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6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MT文档格式.docx

5

6

7

8

9

10

11

宽度

400

500

65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000以上

4.2.2长度

阻燃带出厂的单卷长度可由供需双方商定,其极限偏差为订货长度的-0.5%~+2%。

5技术要求

5.1外观质量

阻燃带表面应平整,无影响使用的明疤、缺胶和裂痕。

带芯应由覆盖层完全封闭,以防受潮变质。

5.2阻燃带宽度极限偏差

阻燃带宽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mm

公称宽度

<800

≥800

极限偏差

±

带宽的±

1%

5.3覆盖层厚度

5.3.1阻燃带上、下橡胶覆盖层厚度均应不小于1.5mm。

5.3.2阻燃带上、下塑料覆盖层厚度均应不小于1.0mm。

5.4拉伸强度

阻燃带的全厚度拉伸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N/mm

型号

680S

800S

1000S

1250S

1400S

1600S

1800S

2000S

2240S

2500S

2800S

3100S

3400S

纵向≥

680

1250

2240

2500

2800

3100

3400

横向≥

265

280

300

350

450

5.5拉断伸长率

阻燃带的全厚度拉断伸长率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纵向

≥15%

横向

≥18%

注:

阻燃带的全厚度额定伸长率不得大于4%

5.6撕裂力

阻燃带的撕裂力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N

撕裂力≥

1100

/

5.7粘合强度

阻燃带覆盖层和带芯间的粘和强度及带芯内部黏合强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N/mm

试验项目

覆盖层与带芯间

带芯内部

黏合强度平均值

≥4.00

黏合强度最小值

≥3.25

≥6.5

5.8橡胶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

橡胶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项目

指标

拉伸强度,MPa

≥10.0

拉断伸长率,%

≥350

磨耗量,mm3

≥200

5.9表面电阻值

试件上、下两个表面的表面电阻算术平均值不得大于3.0×

108欧姆

5.10阻燃性

5.10.1滚筒摩擦试验

每块试件经滚筒摩擦试验时,其任何部位不得发生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现象,滚筒表面温度不得大于325℃。

5.10.2酒精喷灯燃烧试验

试件经酒精喷灯燃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6块具有完整覆盖层试件,在移去喷灯后,所有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3.0s。

其中每块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10.0s。

b)对18块剥去覆盖层试件,在移去喷灯后,所有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5.0s。

其中每块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15.0s。

5.10.3丙烷巷道燃烧试验

对于每样试件,如他们能通过以下两项要求中的任一项便视为该输送带合格。

其要求如下:

a)每样试件的未损坏长度不得小于600mm。

b)未损坏长度不得小于50mm;

最大平均温升不得大于140℃且损失带长度不大于1250mm。

当试验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危机人和设备而提前终止时,该输送带的巷道燃烧试验即被视为不合格。

5.11阻燃带接头强度

对机械接头强度和胶粘接头强度任选一种进行考核。

5.11.1阻燃带机械接头强度

5.11.1.1对1000S(含)以下型号的阻燃带,阻燃带机械接头的强度不得小于带体额定拉伸强度的70%。

5.11.1.2对1250S(含)至1600S(含)型号的阻燃带,阻燃带机械接头的强度不得小于带体额定拉伸强度的65%。

5.11.1.3对1800S(含)至2000S(含)型号的阻燃带,阻燃带机械接头的强度不得小于带体额定拉伸强度的60%。

5.11.1.4对2000S以上型号的阻燃带,阻燃带机械接头的强度不得小于带体额定拉伸强度的55%。

5.11.2阻燃带胶粘接头的强度

阻燃带胶粘接头的强度不得小于带体额定拉伸强度的90%。

5.12阻燃带接头运行寿命

对机械接头和胶粘接头任选一种进行考核。

5.12.1机械接头的运行寿命平均值不得小于10万转周。

5.12.2胶粘接头的运行寿命平均值不得小于25万转周。

5.13织物接头

5.13.1横向接头

带芯不得有横向接头。

5.13.2纵向接头

带芯不得有纵向接头。

5.13.3拼合接头

成卷供应的阻燃带,不得有拼合接头。

6试验方法

6.1样品采取方法

在产品制成24h后,采取样品。

6.2外观质量检查

采取目测方法检查

6.3宽度测量方法

采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或卷尺进行测量。

6.4覆盖层厚度测定方法

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6.5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测定方法。

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6.6黏合强度测定方法

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6.7撕裂力测定方法

按附录D的规定执行。

6.8表面电阻测定方法

按附录E的规定执行。

6.9滚筒摩擦试验方法

按附录F的规定执行。

6.10酒精喷灯燃烧试验方法

按附录G的规定执行。

6.11巷道丙烷燃烧试验方法

按附录H的规定执行。

6.12阻燃带接头强度和接头运行寿命试验方法

按MT318和MT/T318.1的规定执行。

6.13磨耗量试验方法

按GB/T9867的规定执行。

6.14橡胶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按GB/T528-1998的规定执行,试样尺寸采用4型(狭小平行部分宽为2.0mm±

0.1mm),哑铃状裁刀裁切试样。

7检验规则

7.1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阻燃带制造厂名称;

b)阻燃带的型号、规格和生产日期;

c)试验日期

d)试验室温度;

e)试验室相对湿度;

f)试验结果;

g)检验结论;

h)检验者。

7.2出厂检验

7.2.1产品应经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以每1000m为一批(不足1000m视为一批)至少进行一次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2.2出厂检验项目见表8.

7.3型式检验

7.3.1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

d)产品停产两年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不符合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型式检验项目如表8所示。

7.3.3型式检验的试样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抽样基准为200m,样品数量为12m。

7.4判定规则

重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一般项目,如有两项不合格,可另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备注

全检

抽检

外观质量

--

一般项目

宽度极限偏差

厚度

重要项目

拉伸强度

拉断伸长率

撕裂力

粘合强度

橡胶覆盖层物理机械特性

表面电阻

滚筒摩擦试验

酒精喷灯燃烧试验

12

巷道丙烷燃烧试验

13

接头强度

14

接头运行寿命

“√”表示进行检验,“--”表示不进行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8.1每条阻燃带沿纵向每隔10m内应有一个字体高度不小于20mm的永久标识。

标志示例:

MAPVG800SN200101

其中:

MA—“安全标志”符号

PVG--覆盖层材质为橡胶

800—阻燃带纵向拉断强度

S—--阻燃抗静电的代号

N----制造厂名称

2001-制造年份

01---产品检验合格证编号

8.2阻燃带用木芯或铁芯卷取,捆扎要牢固整齐,每件应有包装覆盖物,包装上应拴有技术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

8.3阻燃带在运输和储存中,应保持清洁,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

防止于酸、碱、油类、增塑剂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物质接触,并距离热源1m以外。

8.4储存时库房内温度易保持-10℃~+40℃之间,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0%~80%之间。

8.5阻燃带储存中应成卷放置,不得折叠,存放期间每季翻动一次。

附录A覆盖层厚度测定方法

附录B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测定方法

附录C黏合强度测定方法

附录D撕裂力测定方法

附录E表面电阻测定方法

附录F滚筒摩擦试验方法

附录G酒精喷灯燃烧试验方法

G.1试件数量

G.1.1具有完整覆盖层6块(3块纵向,3块横向)

G.1.2剥去覆盖层18块(9块纵向,9块横向)

G.2试件制备

G.2.1在离阻燃带边缘至少50mm处割取试件。

对需要剥去覆盖层的试件,若剥离很困难时,可采用间断性磨削方法,使摩擦发热量减至最小,当织物层暴露出时,立即停止磨削。

覆盖层剥去部分的长度应大于50mm,割取时试件应保持干净。

G.2.2试件形状为矩形,每件长150mm±

2mm,宽25mm±

2mm。

G.3仪器、设备

G.3.1喷灯:

喷灯应符合MT182的规定,燃料由带有刻度的容器供给。

所用燃料为95%乙醇(GB/T394)和5%甲醇(GB338)的混合物(V/V),其中乙醇应符合GB/T394.1的规定、甲醇应符合GB338的规定。

G.3.2燃烧试验箱:

应设有加工好的配合孔,作为燃料导管的入口,箱子应设有可调节装置,确保试件处在适当位置,在箱子上部装有带抽风机的烟罩,但应以不引起火焰燃烧变化为前提,否则试验时应关闭抽风机,见图G1。

G.3.3秒表:

最小分度值为0.01s。

G.3.4试件支架:

见图G2。

G.4实验步骤

G.4.1酒精喷灯的操作和维修按MT182的规定进行。

G.4.2试验时,将试件插入支架,酒精喷灯与试件的相对位置应符合图G3的规定,即试件应水平放置,其低端离酒精喷灯喷火口中心为50mm,酒精喷灯垂直放置。

G.4.3试验在弱光下的燃烧箱内进行,点燃酒精喷灯,调整其火焰高度为150mm~180mm,在酒精喷灯喷火口中心50mm处的火焰温度为960℃±

60℃。

火焰温度是通过一根直径为0.71mm、长约100mm的裸铜丝来测定,火焰稳定后,测定温度时将裸铜丝保持在离酒精喷火口如图G3所示的高度为50mm处,若在6s内能熔断裸铜丝,则为达到火焰温度。

G.4.4试验时试件周围的空气流动应尽量小,以不影响e燃着试件的火焰为准。

G.4.5试验时容器内的燃料液面高度应保持在距离酒精喷灯底部760mm±

20mm范围内,见图17。

G.4.6试件位于火焰中央,其前缘与火焰外焰一致。

G.4.7试件应垂直于燃烧箱的门,以便观察到试件的两面。

G.4.8试验时把试件放在火焰中燃烧30s后,移走未熄灭的酒精喷灯,从该时起用秒表测量试件上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烟燃烧时间。

G.5结果表述

应记录和计算下列试验结果:

a)各试件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烟燃烧时间单值;

b)6块具有完整覆盖层的试件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烟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c)18块剥去覆盖层的试件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烟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d)燃烧时间平均值取小数点后2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附录H巷道丙烷燃烧试验方法

H.1试件制备

H.1.1试样应从离阻燃带边缘至少50mm的部位截取。

对于上、下覆盖层厚度相等的输送带,应从待测输送带上切取两块长1500mm、宽230mm的纵向试样,而对于上、下覆盖层厚度不同的输送带,应切取三块试样。

应注意使试样的切割面平整,并且试样不应在输送带边部50mm内切取。

在试样切取后进行称量。

且在试样测试前在温度为0℃~40℃的干燥环境中平整放置24h。

H.1.2为使试样能固定于实验台上,需用8mm直径的钻头按如下方式在试样上打6个洞。

a)其中4个洞分别位于距试样边界50mm的2条直线与距试样前端50mm及后端50mm的直线的4个交点上。

b)另外2个洞位于距试样边界20mm的2条直线与距试样前端330mm的直线的2个交点上。

H.1.3将试样放置于试验台上并用25标准尺寸的线通过6个钻孔将其固定在框架上。

此外,另用2根线通过接线环牢牢地将试样捆于框架上,其中一根线缚于试样前100mm的位置上,另一根线缚于试样前250mm的位置上。

H.2装备和设备

H.2.1巷道

巷道由一个腔室构成,该腔室的外壁采用25mm厚的难熔材料建造。

其入口尺寸为460mm×

460mm,长度为1676mm且通过一壁厚为

装有动力源和测温仪等,能输出交流40~62Hz、电流波型基本上是正弦波的电流至试件,输出电流值应能满足试验需要,同时能通过装在试件上的热电偶测量动力线芯导体的温度,测温仪准确度为±

C。

4.1.1.2燃烧箱

燃烧箱置于排烟罩下或本身装有排烟风扇,箱内装有支承试件的二组支架和标准甲烷喷灯。

燃烧箱尺寸如图1所示,支架位置如图2所示,支架高度应可调,以使电缆试件与喷灯火焰满足图3所示的位置,支架应为隔热材料或在试件与支架之间放置隔热材料;

喷灯火焰如图4所示,喷灯结构如图5所示,喷灯材质为H62黄铜,喷灯所用燃料为天燃气或合成甲烷(甲烷含量应达95%以上)。

4.1.2试件的制备

4.1.2.1从试样中截取长度约为1.8m的电缆作为试件,如见图6所示,试件数量为3条,若为非金属电缆中间接头试件,则连接上相应规格的电缆并使接头位于整个试件的中部,如图7所示。

4.1.2.2不论试样中是否包含其他线芯(如信号线芯等),作为试件只应在每根动力线芯的两端剥去6cm长的绝缘。

4.1.2.3在距试件中心线20cm±

1cm的一侧,用小刀切开试件的护套和绝缘等覆盖层,露出一根动力线芯导体,并将热电偶的测温头插入其中,使此测温头与动力线芯导体能良好地接触,然后掩上绝缘、护套等覆盖层,并扎紧此切口;

对非金属电缆接头试样,测温点应放置在接头外10cm左右。

4.1.3实验步骤

4.1.3.1按图2所示的位置,将试件放置到燃烧箱内支架上,试件中心线应位于燃烧箱中部,试件两端分别从燃烧箱两侧孔伸出箱外。

4.1.3.2将插入试件上的热电偶与电控箱的测温仪连接,以便能观察动力线芯导体的温度。

4.1.3.3将试件上的动力线芯按图8所示的串联方法或图9所示的并联方法连接起来,并接至电控箱的电源输出端上。

4.1.3.4启动电控箱,使流过试件上的每根动力线芯导体的电流值为5倍的规定电流,规定电流由表1确定。

表1导体规定电流值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规定电流A

单芯

二芯

三芯

32.4

29.2

27.5

51

46

43

16

67

60

57

25

93

84

79

35

116

104

99

50

140

126

119

70

182

164

155

95

228

205

194

120

270

243

235

150

330

297

290

185

338

357

349

240

480

441

432

585

538

526

表中所列单芯、二芯、三芯以电缆中所含动力线芯计数。

4.1.3.5当导体温度升至205℃±

5℃时,移动调好的喷灯,使喷灯火焰按图3所示位置燃烧试件,并启动计时器计时。

4.1.3.6燃烧时间1min,然后移去喷灯,同时切断通过试件的电流,注意观察试件的续燃情况,并用秒表记下试件的续燃时间。

4.1.3.7待试件续燃结束后,取下试件,用棉布擦净试件表面,测量试件的炭化长度,量取精度应为±

1mm。

4.1.3.8在试验中,燃烧箱内不应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的空气流动。

4.1.3.9动力线芯截面小于6mm2的电缆不进行该项试验。

4.2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按GB/T18380.12-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4.3成束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4.3.1若煤矿用动力电缆中最大线芯截面积在50mm2及以上时,按GB/T18380.32-2008规定的A/F类方法进行。

4.3.2若煤矿用动力电缆中最大线芯截面积在50mm2及以下时,按GB/T18380.34-2008规定的B类方法进行。

4.3.3煤矿用控制电缆,按GB/T18380.34-2008规定的B类方法进行。

4.3.4煤矿用通信电缆(含煤矿用通信光缆),按GB/T18380.35-2008规定的C类方法进行。

4.4试验结果判定

4.4.1按4.1条进行的负载条件下的燃烧试验,若3个试件的续燃时间均小于4min、炭化长度均小于150mm,则判定该项试验合格。

4.4.2按4.2条进行的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若上支架下缘和炭化部分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则判定该项试验合格。

如果燃烧向下延伸至距离上支架下缘大于540mm时,应判定为不合格。

如果试验不合格,应再进行两次试验,如果两次试验均合格,则应认为该电线电缆通过本试验。

4.4.3按4.3条进行的成束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无论是钢梯前面还是后面,若测得的试样最大炭化范围均不高于喷灯底边2.5m时,则判定该项试验为合格。

试样未通过本试验,有争议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