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80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内容提要:

根据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结合自己的教学点滴,谈几点教学方法。

关键词:

兴趣、多读、积累、悍实、因地制宜、体验、就地取材、循序渐进、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

小时候,我最怕做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我常常为了一篇作文而翻遍家中所有的作文书和好词、好句摘抄本,但还是写不出一篇好作文,直到我小学五年级老师布置我们完成一篇《难忘的一件事》的文章,当时我费了好长时间终于完成,作文本发下来,我急忙打开看,评语写到:

“这篇作文写得不错,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并能融入自己的真诚实感。

”老师还把它当范文在年段传开,我好欣慰,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这以后我不但不怕写作,而且还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现在我也为人师了,我在教学生涯中,也觉得有许多孩子正重复着我当年一样的经历,他们也常常为作文而苦恼,每当作文课时,苦思冥想,抓破头皮也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针对这种现象有过相同经历的我,如何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也不惧怕写作文,在教学中当一个好向导,为孩子们做一个好的引路人。

一、重在情感,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

有兴趣的学习能消除学生紧张畏难的情绪。

让学生学好作文最关键的也是最首要的,即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那么,又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情感培养。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写请假条”“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写自己的学习计划”或“将来长大的工作计划”等等,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到写作的重要,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对作文的认识。

2、游戏激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比如,在作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游戏。

教师对每组游戏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最后问他们赢得冠军有什么“诀窍”,他们有的答“是团结一致的原因”,有的说“坚持就是胜利”,也有的说“要有毅力”。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文章结尾部分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序就行。

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

 学生的作文篇篇内容具体生动,各抒己见,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

事后,学生一直追问我什么时候再上作文课。

3、命题灵活。

作文题目要灵活多样,新颖有趣,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写,真正感受到写作文是一种快乐。

如写“我的理想”可命如下题目:

《二十年后的我》《未来的医生》《我想成为……》《我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好的题目、学生想写的题目肯定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否则会把学生一棒打愣。

  

4、感受成功。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作文评语要有鼓励、激发性,把优秀习作

在班内或年段传阅,并编入《作文集》,推荐发表,特别对有进步的中下等学生的作文要表扬、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促使他们积极写作、喜欢上写作。

二、词汇积累,悍实文章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

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1、多阅读、多积累,

叶老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

据我调查,我所在学校,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岂不是纸上谈兵。

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图书角”,选派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让班上每位学生尽可能地捐出一本书到这里来,互相借阅,这样班上有四十多人,学生就可看到四十多本书,在看时还得写读书笔记。

记下好词好句及感受,然后,每周开展一次词语大比拼活动。

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填补了农村孩子阅读书籍少的缺陷。

2、多理解、多运用

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

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一,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第二,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质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

三、   走进生活,就地取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到流个不停。

”可见,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尽管农村小学资源短缺,但是农村也有许多独特的资源。

它有美丽而充满灵气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这都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

我们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就地取材,掘井取水,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呢?

1、感受淳朴的民风习俗

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因时制宜,也不失为写作教学的一类素材。

如:

带领学生放风筝,端午节一起包粽子,过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正月给客人泡上一杯清香怡人的桂花茶等,这些活动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这时的写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任务,而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达,不吐不快。

2、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丰富得多。

夏天在小溪洗澡摸鱼,秋天随父母去果园摘果,到田间收谷。

闲时去菜地观察瓜果蔬菜……每一个场面都是亲身经历,孩子们都历历在目,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3、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大自然赐予孩子们得天独厚的礼物。

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

我曾经带学生们参观本地的一所祠庙内的方竹之后,学生回来写出的作文有血有肉,其中一名学生的《荣华方竹》被选入乡土教材。

4、观察农村变化

 时代的进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高科技的家电以进入平常的百姓家,这又是写作的极好素材。

让孩子们通过访问养殖专业户,果农等,结合自己父母辈的深切体验,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

    

5、拓宽题材,迈向城市

农村孩子除写农村生活、农村语言、农村景色、写村变化。

这似乎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

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

经常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老师参与其中,我经常从报刊、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

四、从说到写,循序渐进

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基本能力。

可是长期以来,在农村小学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常常不被重视,缺少指导,作文教学也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致使较多学生在大庭众之下即兴说话时,往往张口结舌,说不清,道不明。

有些同学即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是声调颤抖,甚至语塞,写起作文来,更是东拉西扯,搜肠刮肚的,全没有写作的乐趣。

长此以往,学生怕说怕写,长大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家都知道,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尤其是说写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

如何让孩子们乐说爱写?

这是我们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1、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说的欲望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常要求学生举手发言,但多数学生都不大愿意主动举手,怕自己说不好。

这往往是学生心理紧张造成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上课时,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温和,并努力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把准备说的内容,自己先试说,边回忆边说,忘记的也可以停停想想,并可重复,这样经过几次试说后,便可达到几乎能背诵的地步,再来说就不害怕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互听、互说、互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说、互听、互评,教师只作旁听,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得到了锻炼,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家都乐于说话。

再把自己的说话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大声朗读几遍,听着不顺耳的地方改一改,放学后同位讨论修改。

2、重视说话课内外的训练

(1)、复述是说话训练的一种好方法之一,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又能锻炼思维。

低年级课本中“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典型人物故事”特别多。

我在教学时适当穿插复述方法强化说话训练。

要求是从易到难,促进学生记忆力提高的同时又加强了说话的条理性、逻辑性。

(2).有目的的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参观、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自己亲眼看到的社会现象用稚嫩的笔写下来。

如:

观察校内各种花草树木,把观察到的形态、颜色等说出来,走出校门,让学生观察雄伟壮观的高层建筑,指导学生观察建筑物的高度、宽度、建筑物层数、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的对比等,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句子表达出来,做到说写结合。

好的给予表扬,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鼓励继续努力。

五、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要认真,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应该有眉批和总批两种。

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改”包括增、删、调、换等,如学生文章中的错字,教师除勾出错字外,还应在右框

处画出符号(“”),让学生将正确的字词书写在里面,如学生正确书写了,教师下次批改再将下面的横线画上。

有的为增强实效,也可面批面改,和学生一起研究该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作文评讲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出全班带共同性的问题,指点迷津。

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

总之,“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

要注意拓宽思路,激发兴趣,使农村学生也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让孩子们在作文这块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