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14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衡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张衡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张衡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衡传教案.doc

《张衡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衡传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衡传教案.doc

《张衡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有关要求)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课程标准解读

第8条目标是从文体阅读角度提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求,第9条目标是从语体角度提出对一般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两条目标是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必修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不分年级层次,应贯穿高中三个年级。

第8条从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两方面阐释。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突出古代文学作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体会”一词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验和领会,强调了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二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则需要“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要求读者要有历史的眼光,看到那个时代对待自然、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吸收其合理内核,“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任何阅读又是当下的阅读,所以在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时,应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第9条提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目标和方法要求。

首先,文言文阅读目标定位在“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所谓“理解词句含义”,课根据由易到难的层次分解为:

说出此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能说出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不同语境准确说出词句的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亦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分解为:

能大致复述文章内容,能准确翻译句子内容,能准确表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

其次,强调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重点体现“文言语法知识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习得,而非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中记忆”这一基本理念。

“了解”意为“知道”,可以外显为行为动词“说出”;“梳理”则包含“积累——整理——总结”三个行动层级,体现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可以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实词、18个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及4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最后,强调古代诗文的学习手段为诵读,要求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积累语感,积淀语文素养。

2、教材分析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这一模块。

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

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3、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文言文阅读量不大,字词掌握有限。

但在经过了几个月以来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文言文基础知识,基本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课学习,要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但有一些文言词语的确切含义依然无法根据上下文译出来。

所以有必要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对重点实词含义进行科学推断。

同时也巩固了之前介绍过的组词法和对文释词法的运用。

能在语境中准确流畅地解释词语含义,是考试题目对学生古文翻译能力的要求。

二、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实词“阴”“迁”“奇”“发”虚词“因”“乃”表示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及特殊句式。

2.熟读课文,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三、评价设计

1、通过课堂提问和反馈检测考查文言知识点。

(目标1)

2、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课堂交流考查学生对张衡成就的概括及对张衡优秀品质的评价。

(目标2、3)

四、教学方法

1、诵读2、注解3、探究4、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

17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2.结合导学案,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

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

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

苏轼曾说: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

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细心严谨不慕名利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

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

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

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

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

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

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横批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五、作业:

完成《导学案》上“梳理积累”部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