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08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docx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高三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新世纪的到来,教学改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教学改革的新局面的打开,新教材在全国的普及使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日益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也渗透到高考命题中。

纵观近年的化学高考题,试题突出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总体上更加注意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化学高考复习的准备工作呢?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近年化学高考题基本情况分析

2003年广东化学高考试题省平均分(原始分)约为82分,第Ⅰ卷难度估计为0.6,第Ⅱ卷难度估计为0.4。

其中计算题难度为0.29,化学平衡题难度为0.38。

其中,在广东试题中,比较直观的试题有1、2、3、4、中等难度题有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1、23、25,这些题目设题比较简单,但考生必须通过认真审题、冷静思考,运用比较、类比、排除等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此类试题。

容易十分,思考性较强的试题有19、24、26,这三道题的试题难度远远比不上98年时期的难题的难度,试题的考查内容是常见化学知识,这些试题在学生的单元测验中都应该有所涉及,学生不会太陌生。

题目的要求学生的思维深度也不是太深入,但是要求学生能真正理解解题的每一步的真正含义,彻底弄懂解题过程,通过思考、推理后再答题。

考点分布大概如下:

2003年化学高考试题考点分布一览表

内容

广东试题

江苏试题

上海试题

基本概念

常识1氧化还原反应1离子共存1

化学方程式判断1

常识1氧化还原反应1离子共存1化学方程式判断1反应热1

常识1电子式1同位素1化学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1

基本理论

分子结构1电解1电解质溶液2周期表1化学平衡1

分子结构1电解1电解质溶液2周期表1化学平衡1

电解质溶液2电解1

化学平衡1周期表1

元素化合物

氮族计算1

铁框图题1

氮族计算1

铁框图题1

环境保护1硫酸工业1元素性质1氨气1图形1

有机化学

同分异构体2

有机推导题1

同分异构体2

有机推导题1

高分子1反应类型1分子式1有机反应1推导题1

化学实验

鉴别1除杂质1离子鉴别1试剂取用1配溶液1气体制取净化1

鉴别1除杂质1离子鉴别1试剂取用1配溶液1气体制取净化1

有机分离1仪器使用1

实验设计1

化学计算

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1分子量1物质的量浓度1有机分子式计算1混合物计算1

阿伏加德罗常数1分子量1物质的量浓度1有机分子式计算1混合物计算1

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2溶解度1混合物计算1气体摩尔体积1

一、依纲靠本,做好常规工作

1.重视《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规定了每年高考的目的和性质,提出了当年考试的内容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考试的方法和试题的示例,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原则,从多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来看,每年都遵循了《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内容,没有超越《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范围。

然而《考试说明》往往没有引起部分考生的重视。

他们认为有教学大纲,有课本,要不要《考试说明》无所谓。

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高考化学复习中,一定要全面掌握《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全部知识点,要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落实,并且要明确每个知识点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及对知识点的要求层次。

同时,还要注意对所列的知识点的“说明”,不要留下知识“死角”。

2.转变观念,认真领会有关高考改革的精神

近年来,高考改革在积极和稳妥中发展。

化学高考特别注意“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

纵观2003年的化学高考题,不难发现试题更加注重了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这对中学的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其基本特点如下:

其一、试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

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所崇尚的能力立意在高考试题中凸现显著。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在2003年的各份高考试题中,蕴含大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具体体现在:

●试题题量保持在26题(广东试题),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例如2001年广东试题第10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杂质气体的产生是由制备气体的反应物决定的,而除去杂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CO2中HCl和H2O杂质可以用水和无水CaCl2固体或饱和NaHCO3溶液和浓H2SO4除去。

)2003年广东试题26题,题目用黑体字强调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然后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条件的变化以及等效平衡的原理,进行一系列的推导。

●知识的运用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2001年广东试题第19题。

提出通过实验来测定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问题(提出加入几种试剂的原因,合格的依据是什么等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

)。

又例如:

2002年上海试题第24题。

提出了制冷剂的制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要求考生回答有关元素的位置,判断化合物的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2002年全国试题第21题。

提出了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要求根据乙酸苯甲酯的合成路线回答有关问题。

2003年第19题,题目提出当室温较低时,如何把冰醋酸取出来。

●文字阅读及表述能力。

试题对文字答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在实验题中,对关键词的要求很严格。

例如2001年广东试题第17题。

pH试纸的正确操作中“小块”、“干净、干燥”、“玻璃棒”“蘸”“点”“中央”“湿润”的若干的词的把握要求很到位。

其二、试题的学科特征十分明显

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两大重要特征,这两点在2002年、2003年的化学试题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鉴于以上情况,考生在备考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在埋头做题目,在众多模拟卷、测试卷中遨游时,要抬头看看高考改革的形势,认真了解有关教育改革的系列措施以及高考试题变化的趋势和方向。

(2)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

对做过的试题进行一番认真整理、研究、比较和归纳工作,通过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和测量,将自己的科学素质和诸多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要遵循大纲和《考试说明》,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内容仅是命题的素材之一,在高考试题中有些内容选自教材之外,但解题方法和答案都源自教材。

不要自己武断“这不会考”,“那不会考”,就放弃一些可能要考的内容的学习。

(4)应多关心和阅读课外的报刊和读物,了解当前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领域。

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3.规范使用化学用语

综观2003年高考试题,在第二卷的答题中,要求用文字回答的问题相当多,包括了“实验方法”、“填写净化气体的理由”、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计算思维的表达和推理过程”。

显而易见,学生平时应该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功,善于运用化学用语来解决化学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地运用化学知识。

4.扎实地掌握化学主干知识

2003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和综合科试题(化学部分),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题目来自于教材的知识,来自于平时的练习。

没有偏题、没有特别难的难题。

题目以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其难度定位在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要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重新重视教材,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5.分析新、旧教材的区别

2003年广东考生使用的是旧教材,江苏考生使用的是新教材,但是两份高考题的差别并不大;其区别在,第4题把摩尔计算(广东)换成反应热(江苏)、第8题把质量与物质的量浓度关系计算(广东)换成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关系计算(江苏)。

但是在使用新旧教材在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从教材的编写对象来看,旧教材着重知识系统性、严谨性和逻辑性,适合于教师的使用更多一些;新教材的编写对象显然是面对学生,教材在介绍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如图、表、实验、阅读材料、高新科技介绍、研究性学习、习题等科普知识。

对一些概念的严谨性的要求介入了一些中间的桥梁,而不是一步到为。

新教材的增加知识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臭氧、过氧化氢、环境保护、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和应用、酸碱中和滴定、金属的冶炼、溴乙烷卤代烃、燃烧热和中和热、盖斯定律、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删去的知识点大概为:

氯化氢、硫化氢、部分对污染较大的实验如溴苯的制取、硝基苯的制取等。

[例题1](上海高考题)有效地利用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1)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

例如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

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有________(填写编号)。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

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______。

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不是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其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②其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③它是非极性分子④它的键长和键角都相等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km/h行驶了40km。

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

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____(填写编号)。

①电解水②锌和稀硫酸反应③光解海水

其次,制得纯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③

(2)甲烷;②(3)③;氢气的输送和储存

二、能力培养贯穿高三化学复习过程

化学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

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

考生学习了学科的许多概念、原理,如能在上述能力上得到提高,则必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或者能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一般来说,以能力立意的试题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不是单纯从化学物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出发,就化学卷谈化学,而是带有明显的能力要求,往往有情景作依托,提干中会给出若干信息。

考生应通过这些信息反复进行处理、加工,得出最后的结论。

(2)试题设计常常以某个中心问题或某个事件为题材以流程、框图、数据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提供信息,要求考生回答有关问题。

如以课题形式模拟科学家的科研过程,以学生兴趣小组做的某次课外实验,以合成一个产品为题材,要求考生回答某些反应条件、实验操作、生成物分离及提纯等问题,或验证化学原理中某个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某个物理常数总结出某些规律等。

(3)试题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的方式。

如计算题可以不给足数据,不要求具体计算过程,可以用字母按指令列个式子表达之;实验可不给出具体装置,让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

在形式上比较活泼,语句、指令比较明确,给人以“新面孔”。

(4)有些试题带有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要求考生有比较广阔的知识面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善于运用化学知识、数学方法、物理概念来解决综合性问题。

1.化学计算逻辑思维培养

运用化学知识和数学手段,培养化学计算思维,形成严谨的思维过程,是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关键,教师的授课不应该让学生停留在烦琐的数学计算或单纯数学工具的应用上。

[例题2]硝酸与金属反应,其还原产物随金属的活泼性和硝酸浓度不同可分别为N2O、NO、NO2和NH4NO3等。

已知6.5g某金属与过量稀硝酸反应(并无气体放出),反应后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热碱溶液可放出一种气体,其体积为560ml(标准状况下)。

溶于硝酸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推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n为金属M的化合价

8M+10nHNO3==8M(NO3)n+nNH4NO3+3nH2O

NH4NO3+NaOH==NaNO3+NH3↑+H2O

根据以上反应,可以建立关系:

8M---nNH4NO3-----nNH3↑

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M),n(NH3)=0.56L/22.4L·mol-1=0.025mol

8M---nNH4NO3-----nNH3↑

8Ar(M)gnmol

6.5g0.025mol

Ar(M)=32.5n

讨论:

当n=1时,Ar(M)=32.5一价金属无此相对原子质量

当n=2时,Ar(M)=65,二价金属锌符合

当n=3时,Ar(M)=97.5,三价金属无此相对原子质量

2.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碎片重新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理顺知识的脉络。

●知识网络的回顾

知识的纵向条理化:

以氧族元素23个实验归纳为例,仅供考生参考。

研究和理顺以上23个实验,自然对氧族元素的性质有了清晰的认识。

知识的横向归纳:

以金属钠的性质实验为例,仅供考生参考。

〖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4Na+2O2===2Na2O;2Na+O2===Na2O2

2Na+Cl2==2NaCl

2Na+S==Na2S

〖和具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反应〗

2Na+2H2O==2NaOH+H2↑

2C2H5OH+2Na2C2H5ONa+H2↑

2CH3COOH+2Na2CH3COONa+H2↑

〖和能电离出H+的物质反应〗

2Na+2HCl==2NaCl+H2↑

2NaHSO4+2Na==2Na2SO4+H2↑

2Na+H2SO4==Na2SO4+H2↑

3.构建有机化学知识框架

有机合成往往要经过多步反应才能完成,因此确定有机合成的途径和路线时就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选择的基本要求是原料价廉、原理正确、路线简捷、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产率高,成本低。

可以归纳为:

(1)一元合成路线

(2)二元合成路线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根据以上合成路线,尽快找出合成有机物的关键和突破点,是解有机合成题的思维方法。

4.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化学的思维能力可以分为普通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普通思维能力包括了形成化学概念的能力、化学判断能力、化学推理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又叫理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要求能对化学概念的矛盾、联系、转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

化学平衡的教学在高中教材中属于知识概念抽象、跨度较大的章节,从基本概念的理解、影响因素、计算、图象、推理、综合应用都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

自然地化学平衡就承担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任务了。

而在多个考点中,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成为学生备考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

[例题3]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s)+CO(g)Fe(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c(CO2)/c(CO)。

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是,平衡常数K值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填“已”或“没有”)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化学反应速率v正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解析]第

(1)问,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炉内c(CO2)/c(CO)比值增大,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自然可以得到K值增大;第

(2)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自然不变,此时c(CO2)/c(CO)=0.025/0.1=0.25<0.263,说明未达到平衡,要达到平衡,应增加CO2的浓度,减少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

5.培养审题的能力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活而实、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应用面广、量大的学科,现代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高考命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现代高考已再不是单纯的中学学科知识考察了。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技社会、生活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的是他的终生受益的学习信息,并把有关的学习内容应用于解决有关问题。

在高考中,引导和体现有关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是一个肯定的考试方向。

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审题,阅读题干信息,并在头脑中有正确的反映,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突破学生考试心理障碍的重要的一步。

我们的做法是,在复习过程中,既要进行基础知识复习,也要注意审题、阅读能力训练。

在平时的练习,测验中增加一个版块——社会与生活,每节2至3题。

[例题4](2000年奥赛初赛试题)已经探明,我国南海跟世界上许多海域一样,海底有极其丰富的甲烷资源。

其总量超过已知蕴藏在我国陆地下的天然气总量的一半。

据报导,这些蕴藏在海底的甲烷是高压下形成的固体,是外观像冰的甲烷水合物。

1。

试设想,若把它从海底取出,拿到地面上,它将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2。

已知每1立方米这种晶体能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试估算晶体中水与甲烷的分子比。

[解析]:

由题已知:

甲烷的水合物外观像冰---→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该晶体是分子晶体。

---→从海底取出来,拿到地面上,甲烷水合物将融化成为液态水同时放出甲烷气体。

题目的164立方米的体积并没有著明状态即气体所处的温度的压强。

无法计算。

解题:

应假设甲烷气体体积是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数据,则:

164m3÷22.4m3/kmol=7.32kmol.

假设甲烷水合物的密度和冰的密度相等为0.9g/m3

则其中的水有:

(1m3×900kg/m3-16kg/kmol×7.32kmol)÷18kg/kmol=43.5kmol

所以n(CH4):

n(H2O)=7.32:

43.5=1:

6

讨论:

如能对海底天然气进行开采,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矛盾。

应如何开采?

情景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为考生提供某些应用背景信息材料,或为解答试题中设问而提供的铺垫知识、流程图、关键点等。

它要求考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面对新的情景,考生必须能通过阅读、审题,迅速接受新的信息,正确理解信息的含义。

(2)联想、分析能力:

根据新的信息,迅速从自己己有的知识系统中检索出与之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分析、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迁移、应用能力:

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将检索出来有用的内容迁移到新情景中,在不断处理、加工信息过程中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那么,情景题涉及到哪方面的内容呢?

从题型看:

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从内容看:

涉及环境保护(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和治理、汽车尾气转换、酸雨、冰箱制冷剂破坏臭氧层、自来水消毒和净化等);能源利用(煤、石油、航天飞机用的固体燃料、太阳能利用等);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涂料、粘合剂、塑料的生产、金属、合金、磁性粉料、矿样的组成分析等);工业生产(氯碱工业、联合制碱法、接触法制硫酸、工业制浓硝酸、制硝酸银、高炉炼铁、海水、卤水和海藻中碘等);生活与健康(人体血液pH、血红蛋白的组成及破坏、甲状腺肿大的病因、加碘食盐、同位素治癌、牙膏及牙齿蛀蚀与保护、抽烟的危害、卫生球、维生素A的结构与性质、假金元宝的识别、酒后驾驶、内燃机抗冻剂、生活用消毒剂、吸附剂、灭火剂、培养液配制等);模拟研究课题(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的计算、模拟呼吸面具中生成氧气体积的测定、电解CuCl2溶液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等)。

从知识点看:

它包括了常见物质的化学组成、俗名、分子式和用途;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同位素等);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氧化剂、还原剂、化合价变化、转移电子数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溶液pH变化、盐类水解、电解、电镀、化学腐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结构简式的书写、合成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实验装置的连接与设计;研究性学习课外实验;常见化学计算等。

三、重视化学实验

1.化学简单仪器的应用

注意是化学观察的前提,感觉记忆是化学观察的基础,对感觉信息的理解是化学观察的核心。

在进行化学观察时,常常要做化学实验,接触一个一个零散的仪器,使化学观察跟化学实验交织在一起。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析、假设、比较、验证、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因而是“思维着的化学知觉”。

三角漏斗的使用,从初中教材到高中教材,出现了几次。

如何应用它?

2.理解化学常规操作

化学实验能力表现在学生应具有有较强的“实验意识”,重视并善于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

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从中提炼出恰当的化学实验课题;能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完整、清晰和具体地阐明问题。

[例题5](2003年广东高考试题)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

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室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乙酸。

[解析]开放性答案试题。

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出现回引起安全事故或人身伤害的方法。

3.化学实验设计及评价的基本思路

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得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因此,它们在化学实验考试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是化学实验能力中应着重培养的重要方面。

从近年的高考题分析,它大概包括:

仪器连接方案设计、操作顺序设计、新情景下整个操作方案设计、物质提纯设计、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等;对评价的考查则突出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全面理解和判断,其中大多数要求学生对方案的简便性、可行性作出评价。

四、重视化学的学习过程的表述

实践证明,化学学习的效果不仅跟化学学习系统的状态有关,而且跟化学学习过程有关。

在学习某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记忆、背诵来学习,也可以通过实验、以及分类、比较等方法学习,从表面上看,通过不同的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而实际上,其潜在效应、学习迁移的可能性是不同的,研究化学学习过程自然成为考试的热门话题。

1.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操作过程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文字表达,检查学生在形成每一个环节技能是否达到熟练的程度。

[例题6]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

A.约1mlB.约3mlC.约10mlD.无法确定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在烧杯中加热下配制其溶液50ml,应选择___________。

A.400ml烧杯B.250ml烧杯

C.100ml烧杯D.50ml烧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D;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

(2)C;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

[例题7]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2)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解析]

(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2)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例题8]实验室有一瓶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不含水分),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实验来确定其纯度,根据实验步骤填写有关空白处。

 

(1)用托盘天平和小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