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55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doc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学前指导

1.板书课题。

2.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①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②交战的双方是哪些人。

导语:

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1)《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来比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

(2)朗读时要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有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

——对朗读困难的句子要多练习几遍。

——在读人物的话语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声调。

三、合作探究

1.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

(1)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并注意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2)可让学生比较下面各组字,并分别组词。

幔()倘()拈()

漫()淌()沾()

雌()刀()堕()

雄()刃()随()

(3)理解词语:

巡哨、天助我也、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

2.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安得无东南风?

何足为怪?

(注意反问句的语调)

是时/东风大作。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

南船/且/休近寨。

韩当/急为(wèi)/脱去湿衣。

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3.练习朗读课文。

四、精讲释疑

1.指名朗读每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做简明的批注。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第1自然段:

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接黄盖降书。

第2自然段:

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第3自然段:

曹操叫苦连声,黄盖追寻曹操,中箭落水。

第4自然段:

曹操登岸逃走。

第5自然段:

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

五、巩固达标: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前指导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自主学习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

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1.默读批注。

2.交流:

(1)操笑曰:

“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

何足为怪?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4)操笑曰:

“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5)曹省悟,便问:

“谁去止之?

(6)操叫苦连声。

3.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

 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

1.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⑴出示:

程昱入告曹操曰:

“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

“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

何足为怪?

①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

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②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⑵出示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①指名朗读信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

(学生思考)

学生可能会说:

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

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

信中说周瑜看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

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③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

(深谋远虑)

④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

过渡语:

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

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

四、精讲释疑:

1.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①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

曹操的心情如何?

②小结:

看来,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此时人物的心情。

曹操抬头仰望明月高悬,俯首江中翻波戏浪,迎风大笑。

当听到军士报告黄盖粮船驶来,操笑曰:

“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这时,曹操心中想什么?

心情如何?

(兴奋不已)。

2.学习“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导语:

但是,曹操马上醒悟了,为什么?

⑴集体朗读程昱的话。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程昱的认识。

——仔细观察,细心谨慎。

导语:

可惜曹操省悟已迟,黄盖在距曹寨二里水面点火,江面一片火海。

⑵出示: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①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同桌之间交流。

③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④出示插图,观察图画,并结合这段话中的具体词语,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

(一派通红)

C烟浓到什么程度?

(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

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

(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E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

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曹操见大势已去,是叫苦连声,此时,你想对曹操说什么?

3.集体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⑴“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⑵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五、巩固达标:

1.“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安排的周密。

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已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他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用铁索连船潜伏着的危机就是:

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

2.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

3.集体朗读诗句,回味赤壁之战:

魏吴争斗决雌雄,

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

周郎曾此破曹公。

4.作业布置。

①诗句采集: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②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③学完课文,你一定会被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吸引。

请同学们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火攻)

周瑜曹操

(三万兵)(八十万兵)

黄盖假降喜接降书

趁风行船笑迎黄盖

备引火船省悟已迟

二里点火叫苦连声

伏兵追杀登岸逃走

数军合围伤亡惨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5

爱心用心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