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11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docx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5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不同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级或类别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

B.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

C

[解答]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保护区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______。

A.国家环境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C.地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

答案:

C

[解答]环境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构成。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______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A.所有建设项目

B.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

C.污染型项目

D.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

答案:

D

[解答]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______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可能影响程度

B.可能影响范围

C.排污特征

D.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

答案:

B

[解答]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______。

A.可靠性和时效性

B.相同性或者时效性

C.时效性或者相似性

D.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答案:

D

[解答]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及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评价采用______进行。

A.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

B.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C.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

D.等标污染指数法

答案:

A

[解答]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及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说明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______的环境保护措施。

A.运行期初期

B.施工期

C.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

答案:

B

[解答]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______计算确定。

A.推荐模式中的ADMS模式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D.推荐模式中的AERMOD模式

答案:

B

[解答]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____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答案:

C

[解答]污染物数大于1,取Pmax值中最大者和其对应的D10%,即Pmax=15%,D10%=1.2km,因三级评价的判据为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1.3km),据此得出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______。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

答案:

A

[解答]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______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A.几何当量

B.阻力学当量

C.自由沉降当量

D.空气动力学当量

答案:

D

[解答]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指静止空气中颗粒物的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g/cm2的圆球的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几何当量直径是指与颗粒物的某一几何量(如面积、体积等)相同时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______。

A.9个

B.10个

C.12个

D.15个

答案:

B

[解答]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_____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答案:

A

[解答]B、C、D三项只需预测主要因子。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______等条件。

A.风频和稳定度

B.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C.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

D.污染系数和稳定度

答案:

B

[解答]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

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______。

A.400m

B.500m

C.350m

D.325m

答案:

C

[解答]如果有多个污染物,对每一个污染物要输入其排放率和标准,进行计算,得到每一个污染物的结果,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取最大值。

16.下列不是用来判断大气稳定度的是______。

A.风速

B.风向

C.低云量

D.总云量

答案:

B

[解答]确定稳定度等级时首先由云量(包括总云量和低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与地面风速查稳定度等级,因此,稳定度等级与风速、低云量、总云量有关,与风向无关。

17.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二级标准的24h平均浓度限值是______。

A.75μg/m3

B.35μg/m3

C.100μg/m3

D.150μg/m3

答案:

A

[解答]PM2.5的二级标准的24h平均浓度限值是75μg/m3。

18.2010年建成的某包装印刷厂使用有机溶剂,其非甲烷总烃排气筒高12m。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15m排气筒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则该排气筒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应执行的标准是______。

A.≤8.0kg/h

B.≤6.4kg/h

C.≤5.0kg/h

D.≤3.2kg/h

答案:

D

[解答]用外推法计算排气筒高12m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6.4kg/h,因排气筒高度达不到相应要求,再严格50%。

19.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的臭气浓度的单位是______。

A.mg/L

B.mg/m3

C.量纲为1

D.kg/h

答案:

C

[解答]“臭气浓度”的单位是量纲为1。

2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______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A.煤粉发电锅炉

B.单台出力不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及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

C.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

D.单台出力小于45.5MW(65t/h)发电锅炉及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

答案:

B

[解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2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中,SO2、NO2、CO每小时的采样时间至少是______。

A.35min

B.40min

C.45min

D.50min

答案:

C

[解答]SO2、NO2、CO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22.下列关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工业炉窑建设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类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B.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C.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D.在一类区内,可以新建各种工业炉窑

答案:

C

[解答]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23.某住宅区项目向一个河流排污,河流排污口上游无污染源汇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在水质调查时应选择的参数是______。

A.苯类

B.氟化物

C.磷酸盐

D.挥发性酚

答案:

C

[解答]生活污水的主要水质参数为:

BOD5、COD、pH、悬浮物、氨氮、磷酸盐、表面活性剂、水温、溶解氧。

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______。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答案:

B

[解答]污染物类型为2,在需预测水质参数不大于10的条件下,污水水质属于中等;若水质参数为11,则其污水水质属于复杂。

25.某水域5年内规划有4个建设项目向其排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该水域环境影响,可以采用______。

A.矩阵法

B.标准指数法

C.加权平均法

D.自净利用指数法

答案:

D

[解答]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兴建并且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的情况可以采用自净利用指数法进行单项评价。

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水库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30km2,其水域规模为______。

A.一般水库

B.大水库

C.中水库

D.小水库

答案:

B

[解答]湖泊和水库规模的大小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题中平均水深≥10m,水域面积30km2>25km2,故为大水库。

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排入小湖(库)的所有点源排放口可以简化为______,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A

[解答]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成1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2/s,地面水环境一级评价,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45m,水深6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______水样分析。

A.6个

B.4个

C.5个

D.2个

答案:

B

[解答]首先判断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的河流为中河;河宽<50m,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取样垂线;水深>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即每个垂线取2个样,因此其取样断面上水样分析数应为2×2=4。

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于______河段,当拟预测溶解氧时,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A.分段预测

B.弯曲

C.矩形

D.非矩形

答案:

A

[解答]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但是分段预测的河段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______。

A.应该完全相同

B.彼此不一定相同

C.建设期和生产过程应该相同

D.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应该相同

答案:

B

[解答]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预测的水质参数的选定由水污染特征决定,项目的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及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污染特征的差异性就决定了其预测的水质参数的不同。

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下列类型的水不计入污水排放量的是______。

A.直接冷却水

B.循环水

C.热水

D.pH≤5的水

答案:

B

[解答]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小的清洁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32.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COD的最低标准限值是______。

A.15mg/L

B.20mg/L

C.10mg/L

D.30mg/L

答案:

A

[解答]Ⅰ、Ⅱ类COD的最低标准限值是15mg/L。

33.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海水混合区,不得影响邻近功能区的水质和______。

A.水生生物洄游通道

B.鱼虾类的越冬场

C.虾类洄游通道

D.鱼类洄游通道

答案:

D

[解答]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海水混合区,不得影响邻近功能区的水质和鱼类洄游通道。

34.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列______水体污染物属第一类污染物。

A.总汞、总镉、总砷、总铅、总镍、总锌

B.总镉、总铬、六价铬、总α放射性、总银

C.总汞、总锰、总银、苯并[a]芘、总铍

D.总β放射性、烷基汞、总铜、COD、甲醛

答案:

B

[解答]总锌、总锰、总铜、COD、甲醛均属于第二类污染物。

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采用______。

A.叠图法

B.指数法

C.网络法

D.矩阵法

答案:

D

[解答]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矩阵法。

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Ⅰ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______。

A.≥20km2

B.≤20km2

C.>30km2

D.≥50km2

答案:

D

[解答]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50km2。

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_____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A.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

B.Ⅰ类建设项目

C.Ⅱ类建设项目

D.Ⅲ类建设项目

答案:

C

[解答]Ⅱ类建设项目主要是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______时,每增加______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A.50km2,15km2

B.100km2,15km2

C.100km2,20km2

D.50km2,20km2

答案:

B

[解答]一级评价项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点/层。

评价区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电梯噪声的评价量为______。

A.昼间等效声级

B.最大A声级

C.等效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答案:

B

[解答]声级起伏较大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电梯噪声属非稳态噪声。

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扩建的大型项目,其所在功能区是工业区,项目扩建前后噪声级增加4dB(A),其声环境评价工作应按______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一级或二级评价

D.三级评价

答案:

B

[解答]对于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4dB(A),但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____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答案:

A

[解答]据“噪声级增高量为3~4dB(A)”划分,应为二级,但按“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划分,应为一级。

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故为一级。

4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______。

A.计算到LEPN为80dB的区域

B.计算到LWECPN为80dB的区域

C.计算到LEPN为70dB的区域

D.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

答案:

D

[解答]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

4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建筑施工噪声,一般以______为评价量。

A.等效A声级

B.A声级

C.声功率级

D.A计权声功率级

答案:

A

[解答]建筑施工噪声属于非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

4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一般布设在______处。

A.机场场界

B.机场跑道

C.机场航迹线

D.主要敏感目标

答案:

D

[解答]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监测点一般布设在主要敏感目标处。

4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三级评价工作要求:

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______。

A.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B.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

C.进行达标分析

D.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

答案:

C

[解答]在一级评价中须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明确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二级评价要求给出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三级评价要求进行达标分析。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是______。

A.地方监测方法标准

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环境基础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答案:

BD

[解答]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只有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监测方法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只有“国家级”的标准,没有地方标准之说。

2.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一般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以下关于前述对应关系表述正确的有______。

A.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3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值

B.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5类,分别执行Ⅰ~Ⅴ类标准值

C.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类,分别执行1~5类标准值

D.土壤环境质量分为3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值

答案:

ABD

[解答]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类,分别执行0~4类标准值。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的是______。

A.类比分析法

B.收集资料法

C.专业判断法

D.现场调查法

答案:

BD

[解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属于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选项属于污染物排放特点的是______。

A.污染物排放量

B.污染物排放去向

C.纳污河流水质

D.主要污染物种类

答案:

ABD

[解答]污染物排放特点主要包括:

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以及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等。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根据下列哪些情况而定?

______

A.工程投资额

B.评价工作等级

C.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

D.工程与环境特性

答案:

BCD

[解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验收,环评文件需给出______。

A.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B.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一览表

C.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

D.环境保护措施营运商

答案:

ABC

[解答]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应给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和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议,需考虑______。

A.建设项目的特点

B.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

C.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

D.环境功能区划

答案:

BC

[解答]根据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分析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并提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______。

A.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

B.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

C.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所有资源使用情况

D.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

答案:

ABD

[解答]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