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160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一).doc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

(一)

1《江南》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田田:

莲叶茂盛的样子。

[解说]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

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

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

青色。

【翻译】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⑴咏:

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

用诗词来赞美鹅。

⑵项:

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⑶掌:

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

划。

【译文】

  鹅,鹅,鹅,

  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三秋:

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

早春,农历二月。

【译文】

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注释:

解落:

散落。

三秋:

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5《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

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6《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词释义】

凉州词:

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

长度单位。

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

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

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

何必。

度:

经过。

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译文】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4.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

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

眼界宽阔。

  7.更:

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8《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

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

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③闻啼鸟:

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

夜里。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9《凉州词》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①夜光杯:

白玉制成的酒杯。

②催:

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

【译文】

葡萄美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同时在催促着。

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

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

10《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解释】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词语解释】

龙城飞将:

指汉武帝时的镇关大将李广。

胡马:

指敌人的军队。

度:

越过。

阴山: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山脉。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依然的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12《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

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但:

只。

闻:

听见。

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①异乡:

他乡。

为:

做。

异客:

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

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

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

古代风俗,重阳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

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萸,可以避邪。

【解析】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15《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6《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译文】

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

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

又怀疑,那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

仙娥与桂树,在月中隐隐浮现。

玉兔放下药杵,不知道是为谁而制这仙丹。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在阳光照射下香炉生起紫色烟霞,遥望瀑布像白色绸带挂在山川间。

飞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几千尺,使人怀疑那是银河泻落到人间。

18《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驾着轻舟,准备驶向远大的理想,隐约听到岸上传来节奏优美的歌声,即使桃花源的潭水深有千尺,也难比赠我博爱亲仁思想的汪伦感情深。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20《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早晨告别晨霞缭绕的白帝城,一日间行程千里回到江陵。

两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

21《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

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②楚江:

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③回:

转变方向。

④两岸青山:

指博望山和梁山。

⑤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22《别董大》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23《绝句》(其三)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开来的船只。

24《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变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25《绝句》(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白天时间延长了,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美丽,春风带来了陈陈醉人的花草的香气。

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27《枫桥夜泊》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词语解释】

江枫:

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姑苏:

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

28《游子吟》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29《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

无,没有。

人踪:

人的踪迹。

灭:

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

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

孤零零。

  7.舟:

小船。

  8.蓑笠(suōlì):

(蓑笠和斗笠 “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译文】

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30《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31《塞下曲》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32《望洞庭》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

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

泛指水面。

  (4)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5)山水翠:

湖光、山色。

  (6)白银盘: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7)青螺:

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湖面中的一块大礁石像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磨的镜子。

遥望洞庭湖非常美丽。

好像一个白银盘里面有一个青螺。

33《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黄沙,风簸水动波浪淘卷着泥沙从天边流来。

今天我要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牵牛织女的家门。

3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

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

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

枯萎。

荣:

繁荣茂盛。

  (3)远芳:

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

侵占,覆盖。

  晴翠:

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荒城:

荒凉、破损的城镇。

  (4)王孙:

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

野草茂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阿萨德密。

【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35《池上》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

男孩儿或女孩,。

  ②撑:

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

船。

  ④白莲:

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

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

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⑦一道:

一路。

  ⑧开:

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