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76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语上 第七单元备课.docx

二语上第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17.登鹳雀楼(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初步理解古诗所理解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步理解诗句

 

三、教学生字词

 

四、指导书写

1、谈话。

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17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

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àn。

3、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1、幻灯出示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范读

1、学习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挂图。

设置情境:

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

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

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

欲:

想要。

穷:

穷尽。

千里目:

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

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出示生字。

楼依尽入欲穷

指明读上面的字。

引导用生字组词。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1、指导书写。

2、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指名背诵古诗,

齐背所学过的古诗。

 

拼读“登”字

 

按要求自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指名读三、四两行

欲:

想要。

穷:

穷尽。

千里目:

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

再。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

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穷穷苦)

一个学生起头,其他学生一起背诵。

 

练习读课题,学习生字:

雀。

书空,组词。

 

听老师介绍背景,作者。

 

出示自读要求,然后认真朗读诗文。

 

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白云,很多山,太阳。

 

理解:

靠着。

我靠着你,你挨着我。

给:

尽组词。

(尽头,尽力,无穷无尽)

 

朗读三四行。

站在一楼,能看到什么,站到二楼,又能看到什么,站到三楼呢?

四楼呢?

理解:

千里目。

 

学习生字:

你会了哪个?

说说你怎么记住那个字的?

讲解难写的字:

书空笔顺。

注意书写姿势,然后练习描红。

有效读写

组词:

欲()谷()穷()究()

入()人()楼()数()

板书设计

17、登鹳雀楼

   

欲登楼

 

教学内容

17.登鹳雀楼(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并巩固生字词。

2.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复习

检查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三.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抽读词语卡片,齐读生字。

2、指名背诵课文。

3、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

()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

(4)再登上一层楼。

()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齐读

指名回答问题

 

自读课文

分小组讨论,全班同学相互交流。

 

开火车回答问题。

 

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的景色。

齐读

 

师生共同评议。

认真思考,回答。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了解诗歌的节奏,在哪里停顿,在哪里高,哪里低。

分组自由朗读。

回答问题。

 

齐读2遍。

千,并不是实指。

而是指数量多,例如:

千山万苦,等。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中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想。

懂得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有效练习

看诗意找诗句,读诗句想诗意。

 

板书设计

17、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内容

18.青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课题“朱德的扁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三.写字

指导

1、谈话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

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

“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2)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

“高洁”呢?

“待”是什么意思?

“化”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

指导朗读。

(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

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

左窄右宽。

挺:

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齐读课题

了解课文背景

 

认真听

 

自读课文,尝试自学课文。

 

压:

重压。

挺:

直立而高耸。

且:

而且

 

(高尚纯洁)

(等待,等到)

(融化)

 

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小组讨论,

指名代表发言。

 

再次朗读课文

 

齐读生字

相同结构的一起记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描红

说说你了解的陈毅的知识。

《陈毅探母》。

 

听老师介绍写《青松》时的背景。

 

读准生字,后鼻音。

 

看看图,读读诗句,想想是什么意思?

 

欣赏图片,看看被大雪压住的青松是什么样的?

(挺直)

 

再欣赏,雪融化后青松是什么样的?

(高尚,纯洁)。

 

各小组讨论。

读一读这首诗的意思,然后互相说说,看谁说得准。

 

哪2行是写诗人看到的?

哪2行是写诗人赞美松树?

 

互相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摆好写字姿势然后描红。

对习字册进行讲评。

有效读写

熟练朗读背诵《青松》

 

板书设计

18、青松

挺直

高洁

教学内容

18.青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诗歌

 

三、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1.抽读词语卡片。

2.朗读诗歌。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诗句的意思。

2.学习一、二两句诗歌。

(1)学生看图,学生交流:

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

(2)学生交流:

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3)生齐读:

青松挺且直

(4)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

谁愿做青松?

你能把第一、二句的意思说出来吗?

指名说。

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

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

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三、四句。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

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

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什么叫“雪化时”?

看图,再想一想:

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吧。

4.小结全诗。

(1)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2)师总结:

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1.指导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 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指名背诵、齐背。

 

指名背诵课文。

 

学生交流。

认真听

(雪很大,很厚;雪落在地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被子;到处都是白色的。

(雪很重;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小组讨论,

指名代表发言。

指名说(是在大雪压着的时候挺的;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挺的。

指名说。

(青松,你真是好样的;青松,你真了不起;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大雪融化的时候。

学生交流。

(雪化后的青松更高;雪化了之后,青松更干净了,一定更绿了;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就更好看了;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指名说说。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读词语。

男生背诗句,女生说意思。

看图说话了练习:

大雪下得怎么样?

用什么词来形容?

 

那大雪之下的青松,又是怎么面对大雪的呢?

想象青松顶着那么重的大雪,却依然那么挺直。

 

那么,青松有没有被雪压垮,被困难打击呢?

夸一夸青松。

 

有感情朗读。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勇敢迎接困难,挑战困难,最后必定会战胜困难)

 

练习朗读,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有效读写

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4、扩词。

高()()()青()()()

找一找《秋菊》《红梅》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18、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教学内容

19.小动物过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三、检查自读。

 

四、学习第一节

 

五、学习生字。

1、读准生字。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或短句:

wùshāngliangnuǎnjiēgēyuē dìzuān

小动物商量暖和接着哥哥约定第二年钻到泥土里去

2、读通课文。

(1)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随时纠正错处。

1、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

从哪儿知道的?

板书:

青蛙小燕子小蜜蜂

2、比较:

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天天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1)读一读,这三句话一样吗?

不同在哪里?

(2)用“常常”说一句话。

3、读了第一节,你有什么感觉?

4、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带给我们大家?

5、齐读第一节。

1、巩固字音: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商量(liángliàng)暖(luǎnnuǎn)和(héhuóhuo)哥哥(gegē)

钻(zuānzhuān)到泥(líní)土里

2.学写生字。

(1)看课后第二题中的笔顺,按笔顺描红。

(2)描一描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待会儿全班交流。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写习字帖,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坐姿。

 

(生:

是雪花。

 

齐读课题

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

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

自读课文,尝试自学课文。

 

自由读字词一遍。

开火车展示,随时正音。

同学评议:

主要是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并简要说出好在什么地方。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节,读出那种快乐的感觉。

着重指出:

“商”的里面不是“古”,“第”与“弟弟”的“弟”区分开来。

“哥”的上面不是“可”。

练习读生字,看准拼音,读准声音。

再去掉拼音练习朗读词语。

 

开火车朗读课文,一人读一节。

回答问题,有哪三个小动物。

读一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来。

比较句子的不同。

要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先自由读词语,再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评价。

要说出哪里读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说说自己记住哪个字了,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字方法。

 

有效读写

1、读生词,抄写生词。

动物接着哥哥约定暖和刮起来第二年春暖花开一起商量

2、猜一猜,连一连。

(1)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勤劳动人人夸。

(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3)身披绿袍,眼睛眉毛,先像逗点,后像小猫,跳上绿椅,呱呱喧闹。

板书设计

19、小动物过冬

商第

教学内容

19.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识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识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情境导入。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理解感悟。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戴头饰表演。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写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地凉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1、分角色读课文2-8节。

教师指导角色分配:

一生读燕子的话、一生读蜜蜂的话、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叙述和提示语。

2、组内交流:

三个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

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呢?

1、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听者随时纠正补充。

2、是呀,冬天,北方太冷了,虫子都躲起来了。

小燕子到南方过冬才有虫子吃。

你真聪明!

你从哪儿知道的?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好吗?

3、你们知道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这种鸟叫什么鸟吗?

4、还有哪些小动物与小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呢?

师生配合读4-5节。

1、师做小燕子,谁来读青蛙的话,和老师配合一下?

还有那个小伙伴和青蛙哥哥过冬的方式一样呢?

2、谁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

请两个学生读6-7节,理解冬天没有鲜花,蜜蜂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1、小组中朗读,准备参加全班竞赛。

引导:

与好朋友说话怎么说?

他们是用什么口吻说的?

“商量”是什么样的口气呢?

1、引导:

燕子说话时会做什么动作?

蜜蜂说话时会怎么样?

青蛙有怎样?

蜜蜂和燕子扇动翅膀样子一样吗?

小伙伴们告别时会说些什么?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3、你们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

为什么?

 

(课件展示:

秋风扫落叶的画面,秋风刮起的“呼呼”声。

指名背诵课文。

 

小组交流讨论

 

燕子到南方过冬。

因为南方暖和,虫子多。

生读第二节。

 

叫候鸟。

生1:

大雁也到南方过冬。

生2:

我知道布谷鸟也是候鸟。

还有……

 

师生合作朗读

生1:

我,大狗熊。

生2:

我,小乌龟。

生3:

还有我,大蟒蛇。

再次朗读课文

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及时评议

(有礼貌,如称呼“哥哥”、“姐姐”;相互关心。

回忆,上节课说了什么内容?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站起来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评价。

 

组内交流,把组内的意见统一一下,然后代表回答。

 

找出相关语句,再仔细读读。

 

候鸟还有哪些?

 

看图,鸟的迁徙,动物的迁徙。

 

其他动物又是怎么过冬的呢?

理解蜜蜂的过冬方式。

 

情景表演。

除了这些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有跟书上动物一样过冬方式的动物吗?

 

有效读写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阅读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19、小动物过冬

青蛙冬眠

小燕子候鸟

小蜜蜂巢穴里

 

教学内容

20、美丽的丹顶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禽,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禽,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出示图画,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三、教学部分生字

 

1、图上画的是什么?

(板书:

丹顶鹤)

丹:

丿冂指名书空,集体练写。

2、看图说说丹顶鹤怎么样?

(板书美丽的)

3、齐读课题:

美丽的丹顶鹤。

4、介绍丹顶鹤的有关知识。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2)画出词语,圈出生字。

读准字音,想象词义。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正音。

展(zhǎn翘舌音)虑(lǜ边音)

嘹(liáo边音)滨(bīn前鼻音)

(2)指读长句子。

①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②指导正确停顿。

 

3、范读课文。

(放录音)

读后自由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1、指名读字:

展、虑、度。

2、提醒学生:

“展”的第八画是“竖提”;“度”要和“席”区别。

3、说说这3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4、师范写生字。

5、生练习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丹、展、虑、度。

指名拼读:

丹(dān)、鹤(hè)

告诉学生“丹”表示红色。

丹顶鹤因为头上是红色而得名。

 

自读课文,尝试自学课文。

指名读课文。

 

学生练说。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思考回答

 

齐读生字

相同结构的一起记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描红

学习丹字。

丹的意思是:

红。

()的丹顶鹤

齐读课题,不拖音。

听老师介绍有关丹顶鹤的知识。

读一读自学要求,然后按要求去读书。

本文一共3个自然段。

认读难读的词语。

 

练习读好长句子。

怎么换气,怎么停顿。

 

听课文录音,然后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了。

 

教学生字:

需要哪些地方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口头扩词。

 

注意写字姿势,然后练习描红。

 

有效

 

板书设计

20、美丽的丹顶鹤

美丽的

丹展虑度

 

 

教学内容

20、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禽,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初步了解丹顶鹤是一种珍禽。

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分层操作)

一、复习检查

 

二、细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书空。

(展虑度丹)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比较句子。

丹顶鹤飞来。

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这两句话不同在什么地方?

你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换词理解:

嘹亮、遥远。

(4)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观察题图。

2、讲读第2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请小朋友看图说说丹顶鹤身上的颜色就怎样的。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洁白”和“黑”意思怎样?

(相比)

课文里用哪两个词把它们连起来说的?

④读了第2自然段,你想想丹顶鹤怎么样。

[板书:

洁白黑鲜红(色美)]

⑤指导朗读。

用喜欢、赞美的语气读,强调表示颜色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