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19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家具史第11章.docx

中外家具史第11章

第11章欧洲现代主义

从包豪斯到我们的家

现代主义起源中一个最主要也最旷日持久的问题出现了:

就是机械制造对抗手工业的辩论。

“艺术是否可以大量生产并仍然被视为艺术”这一问题与风格的元素问题同样被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所热切关注。

德国工业同盟和包豪斯在两个明显矛盾的主题——工艺美术运动、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之间架起了桥梁。

包豪斯创造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训练有素的设计师,但它实际上并没有相对应的产品。

工业设计领域采用了附属于包豪斯的一些概念和大量设计师。

德国工业同盟

纵观历史,艺术和工业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大部分工业都是基于手工业之上的。

工业革命的批评家们声称,工业革命迫使艺术走出工业化,而且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人对机械化制造很不屑。

在另一方面,德国工业同盟在艺术和工业之间寻求妥协的沟通与合作。

不幸的是,在他们的成员中有太多不可调和的分歧。

经济互利的观点与反物质主义相抗衡,机械制造与手工制造相抗衡,甚至传统也与现代相抗衡,这些都阻止了德国工业同盟实现其目标。

尽管德国工业同盟在找寻解决策略时失败了,但他们能够针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准确的解释。

德国工业同盟成立于1907年。

在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担忧:

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会威胁到德国本土的民族文化。

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德国工业同盟拒绝浪漫主义手工艺。

但又与工艺美术运动相同的是,德国工业同盟尊重劳动者,在艺术和技术之间建造桥梁,创造民族风格,或至少寻求一个符合它起源的点。

同盟同时表达了艺术的理想主义信念,即审美改革将促进社会改革,甚至建立一个新秩序。

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没有抱怨机械化,而是明智地利用它完成目标。

伴随工业化和设计师的加入,大批量生产将行之有效的促进民族主义。

这在理论上听起来不错,但现实情况是,战前德国远远没有形成机械化生产。

德国工业同盟面临了与工艺美术运动同样的问题,即精心设计的家具产自手工制造,因此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并且最终仍是奢侈品贸易的一部分。

为了把艺术和工业两者结合,工业同盟把大学教授、技工、优秀的艺术家、企业家、设计师和政治家等不同的人组织到了一起,并在1907年10月5日到6日在慕尼黑成立大会。

他们想解决的问题依旧是那个老问题——如何重新把设计师和生产者结合起来。

因为工业在其进程中不断重塑自己,他们也曾试图把艺术和工业结合起来,这是之前从未能实现过的。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师和工匠均明显结合得很紧密,因为他们几乎是同一种行当。

19世纪,工厂及其制造系统的出现,突然间把艺术家和工匠分割开来,而中世纪的模式被一部人看做一种不仅仅是解决手工问题的方法。

无论改革者怎样有魅力,怎样有说服力,进展仍是很慢。

一旦人生活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看到机器生产的优势后,他不可能让时间停止,或和一些改革者一样天真地试图倒回到过去。

德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逐渐变的机械化了。

如果艺术,特别是应用艺术,想要进步和成功,就再也没有更长远的选择,也就是说在工业化的环境中也得这么做(实现机械化)。

即在一开始,那些没有传统形式覆盖的地区取得了成功——建立工厂,而非住宅,设计家电而非家具。

建筑专家舒马赫表达了德国工业同盟的目标:

通过恢复艺术家和制造者之间的关系来改革德国的手工艺。

他对工业化前的艺术传统的损失感到遗憾,他承认这是工业化不可避免的后果。

“同盟要努力反抗过度的物质主义和过度的理性,它们都是现代化生产的副产品。

”然而在1907年,德国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机械化。

Hindsight有着明显的优势,从现在的优势(同盟会的未来)来讲,设计和现代化更加的理论而非现实。

事实上,同盟的创始者们也有一个保守的目标,即恢复他们流失的关乎道德与审美的德国文化。

这种浪漫的怀旧情怀(过去),加上真正的当代所需(目前),并且寻求在哪里可以得出最合乎逻辑的结论(未来),导致了同盟和类似组织的种种成功与失败。

除了哲学问题,同盟也涉及应用艺术和经济学,他们当下的任务是要改善设计和德国消费品的质量。

但除了这个简单的材料方面的目的之外,同盟还有另外的目标。

舒马赫明确地指出同盟的创立并不只是为了抨击现行市场产品的粗鄙外形。

他支持质量,并认为这样做能在世界市场上加强国家的竞争地位,在国内可以改善社会条件。

这一点上,拉斯金以及莫里斯做的比想象中更加到位。

  德国工业同盟的成员人数比以往的任何组织都要多——由1908年的492人增至1909年的731人,到了1929年已经有3000人。

它采用了国际展览作为一种工具,以扩大其影响,例如1914年的科隆展览、1927年的斯图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展览。

这时候问题出现了:

也许更多的是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而非目标和方法方面的问题,同盟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与艺术先锋和自由民主党政治委员弗里德里希·瑙曼和西奥·赫斯之间的联系,使得同盟受到来自本国的社会学家和他们保守同盟派的攻击。

由于德国内部的政治压力,同盟在1934年被迫解散,但在二战之后重新恢复。

1919年到1930年,同盟由包豪斯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年~1969年)和副校长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1969年)共同领导。

其他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包括:

弗里德里希·瑙曼(1860年~1919年),赫尔曼·沐迪修斯(1861年~1927年),亨利·凡·得·威尔德(1863~1957年),西奥多`菲舍尔(1862年~1938年)于1908年任校长,彼得·布朗克曼(1865年~1937年)于1909年到1919年和1926年到1932年任校长,汉斯·珀尔齐希(1869年至1936年)任校长于1919年至1921年,理查德里·默施密德(1868年至1957年)在1921年至1926年任校长,恩斯特(1875年~1959年)于1932年任校长。

赫尔曼·沐迪修斯(1861-1927)

建立德国工业同盟至关重要的人物赫尔曼·沐迪修斯,是普鲁士贸易部的一名公务员。

1861年出生在图林根,他从父亲那学习了石工技术的知识,随后在柏林研究建筑。

旅游拓宽了他的视野,当沐迪休斯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就走访过日本。

1896年,他被任命为德国在伦敦驻英使馆的建筑专员。

在那里,他直接接触到了英国的建筑和工艺,并与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除了在1896年去世的莫里斯以外)。

沐迪修斯返回德国以后建造了一些英式别墅,促进了艺术和工艺的发展,并致力于在关键职位上任命优秀的设计师,如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彼德·贝伦斯,布雷斯劳学院的汉斯·珀尔齐希,还可能有在柏林应用艺术学院的布鲁诺·保罗。

然而在19世纪,沐迪休斯和他的支持者们,在确定改革对消费公众有着怎样影响的问题上面,经历了比与他们有着同样追求的人们更困难的时期,特别是在“被社会权势及突如其来的财富所损坏的,和由机器生产的可随时获得的造价低廉的所谓的奢侈品”这些问题上面。

为了成功的兼顾如此多的想法和理想,沐迪休斯使出了更多的乐观主义精神及良好的品味和才能。

亨利·凡·德·维尔德(1863-1957)

有一位活跃于比利时、法国、德国和荷兰的比利时建筑师、设计师、画家及艺术评论家,他就是凡·德·维尔德。

凡·德·维尔德。

在巴黎学习绘画后,开始了他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职业生涯,并在威廉·莫里斯的工作及言辞的影响下受到鼓舞。

凡·德·维尔德声称工艺美术运动,包含了在艺术、社会、及机器使用上的各种观点。

他自称不提倡“为艺术而艺术”,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传播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流文化——尽管他支持机械生产,并做了相关的演讲。

1902年,他被任命为魏玛艺术学院的院长,虽然他没有实际参与德国工业同盟的建立,但他因向同盟传递他的想法而备受好评。

  不过,他自己的装饰风格是新艺术式的一种表面装饰风格,有丰富的象征符号,但并不具有革新性。

不同于法国的有机流动性线条,凡·德·维尔德的风格是更简单、更有棱角、更具对称性的。

虽然他主张用机器制造好的艺术产品,但是他自己的作品却需要昂贵的手工而不是像他所倡导的那样,并且这些作品只有富人才买得起。

  至于他对德国工业同盟的贡献,比起实际参与其风格或方法来,更重要的是他言论上促进了同盟的发展。

凡·德·维尔德并不是唯一从言语上支持同盟的艺术家,但是在行动上他采取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方式。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盟的努力并没有创造出“德国风格”——事实上,品味和质量的水平也并没有被提升到他们的标准,他们也未能把德国繁荣的资产阶级转换到他们理想的状态上来。

尽管同盟并没有找到现实存在的问题的答案,但他们成功地指出了问题的所在。

不过由于对于技术、效率、标准化及合理化的重要性的过高评价,使得他们忽视了诸如历史,装饰,个性化甚至是人性的自由这样的东西。

包豪斯和他的同行们

 这是TomWolfe写的,值得被全部引用:

理论上是存在这样的事物的,它们就像冬季的景色一样,冷静、纯净。

一旦建筑物建成,人们就会对颜色,材质,对比度,温度及视觉享受产生需求以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

我们可以嘲笑过去古怪的装饰,但事实是没有装饰的箱子人们使用起来也并不方便。

罗伯特·休斯在他的著作《新冲击》的“理想状态中的麻烦”这一章里精辟地阐述了这个观点,并利用一些典型的现代建筑的失败例子向读者说明他的观点。

在建筑中,定义什么是国际主义风格自然要考虑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所具有的特征。

它的倡导者提出了新的设计的概念——一个不再基于古典的比例,对称性和装饰性原则的新概念。

通过删减装饰将形式精减到它最本质的要求,所以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获得成功完全基于其形式。

比起过去大规模的承重砌墙,设计者更渴望在设计中让建筑看起来轻一些,这种轻是通过使用薄板玻璃使它像一个薄的皮肤包裹在一个支持性钢结构表面而实现。

钢铁、混凝土、玻璃而非木材、砖、石等为主要建筑材料。

大规模生产的内部和外部表面取代了以石头及木材雕刻为特征的传统手工建筑。

这种变化是彻底的,许多东西被解放出来,也有许多东西被压制下去。

没有装饰的玻璃匣子就如同好莱坞模式一样不切实际。

把包豪斯等同于反历史的玻璃匣,把现代建筑的弊端归结于一个德国组织上,这样的评判显得过于简单化。

此外,方块式建筑的思想在建筑上应该归功于美国人,而包豪斯的远见者和支持者进一步将其实现了。

摩天大楼和大都市是对美国神话的两项最有力的证明。

包豪斯学生保罗做了一系列以“大城市”为主题的设计,在这些设计中摩天大厦直冲天际。

  包豪斯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欧洲人看到英国在手工艺和工业产品中享受巨大成就的时候。

首先,1981年工艺美术运动博物馆在奥地利和柏林开设。

随后1896年普鲁士政府派出赫尔曼·沐迪休斯到英国学习其成功的秘诀,并很快由彼得·贝伦斯、布鲁·诺保罗、汉斯·珀尔齐希和亨利·凡·德·维尔德在普鲁士建立了艺术学院。

当德国的气氛变得更加民主的时候,结合了艺术与工业的德国工业同盟在1907年成立,并创造德国自己的民族风格。

1919年在魏玛,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创立了包豪斯学校并接管领导了德国工业同盟。

1924年在右翼的政治环境下包豪斯被迫迁往德绍。

格罗皮乌斯的新型建筑设计风格——钢构架、大型广阔的玻璃、平坦的白色混凝土及平屋顶成为国际风格的一个象征。

这种风格的诞生使得薄壁方块式建筑在现代建筑中萌芽。

  包豪斯并非一种确定的风格,但包豪斯的老师与学生们在寻求一个用于发展设计学的普遍方式。

其目的是重新将艺术与工艺(如雕塑,绘画,应用艺术及工艺等)结合起来,作为新建筑形式的永恒元素。

包豪斯鼓励建筑师,雕刻家,画家制作工艺品,因为它认为艺术与工艺之间并没有天然的区别。

而之间存在的一个基本的区别就是:

艺术不能被教授,但工艺品制作是可以被教授的。

因此,所有学艺术和建筑的学生都需要在手工工厂里进行学习,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包豪斯的教学方法强调创造力和个人自由,同时也强调严谨。

这种为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做的反资本主义设计是以材料为基本目标的设计,但就像工艺美术运动一样,它也存在矛盾和讽刺的地方。

宏伟的目标,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意图,以及相信对于产品材料的设计或生产可以影响生活的信仰,这些都是工艺美术运动和包豪斯所特有的内容。

回归手工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技术也不是。

即使是,也没有时间找出问题的答案,原因是纳粹毫无理由的在1932年关闭了这所学校。

德国的创造力未被熄灭或者说被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它一直处在一个冬眠期直到纳粹统治结束。

  对于包豪斯来说最大的遗憾恐怕是并没有太多的作品在德国完成,其成员格罗皮乌斯、布劳耶、凡·德·罗的作品大都出自美国。

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设计运动,如芬兰功能主义叫Funkis。

包豪斯的教学应用到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学院的课程中,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

格罗皮乌斯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20年代新国际式建筑发展的主要的倡导者。

今天,许多城市中丑陋的部分归咎于单调的方块式建筑和没有灵魂的居民住房,也成了国际式风格的代表。

然而这种风格的建筑在包豪斯的基础观念上逐渐走向成熟,从乡村的粮食筒仓到市区起源于美国的摩天大楼。

接下来,美国人在家具上革新模仿和借鉴了包豪斯的家具式样。

但美国人分成了遵循历史和重视工业设计的两个群体,并且当这种分裂变得清晰的时候,家具业更倾向于前者。

最初的工艺美术运动朝着包豪斯的方向发生改变,从理论上讲,是朝着为工业生产而生的现代设计的方向改变。

然而新工业设计领域的实践是由美国人引领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出生在美国。

但起初,工业设计的重点是新发明、机器以及运输,而不是包豪斯的家具用品。

  以下是附属于包豪斯的主要人物,国际式风格,及德国以外相应的运动:

保利·布劳姆斯特德(1900-1935,芬兰)

布劳姆斯特德在今天鲜为人知。

他英年早逝,因此,他的设计作品也很少。

他出生于芬兰并在那学习建筑,在他短暂的职业生涯中,他更注重室内和家具设计。

作为芬兰机能主义小组Funkis的成员,他还是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一位重要的理论主义者。

布劳姆斯特德主张用工业大生产的方式去制作兼具功能性及艺术性的产品。

他的钢管设计被主要应用在银行,酒店及办公室。

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Arkitektura再次发行了布劳姆斯特德的几样设计产品。

扶手椅

布劳姆斯特德设计于大约1930年。

悬臂式椅子采用连续管式钢架,由芬兰现代派设计师布劳姆斯特德设计。

P255

茶车

布劳姆斯特设计于大约1930年。

两层的茶车采用了圆环型的钢管在边部支撑,且前部车轮用了大的自行车轮子的样式。

普弗凳

布劳姆斯特设计于大约1930年。

后装饰艺术,钢管支撑配以圆形软垫为坐面。

马塞尔·布劳耶(1902-1981,匈牙利,美国)

马塞尔·布劳耶以室内钢管家具的推广而闻名,1925年他设计了著名的体现包豪斯设计观念的瓦西里椅。

1928年他设计了悬臂式的塞斯卡椅,这把椅子由钢材,木材和藤材组合制成,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椅子,并且至今索奈特公司仍在生产。

其他的设计有1933年生产的铝制椅及1935年的Isokon躺椅。

这些早期由布劳耶设计的经典椅子在现在的民居及公共室内中继续流行着,同时他的这些贡献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布劳耶出生在匈牙利的Pecs,起先在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1920年至1924年间在魏玛包豪斯学习,并成为包豪斯家具车间的主任。

1920-1922年由他制作的胶合板的椅子和桌子及1920-1922的木板条椅明显受风格派的影响。

布劳耶的食橱及柜橱似乎预见了乔治·尼尔森在上世纪中叶的设计。

1925年包豪斯搬到德绍以后,布劳耶在那里继续工作了两年多,随后在柏林和伦敦建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28-1931),并于1932年开始从事铝制家具的制作。

1937年在收到格罗皮乌斯的邀请之后,布劳耶移民美国,并成为哈佛设计学院的一名副教授(1937-1946)。

在此期间布劳耶与格罗皮乌斯一同在马萨诸塞州做过一些建筑。

布劳耶设计的一系列的钢管椅可能使他成为在设计与技术变革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设计师,同样他也成为20世纪家具与室内设计行业中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

P256

嵌套桌

马塞尔布劳耶设计于大约1925年。

是布劳耶最喜爱的设计之一,他原本打算将它作为一个凳子,用于布劳耶早期设计的室内中,包括新包豪斯建筑中的餐厅。

瓦西里椅

大约1925年,受到自行车的材料和造型的启发,设计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椅子。

早期钢管椅的原型是用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镍管制成。

30年后,他以他好友的名字——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名字命名椅子。

瓦西里也在包豪斯教书,并热爱设计。

这把椅子由多家大型企业生产,如索奈特、诺尔等,至今仍被索奈特公司生产着。

B3经典布劳耶“塞斯卡”椅

设计于大约1928年,被认为是经典座椅设计的精华,20世纪座椅发展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塞斯卡椅风行了几十年,它将传统的弯曲木、藤条与现代冰冷的钢管联系在一起。

布劳耶达成了舒适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平衡,他也是第一个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框架结合在一起的人。

这把椅子是以他女儿弗朗塞斯卡的名字命名的。

布劳耶偶然桌

设计于大约1930年,从嵌套桌演变而来。

B35沙发椅

设计于1928年左右,曾在德国工业同盟1930年的设计沙龙展上展出,是钢管设计的延伸。

两个悬臂式结构,保证了座椅的无以伦比的弹性。

B55扶手椅

设计于大约1928年,又一种悬臂式钢管椅

B34椅

设计于大约1933年,传统藤编座面与钢管结合的又一力作。

布劳耶凳

布劳耶沙发椅

1928年设计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年至1969年,德国)

 1883年,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出生在柏林,后来在慕尼黑和柏林的技术大学学习建筑。

1908年到1910年,他担任彼得·毕汉瑞的助手,并结识了密斯·凡·德·罗。

1910年,他在柏林开始了第一份建筑工程。

1918年,他被任命为Grandducal工艺美术学院和美术学院的系主任。

1919年,他把这两个学院合并为包豪斯学院,位于魏玛,他担任第一任校长,并在1921年建立了第一个家具工作室。

在工作室中,家具模型是为工业化生产准备的,其功能要求大于美观要求。

和大多数学员一起,格罗皮乌斯把学校迁到了德绍,并建造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虽然在1928年以前,他还没有去过美国,但是他仍被美国的模块化设计及莱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他将稻谷仓和摩天大楼的照片带回了德国。

1934年他去了伦敦,并和麦克斯威尔·弗瑞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第一个移民去美国的建筑师,1937年曾到哈佛讲学。

他第一个项目是包豪斯展——1938年在新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办。

同年,他任哈佛设计学院的建筑系主任,并和布劳耶一起工作。

1946年,在剑桥、马萨诸塞州建立了建筑师协会,1952年成为哈佛荣誉教授,并且不断获得国际大奖。

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勒·柯布西耶)(1887年至1965年,瑞士)

汤姆·沃尔夫所描述的勒·柯布西耶“那种有点无情的理性智慧,只有法国人会全心喜欢”虽然是句玩笑话,可他的伟大之处是毋庸置疑的。

柯布西耶追随着它的设计者及其原理。

在1908年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与约瑟夫·霍夫曼在维也纳工场做些简单的工作,随后在佩雷兄弟建筑事务所做学徒,他在那里学习了关于钢筋混凝土的知识。

随后他在彼得贝伦斯在柏林的建筑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对大规模生产家具产生兴趣,并遇到了凡德罗和格罗皮乌斯。

1920年作为一个作者,1922年作为一名建筑师,1928年作为一位画家,他都用了勒柯布西耶这个名字。

  其表弟皮埃尔·让纳雷于1921年加入了他的建筑事务所,1927年夏洛特·毕雷恩德加入。

在同一年,柯布西耶与让纳雷和佩里昂开始设计钢管家具,事实上勒·柯布西耶设计了其中的大部分作品。

这些家具作品最初由索奈特生产,并已成为二十世纪的象征,特别是由于大规模生产使它变得家喻户晓。

 从1920年至1964年,从莫斯科到里约热内卢,勒·柯布西耶主要设计了国际风格的现代建筑,但只有一座建筑在美国的北部,即哈佛大学视觉艺术木工中心。

他知名的作品是在法国普瓦西的萨沃耶别墅和法国郎香圣母院-杜-上教堂。

P259

LC4沙发椅

勒·柯布西耶、皮埃尔·珍妮瑞特、夏洛特·毕雷恩德设计

LC2舒适椅

勒·柯布西耶、皮埃尔珍妮瑞特、夏洛特·毕雷恩德设计(卡西纳)。

B301扶手椅

勒·柯布西耶设计于1929年左右。

皮埃尔·让纳雷(1896年至1967年,瑞士)

皮埃尔·让纳雷出生于日内瓦,1913—1915年在L'ECOLEdesBeauxArts学习建筑,并于1918年至1921年又重新回到学校学习。

他与佩雷兄弟一同工作直到1923年,1921年至1940年间他也与其表弟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勒·柯布西耶)合作工作过。

作为一个安静的合作伙伴,他在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中扮演了重要的幕后角色。

包括国际风格的舒适椅和沙发在内的家具设计产品,原先是由格布吕德·索奈特生产的,从1965年开始这些家具作品在意大利由卡西纳公司重新发行。

从1951年至1965年他曾参与建筑设计,并主管在印度昌迪加尔建筑学校。

而在印度,他曾尝试用当地的绳子和竹子等材料制作成本低廉的家具。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1886年至1969年;德国,美国)

重要的国际风格倡导者——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带有包豪斯和后来的现代主义两种风格特征。

他出生在德国亚琛,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建筑师。

1904年,他搬到柏林,在布鲁诺·保罗手下学习。

他在彼得·贝伦斯事务所获得建筑方面的锻炼,随后成为自由建筑设计师(1908年至1911年)。

1921年起他成为德国工业同盟的成员之一,并在1926年成为副主席。

他组织了1927年的斯图加特展览,并为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展览设计了德国馆和经典的巴塞罗那椅——1948年由克隆公司重新发行。

在1930年,他担任了最后一任包豪斯校长,直到1933年包豪斯关闭,随后1937年他移居美国。

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和担任了芝加哥伊利诺技术学院校长。

在他的家具设计产品中主要有1927年的MR椅,1931年的MR休闲椅,1929年的布尔诺椅,巴塞罗那椅和1929年的酒吧高脚凳,及图根哈特椅,沙发,和1930年的桌子。

P260

MR534号密斯扶手椅。

密斯·凡·德·罗设计于大约1927年。

布尔诺扶手椅。

MR50.

密斯·凡·德·罗设计于大约1930年。

 

夏洛特·佩里昂(1903年-法国)

佩里昂出生在巴黎,1920年到1925年就读于法国巴黎联盟中央艺术学院。

1927年起,她与其表兄皮埃尔·让纳雷在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办公室工作。

这两个人,特别是毕雷恩德,在这个事务所建立后的十年中一直负责所有家具的设计工作。

 1929年,她成为现代艺术家联盟组织的一名创始成员,在那里她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于第二年与艺术家弗尔南多结成了长久的友谊。

她的作品自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且持续的展出,尤其是在法国。

20世纪80年代她是卡西纳公司的顾问,在此期间该公司推出了重新生产的勒·柯布西耶/珍妮瑞特/佩里昂的钢管椅的经典作品。

b302循环椅。

设计者:

夏洛特·佩里昂,大约1928年。

该设计师是勒·柯布西耶的一个同事,此产品在沙龙展示,并在她的饭厅推出了循环椅。

该产品比旧产品更有革命性,索耐特弯曲b9椅重点展示了其形式,这也是勒·柯布西耶很喜欢使用的表现方法。

佩里昂给钢管附上软包减少了钢管的冷酷。

马特·斯塔姆(1899年至1986年,荷兰)

在去柏林和巴黎之前,斯塔姆曾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学习绘画和建筑。

他参加了一个包豪斯的展览并在斯图加特为德国工业同盟设计了三所房子。

据说他在1924年就已经开发了钢管状悬臂式椅子,但直到1926年才得以生产,所以存在一些关于他是否是第一个完成这项设计的人的争议。

从1930年至1934年,他在俄罗斯做建筑设计,并于1939年成为在德瑞斯顿和柏林的工业艺术院校的研究所所长。

P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