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98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备课.doc

第七单元

单元名称:

成长的故事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展开交流并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名句,这些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他们对于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正确书写25个生字及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本组教材是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我们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

3.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相互交流,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37个生字,正确读写25个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针对成长中的问题以书信的形式向长辈请教,注意书信的格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单元教学关键、方法与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词卡片,课文相关资料。

学生:

按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

单元预习提纲:

导语:

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美丽的大自然,在本单元我们进步要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及“语文园地七”。

本单元的课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是因为

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单元实践活动:

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可以是伟人、名人,也可以是亲人、小伙伴的成

长故事。

单元教学课时划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

《乌塔》1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

《语文园地七》6课时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得意扬扬、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课文2、3、4、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及周恩来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进步

预习提纲:

导语:

今天,让我们走进陈沚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去感受少

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来。

崛起帝国主义伯父租界振兴模范热闹非凡巡警吵嚷妇女

惩处铿锵闯关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耀武扬威衣衫褴褛得意扬扬

铿锵有力

3.抄写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将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到课本上。

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

这个志向?

(2)当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时,内心会怎样想?

(3)思考,你为什么而读书?

7.搜集周恩来的有关事迹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疑问。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标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导入新课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

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

板书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解题:

“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二、预习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强调易错词语:

 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崛起得意扬扬

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并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三、精读感悟

1.周恩来听了伯父的介绍心里是怎样想的?

找出相关句子。

“租界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中国人世间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1)指名读,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2)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当周恩来来到租界地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的。

3.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互相交流。

4.思考:

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

5.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6.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7.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周思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易错生字词:

帝租振巡嚷惩

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范写并示范:

(指导学生端正坐姿、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寸、一拳)

“嚷”字的右半部分应写得紧凑一些。

(“巡”字上半部分是撇点,不能写成半圆

注:

学生书写中出错较多)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限时作业:

进步

一、听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得意扬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了本课,你知道了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有的是;

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而周恩来

的志向是_________。

他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______。

你读书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租界见闻

立下宏志

读书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反思:

本文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以读说感悟为主,让学生明白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原因,感受周恩来博大的胸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爱国的情感.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册掉、融洽、黄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课文6、7、8、9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叶圣陶及肖复兴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进步

预习提纲:

导语:

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作家。

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与

叶圣陶爷爷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当年肖复兴和叶圣陶爷爷之间发生过什

么事呢?

让我们走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故事。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来。

推荐眼帘删掉动词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模糊楷模诗篇握手

翻页余晖春风拂面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将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到课本上。

推荐燥热融洽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2)找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多读几遍。

(至少3遍)

(3)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用词语概括)

(4)读一读课文和课后的“资料袋”,你学会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简单的写下来。

7.搜集叶圣陶先生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8.质疑。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标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易错的词语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掌握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并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

三、精读感悟

1.边默读边想边画:

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

我有何感受?

2.汇报、交流:

(1)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做人与作文)。

(3)指导朗读:

表达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读书。

(4)分组议议:

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5)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自己动笔在笔记本上记方法。

3.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出示句子“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减去了许多,……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显得虎虎有生气。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体会描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4.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

相机指导朗读进行评价。

5.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朗读、背诵这些语句。

四、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

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

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1.出示生字词:

篇荐翻删糊昏洽

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范写并示范:

(指导学生端正坐姿、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寸、一拳)

“嚷”字的右半部分应写得紧凑一些。

(“昏”字上半部分是“氏”,不能多加一点

“荐”字的下半部分是“存”,不能错写成“在”

注:

学生书写中出错较多)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进步

限时作业:

一、听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融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扑入()。

夏季的()

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的小精灵一

样在上面()着,()着()的光点。

五、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帮“我”改作文——批改作文一丝不苟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邀“我”做客——对人平易真诚

教诲激励“我”——文品如人品

教学反思:

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

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

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由叶老先生修改我的习作及邀我去做客让我感受到作家的作品与人品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来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做人的道理。

27*乌塔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

课文8、9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文中人物的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一说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2.多媒体课件

进步

预习提纲:

导语: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旅游过吗?

(学生做简短的回答)有一个14

岁的小姑娘竟然自己独自游欧洲,相信吗?

读了这一课你将会有更多的启示。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来。

筋疲力尽疲倦惬意反驳逻辑洗漱号码

3.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把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到课本上。

筋疲力尽惬意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

文中讲了谁?

她做了什么?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小姑娘独自去了哪些国家旅行?

在文中标出来。

(2)小姑娘在旅行前做了哪些准备?

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并用

简单的词句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本上。

(3)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7.搜集资料,开个“从乌塔看中西小学生的不同”的辩论会。

8.质疑。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标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

(板书课题)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读易错的生字词:

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

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

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1)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2)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3)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限时作业:

进步

一、听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筋疲力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你从乌塔独自游欧洲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7乌塔

自己游欧洲——思想独立、生活自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自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

接着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她的老师,而她又恰巧要转学到中国,请你给她写份评语。

”最后以“一个小女孩该不该独自出游”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来学习乌塔的自立、独立的特点。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