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158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玻璃杯里装了满满一杯水,这时放入一些回形针,水会溢出来吗?

水会溢出来吗?

(1)器材准备情况:

往杯子里添满水,将一些回形针轻轻放入杯子里,水会溢出来吗?

最多放入多少枚圆形针水才会溢出来?

把你的预测写下来。

试一试:

实际能放入多少枚圆形针,水都不会溢出来?

注意:

放回形针时要轻轻放,不要靠着杯壁放。

边放边数枚数。

实际放了多少枚?

把你的实验结果写下来。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知道吗:

在实验中,我们看到,水面会比玻璃杯边缘高,并呈鼓起的状态,每放进一枚回形针,水面就会更高一些。

水面为什么高出杯口而不溢出来呢?

这时因为水分子会相互吸引,彼此拉动,产生一种表面张力,所以水的表面会鼓起并高出容器边缘,当水的表面鼓起到水分子无法“手拉手”时,水就会溢出来。

3、课外延伸与交流: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此类似的现象?

3、向上流的水

1、学会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并知道什么叫毛细现象。

2、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纸条的实验与吸管的实验。

知道什么叫毛细现象。

餐巾纸、报纸、挂历纸各一小条,孔径小、较小、较大的吸管各1根,透明胶带少许,小木棍1根,玻璃杯1个,红墨水1瓶,滴管1支,清水1杯。

1、引入:

你打一盆水,把毛巾搭在脸盆边,过几分钟,你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

谁也没动盆里的水,可地上却被弄湿了一大片,而且盆边的毛巾还在往外滴水。

水为什么会往上流呢?

向上流的水。

(1)准备器材情况:

A纸条的实验。

观察:

各纸条上发生了什么现象?

比较:

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思考:

这种现象可能与纸条的什么因素有关系?

B吸管的实验。

各吸管里发生了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与吸管的什么因素有关系?

(3)知道吗?

在纸条的实验中,红水能沿着餐巾纸和报纸上升,是因为餐巾纸和报纸比较柔软,里面有孔隙。

餐巾纸的孔隙更多,所以红水上升得更高。

在吸管的实验中,红水能沿着吸管上升,是因为吸管内有孔,而且孔径越小红水上升得越高。

像纸条和吸管那样,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孔隙越小,水上升得越高。

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试一试。

(1)为什么酒精灯灯壶中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使酒精灯燃烧?

(2)小明一家人准备在国庆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可家里养的几盆鲜花没人给它浇水,一家人在为这事发愁。

你能想个办法帮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吗?

4、奇妙的吸水瓶

1、通过实验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在瓶外空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管被压到瓶子里的。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杯子里的水是在瓶外空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管被压到瓶子里的。

有盖的矿泉水瓶1个,吸管1根,蜡烛1枝,火柴1盒,水1杯,锥子1个。

护士把注射器的活塞向外一拉,药水立即被吸进注射器里,手指捏住铅笔的笔胆把笔嘴放进墨水瓶里,一松手,墨水立即被吸进笔胆里。

药水和墨水为什么会自己进到注射器里和笔胆里?

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奇妙的吸水瓶。

用锥子在矿泉水瓶盖上钻一个孔,把吸管插入孔里。

熔一点蜡滴在瓶盖上吸管的周围,使瓶盖与吸管密封。

把瓶盖拧紧。

(也可用橡皮泥密封)。

杯子里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往水里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

把矿泉水瓶倒过来,将瓶子捏瘪。

将吸管伸进红水里,然后放松手。

你会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

(3)想一想:

杯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倒流到瓶子里去呢?

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

当瓶子被捏瘪时,瓶内的空间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瓶内的空气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当松开手瓶子恢复原状时,瓶内的空气是变稀了还是变密了?

这时,瓶外的空气稀密有没有变化?

瓶内外空气的稀密不同,空气压力有什么不同?

杯子里的水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被压到瓶子里去的?

(4)知道吗?

原来,当瓶子被捏瘪后,瓶内的空间变小了,空气也减少了。

松开手后,瓶子恢复了原状,瓶内的空间也恢复了原状,而瓶外的空气暂时进不来,因此,瓶内的空气就变稀,空气压力也就减少,但是,瓶外空气的稀密并没有发生变化,相对瓶内来说,瓶外空气比瓶内空气要稠密些,空气压力也就大些。

于是,杯子里的水在瓶外空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管被迅速压到了瓶子里。

现在,你能解释前面提出的“注射器吸药水”和“钢笔吸墨水”的现象吗?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5、显字小魔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碘淀反应。

碘酒1瓶,棉签几根,面粉少许,杯子1个,小棒1根,干净的毛笔1枝,白纸几张,开水1杯。

1、激趣导入:

你见过魔术师的表演魔术吗?

那神奇的表演真是奇妙极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魔术。

显字小魔术。

2、器材准备情况。

3、新授:

(1)动手做:

往杯子里倒一些面粉,再加适量开水,用小棒搅成稀薄的面粉糊。

用毛笔蘸上面粉糊,在白纸上写几个字或画一个简单的图案。

待纸晾干后,用棉签蘸满碘酒,在刚才写字或画图案的地方平涂过去,奇迹立即会产生……

(2)思考与讨论:

用面粉糊写的字或画的图案,在白纸上本来没有任何痕迹,可是用碘酒一涂,为什么痕迹一下就出现了呢?

奥秘在哪里?

(3)交流:

什么叫碘淀反应。

4、课外延伸:

懂得了碘淀反应的奥秘后,我们就可以玩出更多更奇妙的魔术了。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魔术更奇妙。

利用碘淀反应的性质,还能帮我们做许多事情。

6、纸飞机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制作纸飞机。

厚的挂历纸、小刀。

1、趣激导入:

飞机是一种非常快捷的交通工具,你知道它在空中是怎样飞行的吗?

让我们制作一架纸飞机来进行观察吧。

2、准备器材准备情况。

(1)预备活动:

观察纸的自由下落。

取2张纸片,将其中的一张捏成纸团,两只手分别拿着纸片和纸团提升到一个相同的高度,同时枪手,观察它们下落时有什么不同,并记下它们下落的路线。

(2)制作纸飞机。

(3)试一试:

将飞机沿水平方向掷出,它就会盘旋着滑翔。

(4)知道吗:

纸飞机在空中滑翔时,是机翼获得的升力在支持着它。

同时通过尾部的小折翼控制飞机的升降和转向。

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形式的飞机吗?

7、返回式滚筒

滚筒的制作

牙签2根,大的金属螺帽2个,棉线、橡皮筋各1根,带盖的塑料宽口瓶1个,锥子。

有这样一种滚筒,当它从你手中滚离以后,又能够自动滚回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不防自己制作一个这样的滚筒来研究一下。

2、检查器材准备情况:

3、动手做:

拿棉线将2个螺帽与橡皮筋拴在一起。

用锥子在宽口瓶的盖子和底部的中心位置各钻一个小孔。

把捆有螺帽的橡皮筋的两端分别穿过瓶子两端的小孔,然后各用一根牙签拴住。

4、展示与交流:

在平地上把滚筒推出,当滚筒停止向前移动时,你是不是发现它又返回来了?

如果把滚筒从一个斜坡上放下去,滚筒还能够自动滚回来吗?

5、知道吗:

当你推动滚筒朝前移动的同时,滚筒里的橡皮筋跟着扭转;

当滚筒停止向前滚动时,筒内的橡皮筋开始反向扭转,滚筒就自动返回来了。

6、课堂小结与课外延伸。

8、看不见子弹的枪

二、教学器材:

小鼓、泡沫塑料小球,剪刀,气球,卡纸,橡皮筋,铅笔,胶带,卫生纸心。

三、教学过程:

你可能听说过手枪,但你听说过音枪吗?

利用音枪也可以将物体击倒,不信你可以制作一枝音枪来试一试。

2、检查器材情况;

制作音枪。

4、试一试:

(1)裁下一条较窄的纸条,剪成一个人的形状,将脚的一端折叠一下,黏在桌上,让纸人立起来。

(2)拿起音枪,枪口对准纸人的头部,敲击音枪的薄膜,小纸人会怎么样呢?

5、比一比:

谁的音枪能够在更远的距离让小纸人摇晃呢?

9、小鸡啄米

二、教学准备:

空纸盒1个(规格以6cm*4cm*3cm较合适)、卡纸、小瓶盖、螺帽、细铁丝、棉线、针、剪刀、彩色笔。

小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啄起米来的样子很可爱。

找一些材料,我们可以做一个小鸡啄米的玩具。

2、检查器材准备情况。

指导学生照图所示完成作品。

用手推动金属垫圈,或左右摇动纸盒,小鸡就会啄起米来。

5、课堂小结。

10、电子计算机

课程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及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现状。

2、通过列举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及视频播放器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特点。

3、通过对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电子元器件

难点: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幅关于计算机的图片,其中一幅是课本上的六个人同时操纵着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图片,另一幅是现在的一人一机的图片。

接着就让学生对这两幅图片从操作人数、计算机的体积等方面进行对比,由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

在短短60多年的时间内,计算机单外形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那它的内部结构呢?

它到底经历了那些发展历程呢?

并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

(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由回忆人类历史上用过哪些技术方法,及二战期间,美国军方迫切的需要能够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工具,引出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特点。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详细讲解电子计算机经历的四个发展历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比各阶段电子计算机的特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让学生了解以后电子计算的发展趋势

(3)、电子计算机的特点

结合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及视频播放器的工作原理讲解电子计算机的各个特点。

(4)、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总结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3、课堂小结

首先让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些什么,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不足的地方及时的纠正和补充,然后告诉学生虽然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后也会不断的发展,但是不论它怎样的变,它的基本的硬件组成是不会改变的。

11、身边的因特网

教学目的

1、了解一特网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因特网的作用。

3、健康上网。

一、因特网的起源。

Internet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敌对方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

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位于各个接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后来,Internet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从1984年到1992年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实用发展阶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于1985年提供巨资建设了全美6个超级计算中心,同时建设了将这些超级计算中心和各科研机构互连的高速信息网络NSFnet。

1986年NSFnet成功地成为Internet的第二个骨干网(并取代ARPAnet,1990年ARPA网停止运行)。

NSFnet对Internet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得Internet不再是仅有科学家、工程师、政府部门使用的网络,而是进入了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实用服务阶段。

到1991年底,由于Internet发展太快,NSFnet主干网已无法满足需要,且美国政府也负担不起整个Internet。

于是基金会要求私营公司承担某些责任,IBM、MCI和Merit组建了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

ANS建立一个新的广域网,取代NSFnet,成为目前T3级Internet主干网——ANSnet。

1992年以后Internet开始进入它的商业化发展阶段,开始向全世界扩展。

在Internet商业化的过程中,万维网(WWW)的出现,使Internet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开创了Internet发展的新时期。

二、因特网的作用。

1、网络信息服务(WWW)。

因特网汇聚了各种各样的资料,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库,供人们随时查看、调用。

2、便捷的交流平台。

(1)、电子邮件(E-MAIL)。

(2)、网上讨论(MAILINGLISTS、NEWSGROUP、BBS)。

(3)、聊天视频。

3、计算机系统远程登录(TELNET)

4、文件传输(FTP)

5、新兴的商品超市(网银、网购)。

三、健康上网。

1、查找有用的资料。

2、不沉迷游戏。

3、注意上网时间。

4、安全上网。

四、活动小结。

12、电子书

1、了解什么是电子书

2、生活中的电子书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子书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电子书

电子书又被称为“E图书”是将传统的书制成电子版本,通过网络订购、传输,利用电子计算机或者其他的电子阅读器阅读的电子读物。

它方便实用、容量巨大、传输快捷,则是电子书的最大特点。

二、生活中的电子书

在我们生活中,用手机可以阅读短信、书籍,当然,因为屏幕太小等原因不利于长时间阅读,但用来播放有声读物:

听故事、音乐还是很不错的。

市场上的学习机有电子书的功能,即可以提供学习资料,又可以识别你输入的文字。

现在流行的电子书都是在电脑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触屏等技术的出现为电子阅读器的多样化和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电子书的发展

到2009年底,在一本普通书大小的电子阅读器中,课供阅读的书籍量可达到1000多本,2010年1月,美国、中国一家公司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多款电子书,许多西方业内人士感叹:

中国的同类产品已经走在了世界研发的前列。

根据阅读需要,电子书的格式多样。

易于检索与互动、多元化、多媒体。

电子书可以全文检索,:

作者与读者能通过互联网互动:

读者可根据需要自己定制电子书,还可出版自己的电子书:

多元化的阅读平台。

四、做一做

1、用手机听故事

2、用学习机学习英语单词

3、利用互联网搜索一本电子书

4、了解市场上最先进的电子书阅读器是什么样子

五、想一想

1、随着电子书科技的发展,纸质书会被淘汰吗?

2、除了对眼睛的刺激、电池的电量、昂贵的价格外,电子书还有什么缺点,缺点对电子书的普及有什么不利影响?

3、如果生产一种专门供小学生使用的电子书,你希望它有哪些特点?

六、课堂小结

13、什么是发明创造

教学目标

1、了解发明的分类

2、发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积极创新发明

一、了解发明

发明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

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全在于创造。

创造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生活的我们都可以是发明者,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二、发明的分类

一类是原创性发明:

二类是改进性发明。

三、青少年的发明

四、想一想

1、注射式牙膏,带固定杆圆规改进后的作用是什么?

还可以改进吗?

五、课堂小结

14、精心选题

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看一看

“神奇小帽子”的两用性

二、想一想

1、砖可以干什么,还有别的用途吗?

2、玻璃瓶的用途

3、回形针的用途

三、做一做

你能从自己身边寻找几个问题,并确定课题吗?

四、课堂小结

一听话的气球

教学课题: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的:

1、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

冲力的方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培养...

1、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玩气球、给小车安装反冲力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

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2、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1、四人小组,棉线、气球、小车、橡皮筋、吸管、回形针。

2、教师准备,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课件。

一、玩气球,感受反冲力

1、师:

你们都玩过气球有哪些玩法呢?

请大家一起玩玩。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

(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把气球吹起来了,有的学生脸都吹红了,气球还是吹不大,有的学生把气球拉了拉再吹。

2、师:

气球吹足气,把手放开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气球是怎样运动的?

师:

我们又没给气球任何动力,气球是靠什么飞起来的呢

师:

课件演示,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冲。

师:

刚才我们玩的气球都是没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可以让

气球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吗?

3、学生讨论、交流并用教师给出的材料(一根棉线,回形针,

气球)验证一下,气球能否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箭头的形式记录在实

验记录上。

二、用气球推动小车

吹足了气的气球放开手后能运动,那它能否推动小车运动呢?

把气球绑住小车,就是把小车固定在小车上,应如何固定,要注意什么?

要解决什么?

(生讨论,教师出示课件)

3、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动手实验,教师巡视:

有的小组把气球吹好了才绑在小车上,结果小车并没有运动起来;

有的小组气球吹得很大,小车还没有动起来,气就跑掉了;

有的小组的小车一直在打转,不会向前;

有的小组的小车动起来了,而且

能够向前运动……

4、师:

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请每个小组准备汇报,小车

运动的方向与气体冲出的方向有无不同?

6、师:

(小结)我们的实验时要注意吸管的绑法,气球要吹大一点,气球吹好以后,要把吸管口按住,防止漏气,把小车放平,才把

手放开,小车就会行驶的又快又稳。

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

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出示课件)

三、了解反冲力的应用

1、师问:

反冲力能推动小车运动,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2、学生小组讨论,上台汇报并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3、教师出示课件,有关反冲力运动的资料:

①如节日燃放的烟花,冲天炮等;

②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到反冲力作用

快速向前飞行。

③火箭:

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

飞行。

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

它们都是利用了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