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33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试题(2018新K6第一轮).docx

2018年K6初赛语文试题

(满分7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第3题3分,其余题2分,共计9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为了让你的外国小伙伴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节日的习俗文化,你给他们准备这样一段介绍文字:

中国节日历经千百年传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成为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忆。

其中,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其中每一个节日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有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其谱写的许多(kuài)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pā)。

每逢佳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原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今天,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不仅海外的华人华侨在过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也开始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1.请你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uài)炙人口奇(pā)

2.在检查这段文字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把找到的错别字和正确的汉字写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1)错别字:

,改为:

(2)错别字:

,改为:

3.中国有七大传统节日,与之相关的诗词名句不胜枚举又广为传诵,请判断出每项诗句所属的诗歌中写到的传统节日并写在相应括号内。

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4.读下列文字,你排列出的最恰当的语序是。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

①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②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稣的诞辰。

③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④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稣复活而产生的。

为了让你的外国小伙伴对中国的重要节日了解的更细致,你搜集了很多的相关的节日材料,其中包括节日起源和节日习俗,丰富又有趣。

请仔细阅读文章材料,并完成相应题目。

二、阅读理解(共12小题,其中第7、8、11、12、13题4分,其余3分,共计41分。

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探寻传统节日,感受千年文明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国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北方,除夕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这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饺子”又叫“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在春节必须张贴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里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

拜年是指向长辈扣岁,一般要扣首跪拜;贺年是指平辈相互道贺,互相打躬作揖。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漂亮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恭贺来年大吉大利。

中秋——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期盼丰收幸福。

中秋时节,皓月当空,清光播撒,人们合家欢聚边聊天边赏月。

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这个时候则是要登楼赋诗,居亭宴饮,把酒临风,凭栏对句,不仅赏月,更要咏月、赞月。

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位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

另外,九月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又称“老人节”。

九月九日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所以重阳又称“登高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5.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请问屠苏指的是什么?

()

A.寓意美好祝福的食物B.可避瘟疫的药酒

C.扫去霉运晦气的房屋D.可添福运的饰品

6.除夕年夜饭吃饺子(又名交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是()

A.新旧交替,辞旧迎新B.子孙满堂,团圆美满

C.年年有余,大吉大利D.平安辞旧,除尘迎新

7.对联要求对仗工整中还有平仄的要求,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即“仄起平收”。

请你排列出下列对联的正确顺序。

A.纵观近古B.奋斗毕生

C.豪情雄唱大江东D.励志勤磨三尺剑

上联:

下联:

8.古有拜年和贺年之分,请按照其分别判断出下列哪几项中的语言或行为举止恰当得体?

()

A.妈妈带我去给王阿姨拜年,进门后王阿姨笑着对我们说:

“欢迎拜访。

B.过年去看外公外婆,我拿出送他们的礼物说:

“请外公外婆笑纳。

C.我和好友在年间去看望恩师,顺便请他看看我的拙作并予以斧正。

D.过年的时候爸爸的朋友李教授送了一副他写的书法作品,并说:

“这定能让你家里蓬荜生辉。

9.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意象,下面与月相关的诗句中,哪一项诗句所在的诗词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0.下面都是和传统节日相关的语句,其中与老人节无关的是()

A.话旧他乡曾做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B.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C.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重阳赴开封观菊有感

①“万里幽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诗中的一个“忍”字道出了我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今年的重阳节开封第二十三届菊花节在龙亭举行,我怎忍心不去看这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菊花展;怎忍心不去看看菊花的万姿千容;怎忍心不闻闻那能醉倒忍的花香?

②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菊花竞放,十里长街,百里飘香,龙亭上下,锦旗招展,人头攒动,公园湖畔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到处都是赏菊的人流;到处都是对菊花的啧啧赞美;到处都充斥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站在高高的龙亭大殿上,看着开封四周的城池,隐隐约约的都是菊影,空气中时不时飘来淡淡的菊香,真可谓“金秋花朝人影乱,香飘十里动菊城”。

在龙亭大殿前摆设着精品菊花,浪漫的开封人给他们取了很好听的名字,你听:

紫罗银星、高原之云,圣光秋月、千手观音、麻姑献瑞,贵妃出浴、天女散花、渔女蓑衣、西湖秋月、黄山云雾……珍贵的菊花再加上这文雅的名字怎能不叫你一见而终生不忘呢?

③其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封,对栽培菊花已有悠久的历史。

唐代已相当驰名,到宋代,养菊之风十分兴盛。

每逢重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菊花赛,就是宫廷之内,也有插画、养菊、挂菊灯、开菊会、饮菊酒的活动。

宋太守之婿李遵勖曾赞赏菊花为“此花开后更无花”。

《东坡杂记》中有“近日都下(开封)菊花甚多,皆以地草接成,不复与时节相应,始八月至十月菊花不绝于市”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了菊花的嫁接技术。

宋代的艺菊专著也相继出现,至今仍存有刘蒙、范成大等著的数部《菊谱》存在。

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十月花潮照人影,百里飘香动菊城。

今朝并肩登高处,明日同舞七彩虹。

让我们真诚相约吧!

待到重阳日,还来看菊花。

11.以上选段是一名初中生在重阳节赴开封菊展后所写的作文,其中存在几处语病错误。

请选出其中有语病的两项是()

A.珍贵的菊花再加上这文雅的名字怎能不叫你一见而终生不忘呢?

B.其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封,对栽培菊花已有悠久的历史。

C.今年的重阳节开封第二十三届菊花节在龙亭举行。

D.宋代的艺菊专著也相继出现,至今仍存有刘蒙、范成大等著的数部《菊谱》存在。

12.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开封的菊花文化底蕴之所以深厚的原因有哪些?

()

A.每到重阳节就会有很多与菊花相关的民俗活动。

B.开封人懂得浪漫,会给不同品种的菊花取非常文雅的名字。

C.不断有与菊花相关的著作出现,传于后世,并传承菊花嫁接等技术。

D.有大量关于菊花的古诗词脍炙人口,流传后世。

13.对于这名小作者的重阳节佳作,你认为其中哪几项的评价不正确()

A.这篇文章多出引用或化用诗句,使得文章看起来文采斐然。

B.小作者在第①段围绕一个“忍”字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情。

C.文章在第③段运用抒情和说明等表达方式,介绍了开封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菊花文化,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D.结尾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十月花潮照人影,百里飘香动菊城。

今朝并肩登高处,明日同舞七彩虹。

”三句都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14.对于第③段中所出现的“此花开后更无花”哪一项的解释你认为是不对的()

A.这句诗道出了菊花的名贵和菊花的地位。

B.充分表达出人们喜爱菊花和怜惜菊花的思想情感。

C.菊花盛开在秋季,所以在菊花开后就没有其他的花开了。

D.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高度颂扬。

15.第④段中“待到重阳日,还来看菊花”的意象及出处是()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王维《过故人庄》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C.待到重阳日,还来看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D.待到重阳日,还来看菊花。

——(唐)王维《过故人庄》

16.依据文中信息,哪一项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

A.每到重阳节,无论是宫廷之内还是民间百姓都会热热闹闹地举办一些活动,增添节日气氛。

B.在宋代时就已出现菊花的嫁接技术,使得别的季节也可以赏菊。

C.重阳节的开封菊展,龙亭的古建筑与菊花互相掩映,菊影绰约,可谓“菊城”。

D.菊花展上的菊花名字别致文雅,远比菊花的形态之美更让人难忘。

前文中提到了不少重要的中国节日,让你的外国小伙伴了解到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现在,请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他们介绍一下你印象中度过的最难忘的节日吧!

三、写作(满分20分)

17.以《最难忘的节日》为题,写出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过节日的经历,向你的外国小伙伴介绍过这个节日时你所在举办或参加的活动或是习俗,也让他们对这节日了解地更加全面,体验更加深刻。

(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要求:

(1)至少运用叙述、描写、抒情二中表达方式。

(2)要求写中国的节日。

(3)字数要求:

200-250之间(含标点)(4)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姓名与学校等身份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9分)

1.脍葩(一个字1分,共2分)

2.霄——宵原——源(一组1分,共2分,找对了错字但是改错了不得分)

3.七夕节;清明节;春节(3分)

4.②④③①(2分)

二、阅读理解(共41分)

5.B(3分)

6.A(3分)

7.上联:

BD下联:

AC(共4分,上下联各2分,顺序错误或颠倒不得分)

8.BC(4分,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2个或多选只要有选错均不得分)

9.D(3分)

10.B(3分)

11.BD(4分,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2个或多选只要有选错均不得分)

12.AC(4分,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2个或多选只要有选错均不得分)

13.CD(4分,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2个或多选只要有选错均不得分)

14.C(3分)

15.B(3分)

16.D(3分)

三、写作(满分20分)

17.满分20分,三方面考察标准:

⑴叙事完整,在叙事中突出文题“最难忘”,感情真挚,并有节日的场面描写,且记叙、抒情、描写三种表达方式均有(10分)。

⑵语言准确生动,文从字顺,结构清晰,叙述有调理(5分)

⑶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5分)

附:

三项标准均可在满分基础上酌情扣分。

此外,字数少于200字每少50字在原有基础上扣2分;如若出现错别字,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

一档作文(18-20分)二档作文(15-18分)三档作文(10-15分)四档作文(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