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89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WPS 页数:19 大小:7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全面).wps

1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五年级下册5-8单元期中复习资料一、课文复习资料一、课文复习资料1将相和中“将”是指,“相”是指,“和”是的意思,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到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斗争精神和以为重,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的精神。

本文是根据改编。

史记中成功描写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诗人、西楚霸王。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

作者是代的。

2.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

作者是。

故事以为主线,按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借箭的;接着写了做借箭的;然后重点写了借箭的;最后写了事情的,赞扬了诸葛亮的。

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三个方面,周瑜的特点是;鲁肃的特点是;曹操的特点是。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等。

3.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第回选编的,作者,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表现了武松的英雄性格。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

及时雨、豹子头、智多星、黑旋风、浪里白条。

4猴王出世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第回,作者。

5.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1、古代,。

2、近代,。

3、现代,。

4、当代,.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等。

研究报告的写法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

26.小嘎子是作家的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课文写的是小嘎子和比赛摔跤时的情景,本文主要通过描写反映了小嘎子的特点,胖墩儿的个性特点。

7.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作者是清代的,本文主要通过描写及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的的形象。

他临死前深处的两个手指头的意思是。

8.“凤辣子”就是,她是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

这部名著的作者是,书中以和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

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描写及描写展示了一个的人物形象。

9.中国四大名著:

的、的、的、的。

10.刷子李选自的,刷子李的特点是。

11.金钱的魔力节选国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

本文刻画了店员托德的丑态,也刻画出了老板的的丑态。

12.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和与众不同的之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

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原因是:

1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是。

14.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和,为我们展示了。

本文抓住了事物的并把人的和、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

3将相和将相和1【内容简介】1【内容简介】本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22【注意读音注意读音】允诺诺(no)上卿卿(qng)3【重点词语重点词语】无价之宝: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屈:

理屈:

理亏。

绝口不提:

绝口不提:

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示弱:

示弱:

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抵御:

抵御:

抵挡,抵抗。

推辞:

推辞:

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瑟:

瑟:

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

鼓瑟,就是弹瑟。

缶:

缶:

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

攻无不克: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

每战必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

负,背着。

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

同心协力:

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4【问题思考】【问题思考】本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本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本文的三个故事分别是: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其中,三个故事各有情节,而又紧密联系。

“完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蔺相如和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和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将相“和好”的原因又是什么?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将相“和好”的原因又是什么?

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

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实质原因实质原因是廉颇的错误认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实际原因是他4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蔺相如立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立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立功靠的是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爱国的精神。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和后果各是什么?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和后果各是什么?

“完璧归赵”“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结果是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赵国。

“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秦王约赵王渑池相会,想占赵国便宜,后果是秦王吃亏。

“负荆请罪”“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结果是负荆请罪。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1【内容简介】1【内容简介】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22【注意读音注意读音】擂擂(li)鼓丞丞(chng)相3【重点词句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妒忌:

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迟延:

迟延:

耽搁,拖延。

疑惑:

疑惑:

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

调度:

调用。

虚实:

虚实:

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

本课指曹操因江上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2)重点句子:

(2)重点句子:

诸葛亮说: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诸葛亮说: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a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b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只叫弓弩手射箭。

c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积大。

d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可见,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这一5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

敢逼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问题思考】【问题思考】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起因起因是: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便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

经过经过是: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结果结果是:

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故事中人物有什么特点?

故事中人物有什么特点?

诸葛亮:

诸葛亮:

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周瑜:

周瑜:

聪明自负,嫉贤妒能,心胸狭窄;鲁肃:

鲁肃:

忠厚守信;曹操:

曹操:

多疑谨慎。

周瑜为什么要让诸葛亮立军令状?

周瑜为什么要让诸葛亮立军令状?

军令状军令状就是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便依军法治罪。

周瑜所以高兴,是因为他让诸葛亮进入圈套,还立下了军令状,而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事,到时候任务完不成,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言,他就可以治诸葛亮的罪了。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神机妙算,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

(1)熟悉气象)熟悉气象。

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水顺风,曹军来不及追赶。

(2)熟知地理)熟知地理。

能在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3)知人善用)知人善用。

了解鲁肃的忠厚守信,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于是将计就计;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

(4)谋划周密)谋划周密。

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

如安排草船,精确伪装;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积大;“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归来,顺风顺水等。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

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

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

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景阳冈景阳冈1【内容简介】1【内容简介】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6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22【注意读音注意读音】踉踉(ling)跄迸迸(bng)出3【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筛:

筛:

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

如何:

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

但凡:

凡是,只要。

岂:

岂:

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请勿自误:

请勿自误:

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误,受伤害。

耻笑:

耻笑:

鄙视并嘲笑。

踉踉跄跄:

踉踉跄跄: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

说时迟,那时快:

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

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掀他不着:

掀他不着:

掀不着他。

霹雳:

霹雳: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平生气力:

平生气力:

全身的力气。

平生,一般指一生。

酥软:

酥软:

肢体软弱无力。

猴王出世猴王出世1【内容简介】1【内容简介】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神话人物形象。

2【重点词语】2【重点词语】名曰:

名曰:

名字叫作。

围圆:

围圆:

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

灵通:

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石窍:

石窍:

石头边隙。

7石碣:

石碣:

石碑。

镌:

镌:

刻。

喜不自胜:

喜不自胜:

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

形容非常高兴。

瞑目:

瞑目:

闭上眼睛。

造化:

造化:

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

天造地设:

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家当:

家当:

家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孔子名言。

信:

信用;其:

那;可:

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

拱伏无违:

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

序齿:

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抓耳挠腮:

抓耳挠腮:

乱抓耳朵和腮帮子。

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

力倦神疲:

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2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3现代,电报、电话。

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调查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问题: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

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

4形成自己的观点。

5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获取的途径:

信息获取的途径:

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研究报告的写法:

研究报告的写法:

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人物描写一组人物描写一组1【内容中心】1【内容中心】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8“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中国四大名著:

中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注意读音】【注意读音】抖擞擞(su)破绽绽(zhn)扳扳(bn)别别(bi)住3.【重点词句3.【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惯手:

惯手:

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精神抖擞:

精神抖擞:

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破绽:

破绽:

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诸亲六眷:

诸亲六眷:

泛指许多亲戚。

越发:

越发:

更加。

登时:

登时:

立刻。

相干:

相干:

互相关连或牵涉。

放诞:

放诞:

行为放纵,言语荒唐。

风骚:

风骚:

指妇女举止轻佻。

嫡亲:

嫡亲:

血统最接近的亲属。

老婆:

老婆:

本文中指年老的妇女。

(2)重点句子:

(2)重点句子: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这句是动作、心理描写。

体现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句是动作、神态描写。

体现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爱财如命。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这句是语言描写。

体现了王熙凤的泼辣张狂泼辣张狂。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善于阿谀奉承阿谀奉承。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该打该打。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该打该打。

”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善于见风使舵见风使舵的本性。

9刷子李刷子李1【内容中心】1【内容中心】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2.【重点词句2.【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

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派头:

派头:

气派。

悠然:

悠然:

悠闲的样子。

衔接:

衔接:

事物相连接。

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侵犯:

侵犯:

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威严:

威严:

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露馅:

露馅:

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诈:

诈:

欺骗。

难堪:

难堪:

难为情。

发怔:

发怔:

发呆。

(2)重点句子:

(2)重点句子: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

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

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

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金钱的魔力金钱的魔力1【内容中心】1【内容中心】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百万英镑。

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中人物:

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2.【重点词语2.【重点词语】蹩脚:

蹩脚:

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通融:

通融:

变通办法,给人方便。

刻薄:

刻薄:

(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的苛求。

武断:

武断:

只凭主观判断。

窘况:

窘况:

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境况。

10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

兴趣强烈的样子。

雅致:

雅致:

(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

考究:

考究:

这里是讲究、精美的意思。

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

美妙得不能用语言形容。

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

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内容中心】1【内容中心】本文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2【注意读音注意读音】莞莞(wn)尔一笑莞东莞莞(gun)姹姹(ch)紫嫣红3【重点词句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

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

姹紫嫣红:

嫣:

娇艳。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半信半疑:

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

暇:

空闲。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颇:

颇:

很、非常。

耐人寻味:

耐人寻味:

值得仔细的品味、思考。

(2)重点句子:

)重点句子: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我为人人”是前提“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

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变,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没有变,这种境界11是美丽的。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

现在时隔三十五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三十五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4【问题思考】【问题思考】“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