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13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docx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活水乡鲁依小学陈红文

2017年陆良县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决赛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活水乡中心学校鲁依小学陈红文老师执教

【设计理念】

对于“24时计时法”,因为认知点较多,我们见到的大多课堂要么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要么是老师说,学生听。

属于典型的教学内容抽象繁琐的一类课题。

世界上最抽象的事物莫过于时间,在设计时我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尺”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教学时我使用动态课件,动态回顾一天的24个小时的经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尺,教学时先呈现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再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本节课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猜想,并借助生活经验充分的去尝试探究,然后再梳理、点拨、归纳,层层推进,优化教学结构,简化教学程序,力求让课堂简洁、清晰、流畅、生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探究的趣味性。

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学情与教材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对时间有生活经验,也有一、二年级认识钟面,用普通计时法计时的知识基础。

24时计时法在电视、电脑、广播、车站、学校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以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在此基础上,教材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间。

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掌握12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难点:

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教学准备】

1、教具:

课件、时间尺纸条。

2、学具:

学习卡、练习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猜谜语游戏。

师: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

课前与学生在谜语游戏中进行交谈。

不仅可以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了解一些关于时间、钟表等知识。

二、情境引入,认识12时计时法。

1、体会加“时间词”的必要性。

师: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请看。

师:

我们把加上的“上午”和“下午”这样的词数学上叫做“时间词”。

(板书:

时间词)

师:

也就是说加上了什么我们就把一天中的两个8时给区分开了。

师:

像这样一天出现两次的时刻还有吗?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加“时间词”的必要性。

2、认识一天的开始时刻。

师:

那么,同学们,我们的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这个时刻通常我们在做什么?

不是从天亮你们起床的时刻开始的吗?

师:

同学们请看,(出示半夜12时画面)

师:

这个时刻通常情况下我们睡得正香呢!

可时间并没有停下脚步,就在这个时刻,昨天就开始了还是结束了?

这个时刻是昨天的结束时刻,所以我们把它读成半夜12时,就在昨天结束的同时新的一天就…,因此我们又把这个时刻读成凌晨0时。

也就是说新的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呀?

【设计意图:

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入手,激活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一天的开始时刻时和生活经验(从天亮起床开始)再次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回顾一天的经过,认识12时计时法。

师:

一天从凌晨0时开始了,下一个时刻该怎么读呢?

是不是后面的都加上凌晨这个时间词呢?

师:

我们跟着钟表的转动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吧!

师:

我们加快时针和分针转动的速度,当时针转到那个时刻的时候你就带上时间词读出那个时刻。

(1)钟表转动,动态体验时针转过的第一圈。

老师跟着动画说相应活动,学生说出带“时间词”的时刻。

师:

时针从凌晨0时转到了现在,太阳当头的时候,这个时刻该怎么读?

(2)认识时针转过的第一圈的时刻在时间尺上对应的12时计时法。

师:

如果我们把刚才时针转过的红色这一圈把它剪开,你们想从哪里剪?

师:

请仔细观察,我们把它展开拉直,就变成一根“时间尺”了。

(3)出示时间尺第一圈,先认识开头和结尾两个时刻,再依次认识时间尺上第一圈12时计时法的各个时刻。

师:

我们来看一看在这根时间尺最左边这个时刻应该是什么?

师:

这就是时针刚才转过的第一圈。

(板书:

第一圈)

(4)认识时针转过的第二圈的时刻在时间尺上对应的12时计时法。

师:

一天结束了吗?

时针还要怎么样?

师:

让我们跟着时针的脚步继续走,像刚才那样读出这些时刻。

从哪里开始?

师:

我们又进入的梦乡了,这个时刻现在应该是…,一天结束了吗?

师:

如果我们把时针刚才转过的蓝色这一圈也展开拉直。

随学生说板书第二圈相应的12时计时法时刻。

师:

这就是时针转过的第二圈。

(板书:

第二圈)

师:

再往后就应该是哪一天了?

(板书:

明天,根据回答板书:

昨天)

师: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不断流逝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的时间。

【设计意图:

通过动态演示钟表转动,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体验到一天24个小时的经过。

动态展示时针转过的两圈剪开、展开、拉直的过程。

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时间尺建立起联系,通过老师问:

“从哪里剪开?

”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轻松找到时间尺上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让学生体会时间的流动以及用有限表达无限的数学思想。

并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4、小结12时计时法。

师:

同学们观察,像这样来记录一天的24小时有什么特点?

师:

像这样在0时至12时这些时刻前面加上时间词来表示一天的24小时的计时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也叫做普通计时法。

(板书:

12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白12时计时法就是:

时间词+0到12这些时刻。

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三、认识24时计时法。

师:

同学们,你们今天真厉害,学会了12时计时法。

可是,同学们,请看屏幕。

这是新闻联播画面。

1、出示新闻联播画面的时刻,引入24时计时法。

师:

请看右上角的时刻,你见过吗?

怎么读?

这个时刻读成:

19时。

师: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像这样的时刻?

师:

请看,老师也收集了像这样的时刻。

(出示相应图片)

师:

原来像这样的时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见得到的。

其实在国际交流中,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聪明的人们发现了一种更好用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

“24时计时法”并读。

师:

那么刚才新闻联播画面中的19时在时间尺上哪个位置呢?

你是怎么想到的?

发现7时+12时=19时,依次再找到15时、10时、2时的相应位置。

【设计意图:

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画面引入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产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打破常规教学从0时教学到24时的模式,直接从19时入手,接着跳着说出15时、10时、2时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并发现两种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为后面教学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埋下伏笔,并由此突破了难点。

2、小组合作探究“时间尺”上24时计时法的时刻。

师:

那么剩下的这些时刻你能写出来吗?

师:

接下来,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剩下的这些时刻。

师:

只要你们写出有小括号的位置上的那几个时刻就可以了。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教师指名板演。

【设计意图:

在合作探究中再次体验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

3、汇报交流。

集体汇报交流完成24时计时法的相应时刻。

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师:

像时间尺上面这样,用0时、1时、2时,一直到24时这些时刻来表示一天的24小时的计时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

再次认识24时计时法。

四、小结两种计时法的不同,从不同中发现互相转换的方法。

1、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不同。

师:

现在我们学会了两种计时法。

那么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

24时计时法不用时间词能区分开吗?

2、在观察中结合前面的学习发现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师:

怎么把12时计时法的时刻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时刻呢?

师:

怎么把24时计时法转换为12时计时法呢?

3、小结转换方法

师: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

(出示转换流程图。

【设计意图:

在对比观察中发现两种计时法的不同,在不同中归纳转化方法。

提升对知识的认知,结合流程图梳理转化方法,使学生掌握的更系统更牢固。

4、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来再认识熊二和光头强遇到的问题。

师:

我们现在再来看熊二和光头强遇到的问题。

光头强真的没有把时间说清楚吗?

他所说的8时,其实就是指…

师:

要是他们也知道24时计时法的知识,也就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了。

【设计意图:

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使学生用新的认知结构重新分析旧的问题,体会新知的用途。

五、巩固练习

师: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请看。

(出示练习)

1、填一填。

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圈,共()小时。

2、连一连。

(哪些是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哪些是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凌晨3:

009:

00中午12时22时

 

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请把小明星期天的作息时间表填写完整

24时计时法

12时计时法

起床

7:

00

看书

7:

30

上午7:

30

吃饭

中午12:

00

做作业

15:

00

看电视

下午6:

00

睡觉

21:

00

六、课堂总结。

1、畅谈收获。

2、珍惜时间教育。

师:

时间过得真快呀!

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样收获了很多,学得很开心!

师: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请看。

(课件出示,师生共读)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了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师:

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

希望同学们用好每天的24小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好吗?

【设计意图:

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第一圈第二圈

7

24时

23

1

19

14

13

12时

2

11

0

0

昨天

1

11

10

9

8

3

2

4

5

6

7

12时

2

8

1

12时

3

4

5

6

7

9

10

11

明天

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半夜

时间词12时计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