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85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全册.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学习4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25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4、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写诗句。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

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强烈地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体味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痛苦生活,激发中华儿女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豪情壮志。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1、我爱你啊,中国

目标先定位: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突破: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预习金指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注意加点字读音。

帕米尔高原银装素裹洋溢盎然淡妆浓抹飘渺波澜壮阔

醇美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屋脊巍峨硕果开拓

2.借助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

银装素裹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光洁绚丽天工巧夺巍峨

3.了解中国的幅员辽阔。

快乐向前冲:

一:

通读文本,学会生词。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2.小组合作,展示朗读,解决疑难问题。

二:

再读文本,理清文脉。

1.轻声读课文:

诗歌第2—6小节围绕哪句话写的,从哪些方面写了祖国的可爱之处?

“”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三、品读画面,感悟情怀。

1.自由读第1节,圈圈划划:

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2.全班展示:

谈谈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3.默读2~6小节,想一想: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祖国的迷人可爱?

4.组内选择一个自然段交流:

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5.默读第7小节,思考:

欣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异域风情,我想对祖国说:

亲爱的祖国,!

四、精读悟法。

1、默读第2—6小节:

①试着为这段诗再添一、两句:

我们爱你——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了哪些重点?

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海阔凭鱼跃;

1、听写词语,写正确、写美观哟!

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景德镇(zhènzhèng)屋脊(jījǐ)

浓妆(zhuānzhuāng)淡抹硕(shuòsuò)果

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祖国的可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

4、组词:

渺()壁()拓()魄()

缈()璧()柘()魂()

5、填上合适的词:

()的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庐山()的长江

()的龙井茶()的茅台酒

()江南丝绸()的景德镇瓷器

6、照例子,写词语。

壮美山河:

黄河、、、

中华物产:

鹿茸、、、

名胜古迹:

长城、、、

古代圣贤:

孔子、、、

7、我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仿照课文句子写出你知道的两个。

 

2、郑成功

目标先定位: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重点突破:

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复述课文

预习金指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注意加点字读音。

犁奴役驻军兽肉载歌载舞慷慨激昂

耙镰刀融洽瞭望风帆蔽空负隅顽抗

2、借助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

载歌载舞慷慨激昂负隅顽抗

横行霸道惊恐万状喜出望外

3、了解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4、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民族英雄。

快乐向前冲:

一:

通读文本,学会生词。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2.小组合作,展示朗读,解决疑难问题。

二:

再读文本,理清文脉。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注意用词准确)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三、品读画面,感悟人物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

①你读出了哪些画面?

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②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读读、品品。

2.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画面交流。

3.默读课文7—8自然段,思考:

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4.练习复述课文。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四、精读悟法。

1、默读第五自然段:

①试着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描述战斗场面。

②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抓住了哪些重点?

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海阔凭鱼跃;

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四处瞭望(liàoliáo)负隅顽抗(ǒuyú)载歌载舞(zǎizài)

横行霸道(hénghèng)耙子(pábà)奴役(núlú)

2.用“—”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风帆碧空()涛涛海浪()绵廷千里()慷槪激昂()

操炼()住军()

3、组词。

侵()密()钩()壮()振()

浸()蜜()钓()状()震()

 乘chéng()弹dàn()载zài()

shèng()tán()zǎi()

4、上相反的字组成成语:

  街()巷()有()无()()曲()工

  弃()图()举足()()()口()声

  因()得()眼()手()转()为()

5、文写了郑成功和两件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郑成功建设台湾,加强高山族与汉族的联系包括()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成功是一个的人。

6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7、以“我站在郑成功塑像前”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我站在郑成功塑像前,仿佛(看到、听到……)

 

心想:

8、历史上还有许多民族英雄,写出你知道的两位和他的主要功绩。

实践新天地:

模仿第五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个场面,比如:

元宵节、集市等。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目标先定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品读课文,体会肖邦离开祖国的背景和情感。

重点突破: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品读课文,体会肖邦离开祖国的背景和情感。

预习金指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字音拿不准的查字典。

肖邦咏唱胸腔忧虑蜡烛巴黎卡片

欺凌忧愤弥留幽暗勉励旋律雾霭

2、借助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催人奋起

3、了解肖邦的主要事迹。

4、了解肖邦一生写过哪些曲子

快乐向前冲

活动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自读课文,学习生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组内读词,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活动二: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思考:

肖邦在什么情况下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

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全班展示。

活动三:

感受“被迫离开”

1.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

肖邦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圈划出关键词句,细细品读。

2.小组交流:

①结合关键词句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感受;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

3.全班展示。

活动四:

品味“依依惜别”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这段写了哪三个告别的场景?

(用小标题概括)

②哪一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

细细品读。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活动四:

品读“日夜思念”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①肖邦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日夜思念”?

圈划出关键词句,甚至是标点,反复地读一读,细细体会。

②如果让你给《革命练习曲》填上歌词,你会写什么呢?

2.小组交流:

①读读所画词句,谈谈感受。

②派代表读读所填的《革命练习曲》的歌词。

3.全班展示。

活动五:

体会“至死不忘”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2.讨论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全班展示。

海阔凭鱼跃

1.听写词语。

2.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3选择一个动人的告别场景背下来。

4.读句子,回答问题。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肖邦在“弥留之际”还有这样的愿望,说明了什么?

(2)此时你的脑海中会闪过哪句名言呢?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你走到哪里,()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你远在他乡,()不要忘记自己的国家。

(3)()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6.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认真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

⑴、从“为了生计”这个词组,你可以想象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四处奔波”这个词组,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肖邦“疲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肖邦“忧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话,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紧握着”和“喃喃地”这两个词同时用来形容弥留之际的人,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作者这样用词的用意是________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写法上,这段文字对全文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目标大定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预习金指针

搜集资料1.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活年代,了解写作背景。

2.搜集其他爱国诗篇。

字词闯关1.读准字音,理解字意,能根据要求组词。

快乐向前冲

知诗音。

1.自由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识记生字“涕、巫、洛”。

2.组内按序号轮读古诗,读出全诗的韵味。

3.展示朗读。

明诗意。

1.轻声读古诗,结合文中插图,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

剑外:

剑门关外。

妻子:

老婆孩子。

漫卷:

胡乱地卷起。

青春:

春天,指美好的春光。

2.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讨论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悟诗情。

1.诵读全诗,思考:

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诗人闻听官军收复失地的心情?

②由此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2.小组交流思考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

实践新天地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展开想象,描绘杜甫欣喜若狂的样子。

示儿

目标大定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预习金指针

搜集资料1.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其生活年代,了解写作背景。

2.搜集其他爱国诗篇。

字词闯关1.读准字音,理解字意,能根据要求组词。

快乐向前冲

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自读全诗,想想意思。

2.组内交流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全班交流。

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1.再读这首诗,思考:

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情朗读全诗。

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

海阔凭鱼跃

1.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想想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将晓:

天将要亮。

三万里河:

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王师:

指宋王朝的军队。

五千仞岳:

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2.小组讨论、比较这首诗与《示儿》的异同。

3.全班交流,感情朗读。

实践新天地

默写《示儿》。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1、学习3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22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船长》中的片段。

4、能联系课文内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

2、引导学生阅读剧本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懂得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5、负荆请罪

目标先定位: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习阅读剧本,联系排演小话剧。

4.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重点突破:

学习阅读剧本,联系排演小话剧;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预习金指针: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描红并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赵国廉颇韩勃上卿

毫不惧怕唇枪舌剑老迈昏庸

2.展示课文朗读。

3.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及阅读方法。

4.组内交流:

①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方法;

②本课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在,主要人物有。

快乐向前冲:

一:

通读文本,学会生词。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2.小组合作,展示朗读,解决疑难问题。

二:

再读文本,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负荆请罪什么意思?

②两幕剧分别写了什么?

用小标题概括。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三、阅读剧本,感悟人物形象。

1.默读剧本,思考:

①蔺相如、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

②画出有关语句,把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写在旁边。

2.组内交流,练读相关语句。

3.再读剧本,思考:

剧中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①交流思考题。

②分角色朗读。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仔细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和心理活动。

5.组内交流表演要领,再分角色朗读,并分角色演一演。

6.班级展示,评选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和最佳导演奖。

海阔凭鱼跃: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廉颇(bōpō)避(bìpì)让荆(jīnjīng)条

2.填上合适的字。

唇()舌()()()相对

()()大义()精()神

负()请罪宽容()()

3.形近字组词。

  

    兼(    )  韩(    )  惧(    )  唇(    )庸(    )  

廉(    )  韧(    )  俱(    )  辱(    )慵(    )  

4.“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来源于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它的意思是,现在常用来形容。

5.按要求转换句式,要求意思不变。

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改为反问句:

改为设问句:

6.概括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性格特点。

7.结合本文,说说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8.本文的中心思想。

9.如果蔺相如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10.再第二幕中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11.你读过的《史记》故事有:

6《最后的姿势》

目标先定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突破:

1.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预习金指针:

1、自由朗读课文,读顺文句,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

废墟洗漱吱吱凹下去谭千秋妙语连珠着迷

坍塌诠释震撼幽默感救援生死攸关着想

(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考虑分段,并说说理由。

4、查找汶川地震的相关资料,搜集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快乐向前冲: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组内合作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2.全班展示。

(读词语、说词义、选读课文)

二:

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组内交流: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②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怎样分段,并说说理由。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

细读悟情。

1.朗读课文,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边读边想:

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小组讨论:

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谭老师的?

3.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4.“我”想对谭老师说?

四、精读悟法:

1、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及场景描写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2、课文用了大量篇幅写了老师、救援人员、被救学生的话,是不是多余,为什么?

海阔凭鱼跃:

一、拼写展示。

1.用“——”画出黑体字正确的读音。

 坍(dāntān)塌 着(zháozhuó)想 散(sǎnsàn)步

2.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shù(   ),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xiàn(   )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èixū(    )。

二、词语浏览。

 1.形近字组词。

  感(  )  吱(  )  释(  )

  撼(  )  枝(  )  泽(  )

2.用恰当的词代替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1)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

()

 

(2)5月12日原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公无( )  地动山( )  生死( )关 血肉(  )糊

  我会用这个成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品读。

 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

  把这句话改成换一种说法,然后和原句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这句话从哪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请你标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2)请你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描写人物的连续动作。

四、精彩赏析。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

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2.“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

它蕴含了谭千秋怎样的精神?

3.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

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除了这篇课文以外,还有许多歌颂谭千秋老师的文章或诗歌,请你搜集一两篇(首),并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实践新天地:

读下面文章,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人物档案周汝兰红岩镇中心小学老师

地点红岩镇幼儿园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距彭州市区10多公里的红岩镇,大面积房屋倒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在这次地震发生时,正给幼儿园大班辅导的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没有独自逃生,而是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

第一次冲进教室

抓出两娃娃就跑

12日,13∶50—14∶30是红岩镇小学下午第一节课。

在幼儿园大班,来带课的34岁女教师周汝兰吩咐学生们在教室里睡觉或写字画画。

14时28分,房屋开始强烈颤抖。

“快往门外跑,快!

”意识到地震来了的周汝兰惊慌得大吼。

班上学生都是4-6岁的幼儿,吓得大哭起来,教室里一片混乱。

“快跑啊!

”周汝兰抓起两个学生就往小操场上跑,一些年龄稍微大点的学生也跟着她跑。

剧烈的震动,使灰尘变成浓烟笼罩着整个学校。

周汝兰叫已经跑出来的10多个学生蹲在小操场上,就又跑进教室。

她见孩子们在教室门口形成拥堵,赶紧理顺他们出门顺序,又一脚踹开后门,看见吓得直哭的小娃娃,左手提一个,右手抓一个,跑到小操场。

第二次冲进教室

摇醒睡觉的娃娃

短短十几秒里,地震越来越厉害。

街上的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