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施工图纸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27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施工图纸 2.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根据施工图纸 2.docx

根据施工图纸2

根据施工图纸、项目承包合同和施工总体部署的要求,确定施工定点流向,确定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在确定施工方法时,努力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按照招标文件及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要求,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认真组织项目管理班子,制定出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然后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区、生活区、临时用地规划和临时设施搭设。

施工段划分:

依据设计特征拟设三个施工阶段,即地基与基础阶段施工、主体阶段施工、装饰阶段施工(包括门窗安装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及室内抹灰工程、外墙保温和室外零星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阶段和室外安装工程阶段按照先土建后安装的原则在不同的施工层上同土建立体交叉作业。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土方工程不分施工段,采用一台0.6m3反铲挖掘机由西向东倒退着开挖完成,毛石砼基础也由西向东,分别以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独立柱以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三个工序依次连续完成,土方回填以先外围后房心同时由下向上分层回填。

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本工程长为两栋楼,故主体工程的水平方向按两个施工段施工,垂直方向以楼层分五个施工层,每一施工层在水平方向按由西向东倒退着分别组织砌体、模板、钢筋等专业班组进行施工作业。

装饰工程施工阶段:

室内抹灰由专业班组来完成,并自下而上进行施工。

抹灰以先底灰后面层,先大面后局部的程序进行。

外墙外保温应待主体结构完成后由专业保温施工队施工,每一次的施工均以每一层脚手架为施工层,并自上而下水平向下施工,待外墙保温施工完成后再由专业班组进行外墙面粉刷。

楼地面工程施工阶段:

楼地面工程自下而上水平向上进行,施工顺序以先垫层后面层分两步完成。

楼梯地面与室内装饰粉刷工序同步进行,楼梯地面以每个楼梯自上而下逐个进行施工,为保证不影响其它工序的连续开展,两个楼梯的施工间隔时间应大于7天,确保道路畅通。

屋面工程施工阶段:

屋面工程不影响整个施工工期,可在装修工程施工阶段穿插进行,屋面保温层应待结构层达到规范拆模强度后进行,具体间隔时间大于模板拆除的天数,屋面防水层应待保温层、找平层干燥后进行。

门窗安装工程施工阶段:

门窗框的安装在装饰抹灰前完成,门扇的安装应待装饰抹灰及楼地面工程完成后进行。

水暖卫、电气安装工程阶段:

水暖卫、电气的暗敷设及构件预埋与主体结构同步进行。

施工程序:

本工程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安装、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建设程序安排施工。

先地下后地上:

即在地上工程施工前应先完成地下的基础、管道、管线、土方等地下设施的施工,然后进行地上的工序施工。

先土建后安装:

即土建施工先于水暖卫、电气、通讯、通风等设备安装,但设备的预埋管线及预埋构件应按工艺要求与土建同步进行,同时做到土建与安装协调,互相穿插的施工原则。

先结构后装饰:

即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先完成结构部分后进行装饰,但在不同的施工层上可采取穿插配合施工。

基础砖墙施工到±0.000处,即可邀请质量监督部门、设计、勘察、监理对基础工程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基础工程。

待主体结构施工一至二层时,中间进行一次主体认证;封顶后,再次邀请质量监督部门、设计、勘察、监理对三至五层主体工程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室内、室外装饰装修,即开始从下往上单向跟进,组织交叉流水作业,并迅速做出样板块、样板间,而后装饰装修工程从上向下循序渐进,实施专业化施工,并成为进度控制的主线。

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

开工前,应对业主提供的原控制点、中心线进行复测,布设施工控制网,定期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砖墙根据楼面标高,立好皮数杆,按皮数杆控制线砌砖。

当砌完一步架高而未搭设脚手架前,开始作+50的找平测量。

采用水准仪找平,其操作程序如下:

确定楼(地)面一个+50cm点,在楼板上应按设计要求加上楼面层设计厚度;

根据已定的+50cm点,用水准确定塔尺的读数,注意塔尺底部要与+50cm点对平;

塔尺的读数或标记,用水准仪测出每间屋内转角处的+50cm点;

根据塔尺的读数或标记,在每层确定固定轴线的部位,引测到外墙上作好标记,记上标高,用来挖掘层高和总高;

用墨线连接所有的+50cm点,于是本层的+50cm水平线即可测量完;

施工各阶段必须对部分建筑物轮廓点放样及其检查、校核,对建筑物的外部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进行定期观测,并将相关测量记录资料整理、归档。

轴线控制:

定位放线依据城建部门划定的红线图和所给定的定位桩,用经纬仪引测轴线交点及控制桩。

打好的轴线控制桩,用砼加以固定保护,并图上红油漆作为标识,防止碰撞移位,桩顶编上轴线号以便核查。

根据轴线桩和挖土深度,放出基坑开挖线,并撒上白灰线,做好测量放线记录,经公司技术科验收后,报有关各方签字,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待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下面基坑由人工配合清挖,并用经纬仪将轴线引测到基坑内,挂上小线绳,将建筑物外墙轴线用线拉通,由项目部检查验收后报请监理组织勘察、设计和质检站验坑,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的换填施工。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用经纬仪检查各条轴线,防止轴线偏移,并用经纬仪将轴线引测到各大角两侧、转角两侧,逐层引侧直至屋面,作为排砖、门窗洞口放线、轴线检查、主体检查的依据。

所有施工放线,均应经监理检查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标高控制:

根据规划部门所给相对标高,在拟建工程旁,选点设2个标准水准点,并用砼固定,图上红油漆作为标识,把标高引测到两个点上。

根据图纸设计深度和±0.000及地面实测标高,确定基坑挖土深度。

开挖时用水平仪、塔尺将标高引测到基底,并随时监测挖土深度,防止超挖。

如遇特殊土层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部门专项地基处理。

基础施工完成后在基坑四个大角各砌筑八个龙门桩,将轴线和标高引测到龙门桩上,用以控制建筑±0.000以下的轴线、标高。

建筑物标高超出±0.000后,将标高引测到建筑物首层结构上,作为标高控制线,各楼层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用钢尺逐层引测。

室内每层弹出离楼面500mm高的水平线,以此线控制楼板支模高度及门窗过梁高度。

装饰抹灰结束,做楼地面前,在抹灰面上也要弹出500mm线,以控制地面标高及平整度和坡度。

基础土方工程:

土方开挖:

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定位放线→验线→基坑土方开挖→验收

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特点,基础土方工程以0.6m3的CAT320B型反铲挖掘机开挖为主,配8T自卸汽车6辆。

设计采用大开挖,深度达到基础底标高-3.1m,室内外高差为-1.550m,基坑按1:

0.75放坡,故机械挖至-2.9m时,预留200mm采用人工配合清基,防止机械扰动基土,并将开挖土方合理堆放于基坑北侧和南侧,人工清理土方就近堆于房心处。

施工要点和技术要求:

土方开挖前,根据建筑物构造柱基础和毛石基础所在位置,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处理完毕,并做好技术交底。

基础位置的控制轴线桩、标准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必须先检查无误,并办理好预检手续后方可开挖。

土方开挖时,应及时作好抄平工作,确保标高准确,避免超深或少挖。

基础挖土按1:

0.75放坡,并随时注意观测、检查基坑壁土层结构变化,防止塌方,必要时做好基坑支护工作。

按程序要求做好验槽记录,验槽时应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设计要求和地基基础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并需要勘察、设计、监理、业主及质监部门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模板支立。

建筑物1m处设防护栏杆,2.0m范围内严禁堆放重物及车辆行走、振动。

如遇特殊土层,必须通知监理、甲方会同设计单位作专项地基处理,施工基础前应由设计单位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验槽,其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标高

-50

水准仪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50

经纬仪、用钢尺量

边坡

1:

2.25

观察或用坡度尺量

表面平整度

20

用2m靠尺和楔形检查

基底土性

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和土样分析

房心及室外回填、夯实:

施工方案:

基础外侧防水施工完成后,采用原土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控制在200-250mm,压实3-4遍。

每层填土碾压后,采用核子仪检测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求出压实度,其压实系数不少于0.98,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施工要点和技术要求:

回填土中有害杂质含量不得超标,用平板振动夯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及时整平、夯实,逐层回填,逐层夯实。

每层至少夯打8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回填土夯实后测定回填料压实系数,系数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一层摊铺夯实。

回填土粒径不大于50mm,严禁使用砂料头、碎石、砖块及粒径大于50的结块土方回填,其回填土检验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标高

-50

水准仪

分层压实系数

不少于设计的50%

核子仪

回填土料

不应有垃圾、树根等杂物

取样检查或观察

分层厚度及含水率

分层度不应大于250mm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

表面平整度

20

用靠尺或水准仪

基础工程施工:

毛石基础:

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安装基础模板→立构造柱钢筋→浇筑基础砼→砖基础砌筑→圈梁砼→基础防潮层→隐蔽验收→土方回填

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础混凝土采用C25毛石混凝土现浇,基底标高为-3.100m。

独立柱、构造柱、圈梁钢筋在现场制作现场绑扎,砼采用JZ350型机械搅拌,人工辅助入模,HZ2-20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按行列式和交错式均匀排列振捣。

施工要点和技术要求:

钢筋根据技术员的钢筋下料单进行下料制作,依据设计兰图和技术交底要求进行绑扎。

制作试块必须在监理监督下由质检员按规定取样、制作、养护、送检。

砼表面用木抹子搓平,收浆不得少于两遍。

根据气温高低,适量洒水养护,并用草帘或麻布覆盖,养护时注意基坑内不得积水。

砖基础、圈梁砼施工详见主体结构工程。

  

基础防腐施工:

在标高-3.1m处做水平防潮层,其做法为1:

3水泥砂浆内掺3%防水粉抹20mm厚(墙体宽度超出圈梁部分设)。

墙体与地基土接触的外表面涂冷底子油两遍,刷热沥青两遍。

在外墙外侧砼基础顶至室外散水上20cm处做竖向防潮层,其做法为20厚1:

3水泥砂浆掺水泥重量的3%防水粉抹平,当砂浆强度达到85%后,外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

施工工艺如下:

砂浆制备→基层处理→防水层施工、养护

砂浆制备:

测定现场砂含水率,调整、确定施工配合比。

原材料称量严格执行重量比,每盘计量偏差:

水泥、外加剂±2%,砂、水等±5%。

防水粉可直接掺入水泥中,砂浆拌制采用机械搅拌。

基层处理:

用钢丝刷将砌体和灰缝表面残留砂浆及污物清理刷洗、冲洗干净。

防水层施工、养护:

第一层先在基层上涂刷一道掺加防水粉的水泥浆,涂刷均匀,不得有透底现象。

涂刷水泥浆后随即抹底层防水砂浆,厚度为10mm。

第三层为水泥浆层涂刷,待底层水泥砂浆终凝后进行,涂刷前应将水泥砂浆层浇水湿润,方法同第一层素浆层。

面层水泥砂浆厚度为10mm,施工时抹压2~3遍后压实赶光,且在防水层终凝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养护期间应保持湿润。

主体结构工程:

本分部工程的分项项目主要有砖砌体、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等,除部分过梁现浇外,其余过梁均在现场预制,模板采用竹胶合模板和木支撑、独立柱采用钢支撑。

砌筑砂浆的施工:

工艺流程:

原材料计量→投料→搅拌→出料及试块制作

原材料计量:

根据现场材料进行配合比的调整,对所投材料过磅,并做计量记录。

投料:

水泥砂浆的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水,即先将砂与水泥干拌均匀,再加水拌合。

混合砂浆的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即先将砂与水泥干拌均匀,再加掺合料和水拌合。

搅拌:

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均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

出料及试块制作:

每一验收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中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抽检一次。

砂浆试块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一组试块应在同一盘砂浆中取样、制作。

普通粘土砖砌体工程施工:

该工程砖砌体计划采用内架操作,每层楼砖、砂浆的垂直运输以塔吊运输到使用地点,砂浆配制采用磅称计量,拌和以JZ350型搅拌机拌合,室内楼层设砂浆料盘,普工水平运输的施工方案,逐层完成砌筑。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放线→找平→排砖撂底→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砖 

基层清理、放线:

砌筑前将基础垫层、防潮层、楼板面的灰砂、泥土、杂物等清扫干净,然后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校验合格后,作技术复核记录。

找平:

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标高,拉线检查楼板面层,看表面标高是否合适,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先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处理或用砂浆找平,更不允许在砂浆中掺碎砖渣找平。

排砖撂底(干摆砖):

按施工方案待定的组砌形式,在砌筑部位干砖试摆。

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然后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尺寸偏差小时可调整与砖之间的竖缝来进行调整。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则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能出现破活。

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

立皮数杆:

皮数杆上标明砖的皮数、灰缝厚度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钉皮数杆的木桩要牢固,防止碰撞松动,且在第一皮砖上边线处拉准线。

盘角 挂线:

撂好底后先进行盘角,每次盘角不应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要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应及时修整。

盘角时须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待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砌砖:

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

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

砌砖要“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留槎: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其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

施工中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应加设拉结筋。

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筋,最少两根,间距沿墙高不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1000mm,末端有90°弯钩。

塑钢门窗安装的预埋件、硬架支模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

  

安装过梁、梁垫:

安装过梁、梁垫前先找平,找平层厚度超过300mm时,采用C25细石混凝土。

安装时坐1:

2.5水泥砂浆,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浆饱满。

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

构造柱做法:

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

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

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即五皮砖)。

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时,沿墙高50cm设置2根φ6水平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小于1m。

模板工程:

本工程现浇独立柱、构造柱、梁、板采用镜面模板,浇筑清水砼,节约砼面抹灰层,并严格按照公司印发的《清水砼施工技术要求》施工。

构造柱采用木支撑,板、梁支撑系统采用DN50钢管支撑,各层模板支架的立柱下铺设通长的垫板,上下层的立柱应安装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支撑下设垫木,支撑与支撑之间设二道横杆相互拉接,确保体系的稳定性。

楼梯模板也采用镜面模板,木支撑,踏步采用木模板,其工艺流程如下:

定位、弹线→安装模板→模板加固→检查验收

定位、弹线:

复核轴线及标高控制线,弹出控制线。

门、窗洞口和预留洞定位准确,并标有位置控制线。

安装模板:

安装前先按照构件尺寸加工模板,必要时可进行试拼装,模板接缝的处理采用模板硬拼缝的施工方法。

构造柱:

柱模板主要由四块拼板构成,在拼板的外面加柱箍或加对拉螺栓,两块内拼板宽度与柱截面相同,两块外拼板宽度比构造柱截面宽度大两个拼板的厚度。

若与梁相接,尚应留出梁的缺口,柱箍应上疏下密。

柱模板底部留有清扫孔,待垃圾清理完毕后再钉牢。

首先,按图纸尺寸制作构造柱侧模板,并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装柱模板,两垂直向加斜拉杆或支撑,然后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柱模板安装前应弹出柱中线及边线,依据边线并考虑增加两片柱模板的厚度钉柱脚固定木框。

柱模板安装的垂直度用垂球检查,合格后立即采用撑木撑牢。

各柱模板安装完毕后相互间用水平及斜拉杆联系成整体,以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倾倒,校正完柱子模板的垂直度即可上紧柱箍。

过梁:

过梁底模长度采用洞口预留尺寸减允许负偏差值进行制作,防止使用时顶撞墙体,支设时与墙体间隙采用苯板填平,粘胶带固定。

过梁底模采用圆木上钉制三角台支承,侧模采用短斜撑杆固定。

梁模板:

梁模板由一块底板,两块侧板构成,其长度均为梁减去两块柱模板厚度,底模板的宽度同梁宽。

侧模如为边梁外侧板时,其宽度为梁高加梁底模板厚度。

如为一般梁侧模板时,其宽度为梁高加梁底模板厚度再减去混凝土板厚。

首先应安装梁底模板,安装时将梁底模板两端搁置在柱模板顶端梁的缺口处,下面用立柱撑起,再用螺旋底座调整高度,梁底模板安装要求平直。

跨度≥4m的梁底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然后再安装侧模板,安装时将梁侧模板紧靠梁底模板放在支柱顶的横木上,并用夹板将侧模板钉夹牢在支柱顶的横木上。

梁侧模板安装要求垂直,边梁外侧模板上边用钢管斜撑固定。

梁侧模板的上边用楼板的底模板顶紧,梁侧模板之间应临时用钢管撑牢,浇筑混凝土时再拆去。

若梁的高度较大于500mm,必须设对拉螺栓。

楼板模板:

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钢管支撑,做临时固定后,再安第二排龙骨和立杆,依次逐排安装。

然后调节立杆的螺栓高度,将龙骨找平。

镜面模板底部水平木龙骨,截面不小于100×100,并严格控制龙骨顶面标高在-5±0以内。

龙骨下竖向钢管支撑,其间距应≤1000,然后根据立杆高度设置二道水平拉杆,第一道水平拉杆离地面200~300mm,水平拉杆步距不应大于1.8m,立杆根部以木垫板进行加固。

在与龙骨条垂直方向安装厚度不少于100方木板,其间距净空不大于木板宽度,方木板顶面经平整度检测采用电刨刨平,顶面标高控制在现浇板底标高减去镜面板厚度为宜,平整度控制在±3以内。

在方木板上组合拼铺镜面模板,其拼缝宽度应不大于2mm,高差不大于2mm,镜面板铺设完毕经实测,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内。

模板铺设完,经检查合格后,采用防水胶带将竹胶板拼缝粘贴封闭,采用水泥石膏腻子填补模板与墙边缝隙,并用防水胶带粘贴,最后按设计要求,弹出板内受力钢筋分布线。

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采镜面模板、木支撑。

楼梯模板支设前进行定位放样,首先依据设计图纸大样在楼梯间段一侧墙面上进行放大样,标定梯梁、梯板、平台的标高和位置线,然后依照大样支设模板。

放线时依据设计图纸尺寸和实体上的轴线及50线引测出梯梁的准确位置,按同样的方法找到A、B两点,连接A、B成线,在A、B线下方作平行线,平行线间距为梯板厚度,所作平行线即为楼梯的准确位置,该线与梯梁侧边线相交,同样测定出梁侧模与梯板底模的交线。

为确保踏步尺寸准确,楼梯踏步采用反三角木模控制尺寸,反三角木由三角木块钉在方木上,三角木块两直角边分别为踏步高和宽,反三角木用模楞和立木支吊。

钢筋工程:

施工前根据施工图和钢筋配料单,核对成型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情况,并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污、泥浆和浮锈。

梁内钢筋安装中按“先主后次、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的原则,避免梁的安装层次混乱和箍筋漏设。

柱、梁所有钢筋交叉点采用火烧丝或镀锌钢丝逐个绑扎牢固,板筋按规定进行绑扎,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绑扎时每个扎点要拧转两圈半。

柱、梁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柱内、梁内组合箍筋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配料。

柱内、梁内角部纵向钢筋(含受力钢筋和架立筋)必须绑扎到箍筋转角处,箍筋的弯钩叠合处交错布置。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特制的垫块或高强塑料卡来保证,不得用石子、钢筋或木块等材料作垫块,严禁采用边浇筑混凝土边提拉钢筋的办法,其操作工艺如下:

柱钢筋:

钢筋定位→套柱箍筋→柱纵筋安装→画箍筋位置线→绑扎箍筋→检查、隐蔽验收

钢筋定位:

按设计要求进行首层起始钢筋的生根或插筋。

安装柱箍筋: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

柱纵筋安装:

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画箍筋位置线:

先按设计要求的方式连接竖向钢筋,然后在已立好的四根柱子竖向钢筋上,按设计间距用粉笔画出箍筋位置线。

绑扎箍筋:

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依次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逐个采用缠扣绑扎牢固,且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必须全部绑扎牢固。

柱上下两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柱筋保护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不大于1000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检查、验收:

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专职质检员检查、验收,然后报验、隐蔽。

梁钢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纵向钢筋→绑扎→检查、验收

画钢筋位置线:

画主、次梁箍筋位置线时,注意梁端设置的第一根箍筋应在距其下部支座边缘不大于50mm处开始布设。

划分和放置梁箍筋时,必须保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放箍筋:

受拉区搭接区段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安纵向钢筋:

先依次穿好主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或吊筋,再穿次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及吊筋的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绑扎:

梁内钢筋绑扎由下往上进行,即先每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或梁上层角部钢筋与箍筋绑扎牢固,待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及吊筋均已定位后,再进一步调整梁内箍筋间距,并将梁下部所有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的交叉点依次绑扎好,最后绑扎梁内腹板构造钢筋以及梁上部钢筋。

梁截面较大或梁内钢筋较为密集时,先绑扎梁筋后支梁侧模或采用模外绑扎的施工工艺,梁的两侧纵向构造钢筋采用拉筋联系。

绑扎梁下部纵向钢筋宜采用反十字花扣或兜扣加丝法绑扎,而绑扎梁上部纵向钢筋及腹板构造钢筋时采用套扣法或反十字丝扣法绑扎,严禁采用一面顺扣法施工。

梁内保护层采用约50mm见方的细石混凝土垫块或高强塑料卡铺垫,间距不应大于1000mm。

检查、验收:

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专职质检员检查、验收。

板钢筋:

画钢筋位置线→钢筋安装→检查、验收

画钢筋位置线:

绑扎前先整好模板,将模板上的垃圾、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用粉笔在模板上画好受力钢筋和分布筋的间距。

钢筋安装:

按已画好的钢筋间距,先摆放短跨方向的钢筋,再摆放长跨方向的钢筋,底板筋应按规定绑扎牢固。

钢筋网片的绑扎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板上部负弯矩钢筋与主、次梁以及圈梁相交叉时,板上部钢筋应放置于梁内上部纵筋的上面。

板内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顺扣绑扎,但不得全部采取一面顺扣绑扎,在板筋加强部位采用十字花扣或套扣绑扎。

板中分布筋一律设置于受力钢筋内侧,板内上部钢筋按要求设置钢筋马凳,且马凳支撑于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