其词。

至少在人类的近现代史上,贫困和饥饿的产生不是由于粮食生产不足,而是资源分配不均所致。

世界粮农组织在2002年的统计表明,全球粮食产量足以提供每人每日所需的2800卡路里热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早在1998年就指出,全球最富裕的两成人消耗了近一半的肉类和鱼类,最穷的两成人却只食用了3%。

应该说,解决饥饿问题与生产无关,改革全球及各个国家内部的政治、金融和分配体制才是重要的。

另外,据说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生产优质粮食,但面对贫困和饥饿,其作用也让人怀疑。

比如把胡萝卜素转入稻米,使其成为富含维生素A的“金色大米”的试验就给人这种感觉。

事实上任何稻米都含有人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A,人们完全可以通过食用一般大米来达到营养平衡。

即使“金色大米”生产出来,营养状况较差的人也不能很好吸收其中的维生素A,还要通过进食多种蔬菜和改善饮食结构来获取人体所需的营养,同时生物技术公司也不会让穷人免费食用这样昂贵的大米。

转基因农作物的培育还会造成一种新型的“垄断”。

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公司和集团会一定程度地把持和操控全球的粮食资源。

现在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1%为美国一家跨国企业Monsanto公司所拥有,这表明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会对全球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这种垄断在一个国家内部也是完全可能的。

比如,转基因稻米在某一地区的商业化种植,不仅会剥夺该地区农民自留种子的权利,还迫使他们不能按传统农业的做法相互交换种子,而传统做法有利于扩大农作物遗传的多样性。

所有的转基因种子都受到专利保护,农民如果自留种子就会触犯专利权。

Monsanto公司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农民在购买棉花种子的时候,要与种子生产公司签订协议。

协议规定,种植此类棉花的农民不得留种,而需要每年向该公司购种。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早在1998年3月该公司就获得美国专利局批准使用“终结者基因”,即在某些转基因农作物中加入3个这样的基因。

这种农作物的种子经诱导剂的诱导,通过“终结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育的后期会产生一种毒素,杀死胚胎,最后得到成熟但不育的种子。

农民要种这样的农作物,有收成但没有种子,只得年年向生物技术公司购买。

可见,任何一项新的先进科学技术都不可能成为一副包治社会百病的“灵丹妙药”。

14.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把这项可以使粮食增产的技术提高到消灭贫困和解决饥饿问题

的高度就有点夸大其词”?

(3分)

                                                                                                                                                 

                                                                                                                                                 15.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其作用也让人怀疑”?

(3分)

                                                                                                                                                         

                                                                                                                                                         16.对文中有关“新型的‘垄断’”的阐释,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型的‘垄断’”的一个含义是指对全球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垄断,这种垄断会对全球粮食生产构成威胁。

   B.“新型的‘垄断’”包括对国内转基因农作物种子权的垄断,这种垄断会对传统意义上农民的某些权利形成冲击。

   C.“新型的‘垄断’”完全剥夺了农民沿用传统生产方式的权利,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技术交流。

   D.“新型的‘垄断’”指对转基因农作物技术的垄断,它会影响全球的粮食收成,导致农作物遗传的多样性。

17.结合文意,下面理解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末的“不可能成为……‘灵丹妙药’”与文首的“神话的感觉”相呼应,是说许多新的先进科学技术在现实中是无法应用的。

   B.作者在第二段举例时强调,消灭贫困和解决饥饿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解决国际社会严重的贫富不均。

   C.作者认为,Monsanto公司在某些转基因农作物中加入“终结者基因”的做法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反科学的行为。

   D.不应该过于夸大新的先进科学技术在社会实际中的积极作用,因为它们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五、阅读《消费=享受?

》,完成18—21题。

(18分)

消费=享受?

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

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难够多的了,在能享受时凭什么不享受?

享受实在是人生的天经地义。

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德”。

然而,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

对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

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和人生哲学无关;我也无意反对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星级饭店、KTV包房等等,只想指出这一切仅属于消费范畴,而奢华的消费并非享受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

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

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

要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

否则,花钱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费。

以为消费的数量会和享受的质量成正比,实在是一种糊涂看法。

塞涅卡说得好:

“许多东西,仅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

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

”另一方面呢,正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花钱买来的东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钱买的享受。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可是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哪里还想得起它们?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在人人忙于赚钱和花钱的今天,这样的闲人更是到哪里去寻?

那么,难道不存在纯粹肉体的、物质的享受了吗?

不错,人有一个肉体,这个肉体也是很喜欢享受,为了享受也是很需要物质手段的。

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有被其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

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

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足的法则。

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

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那份痛快。

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

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定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

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动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

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也谈不上幸福感。

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从否定苦行主义入手引出自己对于“享受”的态度,并借蒙田对“享受”的推重来彰显自己的认识。

   B.是否应该有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星级饭店等奢华消费,只是经济学家们探讨的问题,与人生哲学无关。

   C.某种阅读或旅游行为,可能被归入消费,也可能被归入享受,归类的依据就是看阅读者或旅游者是不是花了钱。

   D.“纯粹肉体的、物质的享受”,其实只是一种心理满足,还不能达到精神享受的层次,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享受。

   E.作者将“享受”放在包含有“灵魂的愉悦和升华”因素的范畴中加以认识,与对“消费”的分析对照行文,针砭世事,引人思考。

19.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把消费当作享受”是“我们时代的迷误”?

(6分)

                                                                                                                                                         

                                                                                                                                                         

                                                                                                                                                         

20.塞涅卡的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作者在行文中借用塞涅卡的话,有什么效果?

(4分)

                                                                                                                                                         

                                                                                                                                                                                                                                                                                                                   

21.文中“幸福感”、“快感”以及“优越感”所分别对应的生活内容与作者要“真正享

受人生”的认识之间有何关系?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